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925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

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②,不犯道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

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③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者:

元结④)

[注]①②永、邵:

地名,指永州和邵州。

③诸使:

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

④元结:

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几尽而去。

②岂力能制敌与?

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

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相同的?

(3分)

 

 

一、11.①几乎抢光才离开。

②难道(道州)的力量能够战胜敌人吗?

12.希望官吏能减轻百姓赋税。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3分)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

“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

“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

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

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

地名。

③恤:

体恤,顾惜。

④趣(cù):

催促。

⑤持:

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3分)

 

二、(13分)

5.(3分)

(1)军队

(2)只,仅仅(3)逃跑

6.(3分)C

7.(4分)

(1)(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2)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8.(3分)

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知之难乎哉!

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

然而天下皆曰:

“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

”此知之难也。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

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

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非知其姓与名也                (         )

(2)千不得百焉                    (         )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         )

(4)则几乎罔矣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知之难乎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而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知新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4分)。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译文:

20.问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2分)

答:

 

三、17.

(1)知道

(2)一千(人)(3)具有,具备(4)迷惑无所得    18.C

19.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

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

学说)的愿因罢了。

20.司马迁“知悲其志”。

或:

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中考古诗鉴赏(3首)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2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分)

                                                                              

2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

为何“遥招手”?

(2分)

 

一、2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22.第一问:

垂钓儿童 或:

小儿 第二问:

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

(共6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

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②霁(jì):

雨止天晴。

6.请根据诗意,在下i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先遣。

(2分)

(   )→松径(或松林)→(   )

7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2分)

答:

8.“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6.溪上或船上(1分)柏林寺(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可从“溪上”“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

7.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苍翠。

8.“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

(答对“喜爱”“赞美”“热爱”等情感,而无“惊”或意外”之意,得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三、诗歌鉴赏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那些内容?

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请简要赏析。

 

 

三、1、答:

“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思”即“想”,作者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就是作者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

2、答:

不同。

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

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从这首诗的文字中(结合第一小题),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