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方案精编文档doc.docx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方案精编文档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方案精编文档doc.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方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龙江片区土地储备整理开发项目三标段(龙溪路)
(K0+000~K1+915.83)
路面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广东省阳江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龙江片区土地储备整理开发项目(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3年4月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2.1、工程概述1
2.2、地质、水文情况1
2.3、设计概况1
2.3.1、概况1
2.3.2、路面结构设计2
2.3.3、道路横断面设计3
2.3.4、主要设计技术标准3
2.3.5、设计材料要求3
3、施工准备5
3.1、施工场地和便道5
3.2、技术准备5
3.3、施工测量与现场核对6
3.4、人员配置6
3.5、机械设备准备7
3.6、材料准备7
4、工期安排7
5、路面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8
5.1、级配碎石下基层施工8
5.1.1、准备工作8
5.1.2、运输9
5.1.3、摊铺9
5.1.4、拌和及整形10
5.1.5、碾压10
5.2、6%水泥稳定层施工11
5.2.1、对水泥稳定层的材料要求11
5.2.2、测量放样11
5.2.3、准备下承层12
5.2.4、拌和12
5.2.5、运输12
5.2.6、摊铺12
5.2.7、压实13
5.2.8、养生13
5.2.9、施工缝13
5.2.10、基层、底基层允许偏差13
5.3、沥青砼面层施工14
5.3.1、材料要求15
5.3.2、配合比设计17
5.3.3、准备下承层18
5.3.4、施工设备19
5.3.5、混合料的摊铺22
5.3.6、混合料的压实23
5.3.7、接缝的处理24
5.3.8、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5
5.3.9、允许偏差26
5.4、人行道工程施工27
5.4.1、人行道级配碎石27
5.4.2、人行道混凝土基层27
5.4.3、人行道面砖铺砌28
5.4.4、人行道养生30
5.5、路缘石、平缘石及U型槽的安砌施工31
5.5.1、材料准备31
5.5.2、混凝土基础施工31
5.5.3、安砌31
6、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2
6.1、安全施工保证措施32
6.1.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32
6.1.2、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33
6.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3
1、编制依据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设计施工图纸》
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等资料。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滇池盆地北部边缘,处于盆地与山区的过渡地带,工程所在区域内现状地势东北高、向西南呈阶梯状倾斜。
区域内水网交错,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东大沟自北向南穿过本区域,马溺河自东向西穿过本区域。
片区总体定位为“盘龙北部山水新城”,规划力求打造一座“最昆明”的生态环境建设先行新城、高端产业项目承载新城、综合改革试验新城、现代化城市示范新城。
2.2、地质、水文情况
本标段位于滇池盆地北部边缘,处于盆地与山区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地下水主要为第三系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属Ⅱ类场地,地质环境为次不稳定区。
2.3、设计概况
2.3.1、概况
龙溪路位于片区中部,道路起点与北京路相交,终点与宝云路相交,是片区内交通要道。
道路红线宽为30m,路线全长1915.83m。
设计范围为K0+000至K1+915.83。
2.3.2、路面结构设计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厚度(cm)
结构名称
4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粘层
5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粘层
6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粘层
玻纤格栅
0.8
稀浆封层ES-2
40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6%)
15
级配碎石
60
红土碎石(含石量>70%)
合计130.8cm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厚度(cm)
结构名称
4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粘层
5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粘层
0.8
稀浆封层ES-2
25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6%)
15
级配碎石
30
红土碎石(含石量>70%)
合计79.8cm
人行道结构:
人行道结构
厚度(cm)
结构名称
5
天然石材
3
M10水泥砂浆
15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6%)
12
级配碎石
合计35cm
2.3.3、道路横断面设计
2×5.75m(人、非混行车道)+2×2.25m(绿化带)+2×7.0m(机动车道)=30m。
车行道横坡为1.5%,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0%,人行道(包含1.2m宽连体树池)横坡为2.0%。
2.3.4、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次干路;
设计车速:
30km/h;
设计荷载:
道路BZZ-100;
道路最大纵坡6.79%,最小纵坡1.88%;
最小曲线半径:
200m,最大曲线半径:
1000m;
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基本车道数:
双向四车道;
设计地震烈度:
八度;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15年。
2.3.5、设计材料要求
重交通石油沥青AH-70指标表
针入度P(25℃,100g,5s)(0.1mm)
61~80
延度D(25℃,5cm/min)(cm)
大于100
软化点TRΦB,(℃)
44~54
闪点(COC)Tf,(℃)
不低于230
溶解度(溶剂:
三氯乙烯)(%)
大于99.0
含蜡量W(蒸馏法)(%)
不大于3
薄膜烘箱加热试验
质量损失(%)
不大于0.6
加热后针入度比(%)
不小于55
(163℃,5h)
加热后延度(25℃)(cm)
不小于50
沥青混合料外惨改性剂(抗车辙剂)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指标
白度
15~30
密度(g/cm3)
0.90~1.10
维卡软化点(℃)
不小于30
吸水率(%)
小于2
粒径(mm)
不大于6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28%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30%
视密度
大小于2.5t/m³
吸水率
不大于2.0%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4级
坚固性
不大于12%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不大于1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1%
软石含量
不大于5%
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42BPN
石料冲击值
不大于28%
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
筛孔(mm)
级配类型
方孔筛
圆孔筛
ES-2
通过筛孔质量
百分率(%)
9.5
10
100
4.75
5
90~100
2.36
2.5
65~90
1.18
1.2
45~70
0.6
6
30~50
0.3
0.3
18~30
0.15
0.15
10~21
0.075
0.075
5~15
沥青用量(油石比)(%)
7.5~13.5
稀浆混合料用量(kg/m²)
5.5~8
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31.5
19.0
9.50
4.75
2.36
0.6
0.075
通过百分率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级配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37.5
31.5
19.0
9.50
4.75
2.36
0.6
0.075
通过百分率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5
6-20
0-5
3、施工准备
3.1、施工场地和便道
施工前,应做到场地“三通一平”,确保施工道路、施工用水和用电到达工点,施工场地平整,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便道一般利用场内便道和既有道路就近引入。
3.2、技术准备
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核,并到现场核对,如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有差、错、漏等问题,应与相关单位及时联系,及时处理。
设计图纸审核完成后,及时进行技术交底,让各层管理和作业人员熟悉图纸,掌握技术要求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与验标要求。
3.3、施工测量与现场核对
路面施工前,测量组应根据导线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加密路面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点,并放出道路中心线、边线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界线,用以控制道路路面平面位置。
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测量组在放出控制线后,应在现场用灰线画出位置。
并根据灰线位置进行现场调查管线、管网情况,并与设计文件对比,平面位置、高程等情况是否与设计一致,如有较大出入,应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3.4、人员配置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置见下表。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务
备注
1
陈元伟
男
项目经理
2
冯远兴
男
项目总工
3
车球
男
质检员
4
骆德军
男
测量工程师
5
梁苏记
男
施工员
7
黄康常
男
试验员
8
谢绍志
男
安全员
9
杨玉霞
女
资料员
3.5、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前,进场设备数量和性能应满足施工需要,拟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见表。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使用阶段
备注
1
挖掘机
台
2
工程期间
2
装载机
台
3
工程期间
3
自卸汽车
台
15
工程期间
4
水泥稳定料拌和设备
台
1
工程期间
5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
台
1
工程期间
6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台
1
工程期间
7
胶轮压路机
3
工程期间
8
钢轮压路机
3
工程期间
9
振动打夯机
台
2
工程期间
10
振动压路机
台
2
工程期间
11
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
套
3
工程期间
12
洒水车
台
1
工程期间
3.6、材料准备
施工前应按设计数量,备足水泥、碎石、沥青混凝土所需材料及立缘石、平缘石、U型槽、人行道板砖,进场材料应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并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施工应严格按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图要求实施,施工用水及沥青混凝土材料等均应按要求检验,不得采用侵蚀性水和具有侵蚀性的骨料。
沥青混凝土材料应满足相关规范和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施工工艺严格按相关规范和规定办理。
4、工期安排
施工计划于2013年4月13日开工,2013年8月15日完工,共计125天。
详见“龙溪路路面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此工期安排为龙溪路K0+543~K1+360段,其它段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5、路面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1、级配碎石下基层施工
5.1.1、准备工作
级配碎石使用前进行筛分试验,其级配应符合设计级配要求。
(1)准备下承层
①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②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③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2~18t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
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应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2)测量
①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
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设指示桩。
②进行水平测量。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或底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3)机具
翻斗车、汽车或其它运输车辆及平地机等摊铺、拌和机械。
洒水车洒水或利用就近水源洒水。
压实机械,如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
其他夯实机具,适宜小范围处理路槽翻浆等。
(4)闷料
按照计算出的工程数量进行堆料,按配合比采用挖机域装载机进行拌和后,集中堆放进行闷料。
闷料场必须根据生产量确定场地大小,每个闷料场地都应事先平整、碾压处理,以避免雨季场地坑洼、泥泞和污染集料。
闷料采用洒水车对放在闷料场的级配碎石进行洒水。
5.1.2、运输
①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②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要求的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上。
卸料间距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并且要求料堆每隔一定距离留一缺口,以便施工。
当采用两种集料时,应先将主要集料运到路上,待主要集料摊铺后,再将另一种集料运到路上。
如粗细两种集料的最大粒径相差较多,应在粗集料处于潮湿状态时,再摊铺细集料。
③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
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只宜提前1~2d。
5.1.3、摊铺
摊铺前要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或压实系数,它是混合料的干松密度与干压实密度的比值)。
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约为1.40~1.50;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约为1.25~1.35。
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过宽的路(大于22m)适合分条进行摊铺,要求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检验松铺材料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
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5.1.4、拌和及整形
用挖机域铲车翻拌集料均匀。
在拌和的过程中都应用洒水车洒足所需的水分,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该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如级配碎石混合料在料场已经混合,可视摊铺后混合料的具体情况(有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用挖机进行补充拌和。
拌和均匀后的混合料要用平地机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要注意离析现象),然后用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再用平地机进行最终的整平和整形。
在整形过程中,必须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5.1.5、碾压
整形后的基层,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以上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内侧路肩开始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20cm;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碾压一直进行到缝隙嵌挤密实,稳定坚实,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mm为止。
一般需碾压6~8遍。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
以后用2.0~2.5km/h为宜。
5.2、6%水泥稳定层施工
5.2.1、对水泥稳定层的材料要求
5.2.1.1、水泥
水泥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具体选用水泥品种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采用。
水泥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5.2.1.2、碎石粒料
粒径:
设计有具体要求时,按设计要求进行。
设计无要求时,当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当作底基层时,最大粒径:
对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超过37.5mm;对于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超过53mm。
碎石压碎值:
道路基层不应大于30%,对底基层不应大于35%。
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
5.2.1.3、水
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5.2.1.4、配合比
由试验室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试配确定。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为6%,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5MPa。
5.2.2、测量放样
按10~20m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5.2.3、准备下承层
下基层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清扫,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三至四遍,如发现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碾压;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换填级配碎石的办法处理。
上基层施工前,对下基层进行清扫,并洒水湿润。
5.2.4、拌和
稳定料的拌和场设在砂石堆料场,拌和设备采用一台基层料集中厂拌机。
料场内的砂、石分区堆放,并设有电子自动计量设备和地磅,在每天开始拌和前,按配合比要求对水泥、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特别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集料的自然含水量,以调整拌和用水量。
拌和时确保足够的拌和时间,使稳定料拌和均匀。
5.2.5、运输
施工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并保持道路畅通,使稳定料尽快运至摊铺现场。
炎热天气运输时加彩条布遮盖,防止水份过度蒸发。
5.2.6、摊铺
机动车道基层采用摊铺机施工,非机动车道基层采用人工摊铺。
摊铺时严格控制好松铺系数,人工实时对缺料区域进行补整和修边。
混合料送至现场半小时内,在监理的监督下,抽取一部分送到业主指定或认可的试验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泥剂量试验。
压实度试验一般采用灌砂法,在碾压后12小时内进行,避免时间过长基层终凝后增大劳动强度,试验后的洞眼用C10砼进行补平。
弯沉试验在施工七天后进行。
5.2.7、压实
摊铺一小段后(时间不超过3小时),用18T的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振压一遍后暂时停止碾压,测量人员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复核,将标高比设计高超过1cm,或低0.5cm的部位立即进行找补,完毕后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碾压时由边至中,由低至高,由弱至强、重叠1/4轮宽的原则碾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超过四小时)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时为止。
碾压时,严禁压路机在基层上调头或起步时速度过大,碾压时轮胎朝正在摊铺的方向。
5.2.8、养生
稳定料碾压四小时后,宜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稳定料终凝之前,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基层表面,避免表面浮砂损坏。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面层。
5.2.9、施工缝
在每段基层施工结束处,安放一条横贯全宽与压实后厚度等高的木方,木方一侧稳定料充满至松铺高度,另一侧用素土回填稳定至木方高度,然后碾压成型,待下段施工段施工前,再移走木方及素土,并按伸缩缝的办法处理。
5.2.10、基层、底基层允许偏差
基层、底基层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中线偏位
≤20
100m
1
用经纬仪测量
纵断高程(mm)
基层
±15
20m
1
用水准仪测量
底基层
±20
平整度(mm)
基层
≤10
20m
路宽(m)
<9
1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9~15
2
底基层
≤15
>15
3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B
40m
1
用钢尺量
横坡
±0.3%且不反坡
20m
路宽(m)
<9
2
用水准仪测量
9~15
4
>15
6
厚度(mm)
基层
±10
1000m2
1
用钢尺量
底基层
+20、-10
5.3、沥青砼面层施工
面层采用复合面层,龙溪路车行道上面层为4cm的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添加0.4%抗车辙基剂),中面层为5cm的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添加0.4%抗车辙基剂),下面层为6cm的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对应路表弯沉值上层为21.2(0.01mm),中层为23.2(0.01mm),下层为25.9(0.01mm)。
龙溪路非机动车道上面层为4cm的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5cm的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的沥青,其基质沥青标号为AH-70。
5.3.1、材料要求
材料堆放场地一定要按照要求进场硬化,其中表面层质石料的场地应用水泥砼硬化,防止泥土对材料污染;各种材料要堆放整齐,界限清楚。
5.3.1.1、粗集料
粗集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各种粗集料≥2.36mm,碎石要符合“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集料色泽基本一致压碎值≤28%,
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4级。
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具有1个破碎面宜大于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按下表执行:
5.3.1.2、细集料
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并符合“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优质天然砂或机制砂;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性很差的天然砂及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石料破碎的机制砂不能用于沥青砼面层。
细集料的泥土含量须小于3%,雨季要对细集料进行覆盖,防止雨淋。
细集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表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标准
指标
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表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
%
26
28
30
洛杉矶磨耗损失≤
%
28
30
35
表观相对密度≥
-
2.60
2.5
2.45
吸水率≤
%
2.0
3.0
3.0
坚固性≤
%
12
12
-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其中粒径大于9.5mm≤
其中粒径小于9.5mm≤
%
%
%
15
12
18
18
15
20
20
-
-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
1
1
1
软石含量≤
%
3
5
5
注:
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细集料质量技术标准
项目
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表观相对密度
-
≥2.50
≥2.45
坚固性(小于0.3mm部分)
%
≥12
-
含泥量(小于0.075的含量)
%
≤3
≤5
砂当量
%
≥60
≥50
亚甲蓝值
g/kg
≤25
-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
5.3.1.3、填料
填料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应不含有泥土等杂质,拌和机采用干法除尘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其量不超过填料的30%。
矿粉要求洁净。
上面层矿料配合时尽量使粗集料的用量靠近下限,矿粉的用量靠近高限,同时使空隙率接近低限。
上面层应进行抗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大于6000次/mm。
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当次干路及以下道路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应超过填料总量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