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四单元.docx
《教科版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四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四单元
第四单元信息
4.1科学家怎样进行探究
年月日
一、讨论活动:
研究过的主题
当初的观察发现
我们提出的问题
我们收集的证据
我们提出的解释
(预测)
我们收集的新证据
(当时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科学家对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
观察发现——根据自身知识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做出可能的解释——使用技术与数学方法收集证据——形成自己的解释——收集新的证据——补充原有解释——发表研究结果。
4.2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年月日
一、测量记录:
我们小组同学的身高记录表
姓名
身高
姓名
身高
二、汇总统计:
我来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记录,并完成我们全班同学身高的统计图。
三、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有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4.3看到的和想到的
年月日
一、观看记录:
我观看录像后的记录
我们小组交流后的记录
我再次观看录像后的记录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为获得较为准确的观察结果,必须客观。
观察到的事实与自己的感受、想像是两回事,并且观察往往需要经过多次。
三、拓展阅读:
什么是错觉
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现象十分普遍,差不多在各种知觉中都有发生。
由同一点发出的射线的干扰,平行线也会被看成不平行。
现实中的物体也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小错觉。
同样一艘远洋货轮,停靠在码头上人们总觉得是庞然大物,如果在辽阔的海洋上见到它,就显得小得多。
同一个圆球,放在大球堆中显得很小,放在小球堆中就会觉得大些。
如果把一斤重的铁放在一个人的左手(或右手)上,把一斤重的棉花放在他的另一只手上,请他比较二者的轻重,他总觉得铁比棉花重。
错觉可以被我们有效利用。
如白色有扩散作用,黑色有收缩作用。
穿白衣服会令瘦小的人略为丰满。
横线条的衣服会使人觉得更胖等等。
在军事上,经常利用错觉进行伪装。
4.4查阅和辨别信息
年月日
一、探究活动:
主题
信息来源
信息内容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了解通过书籍、电脑网络等几种常见的查阅信息的方法。
知道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进行正确辨别与选择。
三、拓展阅读:
古代记事的主要方法
(1)结绳记事:
用一种颜色的“主绳”、不同颜色的“次要绳”、“再次要绳”,在绳上打上结,用来记事的方法。
见于古代埃及、中国、日本、秘鲁。
(2)刻木:
是一种用木板未完成通信的方法。
(3)掘地成穴:
用挖掘在地下的洞穴来记事的方法。
(4)贝壳珠带:
用贝壳珠带来记事的方法。
原始记号是一种记录方法,原始人类用结绳记事,就像现在人们用硬盘记录信息一样。
原始记号是一种物化的信息,人类已经懂得用物体来记录信息了。
“刻木”就成了原始的通讯方式,贝壳珠带成了一部原始的历史“书籍”。
4.5记录与储存
年月日
一、探究活动:
信息记录卡
主题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重要内容
课堂交流记录表
主题
用笔和纸记录的优点和缺点
信息内容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记录信息是指将获得的各种信息保存下来,以供研究和日后使用。
我们在记录获得的信息时,不仅要如实记录相关信息的内容,还应该详细记录信息的来源。
4.6整理获得的信息
年月日
一、整理活动:
水和空气基本性质比较表
颜色
气味
味道
状态
透明度
流动性
水
空气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为了使获得的信息更加条理化、清晰化,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
其
中主要的方法有:
分类图、比较表、箭头图、流程图、条形图、折线图、金字塔图……
三、拓展阅读:
信息技术发展史上有哪些重要技术发明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
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
1935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以外的地方。
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
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
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
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4.7交流我们的信息
年月日
一、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完成任务的步骤
修改后的步骤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交流是彼此交换看法、分享信息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我们会倾听,还要求我们会表达。
并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三、拓展阅读:
人类交流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1)古代:
手势、喊叫、形体动作;甲骨文;纸及印刷术;击鼓、烽火台……。
(2)近代:
书籍、报纸、电影、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
(3)现代:
计算机、互联网、雷达、遥测遥感等。
4.8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
年月日
一、探究活动:
人离墙报的距离
字的大小
1米
二、交流活动:
与远方同学、朋友进行交流的方法
三、活动体验:
收到的电码
译码
四、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墙报或展览、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等都是我们与更多的朋友进行信息交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单元学习回顾
年月日
一、学习自评: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
2.知道查阅信息可以通过电脑网络、书籍、报纸、书刊等方法。
……………()
3.知道信息记录与存储的手段有用笔与纸、磁盘、光盘、硬盘等。
…………()
4.知道整理信息的方法有:
分类图、比较表或对比表、循环图和流程图等。
()
5.知道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
6.知道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等都我们与远方的朋友进行信息交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
…()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有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
3.知道要想获得较为准确的观察结果,必须客观,观察到的事实与自己的感受、想像是两回事,并且观察往往需要经过多次。
……………………………()
4.能画统计图和解读图表信息。
……………………………………………()
5.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媒介记录、存储获得的信息。
………()
6.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以前学过的科学内容进行整理。
…………………()
7.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
8.知道科学探究中的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就是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
9.知道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历的所有学习活动和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一样,其实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具备了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
2.愿意深入思考,乐于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
3.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做到注重事实、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每次活动结束后能主动整理好活动材料。
…………………………………………………()
4.能在班级和小组讨论中提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有根据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
二、知识快餐。
1.科学家进行探究的一般过程:
观察发现——根据自身知识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的解释——使用技术与数学方法收集证据——形成自己的解释——收集新的证据——补充原有解释——发表研究结果。
2.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科学家总是采取重复观察的方法,他们也很乐于别人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检查,这就是重复实验。
3.记录信息是指将获得的各种信息保存下来,以供研究和日后使用。
而信息的来源、途径能帮助我们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4.为了使获得的信息更加条理化、清晰化,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这也是节省信息储存空间的重要方法。
5.交流是彼此交换看法、分享信息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我们会倾听,还要求我们会表达。
三、阅读天地。
蔡伦和造纸技术
在古代,文字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纸,石头、甲骨、竹板、木片、树皮、树叶、砖瓦、兽皮等都被用来写字。
但是,这些记事材料有的容易“写”(甲骨和石头等需要雕刻),有的不容易携带(例如石头、青铜器等),有的不容易保存(例如树叶、树皮等易腐烂),有的又太昂贵(例如丝绸,一般老百姓用不起)。
所以,这些都不利于信息广泛而快速地传递。
有没有既便宜又易于携带和保存的书写材料呢?
终于人们发明了这样的材料——纸。
造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纸是东汉时代蔡伦发明的,但据考证,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代,就已经有纸出现,这种纸是用麻纤维制作的,又叫“灞桥纸”。
到了东汉时代,担任尚书令官职的宦官蔡伦,带领工匠们对前人造纸技术进行了革新和完善。
首先,蔡伦在原料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不再用丝棉絮、麻絮这样的粗糙纤维材料,而是以破布、旧渔网、树皮等物品作为新的材料,使新制的纸张更为细腻。
这一创新还为后来不断开发新的造纸原料开辟了新的思路。
其次,他又对具体的制作工艺进行了革新,开创了用石灰这样的碱性物质来沤制植物纤维的新工艺。
在他的主持下,基本奠定了纸张制作的工艺流程,从沤制、舂捣、制浆、刷浆、晾干,直至压平砑光,极为完整。
公元105年,当蔡伦把新制的精美纸张献给汉和帝时,受到了高度赞赏,一时声震全国。
他所造出的纸在我国很快成了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到了魏晋南北朝,造纸术开始传向世界。
(内容节选自《走进信息时代》,韦迪著,四川辞书出版社)
学期总结与评价自我检测
年月日
一、填空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
、、地球、、、
、、。
3、光的传播速度是,光年就是。
4、我们经常在、、、查阅信息。
5、光线从空气进入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所以通过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
6、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7、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8、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二、判断:
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小。
()
2、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
3、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显著标志。
……………………………………()
4、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我国民间又称它为“天河”。
它看起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
…………………………………………()
5、行星距太阳越远,运行周期越短。
……………………………………()
6、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就处在月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住了,这时候就会发生月食。
月食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
………………………………………………()
7、家乡的环境问题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部分。
……………………()
8、我们每个人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从行动上保护环境。
()
9、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大的功能。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
10、狮子座是春季星空中的一个有名的星座。
……………………()
三、你知道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其中,你觉得最为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
。
四、按时间把你对月相的观察图画下来。
五、请用流程图表示出人们记录、储存信息工具的发展过程。
七、画出日食的成因图。
八、请用多种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放大镜。
序号
材料
方法
1
2
3
自由研究
年月日
我想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