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6331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习.docx

《高中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学习.docx

高中学习

【生物】牢记特例知识高考高分不难 2012-9-3010:

07 阅读

(1) 转载自试题调研

∙赞(72)

∙转载(5127)

∙分享(472)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

【数学】浅谈数学...

1.除病毒(如噬菌体)以外,一般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真核生物的细胞一般都有细胞核,但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如人的红细胞。

3.动物细胞一般含线粒体,而蛔虫细胞没有线粒体。

4.植物细胞一般有叶绿体,但根尖细胞没有。

5.根尖成熟区细胞含大液泡,而分生区细胞没有。

6.细菌等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支原体没有;既有中心体又有叶绿体的是低等植物细胞,如团藻细胞。

7.生物在异化作用方式上有需氧和厌氧两种类型,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8.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多为中性,但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0。

9.只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出现,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与原核生物观察不到。

10.特殊的自养型生物:

蓝藻无叶绿体结构,但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胞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11.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2.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只含RNA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一般生物细胞中结合水的比例越高,新陈代谢越不活跃,但心肌细胞中结合水比例约占70%,新陈代谢依然很活跃。

14.生物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但好氧型细菌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它们的有氧呼吸在细胞膜上进行。

15.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6.动物细胞一般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17.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大多数物质被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后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吸收甘油与脂肪酸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且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

18.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在XY这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些基因是单独存在的,如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只存在X染色体上,能够控制形成睾丸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

19.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但以枯木、粪便等腐败食物为食的白蚁、粪金龟子、蚯蚓、蜣螂等动物也是分解者。

20.寄生者的异化作用类型通常是异养型的,但菟丝子、槲寄生也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养。

21.沿着食物链,能量金字塔无倒置的情况,但数量金字塔有时也有倒置,如树—虫—鸟。

22.体温升高会使生物体内酶的活性下降而影响代谢,但发热本身即是物质代谢增强的结果。

23.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物。

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是特例。

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是很有限,但癌细胞是一个特例。

 

浅谈数学学习的捷径 2012-9-3010:

06 阅读

(2) 转载自试题调研

∙赞(6)

∙转载(528)

∙分享(113)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

赏心悦目

(1)

    什么是数学方法?

所谓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途径和行为方式中所包含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了许多运用数学思想的手段、门路或程序.同一手段、门路或程序被重复运用了多次,并且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成为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数学方法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二是精确性,即逻辑的严密性及结论的确定性;三是应用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数学方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二是提供数量分析及计算的方法,三是提供逻辑推理的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数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的强化正好是相辅相成.

  在中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数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逻辑学中的方法.例如分析法(包括逆证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穷举法(要求分类讨论)等.这些方法既要遵从逻辑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又因为运用于数学之中而具有数学的特色.

  

(2)数学中的一般方法.例如建模法、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图象法(也称坐标法,在代数中常称图象法,在我们今后要学习的解析几何中常称坐标法)、比较法(数学中主要是指比较大小,这与逻辑学中的多方位比较不同)、放缩法,以及将来要学习的向量法、数学归纳法(这与逻辑学中的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等.这些方法极为重要,应用也很广泛.

  (3)数学中的特殊方法.例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加减(消元)法、公式法、换元法(也称之为中间变量法)、拆项补项法(含有添加辅助元素实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因式分解诸方法,以及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这些方法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生物】熟记计算公式不失计算题分 2012-9-2918:

07 阅读(5) 转载自试题调研

∙赞(59)

∙转载(2529)

∙分享(32)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

《易经》中的64个...

一、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

[注:

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

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参与脱水。

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

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

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

各m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④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

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R基上氨基数;肽键总数+氨基总数 ≥ 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

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R基上羧基数);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 ≥ 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na-18(n-m);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

①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

mRNA的碱基数(至少):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

3:

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③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mR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单链数=c-1; 

④D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mR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细胞基因:

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3.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

①DNA贮存遗传信息种类:

4n种(n为DNA的n对碱基对)。

②细胞分裂: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1/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减Ⅰ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减Ⅱ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

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染色体数(N)=1/2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受精卵(2N)=1/2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数目: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DNA数为M,则体细胞中DNA数=2M;性原细胞DNA数=2M(DNA复制前)或4M(DNA复制后);初级性母细胞DNA数=4M;次级性母细胞DNA数2M。

1个染色体=1个DNA分子=0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2个DNA分子=2个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

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联会和减Ⅰ中期),四分体数=0(减Ⅰ后期及以后)。

二、有关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双层膜=2层细胞膜;1层单层膜=1层细胞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

三、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1.实际(真正)光合速率=净(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测定)

①实际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实侧CO2吸收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②光合作用实际O2释放量=实侧(表观光合作用)O2释放量+呼吸作用O2吸收量;

③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④净有机物(积累)量=实际有机物生产量(光合作用)-有机物消耗量(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混合计算

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和释放CO2量是相等。

在绝对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但若在低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吸收O2和释放CO2就不一定相等。

解题时,首先要正确书写和配平反应式,其次要分清CO2来源再行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产生多少CO2)。

四、遗传定律概率计算

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

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

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

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

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

系谱题要明确:

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

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

解题四步曲:

a.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

b.写出表型根:

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

①性状突破法;②性别突破法;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

d.综合写出:

完整的基因型。

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

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

  

   解法:

①先判定:

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再分解:

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

③再相乘:

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

   注意:

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概率。

注意辨别(两组概念):

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基因频率计算:

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

(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或a)%=某种(A或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和a)总数=(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人数×2。

(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个体显性个体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个体数×2+雄性个体个体数)。

                   

    注:

伴性遗传不算Y,Y上没有等位基因。

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

A%=AA%+1/2Aa%;a%=aa%+1/2Aa%;③哈迪-温伯格定律:

A%=p,a%=q;p+q=1;(p+q)2=p2+2pq+q2=1;AA%=p2,Aa%=2pq,aa%=q2。

(复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

(p+q+r)2=p2+q2+r2+2pq+2pr+2qr=1,p+q+r=1。

p、q、r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例如:

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为1/1000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00,Aa的频率约为1/50。

4.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m倍体生物(2n=mX):

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组数(m);(正常细胞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

②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mX)÷2。

5.基因突变有关计算:

一个种群基因突变数=该种群中一个个体的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该种群内的个体数。

五、种群数量和能量流动的计算

1.种群数量的计算

①标志重捕法:

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捕获数中的标志数

②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

设种群起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保持不变),t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t,则种群数量Nt=N0λt。

S型曲线的最大增长率计算:

种群最大容量为K,则种群最大增长率为K/2。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①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②同化量=摄入量-粪尿量;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化学】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五个考查点 2012-9-2918:

02 阅读(3) 转载自试题调研

∙赞(72)

∙转载(811)

∙分享(7)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

【化学】做到这四...

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高考的热点、难点,该部分考查的内容包括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使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以NA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弱电解质的电离、弱酸(碱)离子的水解、物质的结构等。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试题难度不大,但概念性强,区分度好,考查形式多样,陷阱设置较多,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重现率几乎达到了100%,足以说明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一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知识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就总结一下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5个考点。

1.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在使用22.4L·mol-1进行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的转化时,需强化对“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约为22.4L·mol-1”的理解。

(1)研究对象所处条件为标准状况(0 ℃、101kPa)下,题目中常以“常温常压”、“某温度、压强”或者未指明条件进行设置,此时气体摩尔体积未知,不能进行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

(2)研究对象是气体,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的常见物质有①液态:

CH2Cl2、CCl4、C4~C16的烃等;②固态:

SO3、冰醋酸等。

同时注意任意气体是指单一气体,或者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混合气体。

典例1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甲烷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的分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水蒸气中氧原子数为NA

【解析】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8L·mol-1,22.4L甲烷气体中所含分子数小于NA,A错误;标准状况下,H2和O2不反应,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两气体均是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A,B项正确;四氯化碳在标准状况下呈液态,不能通过其体积确定其物质的量,C错误;标准状况下,水是冰水混合物,而非水蒸气,描述错误,同时标准状况下,22.4L冰水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D项错误。

答案:

2.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解答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题目,关键在 于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R是常数)的领悟及公式的相关变形。

pV=nRT→pV=m/MRT→pM=m/VRT(即pM=ρRT)。

在各个变形公式中,只需确定部分物理量相等,余下两物理量之间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平常学习中要加强对公式的换算,多积累可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典例2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N2、H2三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e、N2和H2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若三个容器体积和温度均相同且通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有p(N2)>p(Ne)>p(H2)

C.若三个容器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通入气体的质量相等,有V(H2)>V(Ne)>V(N2)

D.若三个容器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有ρ(H2)>ρ(Ne)>ρ(N2)

【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项错误;结合pV=nRT,在V、T、n均相同时,气体的压强相等,B项错误;结合VM=mRT/p知,在m、T、p相同时,V、M成反比,C项正确;结合pM=ρRT,在T、p相同时,ρ、M成正比,D项错误。

答案:

C

3.考查物质中的粒子数 

解决物质中粒子数关系,需把握以下问题:

(1)相同种类、个数的原子形成原子(团)、官能团、离子后电子总数之间的关系,如等量—OH与OH-所含电子数不等;

(2)同位素引入时,注意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变化对质量数变化的影响,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未发生变化,如18gH182O与1molH162O中分子总数、电子总数、原子总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摩尔质量均不等;(3)分子与原子进行转化时,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其余包括双原子、三原子和多原子分子。

典例3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B.18gH182O分子中核外电子总数为NA

C.39gNa2O2中,阴离子数为NAD.标准状况下,20g氦气和11.2L氟气所含原子数相等 

【解析】 1mol羟基中有9NA个电子,A项错误;H18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18g(即0.9mol)H182 O分子中核外电子总数是9NA,B项错误;Na2O2中含有Na+和O22-,39g(即0.5mol)Na2O2中,阴离子数为0.5NA,C项错误;氦气(He)为单原子分子,20g氦气中含原子数为NA,氟气为双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11.2L(即0.5mol)F2中含原子数为NA,D项正确。

答案:

D

4.考查氧化还原(电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中,均出现电子转移的情况,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中,物质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不确定时不能依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判断电子转移数目,存在过量问题时需按照不足量的物质进行计算,变价金属与不同氧化剂反应时,需明确变价金属氧化产物的化合价情况;电化学问题讨论应注意电化学特征问题陷阱的挖掘,电解精炼铜时,阴、阳极转移电子数相等,但是在阳极比铜活泼的金属先放电,溶解固体质量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等物质的量的铜的质量,解答电子、电流的流量问题时还需识别流经途径是否正确。

典例4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5.6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Fe失去的电子数小于0.3NA

C.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的电子数为2NA,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D.铜锌原电池中,当负极金属溶解6.5g时,电解质溶液中有0.2NA个电子通过 

【解析】 在反应5I-+IO3-+6H+===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5NA个电子,A项错误;5.6g(即0.1mol)铁粉与0.1mol氯气反应时,铁粉过量,Fe失去的电子数与Cl2得到的电子数相等,为0.2NA,B项正确;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当转移2mol电子时,阳极消耗的质量不一定为64g,C项错误;电子只流经导线,电解质溶液中是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D项错误。

答案:

B

5. 考查物质(粒子)的电离、水解

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以对应离子存在于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均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成生成物,在未知转化率的情况下,生成物的实际量无法计算,但确定比100%转化时的少;胶体生成时,水解反应可逆,同时胶粒会发生聚合,粒子数比全部转化的计算值小。

典例5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71gH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液中HCl分子数为NA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00mL0.1mol·L-1饱和FeCl3溶液,形成的胶粒数为0.01NA

C.1L0.1mol·L-1Na2S溶液中S2-个数为0.1NA

D.向pH=3的稀硝酸中加入58.5gNaCl固体,Cl-个数为NA

【解析】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A项错误;FeCl3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同时生成的Fe(OH)3胶体可聚集形成多核胶粒,胶粒数小于0.01NA,B项错误;Na2S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弱酸阴离子S2-易水解,使其粒子数减少,C项错误;n(Cl-)=n(NaCl)=58.5g/58.5g/mol=1mol,即Cl-个数为NA,D项正确。

答案:

D

本文源自《试题调研》,更多精彩内容见《试题调研》,请广大读者朋友购买正版《试题调研》。

【化学】高中化学知识全总结[2] 2012-9-2512:

17 阅读(8) 转载自试题调研

∙赞(16)

∙转载(1947)

∙分享(216)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

【数学】学好数学...

二十、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1、能与氢气加成的:

苯环结构、C=C 、      、C=O

2、能与NaOH反应的:

—COOH、 

3、能与NaHCO3反应的:

—COOH

4、能与Na反应的:

—COOH、 -OH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CH2=CH-C=CH2

(二)

无机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CH3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4.Zn、Mg等单质  如Mg+Br2===(H2O)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

Br2+2OH ̄==Br ̄+BrO ̄+H2O

7.AgNO3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