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观点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x
《凸显观点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显观点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凸显观点教育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凸显观点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是体现思想政治程性质的根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程标准(实验)》就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
凸显观点、关注过程,这是编写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也是我们进行堂教学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则。
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准则,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制定明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抓住思想政治中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目标,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坚持寓德于教。
问题在于,有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凸显新程的“观点教育”的要求,有些地方本是一个明显的教育点,老师却忽略了。
例如《政治生活》第九第一框《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在讲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之后,第三目就讲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设有一个活动,探究:
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与和平意识。
但有些老师却把这一活动给省略了。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抓住重点,提取本质,联系时事和生活,详略得当。
思想政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程,它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
每本教科书都有相应学科的知识背景,但新教材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整合书本内容的。
一改旧教材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那种思路,变成由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
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它只为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主题提供必要的但非系统的知识。
新教材有哲学知识但不是讲哲学,有历史知识但不是讲历史,有学知识但不是讲学,有艺术知识但不是讲艺术。
教材中的相关学科知识由于是它所支撑的基本观点所必须的,我们才选取它。
所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时要注意避免迷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遴选什么知识点作为讲点,要把握其意义和价值。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很多老师习惯了旧教材的内容及体系,很多在新教材舍去了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成了他们必补的内容。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八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是要确立两个观点: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在讲第二个观点时,新教材讲述了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老师把“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的区别”这些内容都补上了。
可要知道,偏于知识的理论性,会导致思想政治观点的概念化、空泛化的。
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误导了我们的学生!
第三,在教学形式方面,力求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做到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
新教材给了师生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内容活动化的设计。
这种设计,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既注重操作能力,更注重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
它既是对该单元知识的总结,又是该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既考查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体现了新程强调以人为本、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使学生能够在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兴趣与真实的事例密切地相连,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任务”与生活化的“问题”相结合,这必然使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和谐的交流、合作以及有自豪和成就感之中;也使学生在获得理论观点,发展了自己的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凸显了政治的生动、鲜活、有趣、实用和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问题是我们一些老师根本不考虑它的功能定位,不考虑它的设计初衷,看到高考题目会涉及它的内容,在堂教学中,就直接给学生讲解它的原理,以及所设问题的答案。
另一种情形就是,我们有些老师只追求花俏,不注重实际要求,整堂都是活动,从小品到讨论,再到辩论、游戏、模拟听证会,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这是某些“公开”、“示范”常见的情形。
我们听过一节,是《政治生活》第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2框《民主决策:
作出最佳的选择》,先是小品,再到讨论,再到辩论、游戏、模拟听证会,一堂下,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这对从达成观点的效果看,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我们是不能算它合格的。
第四,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微观的策略就是对每一节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是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教学的基本流程的设计。
包括:
本节用什么案例引入?
引入的方法、手段?
主要探究什么问题?
形成什么观点?
学生的践行要求有哪些?
等等。
从达成观点的效果看,我们应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设计相应的综合实践、探索性学习等活动。
但有些堂教学整堂包括外作业都没有体现该要求,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实践,从而形成基本观点。
另一种情形就是,老师为了应考的需要,把“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的区别”这些内容都补上了。
结果一堂下,补的内容都没能解决!
学习探究变成了学术探究。
第五,在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我们主张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计算机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组合,以精、简为原则,突出教学主题,做到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
目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代替板书的功能──浪费了学校的钱财。
2.材料的“仓库”──把能堆的材料都堆上去,增加了信息量,但学生一目十行地看,没有时间思考、消化,这对观点的确认没有起到任何帮助作用。
3.单纯的美术动画片,喧宾夺主,妨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六,从学业评价方面说,我们应该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特别关注观点教育的效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情况。
针对应试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如评价功能单一、片面,评价内容上只重视对认识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核,评价方法单调、评价主体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这些问题,新程提出了发展性程评价理念。
要求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重心的转化。
目前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1)没有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2)还是只关注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有些学校的老师根本没有做行为观察评价,还是“单元测验”加“中段考”加“期末考”,把“单元测验”加“中段考”美其名为发展性评价;(3)只注重教师的评价,忽略自我评价和同学的评价;(4)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模式化,简单化,整堂都是“你真棒!
”“我为你骄傲!
”()还是用纸质性评价代替所有评价,纸笔测验是惟一手段,也没有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第七,从教学效果说,应该是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
我们应该通过堂教学,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我们都应该绷紧这根“实效”弦。
但有个别老师却是另一种做法,一味追求“分数”,我们听一位老师在讲评练习时这样说:
“你们以后做答案千万要注意,每道题都不能留空白!
实在不懂,就把记得的观点、原理堆上去,有多少堆多少。
不记得书本的观点,就把题目的材料抄下,这样至少不会得零分!
”这不仅是误解了“教学效果”,更严重还是误导了学生!
思想政治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我们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取舍、教学策略的形成、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预期、教学评价等方面做认真的考虑。
目前我们有些老师的做法,确是需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