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下)期中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
1.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是民族主义泛滥而造成,而主流的观点认为是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
1914年以前,这种“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激烈的国家是( )
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
【答案】D
【解析】A.英美矛盾不是一战爆发的原因。
B.英法在一战期间属于协约国集团,英法矛盾不是一战的原因。
C.法国和德国没有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D.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德国是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赶上和超过了英国,需要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与英国殖民地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引发了一战。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背景,要求学生结合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英德之间的矛盾来分析材料。
“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
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从图中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20世纪初的世界已连成一个整体
B.20世纪初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D.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答案】C
【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反映的是一战之前欧洲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故C正确;
材料不涉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在材料中是不能直接体现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而非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一战,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3.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
符合以上论述的典型战役为(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一战中英国出动了新式作战武器飞机和坦克,极大地扭转了战争的格局,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根本模式,即由陆战走向空战和海战,其中索姆河战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故C项正确;
马恩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发生在法国境内马恩河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都以重炮为主,未体现新式武器的特点,故AB项错误;
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与“堑壕战”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一战中的过程,主要考查一战索姆河战役中利用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作战的特点。
一战中由于战争的需要,大量新的科技发展被运用在战争上,因此一战术在带给人类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所以有时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常常给人类带来灾难。
4.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
“德国政府现在所实施的潜艇战,是对所有爱好和平国家所发出的战争宣言。
……我们现在已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复仇,也不是借此夸大国家实力,……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这个演说( )
A.反映了欧美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协约国的利益D.力图保护世界和平
【答案】B
【解析】美国并不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美国这样说是为了掩盖参战意图,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了欧美矛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是维护了美国的利益,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参加战争发战争财而非保护世界和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5.观察如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②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③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④一战后的中国跻身强国行列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1917年参战,所以图中照片的拍摄是应不早于1917年,劳工们从事一些后勤工作,所以的确也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军阀政府而非南京国民政府,一战后的中国并未跻身强国行列,故①③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建立,故②排除。
④明显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
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战争改变历史》中提出:
“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
……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
”该材料主要表明( )
A.一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B.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
C.一战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D.一战导致妇女进入生产部门
【答案】B
【解析】A.材料未涉及破坏社会生产力,故A项错误。
B.材料“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
”反映了当时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故B项正确。
C.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排除。
D.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当时的政府职能的特点和军事策略的特征。
7.与下面两幅地图变化有关的战争是( )
A.普法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德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两幅地图反映了奥匈帝国分为奥地利和匈牙利,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等,这均是一战之后的事情,所以与变化有关的战争只能是一战而非普法战争、苏德战争、二战等选项,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一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认真观察图片的所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
8.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不论从欧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引人注目。
”其“转折”表现为( )
①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出现
③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④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一战引发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就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联也在一战后出现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也受到了美国的挑战,故①②④正确;
但科学技术得到发展不属于“转折”表现,故③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一战,解题的关键是“不论从欧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引人注目”。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9.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写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
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材料反映了( )
A.一战改变了世界格局
B.一战给欧美国家带来政治经济危机
C.一战使国家职能发生变化
D.战争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实在是不可思议、既悲伤又恼怒”等字眼意在强调一战使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发生改变,即材料反映了战争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变化,故D正确;
选项A自身正确但材料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政治经济危机的问题,材料也没说国家职能的变化,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一战,解题的关键是“实在是不可思议、既悲伤又恼怒”。
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10.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刺杀事件--马恩河战役
B.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C.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D.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形成--联合国成立
【答案】B
【解析】《凡尔赛和约》属于巴黎和会的内容,巴黎和会属于凡尔赛体系的一部分,故B正确;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马恩河战役是并列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是并列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形成也是并列的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1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
①承认土耳其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放弃海外殖民地 ④支付巨额赔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德国不得不放弃海外殖民地交给英法日等国,德国并且还得支付巨额赔款,但是承认的是奥地利、匈牙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是不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
要求学生结合巴黎和会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只要搞清楚巴黎和会对德国的制约条款的内容,就可以正确选择属于简单题。
12.1921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
“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
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
”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
A.调和美日之间的矛盾B.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C.极力维护英日同盟D.加强与美日的友好合作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日本和美国扩展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对英国构成威胁;一战后英国势力削弱,对美国有依赖关系,依据题干“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说明英国优先与美国合作,但不放弃与日本结盟,其主要意图是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故B项正确。
AD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英日同盟在《四国条约》时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需要掌握英国对美日的态度及其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结合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英国对美日的态度及其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3.“……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上述内容发生于( )
A.巴黎和会期间B.华盛顿会议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D.二战后初期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九国公约》,而《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制定的,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解题的关键是“……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14.美国参议院认为国际联盟盟约中的某一条款,最终将引导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之中,因此拒绝批准加入国际联盟。
这一条款最有可能涉及( )
A.裁军B.集体安全C.委任统治D.国际合作
【答案】B
【解析】A.裁军不会把美国拖入到欧洲的事务中。
B.“将引导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之中”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为避免卷入欧洲的集体安全问题而拒绝批准加入国际联盟,所以这一条款最有可能涉及集体安全而非裁军、委任统治以及国际合作的问题,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
C.委任统治涉及到的是海外殖民地。
D.国际合作不光涉及到和欧洲的问题。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联盟,要求学生结合国际联盟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国际联盟的职权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5.如表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
它们( )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
1941年8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
1942年元旦
26国华盛顿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
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
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④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
A.①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因为都是用国际会议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1942年26国华盛顿会议没有这一特征。
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是不准确的,华盛顿会议就体现不出来。
④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是对的,因为他们都是希望让世界走向和平。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对国际会议对世界政治格局与战争和和平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一战以后的国际关系特征,以及二战过程的国际关系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6.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各种意识形态、政治派别、经济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
是以国内斗争来解决问题,还是以国家之间的斗争来解决问题,已成为一个跨国性的议题。
最终,这些问题在一个国家进行了“演习”。
这个国家是( )
A.德国B.西班牙C.波兰D.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B
【解析】A.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各种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激烈冲突,在一个国家内进行了演习主要是指西班牙内战,而不是德国。
B.西班牙内战充斥了帝国主义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反法西斯力量和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斗争,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上预演的缩影。
C.波兰战争,不是在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D.捷克斯洛伐克主要涉及到的是慕尼黑阴谋,是德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关系斗争的表现,苏联没有参与。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西班牙内战,要求学生结合20世纪3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特征和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表现分析材料。
西班牙内战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墨西哥和美国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17.《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20世纪3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
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
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 )
A.指《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C.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D.德国吞并奥地利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慕尼黑会议牺牲弱小民族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而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但是材料不涉及《反共产国际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德国吞并奥地利,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要求学生结合绥靖政策的表现以及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绥靖政策的内容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绥靖政策发展的过程特征。
18.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
这一事件( )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
C.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D.促使美英首脑会晤并发表《大西洋宪章》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二战,从而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故C正确;
美国的“中立”政策早已经改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指的是中途岛海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美英首脑早已会晤并发表了《大西洋宪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二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战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二战,中途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
19.“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
”材料中的“宣言”签署于( )
A.1939年B.1940C.1941年D.1942年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所以材料中的“宣言”签署于1942年而非1939年、1940以及 1941年,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要求学生结合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时间来分析。
解答本题,只要记住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时间,就可以正确选择属于基础题。
2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1943年是影响巨大的一年。
这一年(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②敦刻尔克大撤退 ③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④中途岛海战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均是在1943年,故①③正确;
而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在1940年,中途岛海战是在1942年,故②④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二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战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21.“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达成上述决议的国际会议位于右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霸王战役”指的是诺曼底登陆,而达成该决议的会议是德黑兰会议,而③属于德黑兰所在地,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二战,解题的关键。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22.对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另一种叫法为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对此评价合理的是( )
A.两种叫法无本质上的区别B.前者凸显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C.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D.两种叫法都不利史学研究
【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叫法模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即后者是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故C正确;
两种叫法有本质上的区别,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前者凸显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后一种叫法不利史学研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二战,解题的关键是“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另一种叫法为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War)”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23.二战时,罗斯福表示:
“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
【解析】从题干“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可以看出美国认为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期的大国关系。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期大国关系的了解。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24.“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
”这是一位历史学教授对未来世界格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