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道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长淮:
即淮河。
颍:
颍水,淮河支流。
西湖:
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文本阅读本大题共1道小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
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
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
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
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
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
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C.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的功用。
D.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
B.这篇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C.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认识:
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
D.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
B.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
C.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D.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文本阅读本大题共1道小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余
侯发山
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
难道是里面有人捣鬼?
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
原因出在哪里呢?
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
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
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
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
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
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
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
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
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
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
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
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
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
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
这是为啥?
因为漏水的那些孔,不但没有影响俺们捕鱼,反倒如渔网一般,减轻了水的冲击力,捕大鱼如探囊取物。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
可是,像您这种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
康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
康百万闹了个大红脸,不明白老汉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
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离去。
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
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
后世子孙咋生存?
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
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
留鱼?
留鱼?
留余?
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
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
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瑄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原载《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故事情节虽然谈不上紧张激烈,但布局谋篇的技巧纯熟,例如开头写康百万找不出生意利润无法提高的原因,巧设悬念,吸引了读者。
B.作者善用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写康百万“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为老汉生气做铺垫。
C.小说的语言应该与文章的内容相贴合,为内容服务,例如本文人物对话语言十分契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具有明显的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
D.作者擅长借故事说道理,虽然只叙述了一件平常无奇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哲思,在当代社会也颇有现实意义,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8.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9.本文标题“留余”有哪些深刻内涵?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评卷人
得分
三、诗词鉴赏本大题共1道小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
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
十五袭爵乐安公。
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
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
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
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
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
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
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
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高祖曰:
“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
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
以病免。
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
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
“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
”岁馀,卒官。
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C.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D.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
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B.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
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
C.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
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离去。
D.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
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之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⑵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评卷人
得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暑期档备受瞩目,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猫眼数据显示,《哪吒》上映首日综合票房、上映首周综合票房均创同类电影最高纪录。
诸多评论中,这部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国产原创动画作品里程碑式作品。
一旦有国产动画作品引起广泛好评,总会有声音讨论“国漫崛起”。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动漫整体来看,产业环境、企业运作、作品本身和用户等方面尚不够成熟。
下一部《哪吒》这样的精品或许还要过很长时间才会到来。
不过从2005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布以来,国家不断有支持政策出台。
随着二次元用户的崛起以及大量盗版作品的下架,动漫产业开始大量受到资本的关注。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视频平台的崛起,也助推了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
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中,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
评卷人
得分
五、语文文字运用本大题共3道小题。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屈原《离骚》中,“____,___”用反问句表明了诗人即使受挫殒命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
⑵杜甫《登高》中“___,___”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
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近日,西安一家写字楼里出现了一家“共享自习室”,有偿供人们在此看书、自习。
对此,很多人觉得非常新鲜。
其实,①____,一些城市早在去年就出现了类似的项目,而在韩国等国家,更是一直存在着“学习包厢”等各种形态的自习室。
一些人认为“想学习在哪都可以学”,这实则是太过理想化的说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②____,才能学得进去。
“共享自习室”,其功能指向比图书馆、咖啡馆更加明确,那就是“学习”。
身处这种环境中,玩手机、打游戏、看剧的可能性更低,③____。
除了提供场地,提供学习的氛围同样是“共享学习室”的价值。
而这,也是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的理由之一。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遭遇口碑危机。
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突显甚至粗枝大叶源源不断
B.凸显或者粗制滥造滔滔不绝
C.凸显甚至粗制滥造源源不断
D.突显或者粗枝大叶滔滔不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D.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试卷答案
1.14.D
15.①悲秋之情。
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
②伤逝之情。
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
③怀人之情。
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误。
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
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词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词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
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
“空听潺潺清颖咽”,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抒发悲秋之情。
“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
“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
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
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
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
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1.C2.A3.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原文说“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B项,“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不能等同于“儒家学派就是孔子”,原文说“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选项变成了“儒家学派”,偷换概念,且“系统”无中生有。
D项,“形成于”错,结合“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分析可知,“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错误。
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遇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错误。
结合“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分析,“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结论绝对化。
C项,“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错误。
结合“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分析,原文是不断的因果推导,选项的开头变成了并列关系。
D项,“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错误。
结合“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分析,原文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绝对化的观点。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