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9481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docx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

【篇一: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

灵隐寺导游词

导游内容:

规划中的灵隐景区一灵隐寺的历史、寺名来历和景观特征一冷泉亭一灵隐寺概况一经幢一天王殿(云林禅寺)一大雄宝殿一药师殿

各位团友,中国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名山名水、名楼名塔以及名碑名迹遍布全国各地。

俗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古寺名刹一般都坐落在奇拔雄伟、景色秀丽、古木参天的名山胜景中。

自古以来,山以寺灵,寺以山名,寻景探幽大都与访道拜佛相联系。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

来杭州旅游的中外游客,一般都要到灵隐参观游览。

灵隐景区有杭城创建最早的千年古刹,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石刻造像,还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不少诗文题刻及民间流传的许多神话传说。

灵隐景区背靠雄伟的北高峰,前有秀美的飞来峰,占地16.73公顷,由灵隐寺、飞来峰石窟造像、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等组成。

近几年,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旅游项目,提高灵隐景区的吸引力,杭州市政府正规划建设扩大灵隐景区。

新灵隐景区在总体布局上还是以佛教文化为主题,同时结合民俗风情,展现灵隐一带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使景区面积比原来扩大十几倍。

具体设想是:

在景色清幽、素有“天竺佛国”之称的天竺三寺基础上,恢复“天竺香市”的盛况;营造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永清竹浪”;从天外天起沿天竺路西侧,兴建“玉液幽兰”景点;根据济公在灵隐寺出家和留下的神话传说,建“道济古村”;根据佛教原始传说,用现代造园手法建“小西天”,内有慈航普渡、法轮常转、佛陀足印、发心台、南宋禅园、竹林精舍等;建“云堂清梵”,以展览佛教藏品和法器;辟“天外茶源”,游客既可驻足观赏茶艺表演,也可亲自采茶、炒茶,体现自古“茶佛一味”的渊源;恢复“冷泉猿啸”、“韬光观海”、“九里云松”等景点。

各位团友,接下来我们再简要介绍一下灵隐寺的历史、寺名来历及景观特征。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比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仅晚200多年,比少林寺早]70年(少林寺建于495年),是杭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

公元326年,从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名叫慧理。

他见这里山清秀,白云飘渺,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惊讶地叹道:

“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下的小峰,怎么会飞到此地来呢?

佛祖如来在世时,灵鹫山多为仙灵所隐之地,看来这地方也将成为佛国佳境。

”于是,他便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将寺前这座山峰称作飞来峰。

灵隐寺造园的艺术,可归结为一个“隐”字。

一般寺院,前面往往比较开阔,以炫耀法门的气派。

而灵隐寺却处在群峰环抱的山谷中,背靠雄伟的北高峰,面朝秀美的飞来峰,寺前一泓清泉流过,使人恍如置身于仙灵所隐之地。

难怪平生酷爱山水的宋朝诗人苏东坡,游灵隐之后,吟咏出“最爱灵隐飞来孤”的诗句。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站在杭州名菜馆之一“天外天”门口。

请各位回头看,照壁上写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这就告诉我们此处离佛境不远了。

旁有天竺三寺,前有灵鹫飞来,只要再跨上一步,便到佛国世界——灵隐寺了。

走在恬静的小路上,参天古树遮天蔽日,身边潺潺清流伴随,一溪之隔是幽幽秀峰,那种消除尘意的感觉,真仿佛来到仙灵所隐之地。

这建在溪流之上的冷泉亭。

1000多年来一直是诗人们流连聚会、休憩赏景的地方,特别是白居易、苏东坡常在亭上饮宴赋诗处理公事。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亭里题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这妙句设问,引来了不少文学之士在此冥思作答。

请看这副答联: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也有: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各位团友,你们也不妨试试。

灵隐寺是全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江南禅院五名山之一(其余为余杭径山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净慈寺),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

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

大要数五代吴越时。

因国王钱弘傲崇信佛教,令高僧王延寿主持重建寺宇,并建石塔、经幢各两座。

据《寺志》记载,当时灵隐寺有9楼、18阁、72殿,僧徒3000人,僧房1300余间,寺院香火兴盛。

南宋时,成为禅宗五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

灵隐寺至今已有14次的兴毁。

康熙元年(1662年)进行扩建时,经住持具德弘礼禅师先后18年的苦心经营,灵隐寺曾拥有7殿、12堂、4阁、3轩、3楼等。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也六次南巡灵隐寺。

可惜近300年来,屡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灵隐寺设难民收容所,由于半夜失火,客堂、伽蓝殿、梵香阁、东山门化为灰烬,仅存大雄宝殿和天王殿。

现在的大雄宝殿是宣统二年(1910年),由江苏盛宣怀出巨资用美国的红松修建。

这批红松原是李鸿章用以建海军军舰的木材,后部分被慈禧太后用以建北京颐和园,部分木材便南运到杭州拱宸桥码头,转拨给灵隐寺。

1949年,一根主梁被白蚁蛀空,倒塌压毁佛像。

1953年重修大雄宝殿,改为永久性的水泥建筑,而殿内的24根梁柱经过防潮、防蛀、混凝土加固后,依然顶立在那里。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由杭州市园林职工、浙江大学师生、灵隐寺附近农民、居民合力保护,灵隐寺暂时关闭,寺庙、飞来峰石刻造像和其他文物古迹都完整无损。

1970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杭州时,再整理寺庙对外开放。

灵隐寺的真正古迹,要数天王殿前的这两座经幢和大雄宝殿前的两座经塔。

经幢是按照古代旌幡形式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又于北宋景祜二年(1035年)从吴越国王钱氏家庙迁来灵隐寺。

而经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它外观八面九层,壶(kun)门两旁雕刻菩萨像或佛经故事,上端为线条流畅的火焰状,是典型的五代时期的造型风格。

1988年开始,灵隐寺再次扩建,按清代格局,分期施工。

现已建成第三大殿药师殿、罗汉碑室、东禅堂、西禅堂、联灯阁、大悲阁。

西面正在修建的“五百罗汉堂”,占地约3000平方米,每尊罗汉像将用1吨铜铸成,1.7米高。

届时将“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

好,现在请各位看看殿屋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题。

而另一块写的却是“云林禅寺”。

各位都知道杭州有个灵隐寺,怎么变成“云林寺”了呢?

当然不是各位听错了,也不是导游说错了,而是写这个字的人写错的。

这人就是康熙皇帝。

传说康熙六下江南,四到灵隐。

有一次,在寺院住持谛晖法师陪同下,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只见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的飞来峰云林漠漠,分外幽静。

回寺后心情仍激动不已。

酒过三巡,住持请皇上题一块匾额,留下墨宝。

康熙乘着酒兴,满口答应,便铺开纸张大笔一挥,哪知一落笔,就把繁体字灵隐的“重”雨字头写得过大,下面的三个“口”和一个“巫”字,再也写不下了。

但皇帝是天子,下笔就是圣旨呀。

正很尴尬的时候,旁边有位名叫高江村的大学士,灵机一动,想起了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就在手心上写下了“云林”两字,但又不能直接给皇帝看,只有假装磨墨的样子,边磨墨边侧着手给皇帝一瞄,康熙赶忙就在雨字头下面弯了两下,写下了“云林禅寺”。

就这样,灵隐寺变成了“云林寺”。

可住持纳闷了,这“灵隐寺”怎么就变成“云林寺”了呢?

康熙皇帝辩解道:

“灵隐寺身在山坳里,前有山必有林,上有天必有云,我乃写风景之幽雅矣;再看看寺院里烧香人之多,就像树林那样密不可数,香的烟雾环绕在寺院的上方就像云彩一样,我乃写寺院规模之大矣,不好嘛?

”这一说住持也无话可讲,只得高高地悬挂着。

虽然这四个字在天王殿上已挂了300多年了,但杭州人至今也没有人叫它“云林寺”的。

各位团友,就尊重杭州人的习惯,还是叫它灵隐寺吧。

天王殿正门的楹柱上写着: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灵隐寺天王殿看看。

天王殿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威振三洲”。

佛教认为,须弥山周有四个洲,只有北洲是净土,韦驮要管的是东、西、南三洲。

这就是匾额的意思。

殿内正中木雕佛龛中端坐着的大肚弥勒佛,正以“迎客僧”的身份恭候大家呢。

前面那副楹联所描写的就是他,把他放在这个位置,按佛门之意是要给世人一个“当念即可入”、“皆大

欢喜”的感觉。

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持的法器通过谐音和联想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表示“调”的是东方的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

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

手擎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

而手缠绢索即为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

他是群龙领袖,众龙顺从于他。

合起来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年春节过后,苏杭一带的村民由“香头”带领,数十几百成群,身挂香袋,手携香篮,腰系红带,头裹毛巾,结伙而行,来灵隐寺烧香,祈求四大天王保佑来年有个好年头,五谷丰登,保佑每家的蚕茧养得好,能“风调雨顺”。

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江浙一带的老少爷儿们每年都愿意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借佛游春”到杭州游览一番。

富裕的乡村,每年还发给老年村民一笔津贴,供进香花费。

所以在春季那成群结队的烧香队伍又成为杭城的一大民俗风景线。

背靠弥勒佛、手执降魔杵的是护法神将韦驮菩萨。

古印度神话说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起“威振三洲”的作用。

按佛教寺院规矩,韦驮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意为执法护法,驱除邪魔。

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段香樟木雕刻而成的,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民精湛的雕刻工艺。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是座单层重檐三叠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其规模之大,在国内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各位抬头看到大殿上方悬挂的“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写,“大雄宝殿”是已故书法家、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于1987年第二次重书的。

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

现在大家看到正中莲花石座上趺坐的这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为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经过六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制的,用24块香樟木雕成。

佛像上悬宝盖,彩花垂旒,高有24.8米,石莲花座到背光顶19.6米,佛身净高9.l米。

你们猜猜佛像的耳朵有多长?

有1.3米。

佛像的全身为贴金,两次贴金共花去黄金86两之多。

它是我国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也是我国寺内的第二大佛。

整座佛像头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成说法印,仿佛正在向朝拜者讲经说法,象征佛与众朝拜者心心相印。

按佛家的解释,“金身”表示坚贞不变,“莲台”表示圣洁清芬,出淤泥而不染,“背光”表示光明。

大家再看殴内两厢站立的就是佛教的护法神二十诸天,他们是掌管日、月、星、地、水、电、火、雨、风、雷等的天神。

西侧第一尊是阎罗天子,传说是地狱的统治者。

东侧第一尊是裟竭龙王,掌管海洋水利。

其他还有四大天王、日宫天子、月宫天子、鬼子母神、坚牢地神等,他们手执法器和兵器是神通广大的象征。

据有关部门考证,我国的诸天塑像宋代以后才有,他们穿戴的服饰是摹仿我国封建王朝文武百官的。

殿后趺坐的是“十二圆觉”,意为“圆满的觉悟”,东面排列的是文殊、普眼、贤首、光音、弥勒、净音;西面排列的是普贤、妙觉、善慧、善见、金刚藏、威音。

他们都是佛祖的大弟子,据说现在的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闻整理而成的。

大雄宝殿有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据说全国就灵隐一寺。

请看大殿后壁,这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五十三参”海岛立体彩色群塑。

高20余米,全部用黏土,不掺一点水泥,塑造了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150尊。

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

善财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

他曾向文殊菩萨请教佛

法,文殊菩萨指点他去南游110城,参访53个名师(又称“善知识”),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

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看,那个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就是善财,他第“二十七参”遇到观音,得道后成为观音的胁侍。

中间为手执净水瓶的观音菩萨,右侧即为成佛的善财,左侧为龙女,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金童玉女”。

群塑分为天、地、海三层。

最上层“三十三天”,那尊形容枯槁、瘦骨嶙峋的像就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的状态,又称“饿佛像”。

他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麇鹿献的奶。

也许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可以喝牛奶的缘由。

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王菩萨,他是新罗王国(今朝鲜)的王子,名叫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

地藏王菩萨曾发许多大愿,他誓志在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弥勒菩萨成佛前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间,度尽六道众生,拯救诸方苦难,直到地狱撤空,自己才愿升级成佛。

最下层为“海”,两侧为来南海朝拜的十八罗汉。

中间观音脚踩的鳌鱼,传说是海中之王,眼睛眨一眨,尾巴动一动,都有可能引起山崩海啸、洪水地震。

只有观音能镇住鳌鱼。

驯服后的鳌鱼也成了观音的坐骑。

观音是男是女?

观音作为女性出现是始于南北朝,佛教开始兴盛,女信徒剧增,而在极乐世界中居然没有一位完全女性形象的大菩萨,未免太令女性们失望了,这以后,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就逐渐变为女性像。

本来观音菩萨作为阿弥陀佛的第一助手,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主尊接引众生度往净土极乐世界彼岸。

但人世间的众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并非遥远的来世,倒是眼前生存温饱、消灾避难、化险为夷等具体问题。

所以信徒们将形形色色的琐事,燃眉之急的难事,都求助这位大慈大悲又能接受告急信息,又最肯助人为乐的菩萨。

而她众多的化身正迎合了中国佛教徒焚香许愿的心理而大受欢迎。

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两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

左上方那位侧着身手拿破扇子挡住脸的就是济公和尚。

他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后来到净慈寺做书记僧,最后圆寂在虎跑寺。

因灵隐寺是他出家和被长老点醒灵性的地方,所以在此有他的一个佛位。

再瞧右壁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

相传当年秦桧害死岳飞后,也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照着秦桧没头没脑地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而逃。

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加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香火。

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共聚一起,可见得灵隐寺的立场。

惩恶扬善本是佛家的本色,佛家不可能无视人间的是非,他们虽把自己隔在围墙内,沉浸在晨钟暮鼓声中,但还是正视着人世间的善恶,有着人们共有的爱憎。

现在我们参观第三殿——药师殿,它于1993年10月正式开光。

殿的横匾是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书写的。

殿内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

药师佛与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同存于不同的空间,代表东、中、西三方空间世界,故称“横三世佛”。

药师佛曾发过十二大愿,“要让在世的人们除去一切病痛,身心安乐”,所以人们也常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佛。

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

药师佛他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的病痛,但可使世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世人的心病。

左右两边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童”,又称药叉大将。

按中国的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灵隐寺的讲解就到这里。

最后祝各位团友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篇二:

灵隐寺书面导游词】

灵隐寺书面导游词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灵隐寺历史:

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

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

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灵隐寺主要景观:

天王殿

灵隐寺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天王殿。

殿门正上方挂有上下二个巨匾。

上匾“云林禅寺”,乃是清圣祖康熙皇帝所赐,灵隐寺曾经又名云林禅寺,即是根据于此。

下匾“灵鹫飞来”,乃是黄元秀先生所书。

因为本寺对面有飞来峰,相传此峰是从印度灵鹫峰飞来。

东晋慧理和尚认为:

此峰乃是仙灵所隐,灵隐寺之得名即是缘由于此。

因为本殿供有四大天王,故本殿名为天王殿。

本殿正中,则供奉着是弥勒菩萨,它腆着大肚,咧着笑口。

当你走上前去,他似乎是在对着你笑。

你可知道他大肚容的是什么东西吗?

你又可曾明白他为什么要如此开怀大笑吗?

这答案就是: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怀大笑,笑人间可笑之人。

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作慈氏,也就是慈悲之意。

依佛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夭。

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是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出家于岳林寺。

他圆寂前,端坐在岳林寺一块盘石上说谒道: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

”人们以为他是弥勒的化身,故塑像供奉之。

在弥勒菩萨像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四位高大、威武的大将,他们个个身穿盔甲,手持武器,怒目而视,给人一种威震四方的感觉,有点像是我国古代战场上的将军,这就是大家时有耳闻的四大金刚了。

不过请别怕!

他们可都是护持佛法的大将,威武不能屈,去恶扬善,保护着每一位行善的人们。

所以佛教中也有称他们为“护世四天王”。

其中,手拿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手臂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

他们四位所拿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其象征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佛经上把众生世界,依次分为欲界、色界如无色界“三界”。

每一界又以禅定修行

功夫程度的高低分为若干天。

欲界中最高级的天是“六欲天”,为天神所居。

在欲界护持佛法的四位天王是指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阔天王。

又称四大天王、护世四天王、护世夭。

六欲天又分为六重,第一重在须弥山之蟹,叫“四大天王”。

那里耸立着一座大山,名叫犍陀罗山。

此山又有四个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分住其上。

他们“各护一天下”。

(1)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身穿甲胄,“持国”即指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

守护东胜神洲。

(2)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手持宝剑,相传他因能使众生增长善根而得名。

守护南瞻部洲。

(3)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中缠绕一条龙,所谓“广目”,佛经上说他是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保护众生。

守护西牛贺洲。

(4)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拿着形似雨伞的宝幡,左手持银鼠。

多闻是指他的福德之名闻于四方。

他又能以宝伞、银鼠制服众魔,保护众生财产,又是财富之神。

守护北俱卢洲。

在弥勒菩萨像的背后,大家可以看见一尊雕像——韦驮菩萨。

他手执降魔杵,威严无比,象征着降伏世间一切邪恶势力。

他曾发愿,护持佛法,永为众生服务。

韦驮,梵文音译为私建陀。

依佛经传说,此神又称韦天将军,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

是僧团、寺院及斋供之最著名的护法神。

在佛陀即将涅槃时,韦将军曾得到佛陀的附嘱,以护持佛法。

因此,现在佛寺中,韦驮塑像一般都是面对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像,保护佛祖,驱除邪魔。

灵隐寺韦驮雕像是南宋初期遗物,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这尊韦驮像高

2.5米,是用一根香樟木雕刻而成,为灵隐寺中现存历史较早的佛像之一。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一般简称为“大殿”,它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具有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大魔的智慧与力量,叫做“大雄”,也即一切无畏的大力士的意思,后来就把它作为释迦牟尼的“德号”。

寺院因而也就把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本殿门前的正上方有“妙庄严域”四字,是前浙江省图书馆长张宗祥先生手笔,下方这块金碧辉煌的匾额题有“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于1987年第二次重写。

“大雄”是佛的德号,意思指佛有大力,能伏众魔,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本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它采用古代建筑单层三重歇山顶的传统手法,加上高高翘起的飞檐翼角,使庞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

殿字的瓦饰、窗花、斗栱、飞天浮雕以及天花板上的云龙绘图,均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

本殿共高33.6米,面宽七间,进宽四问,气势轩昂,雄伟壮观,在国内其它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本殿正中莲花台上结跏趺坐的这尊佛像,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这尊佛像是l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佛像为蓝本,与华东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共同创制,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而成。

并曾经得到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

这尊佛像加莲花座共高有24.8米,仅像高也有19.6米,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

佛像造形体态丰满,慈祥和蔼,庄严肃穆。

端坐莲台左手上抬,作吉祥姿态说法相,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

当你进殿抬头瞻仰时,与佛像视线刚好相接,以示佛祖对众生的呵护。

殿内东西两侧站立的雕像,名为二十诸天,出自《金光明经》,他们是掌管日、月、地、水、电、火、雨、风、富等天神。

东边十尊是:

婆竭罗龙王、增长天王、坚牢地神、鬼子母神、韦驮尊天、摩醯首罗天、多阔天王、大功德天、日宫天子,大梵天王。

西边十尊是:

阎罗天子、摩利支天、广吕天王、菩提树神、散脂大将、金刚密迹、持国天王、大辨才天、月宫天子和帝释尊天。

他们个个手执法器和兵器都象征着神通广大,从其所穿戴的服饰上看,可以知道它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文武百官的服饰。

趺坐后面东西两侧坐像,共有十二尊,号称“十二圆觉”,圆觉意为“圆满觉悟”,相传他们是佛祖的十二位大弟子。

从东面排列分别是:

文殊、普眼、贤首、光音、弥勒、净音;从西面排列分别是:

普贤、妙觉、善慧、善见、金刚藏、威音。

大殿内以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是非常少有的。

大殿后壁,大家可以看到一组大型雕塑,高20余米,雕塑材料全部用黏土塑成,不掺一点水泥。

它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共有大小佛像150尊,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充分表现了佛教《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南游遍参五十三位名师而后才能正果的典故。

就是所谓的“五十三参”。

这组群雕布局分天、地、海三层。

最上层那尊形容枯槁、庭骨鳞峭的雕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态。

中层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菩萨,最下层中间这尊手执净水瓶的是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他脚踩鳌鱼,独占鳌头。

此鱼传说是海中之王,其眼一眨,都有可能引起山崩海啸,洪水地震,后被观音菩萨所驯服,所以也就成了观音菩萨的坐椅。

观音菩萨右侧,有一尊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童子,他便是善财,左侧是龙女,民间所传说的“金童玉女”,指了他们这两位。

这组涌壁群塑可以说是佛教艺术的上乘之作,充分体现了宗教艺术家们的神工技巧。

药师殿

本寺的第三重殿——药师殿,本殿单层重檐歇山顶,面揭七间,进深三间,正门上方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的“药师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