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9239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式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格式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格式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格式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格式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式塔.docx

《格式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式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格式塔.docx

格式塔

  格式塔理论认为,“整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各部分简单结合起来的内容总合,恰恰相反,正是整体赋予了各部分特殊的功能与属性,这些特征只存在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框架下”(WolfgangKöhler)。

  格式塔理论的关注焦点是“组群”(Group),也就是那些诱使我们对视觉场或认知问题按照一定方式进行阐释的部分,以及它们的属性与功能(MaxWertheimer,1922)。

格式塔理论的完形法则

1.相近(Proximity)。

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2.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3.封闭(Closure)。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简单(Simplicity)。

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以上这些组织规律即所谓的“完形法则”(LawofOrganization),是心理学家在认知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格式塔在德语中就是“整体、形状”的意思,因此,格式塔理论,也被称作为“完形理论”。

  在与地理环境、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被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Wertheimer在1924年写道,人类是一个整体,其行为并非由作为个体的人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这个整体的内在特征,个体的人及其行为只不过是这个整体过程中的一部分罢了。

格式塔理论恰好能解释这整体的内在特征。

  格式塔理论尤其适用于帮助理解、阐释心理学上的秩序、结构问题。

格式塔理论起源于德国,很多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极力反对构造主义元素学说用元素解构的方法对心理事件、心理概念及行为进行心理分析。

不幸的是,纳粹势力在德国的兴起中断了格式塔理论在德语世界的研究与发展。

  格式塔理论起始于视觉领域的完形研究,但它又绝不仅仅限于认知领域的完形法则,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越了一些出版物对它的理解:

•现象是金:

承认并严肃对待人类世界的现象经验,并视其为整体的或完形的真实存在,而不要简单将其拆分为感觉元素,这样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是格式塔理论的基石,是心理学与心理诊疗学研究取之不尽的泉源。

•人的经验与行为是由动态场之下的个体与其所属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内部驱动(心理分析学、行为学观点)、外部诱因(行动主义学派观点)或静止的人格特征(古典人格理论观点)所决定的。

•心理内容上的持久联系有其真实的、坚实的基础,而绝不仅仅源自现象的一遍遍重复和行为的不断加强。

•认为和解决问题描绘为朝期望办法的方向基于的(“洞察”)适当实质组织,更改结构和集中。

•为了方便记忆,基于一定联系的组织结构总有被阐释为最佳组织的趋势。

•如果个体不能对认知进行整合,那么它就会导致不和谐认知经验。

相反,认知整合的过程,就是消除这一不和谐的过程。

•在超个体(Supra-individual)的团体群组中,有一种互动的趋势,能将团体的优势与团体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格式塔理论的认识观最终导向一种批判实在论,它试图从方法论上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法将实验与现象过程统一起来(即实验—经验法)。

它力求在检阅现象的同时,无损实验的精度。

对于格式塔理论的理解,不能用静止的观点,要把它作为一个仍在不断发展的科学范例。

通过不断发展,如对自我组织系统理论的完善,格式塔理论在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将获得更为重要的地位。

格式塔

gestalt定义:

即对整体的认知。

如昆虫在选择食物、产卵场所等过程中,将感觉获得的信息综合成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整体形象,由此决定取舍的行为反应。

百科名片

  

最简单的格式塔:

在上图中存并不存在三角形

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理论(Gestalt),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目录

简介

产生

1.格式塔

2.格式塔心理学

考夫卡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心理场

2.同型论

3.知觉问题涉及到比较和判断

4.派生出若干良好的组织原则

5.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

对格式塔的理论批评

1.

(1)把各种心理学问题简化成公设

2.

(2)许多概念和术语过于含糊

3.(3)实证资料是不适于作统计分析

4.(4)缺乏生理学假设的支持

图片编辑与格式塔

1.格式塔即完形必须是一个整体

2.格式塔的活动原则是简化和张力

3.格式塔的创造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

1.1:

删除

2.2:

贴近

3.3:

结合

4.4:

接触

5.5:

重合

6.6:

格调与纹理

7.7:

闭合

简介

产生

1.格式塔

2.格式塔心理学

考夫卡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心理场

2.同型论

3.知觉问题涉及到比较和判断

4.派生出若干良好的组织原则

5.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

对格式塔的理论批评

1.

(1)把各种心理学问题简化成公设

2.

(2)许多概念和术语过于含糊

3.(3)实证资料是不适于作统计分析

4.(4)缺乏生理学假设的支持

图片编辑与格式塔

1.格式塔即完形必须是一个整体

2.格式塔的活动原则是简化和张力

3.格式塔的创造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

1.1:

删除

2.2:

贴近

3.3:

结合

4.4:

接触

5.5:

重合

6.6:

格调与纹理

7.7:

闭合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编辑本段

产生

格式塔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

”“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真正’看见什么?

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

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

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

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

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

“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

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种智力游戏。

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

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心理场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field)。

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

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

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

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

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

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

  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

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behaviouralenvironments)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

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为此,他曾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一个冬日的傍晚,于风雪交加之中,有一男子骑马来到一家客栈。

他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奔驰了数小时,大雪覆盖了一切道路和路标,由于找到这样一个安身之处而使他格外高兴。

店主诧异地到门口迎接这位陌生人,并问客从何来。

男子直指客栈外面的方向,店主用一种惊恐的语调说:

“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

”闻及此事,男子当即倒毙在店主脚下。

  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发生于何种环境之中呢?

考夫卡认为,在他骑马过湖时,地理环境毫无疑问是湖泊,而他的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

倘若那个男子事先知道他要途经一个大湖,则他的行为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正因为他当时的行为环境是坚硬的平地,才在闻及他骑马穿过湖泊时大惊毙命。

所以,在考夫卡看来,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但是,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一行为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

例如,一个动物受到某一障碍物的阻挡(地理环境),无法获得置于障碍物后面的食物(行为环境),在这样一种心物场中,自我的张力是明显的。

当顿悟使这个场获得重新组织时,也即当动物发现它可以绕过障碍物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问题的解决使动物得到食物,同时清除了这一心物场中的张力。

这里,一个重要的内涵在于:

动物在产生一个真正的心理问题之前,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情境的所有因素。

如果动物不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即没有行为环境,问题就不会存在,因为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如果动物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但它的自我没有这方面的欲望或需求,问题也不会存在,因为同样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

以此类推,地理环境也是如此。

同型论

  同型论这概念意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

考夫卡认为,大脑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感觉运动的连接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电场。

例如,让被试坐在暗室内,室内有两个光点交替闪现。

当两个光点闪现的间隔超过200毫秒时,先见到第一光点,后见到第二光点,两者均静止不动;当间隔只有30毫秒时,被试则同时看到两个光点,它们也静止不动;但是,当间隔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60毫秒时,被试则看到一个处于连续运动的光点。

被试在事实上无运动的情境里觉察到明显的运动,说明光点引起了相互交迭的两个脑场,使之产生运动感觉。

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心物场的张力在脑中表现为电场张力;顿悟解除脑场张力,导向现实问题的解决。

正是由于考夫卡坚持心物场与脑场之间在功能上是同型的,从而使他在对经验和行为作出整体的动力学解释时幸免于二元论。

  格式塔同型论与神经系统机械观相对。

神经系统的机械观认为,神经活动好比一架机器的运作,它不能组织或修改输入机器的东西,正像“记忆机器”忠实地复制知觉印象一样,它的机械性使知觉印象与其皮质复本之间在大小、形状和组织方面是一一对应的。

由此推论,对每一知觉过程,脑内都会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的组织精确对应的皮质“画面”。

例如,一个人看到一个十字形,视觉区的皮质神经元就会被激活为一种十字形的形式,其视网膜意像与皮质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对应,正如视网膜意像与刺激图形具有类似的对应一样。

为了反对这种机械观,考夫卡以似动实验为例论争道:

既然经验到的似动和真动是同一的,那么实现似动和真动的皮质过程也必定是类似的。

但是,这种同一是指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与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相同一,是指知觉经验的形式与刺激的形式相对应,而非刺激与知觉之间一对一的对应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是现实世界“真实”的表象,但不是它的完全再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