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896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基砒知识(共10)

1.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丁卯(mǎo)笼罩孱(chàn)头忍竣不禁

B.修葺(qì)瞬息猥(wěi)琐悲天闵人

C.菌(jùn)子凛冽步履(lǔ)忧心忡忡

D.毋(wù)宁鲁无虞鲁莽(mǎng)不期而致

2.从短语类型的角度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深受感动淡淡花香重视语文谦虚诚恳

B.报刊杂志改革开放油盐酱醋表扬

C.生日礼物完全相信热烈欢迎雄伟壮丽

D.老师讲课看到长城热爱祖国安排任务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红蚀》《烙印》等。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心通史。

C.《春》《氧后一课》《土地的誓言》《老王》都是我们学过的径典散文。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绕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B.微山县举行征文大赛有超过500名左右的中学生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坏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马云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

B.春节期间,很多人津津乐道地在微信朋友圈抢、发红包,却忽视了亲情。

C.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D.无论多么枯燥的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得鲜活起来。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四答6-9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就之隐逸者也:

;杜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平众矣。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泊,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②浸淫:

渐渐扩展,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

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

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

告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以我酌油知之。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命童子取土平之孔子云:

何陋之有?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9.【甲】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志”是”_________________。

【乙】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3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

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1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3分) 

①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己亥杂诗》中,表观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共4分)

12.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补充完整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

(2分)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

 

13.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不够简明,请你把它改虚一段简洁的文字。

(2分)

还有一种正体的书,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围上去看,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4、阅读鉴赏(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21题。

(一)驿路梨花(节选)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

“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

“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

“不要谢我们!

不要谢我们!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还里长住?

”解放军说: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树、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

“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开”。

14.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

(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1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2分)

答: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树、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科这小茅屋。

(2分)

答:

 

16.文末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答:

 

(2)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

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烟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

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

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处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

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

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

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

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扇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杠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17.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第③段应填()。

(2分)

A.这让我有了探常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8.阅读文章④一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

(每空不超过5个字)(2分)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3分)

答:

 

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1.“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五、名著阅读(共5分)

22.《海底两万里》测试题 

(1)判断题。

请在括号内正确的打“√”中错误的打“×”。

(2分)

①《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②“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

()

③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头鯨皮做的。

()

④阿龙纳斯接受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采珠场。

()

(2)选择题。

(3分)

①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多少法郎。

A.225万B.100万C.500万D.1200万

②___________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鯨技艺天下无双。

()

A.康塞尔B.尼德C.阿龙纳斯D.尼摩

③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

A.兔子B.水獺C.鲨鱼D.海象

④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

()

A.鲨鱼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C.被炸弹轰炸D.土人攻击

⑤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

()

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C.牺牲地D.很喜欢珊瑚

⑥“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

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水恒。

”这句话是谁说的?

()

A.阿龙纳斯B.康塞尔C.尼德D.尼摩船长

六、写作(共40分)

23.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5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2分) 

2.B(2分) 

3.D(2分)

4.C(2分)

5.C(2分)

6.A(2分)、

7.D(2分)

8.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每小题2分,共4分)

9.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分)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1分)

10.

(1)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

(1分)②以鸟稀、 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1分)

(2)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畏俗世的节操的礼赞。

(1分)(共3分)

11.①著我旧时裳②无案牍之劳形③独怆然而涕下④不畏浮云遮望眼⑤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题0.5分,添字、漏字、错别字0分,共3分)

12.答案要点:

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分,答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只得1分,分别加上“大力”和“优秀”得2分)

13.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也很吸引人。

(1分)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1分)

14.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

(1分)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1分)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1分)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分)

15.

(1)动作描写,(1分)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1分)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的敬仰,也是她日后照管小茅屋的原因。

(1分)“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1分)

16.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1分)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1分)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分)(共3分)

17.B(1分),A(1分)

18.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1分):

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独的扁担”)(1分)

19.将扁担人格化,(1分)叙述自然亲切,(1分)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1分)共3分

20.①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

(2分)②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感敬意(2分)(共4分)

21.

(1)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

(1分)

(2)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

(1分)(3)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

(1

22.

(1)①√②√③×④√(每题0.5分,共2分)

(2)①C②B③C④B⑤B⑥D(每题0.5分,共3分)

23写作40分

【评分标准】

类别项目

内容

结构

语言

书写

一类卷(40~35分)

切合题意,感情真挚

中心突出,内容真实

形象丰富,意境深远

结构精巧

文体鲜明

文从字顺

富有文采

工整清晰

二类卷(34~29分)

符合题意,感情真实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结构合理

条件清楚

准确通顺

表达清晰

清楚整洁

三类卷(28~23分)

基本符合题意

内容必够具体

形象较为单薄

结构基本完整

条例基本清楚

基本通顺

偶有语病

字迹清晰

四类卷(22分一下)

文不对题,感情虚假

内容空乏,观点错误

结构混乱

不成篇章

文理不通

书写潦草

说明:

(1)没有题目或题目不当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此项最多扣3分。

(3)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最多扣3分,重复出现的不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