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9251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docx

KM70使用维护说明书解析

1概况

KM70(KM70H)型煤炭漏斗车是为在铁路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货运能力,缓解运输紧张的形势,适应铁道车辆提速和重载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煤炭漏斗车。

该车在车体、风手制动系统、车钩缓冲装置、底门开闭装置和走行部等各方面均采用目前国内铁道车辆的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具有车体强度高、车辆载重大、耐腐蚀性强、检修周期长、维修保养费用低、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是国内现有的煤炭漏斗车的更新换代产品。

该车设计总图号为TYH161A-00-00-000。

2用途

该车供中国准轨铁路使用,主要用于装运煤炭、矿石等散装货物,可满足固定编组、循环使用、定点装卸的电站、港口、选煤、钢铁等企业运用。

该车适用于地面设有可供两侧同时卸煤的卸煤沟或高栈台的现场使用,可风动快速卸货,也可手动卸货。

3使用环境温度

3.1该车使用的环境温度为±40℃。

3.2该车(含转向架)上的橡胶件和含油尼龙等非金属件能够满足在-50℃~+110℃条件下,连续放置3h而不降低性能的要求。

4主要性能参数及基本尺寸

4.1主要性能参数

载重70t

自重≤23.8t

轴重23t

容积75m3

比容1.07m3/t

换长1.3

自重系数0.34

每延米重≤6.5t/m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145m

商业运营速度120km/h

制动距离(重车、紧急)≤1400m

全车制动倍率11

全车制动率(常用制动位)

空车20.5%

重车16%

传动形式两级传动、顶锁机构

装卸方式上装下卸、两侧卸货

限界:

符合GB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规定

4.2基本尺寸

车辆长度14400mm

车辆定距10500mm

车辆最大宽度3200mm

车辆最大高度(空车)3780mm

上侧梁上平面距轨面高(空车)3690mm

底架长度13434mm

底架宽度3180mm

底门长度2800mm

底门开度460mm

两漏斗板间距2200mm

漏斗板下缘距轨面高(空车)210mm

端板与水平面夹角50°

漏斗板与水平面夹角50°

底门数量4

开闭机构连杆自锁偏心距15mm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空车)880mm

固定轴距

转K6型1830mm

转K5型1800mm

车轮直径840mm

5主要结构

该车主要由车体、底门开闭机构、风动管路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及转向架等组成。

5.1车体

该车车体为全钢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端墙、漏斗、檐板扶梯、底门及拉杆等组成。

主要型钢和板材均采用运装货车〔2003〕387号文件批准的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

5.1.1底架组成

底架由中梁、侧梁、枕梁、端梁等组成。

中梁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64号文件要求的屈服强度为450MPa的热轧310乙字型钢,保证-40℃时的低温冲击功AkV不小于24J;侧梁采用200×75×7mm的冷弯槽钢。

采用直径为358mm的锻造上心盘及材质为C级铸钢的前从板座;心盘座与后从板座为C级钢一体式结构;前从板座与中梁间,脚蹬、牵引钩与侧梁间,扶手与端梁、地板间均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5〕357号文件要求的专用拉铆钉连接;底架中梁上安装铁路货车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车辆标签。

5.1.2侧墙组成

侧墙为板柱式结构,由侧板、侧柱和上侧梁等组焊而成。

侧柱采用U形双曲面冷弯型钢,上侧梁采用120×60×4mm的冷弯矩形空心型钢。

5.1.3端墙组成

端墙由端板、上端梁、端柱、角柱、横带和斜撑等组焊而成。

上端梁采用专用异形冷弯型钢,端柱、横带和斜撑等采用U形冷弯型钢,角柱采用冷弯角钢。

端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

5.1.4漏斗组成

在车体中心设一个横向的中央漏斗脊,与中梁上设置的纵向漏斗脊将全车划分成四个漏斗区。

各漏斗脊由∧形钢板和筋板组焊而成。

漏斗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

5.1.5檐板及扶梯组成

在端墙顶部的外端设有檐板及扶梯,檐板由扁豆形花纹钢板与支持梁、边梁等组焊而成。

支持梁、边梁等采用冷弯角钢。

5.1.6底门组成

底门由门板、大横梁、横梁、立柱、上下门框和立门框等组焊而成。

大横梁采用140

×80×5mm的U型冷弯型钢,立门框采用140×60×5mm的冷弯槽钢,横梁和立柱采用U形冷弯型钢。

5.1.7拉杆组成

在中央漏斗处设置有拉杆装置,拉杆通过支座和螺栓与侧墙连接。

5.2底门开闭机构

采用两级传动顶锁式底门开闭装置,风动、手动两用,由上部传动装置、连杆、下曲拐、下部传动轴、双联杠杆、长短顶杆和左右锁体等组成。

风控管路系统和手动传动机构均设在车体一位端的底架上,风、手动控制机构相互独立,其转换由拨叉拨动牙嵌离合器来控制。

风动或手动开关底门时,启闭装置传动平稳、轻便、灵活。

具有两级锁闭装置,可确保车辆在运行时底门闭锁的可靠性。

手动传动机构将蜗轮蜗杆(其传动比为34)和一级减速齿轮副(其传动比为2)集成为一个密闭的减速箱,其突出优点是手动启闭底门时非常轻便灵活,并可减少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5.3风动管路装置

风控管路装置由操纵阀、给风调整阀、储风缸、风表、阀门及风管等组成,由一个φ356mm×280mm旋压式双向作用风缸控制两侧四个底门的开闭,风源来自列车主管,经截断塞门、给风调整阀充入储风缸内,作为风动开启底门时的动力源,方便了现场无风压设备条件下风动卸货。

给风调整阀可控制列车管向储风缸内充风的速度,并把列车管向储风缸充风的开启压力控制在0.40~0.42MPa,此外还具有逆流截止作用。

操纵台设在车体一位端的底架上,操纵阀采用旋转式,有开门、关门、中立、手动四个位置,操作简便、作用可靠,用来控制双向作用风缸内压缩空气的充、排,达到开、关底门的目的。

5.4车钩缓冲装置

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15号文件要求的E级钢17型联锁式车钩或新型车钩、符合运装货车〔2005〕78号文件要求的17型锻造钩尾框、合金钢钩尾销、MT-2型缓冲器,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371号文件要求的含油尼龙钩尾框托板磨耗板。

5.5制动装置

采用主管压力满足500kPa和600kPa的空气制动装置。

主要由120型控制阀、直径为254mm的整体旋压密封式制动缸、ST2-250型双向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符合运装货车〔2005〕80号文件要求的KZW-A型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等组成。

采用编织制动软管总成、

奥-贝球铁衬套、符合运装货车〔2002〕11号文件要求的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符合运装货车〔2001〕84号和运装货车〔2002〕248号文件要求的不锈钢制动配件和管系。

采用NSW型手制动机。

5.6转向架

采用转K6型转向架或转K5型转向架。

5.6.1转K6型转向架

转K6型转向架为铸钢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

摇枕、侧架材质为B级铸钢,侧架采用宽导框式结构;两侧架之间加装下交叉支撑装置;一系悬挂采用轴箱橡胶垫;二系悬挂采用带变摩擦减振装置的中央枕簧悬挂系统,摇枕弹簧为两级刚度,组合式斜楔的主磨擦板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斜楔体为贝氏体球墨铸铁;侧架立柱磨耗板材质采用45号钢,滑槽磨耗板采用T10或47Mn2Si2TiB,采用锻造支撑座;采用直径为375mm的下心盘,下心盘内设有含油尼龙心盘磨耗盘;装用符合科技装函〔2005〕77号和运装货车〔2005〕274号文件要求的353130A型或其它铁道部批准的紧凑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及配套前盖后挡、RE2B型50钢车轴及LM磨耗型踏面的HEZB轻型铸钢或HESA轻型辗钢车轮;采用JC型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65号文件和运装货车电〔2005〕1391号电报要求的组合式制动梁、奥-贝球铁衬套。

5.6.2转K5型转向架

转K5型转向架主要由侧架、摇枕、弹簧托板、摇动座、摇动座支承、承载弹簧、减振装置、轮对和轴承、基础制动装置及常接触式弹性旁承等组成。

采用两级刚度弹簧及变摩擦减振器,组合式斜楔的主磨擦板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斜楔体为贝氏体球墨铸铁;侧架立柱磨耗板采用45号钢、滑槽磨耗板材质采用T10或47Mn2Si2TiB,装用符合科技装函〔2005〕77号和运装货车〔2005〕274号文件要求的353130A型或其它铁道部批准的紧凑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及配套前盖后挡、RE2B型50钢车轴及LM磨耗型踏面的HEZB轻型铸钢或HESA轻型辗钢车轮;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符合运装货车〔2004〕265号文件要求的组合式制动梁、奥-贝球铁衬套。

6整车使用要求

6.1专列编发准备

6.1.1按通用货车作列检准备。

6.1.2严禁通过机械化驼峰。

6.1.3在正线运行期间必须将列车主管至储风缸的7号截断塞门与储风缸至操纵阀的8号截断塞门关闭。

6.1.4因该车底门打开时超限,所以在编发前底门必须关闭且处于落锁位置,否则不得发车。

6.2装车注意事项

6.2.1四个底门必须关严。

6.2.2八个锁体都处于落锁位置。

6.2.3连杆应冲过"死点",与上曲拐贴严,到达自锁位置。

6.2.4严格按照货车标记载重及铁道部有关规定装车,货物装载应均匀分布,装车时严禁高空坠落货物或向车内抛掷货物,以免砸坏车辆。

车内不准装入长大的杂物,煤块应小于10×10×10cm,以免堵塞底门或卸煤沟篦子孔。

6.3卸车注意事项

6.3.1卸车点必须具有能供两侧同时卸货的卸煤沟或高栈台低货位,货位应有足够的容量,在7米长度范围内至少能容纳60吨以上的煤。

6.3.2卸车地点一切设施均不得侵入机车车辆限界。

6.3.3卸车时离合器手把必须按卸车方式置于相应的位置。

6.3.4采用风卸时须将各车列车主管至储风缸的7号截断塞门与储风缸至操纵阀的8号截断塞门打开。

各车离合器手把置于风动位,各车操纵阀手把置于中立位。

重车开门时储风缸内的额定风压为400kPa,但储风缸内最高风压不得超过500kPa。

6.3.5在关门后应及时将操纵阀的手柄置于手动位,离合器手把置于手动位,并关闭7、8号截断塞门。

6.3.6车内若有余煤需要清理时,人员不准由底门门孔处出入。

6.3.7卸车后必须及时关闭底门。

底门打开时超过机车车辆限界,因此编发车辆以及在厂、矿、站内移动车辆时底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6.4牵引作业

用钢丝绳牵引挂车时,钢丝绳应挂在车体四角的牵引钩上,不得挂在车辆的非指定部位(如绳栓、脚蹬、侧架、摇枕等)。

同时牵引几辆车时,每辆车的牵引钩都必须挂上钢丝绳。

6.5解冻作业

该车解冻不得用明火烤车,热源不得直接照或烤各种阀、制动缸、软管和各种接头,以免烤坏橡胶件,影响制动性能。

7制动装置使用说明

7.1制动缸活塞行程

7.1.1该车装用254mm制动缸,空车状态制动缸活塞行程定为155±10mm。

7.1.2制动缸活塞行程由与控制杠杆相连的推杆上的挡铁至闸调器筒体间的距离A控制,A值越大,制动缸活塞行程越长。

A值的大小可以通过移动挡铁的位置获得。

7.2ST2-250型闸调器的作用

ST2-250型闸调器能够自动地调整闸瓦与车轮间的间隙,使制动缸活塞行程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可确保车辆制动力不随闸瓦和各杠杆连接销、孔的磨耗而衰减,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7.3ST2-250型闸调器螺杆伸出护管的长度L值

7.3.1L值为螺杆上刻线至护管端头的距离。

为了保证闸瓦磨耗后闸调器螺杆有足够的裕量可供调短,或在更换新闸瓦后有足够的裕量可供调长,必须合理地选定闸调器的L值。

新造车出厂时L值在200~240mm之间。

7.3.2在调整L值时,常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可通过变换转向架固定杠杆支点销孔的位置或上拉杆穿销的位置来调整,必要时也可变换转向架中拉杆销孔的位置。

调整时应尽量在两个转向架上均匀进行(不对称性不得大于一个孔的位置),以避免制动杠杆向车的一侧过分偏斜而影响制动性能。

同时L值一经调好后,运用中就不要随便调换各杠杆孔的位置。

7.3.3新造车出厂时,闸调器螺杆处于最大或接近于最大伸长位,即L值处于最大或接近于最大值,在应用中随着闸瓦的磨耗,螺杆会逐渐缩短(L值逐渐变小),L值处于最大值可使闸调器有足够裕量供闸瓦磨耗时调整。

7.4ST2-250型闸调器的性能检查

运用中发现制动缸活塞行程不符合要求时,不要随便去调整基础制动装置各杠杆销孔的位置,因为装有闸调器的车辆,依靠换孔是不能调整制动缸活塞行程的,也不要随便怀疑闸调器是否出了毛病,出现了这种情况时,一般可按下述步骤进行检查。

7.4.1将制动机制动两次,检查第二次制动时制动缸活塞行程有无变化,如经两次制动后,

活塞行程已基本恢复至要求范围内,则可认为制动性能正常。

7.4.2当经过两次制动后,制动缸活塞行程没有发生变化,则应首先检查空气制动装置或基础制动装置有无问题,如没有,再检查闸调器的性能。

7.4.3在任一闸瓦与车轮间放入一块厚12mm~16mm的铁垫板,使闸瓦间隙减小,之后进行两次制动和缓解作用。

如闸调器性能正常,则第一次制动时制动缸活塞行程应变短,第二次制动时活塞行程应基本恢复至未加垫板时的初始制动缸活塞行程(相差不大于10mm)。

7.4.4制动机缓解后,撤去闸瓦与车轮之间的垫板,使闸瓦间隙增大,之后再进行两次制动和缓解作用。

如闸调器性能正常,则第一次制动时制动缸活塞行程应变长,第二次制动时活塞行程应基本恢复至初始制动缸活塞行程(相差不大于10mm)。

7.4.5当确认闸调器性能不良或无作用时,则修理或更换之。

7.4.6当闸调器、空气制动机和基础制动装置性能及状态均良好时,制动缸活塞行程仍不符合规定要求,则可通过调整A值使制动缸活塞行程处于规定范围内。

一般A值调小,活塞行程减小,A值调大,活塞行程增大。

7.5车辆空重车调整

本车装用KZW-A型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其使用说明详见《KZW-A型货车空重车调整装置使用维护说明》。

7.6注意事项

7.6.1装有闸调器的货车制动装置,除在进行段修和厂修时,一律不许随意改变各制动杠杆孔的位置。

7.6.2当一次需要更换两块闸瓦时,为了方便换瓦,允许人工转动闸调器筒体,使闸调器螺杆伸长,但换瓦后,应及时反向转动筒体,使闸调器螺杆恢复到原来长度。

绝对不允许采用通过变换孔位的方法增大闸瓦间隙进行换瓦。

7.6.3检查基础制动装置时,不允许用锤敲击闸调器,以防损坏其内部的零件。

7.6.4组合式集尘器的手把开闭位置:

手把与管路垂直时为关闭位,手把与管路平行时为开通位。

8手制动机使用及维护

NSW型手制动机的使用及维护详见《NSW型手制动机使用维护说明书》。

9转K6型转向架使用及维护

9.1转向架不得用碱水煮洗。

9.2摇枕和侧架应始终用于同一转向架,不得混装(更换新件时除外)。

9.3为保证斜楔与侧架立柱磨耗板和摇枕八字面磨耗板的良好磨合状态,当拆下斜楔检查后再组装时,应装回原位,不允许换位混装(更换新斜楔时除外)。

9.4安装心盘磨耗盘时,应将下心盘内的钢屑、杂物清除干净,不允许涂抹油脂。

9.5挡键与轴承外圈的最小间隙应为3mm~7mm。

9.6空车落车后,车体上旁承底面与下旁承滚子之间的间隙为5±1mm,可用摇枕旁承盒内不同厚度的调整垫板进行调整。

9.7同一转向架同型圆柱螺旋弹簧自由高之差不大于3mm,同一侧架上同型内簧或同型外簧自由高之差不大于2mm。

减振弹簧内外圈自由高差不大于2mm,同一组两级刚度弹簧内外圈自由高差应为20mm~25mm。

且在落车后空车状态下,应检查转向架摇枕两端弹簧定位脐必须落入减振内圈弹簧和枕内圆弹簧之中,不允许卡阻。

9.8转向架心盘螺栓采用GB31.1的10.9级螺栓,10级防松螺母,更换时不允许用其它型式的螺栓螺母代替。

9.9检查弹性下交叉支撑装置技术状态和吊运转向架时,不允许用交叉杆支撑转向架重量。

9.10轴承外圈与承载鞍鞍面间、承载鞍顶面与轴箱橡胶垫间,轴箱橡胶垫与侧架导框顶面间、上下心盘间、旁承磨耗板与上旁承间不允许涂抹油脂。

组合式制动梁滑块与滑槽磨耗板间不允许涂抹油脂。

9.11严禁电流通过滚动轴承。

9.12心盘磨耗垫断裂或剩余厚度不足3mm时更换。

9.13下心盘直径磨耗到限时,焊修加工恢复到375mm。

9.14摇枕托架组成中的滚套材料为含油尼龙,磨耗后外径小于18mm时更换。

9.15其它详见《转K6型转向架使用维护说明书》。

10转K5型转向架的使用维护详见《转K5型转向架使用维护说明书》。

11车钩缓冲装置的使用及维护详见《16、17号车钩系统使用维护说明书》。

12底门开闭机构使用说明

12.1底门开闭机构的组成

底门开闭机构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2.1.1上部传动装置:

由上部传动轴、牙嵌离合器、滚动轴承、齿轮、限位器、上曲拐、离合器传动轴组成、减速器组成、356mm×280mm旋压式双向作用风缸、齿条、滚轮、压销

座、手轮、齿轮罩等组成。

12.1.2下部传动装置:

由下部传动轴、下部轴承、双联杠杆、长顶杆组成、短顶杆组成、联轴节组成、连杆组成、左右锁体、下曲拐等组成。

12.1.3风动管路装置:

由给风调整阀、操纵阀、截断塞门、储风缸、操纵台、风表等组成。

12.2风动卸煤操纵说明

风动操纵系统如附图一所示。

12.2.1准备工作

12.2.1.1将操纵阀1的手柄旋转至中立位(见附图一)。

12.2.1.2将离合器手把扳至风动位。

此时单向离合器与离合器脱开(见附图二)。

12.2.1.3依次打开截断塞门7、截断塞门8、截断塞门9,此时通过给风调整阀6开始往储风筒4充风,等空气压力表5指示的风压达到400kPa以上即可进行风动操纵。

12.2.2开启底门

将操纵阀1手柄转至开门位,两侧底门即可同时打开。

12.2.3关闭底门

待煤炭卸尽之后,将操纵阀1手柄转至关门位,两侧底门将自动关闭。

当上曲拐转过死点位置形成自锁时,连杆与上曲拐贴严并发出“咚”的声响,说明底门已完全关闭。

12.2.4善后工作

12.2.4.1底门关闭后,将操纵阀1手柄转至手动位。

此时双向作用风缸活塞两侧均与大气相通,底门不会因操纵系统发生漏泄而产生意外开启。

12.2.4.2依次关闭截断塞门9、截断塞门8与截断塞门7,并将离合器手把置于手动位。

12.3手动卸煤操纵说明

12.3.1准备工作

12.3.1.1将操纵阀1的手柄转至手动位(见附图一)。

12.3.1.2将离合器手把扳至手动位(见附图三)。

此时,单向离合器与减速器离合器啮合。

12.3.2开启底门

手动逆时针旋转手轮即可同时打开两侧底门(见附图三)。

12.3.3关闭底门

卸完煤之后,顺时针旋转手轮,直至上曲拐转过极限位置产生自锁(上曲拐与连杆贴

严,可听到“咚”的声响),此时两侧底门同时关闭。

在关闭底门时应对照端墙上的极限标记,如上曲拐的投影与标记线重合,说明底门完全关闭。

12.3.4善后工作

底门关闭后,确认操纵阀手柄置于手动位。

12.4日常维护及保养

该车为专用车辆,须由专人操作,专人维护保养。

12.4.1风控管路系统(包括旋压式双向作用风缸、操纵阀、给风调整阀、截断塞门、风管等)应与制动装置的检修同步进行。

其检修方法及技术要求与制动装置检修相同。

12.4.2各轴承、销轴应保持良好润滑,经常向油嘴、油杯内注入软干油。

12.4.3齿轮、齿条应经常清除污垢,并用软干油润滑。

12.4.4每半年向减速器内注一次软干油,以保持良好润滑。

12.4.5旋压式双向风缸鞲鞴杆套外表面应保持清洁,润滑良好。

每三个月卸下导向套将润滑圈(泡沫塑料圈)清洗后,浸透油再装回旋压式双向风缸上。

12.4.6旋压式双向风缸鞲鞴套与导向套间如果有漏气现象,应卸下导向套,检查密封圈是否磨损。

如果已损坏,应更换密封圈。

12.4.7底门开闭机构每两年全面检查、维修一次,与段修同时进行。

12.5调整

12.5.1每三个月应检查一次底门锁体的落锁情况(见附图四)。

若八个锁体不能同时落锁,应及时调整相应顶杆的长度。

12.5.2底门落锁后,上曲拐应在极限位置(见附图五),否则应调整连接拉杆长度。

12.5.3给风调整阀按以下要求进行调整:

12.5.3.1充风时间试验:

当列车管风压为500kPa时,储风筒的压力由0升至420kPa应在20分钟以内。

12.5.3.2给风调整阀调定压力为400~420kPa。

当列车管压力达到400~420kPa时,给风阀开启,向储风缸缓慢充风;当列车主管风压低于400~420kPa时,给风阀关闭,停止充风。

给风调整阀压力的调整是通过旋转调整螺丝来实现的,其操作在试验台上进行,出厂时压力已调定并在阀体与阀帽结合处涂白铅油做定位标记。

给风调整阀的内部组成见附图六所示。

12.5.3.3给风调整阀下方的止回阀与阀座间不得产生漏泄,即给风调整阀应具有可靠的逆流截止性能。

如有漏泄,应更换止回阀垫。

13车辆定期维护说明

车辆须按有关要求定期进行厂、段修,以保持状态良好。

14寿命与检修周期及质量保证期

14.1车辆使用寿命:

25年。

14.2车辆检修周期:

厂修8年,段修2年。

14.3质量保证期

14.3.1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一个厂修期内保证:

14.3.1.1车体承载结构(底架、侧墙、端墙、漏斗)无裂损。

14.3.1.2摇枕、侧架、组合式斜楔体、摇动座、上心盘、下心盘、承载鞍、车钩钩体无裂损且磨耗不超限,其中铸件铸造缺陷不超限。

14.3.1.3车轴、车轮、交叉杆、支撑座、组合式制动梁、弹簧托板、缓冲器、制动缸体及前盖、双向风缸缸体及前盖、减速箱体、传动轴轴承无裂损,轴向橡胶垫不失效,弹簧无折断。

14.3.1.4传感阀、限压阀、120型控制阀、操纵阀、给风调整阀阀体及折角塞门、组合式集尘器体无裂损,铸造缺陷不超限;手制动机作用良好、无裂损;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作用正常、不失效。

14.3.1.5含油尼龙钩尾框托板磨耗板、立柱磨耗板、滑槽磨耗板、奥贝球铁衬套无裂损、磨耗不超限。

14.3.1.6底门开闭机构作用正常,各传动部件无裂损。

14.3.2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车辆运行6年内保证:

弹性旁承体、轴箱橡胶垫不失效;心盘磨耗盘、旁承磨耗板、斜楔主摩擦板、滑块磨耗套磨耗不超限;编织制动软管总成无裂损、不脱层;轴承、钩舌无裂损。

14.3.3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锻造钩尾框质量保证期为25年,在质量保证期内因制造质量引起的裂断由制造厂负责。

14.3.4铸钢摇枕、侧架使用寿命为25年,整个使用寿命期内,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因铸造内部缺陷引起的事故由制造工厂负责。

 

15一般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手轮空转不灵活

减速器阻力大

检修减速器

底门落锁后,上曲拐未转至极限位置

连杆长度不合适

调整连杆长度

底门八个锁体不能同时落锁

顶杆长度不合适

调整顶杆长度

离合器不灵活

离合器太脏

清洗、润滑离合器

储风缸充至额定风压打不开底门

风缸、作用阀、操纵阀、截断塞门或管路等漏泄

检修风缸、作用阀、操纵阀、截断塞门或管路等

离合器未处于风动位

扳动离合器手把将双向离合器置于风动位

操纵阀及各塞门手把位置放置不正确

将操纵阀及各塞门手把置于规定位置

各传动零部件或底门等卡住

检查齿轮、齿条的啮合状况或底门、锁体等是否卡住

储风缸不进风或进风压力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