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6326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申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项目1

二、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必要性1

(一)将该院建设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1

(二)将该院建设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服务黑龙江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3

(三)将该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4

三、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4

(一)学院已具备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

(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基本保障9

(三)学院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为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10

四、项目建设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13

(一)建设思路13

(二)总体目标14

(三)具体建设指标14

(四)建设内容14

五、项目建设预期效益分析18

(一)学院办学水平全面提升18

(二)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显着增强20

(三)学院辐射能力明显提高20

六、项目建设的保证措施21

(一)组织保障21

(二)制度保障21

(三)资金保障21

(四)政策保障22

七、附件22

关于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精神,依据我省对高职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近五年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特推荐该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申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项目

1.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2.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

4.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项目

5.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自动化专业群建设项目

6.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项目

7.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项目

8.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9.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项目

二、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一)将该院建设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化大省,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产商品粮达300多亿公斤,享有“北大仓”的美誉,占全国省际可调配商品粮的25%以上,其中拥有115家大批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国营农牧场,保有的大型农机具占全国垦区大型农机具总量的1/3强,目前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但是,黑龙江省现有独立设置的43所高职学院中农林类院校仅10所,每年向社会输送农业类毕业生不足2000人,远远不能适应黑龙江省现有农村1800多万人口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急需一大批农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为“三农”服务一直是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长期坚持的办学宗旨,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开办于1949年,是我国最早培养农机化应用性人才的摇篮,在全国同类专业居领先地位。

通过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院,将进一步加快学院农业类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富民强省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紧缺人才。

同时,学院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增强,农机工程、设施农业技术等专业办学实力的提高,将为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培养紧缺人才,为提高农民劳动技能,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数量、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探索出一条新路。

同时,学院将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功能。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将利用农机技术服务网络为广大养机户提供农机使用培训、维修、配件一条龙服务,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推动黑龙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将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园区,示范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用,从而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将积极参与新农村物流平台、信息平台建设,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搭好平台,推动黑龙江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将该院建设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服务黑龙江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既是东北等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但目前我省制造类企业中,共拥有职工129万名,其中具有专科毕业以上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仅占8%,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设备升级改造的要求。

作为黑龙江省一所在工科办学实力较强的高职学院来说,学院将紧密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通过合理的专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发挥学院特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培训能力,建成涵盖文、管等学科的专业体系,增强学院的服务网络的辐射能力,提高工科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突出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做出贡献,进一步引领全省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技能专门人才。

同时,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中,将组建装备制造业、制造服务业专家教授服务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造、技术管理、项目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为老工业基地改造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三)将该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黑龙江省高职教育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发展观念相对滞后,专业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双师型”教师短缺,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实训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等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因素,急需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在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快速发展,促进我省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在行业系统有影响力、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高职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有较成熟的高职教育办学经验,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较高的教学质量、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一流的育人环境,已具备了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的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学院将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区域职业院校间交流、对口支援农村职业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一)学院已具备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是2001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始建于1949年,2002年被子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农机为特色,现代农业技术、农机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汽车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工程技术、财经管理及人文管理七大类专业29个专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积极实施校企合作“2.5+0.5”、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使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连年高达93%以上,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效益,在促进我省乃至东北地区农业、制造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已经成为农业、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经过58年的办学努力,学院已向全国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人,其中近三年向全国输送高职毕业生近5000人。

2002年11月,学院被国家财政部批准为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学院建设单位。

2002年3月学院的“农机应用与管理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两个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列为第三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被列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设施农业技术、园林技术、物流管理等6个专业被列为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评估优秀成绩。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的要求,学院已具备申报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

1.各类全日制在校生5448人,全部为高职生。

2.学院占地面积达204万平方米。

3.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672万元。

附表1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

项目

数量(台套)

金额(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

1532

2982

学生教学用计算机

1020

452.5

教学管理用计算机

218

130.5

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

58

107

合计

3672

4.实验实训场所满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学院现有实验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94221平方米

附表2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实验室、实习基地统计表

类别

数量

总面积(平方米)

专业实验室

53

9540

基础实验室

15

2700

校内实训基地

12

81981

校外实训基地

129

合计

94221

5.学院图书馆现拥有各类馆藏图书达37.1万册。

6.学院的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达14.8万平方米。

7.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02人,占专任教师的35.8%。

“双师型”教师195人,占专业教师的80%。

还聘任兼职教师71人,占专任教师的25%。

附表3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系部

总数

具有高级职称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双师型教师

农业工程系

38

17

10

30

汽车工程系

44

20

15

35

自动化系

41

15

12

34

机电工程系

40

13

14

31

信息工程系

42

10

10

29

经济管理系

39

15

11

25

人文社科系

41

12

8

11

合计

102

80

195

8.学院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能力建设试点学校”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004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两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支持建设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金蓝领计划”培训试点院校,为加强高职生职业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还建有高水平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认证基地:

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85号)、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考核基地、物流经理资格培训考试基地、电子商务师技能鉴定培训考试基地、数控机床在线测量应用培训基地,劳动部、交通部在学院建立汽车行业职业技能授权培训中心。

目前可鉴定数控操作、汽车维修、园林预算员等工种76个,覆盖了学院的主要专业,既为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行“双证书”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制造业的行业每年培训1000多名人员,为提高职业能力创造了条件。

9.学院创建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块式一体化”课程体系,推进了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建设

学院创建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吸收CBE理论精髓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模块化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双证制”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职业岗位群并借助职业分析,结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应知、应会知识的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学院实施的模块式教学实现了教学环境工厂化,将教室、实习实训室、生产车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为了保证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质量,组织骨干教师,形成核心课程建设团队,探索研究制定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标准,实现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与学做合一的教学内容改革,形成了“集中、直接、高效”的教学体系。

所谓的“集中”即集中有限的时间进行某一项目训练,将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融入到项目中;“直接”即以岗位需要制定学习内容,设计操作训练项目;“高效”即使学生很快的学会某项技能,并有阶段性成果,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小班现场教学的方式,改革了考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办法,引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了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为依据的认证办法,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上手快。

近三年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比率达到96%以上,部分专业毕业生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85%。

学院现有国家级远程教育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建设水平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根据模块一体化教学需要,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编写了“教、学、做”一体化特色教材58部,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系列模块教材。

10.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

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满意度高。

招生就业率不断攀升,招生人数和生源质量均有较大提高,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

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为181.33%,平均首次就业率为93.08%。

对2003至2005届的1960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85%,专业技术骨干为39%,单位满意率91%,平均月工资1800元,最高月工资7200元。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近三年来,学生在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大赛中获得150余项奖励。

如在2006年全国数控大赛中,学院2名同学获得第4名、第10名的好成绩,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在2004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学院54名学生参加了八个项目的比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8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5名同学包揽了前5名。

三年内学院先后有45人在国家“数学建模”中获奖,2005年代表黑龙江赛区参加国家比赛,学院学生有3人获国家二等奖,2003年、2004年分获黑龙江赛区一等奖。

在全国首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学院学生荣获三等奖。

(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基本保障

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是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自学院成立以来,省农委就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院建设与发展工作。

“十五”期间,省政府极其重视学院的发展,在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财政支持的示范性职业学院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650万元与国家财政拨款550万元相配套,大力支持学院创建示范性职业学院建设工作。

学院在申报国家级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职高专教育试点专业、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考核基地、物流经理资格培训考试基地、电子商务师技能鉴定培训考试基地、劳动部和交通部汽车行业职业技能授权培训中心等建设项目中,都得到了省农委、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推荐,并在省农委的举荐下,学院被农业部确定为能力建设试点学校和“金蓝领计划”培训试点院校。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省政府把学院列入申报全国重点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为实施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证。

黑龙江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安排了专项配套资金、逐年提高生均经费标准。

同时省政府把学院纳入黑龙江省政府和中国开发银行联合开发的政府综合平台,可为学院提供15年期的4700万元贷款,其中,软贷款1700万元,利率下浮10%;硬贷款3000万元,执行基本利率。

同时省教育厅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方面对学院提供了政策支持,逐步扩大跨省招生规模、招生比例逐年递增。

省农委在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毕业生就业、学院基本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

(三)学院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为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自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院工作,和全院师生员工一起发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建院精神,全力以赴,争创示范。

2006年国家颁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工作的通知》(黑教高[2006]231号)之后,学院立即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兼院长范利仁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主管教学副院长为主任的创建办公室,抽调25名干部和教师为创建办的成员,专门从事有关创建工作;召开了全院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得到了全院师生员工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为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院领导班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勤政廉洁,深受全院师生拥护。

学院领导班子共7人,平均年龄46.6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班子成员中有教授2人,教授级高级政工师2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1人。

班子结构合理,富有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已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

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范利仁同志为核心的学院党委一班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院的改革与建设,带动全院教职员工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努力研究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前瞻性地提出了学院发展愿景,并制定了学院战略规划,实施了以名牌学院、名牌教师、名牌专业、名牌课程、名牌学生为主体的名牌战略。

牢牢把握了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学院领导班子锐意改革,勇于开拓。

在黑龙江高职院校中率先打破了教职工铁饭碗,推行两轮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薪酬激励机制。

确立了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思路,促进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学生工作、学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等诸多领域加快发展。

学院的“走经营学校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理念,被全国同行所称赞,《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报刊和黑龙江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先进办学经验。

学院也得到了教育部、省农委、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班子成员业务素质高。

7位领导中有4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班子成员共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62篇,主、参编公开出版教材11部,有国家高职高专农林牧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其他学会、研究会理事3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2人。

自1998年起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范利仁同志事业心强、学识丰富、视野宽阔,具有人格魅力,受到各级领导和全院教职工的称赞和拥戴。

先后被授予“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黑龙江改革百名优秀人物”、“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黑龙江农业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院党委从实际出发,实施名牌战略,加强“443”工程建设。

即发扬四种精神、确保四个坚持、树立三种形象。

四种精神就是勤奋向上精神、创新奉献精神、严谨务实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思想为先导;三种形象就是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的教职工形象,勤奋笃学、追求卓越的学生形象,整洁优美、宁静优雅的环境形象。

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激励引导以及学院各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它的认同度,使学院每名教职工都能自觉地按照其要求履行各自的职责。

涌现了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0人,骨干教师80人,留学归国教师6人。

担任国家教育部农林牧渔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其他各类学会及研究会理事28人。

近三年,学院教师共主持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55项,院级课题22项,参与企业科研10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取得省级教育科研成果49项,其中一等奖18项。

全院教师共发表各级论文421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5篇,省级论文306篇。

学院157名教师参与了202部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其中主编、主审公开出版的教材86本。

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省部级规划教材32部,另有校内自编特色教材58本,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学院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省级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6年5月,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黑龙江省教育厅在我院召开了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

四、项目建设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一)建设思路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落实教高[2006]16号和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以3个重点专业和4个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教学基本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功能,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方面,在黑龙江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黑龙江省和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3个重点专业和4个专业群建设为重点,到2009年,学院将通过加强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各项建设,达到或超过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标准,使学院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建成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国家示范性职业学院,并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具体建设指标

重点建设3个专业,4个专业群,带动15个专业建设,其中建成国家级精品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4个;建成优质核心课程43门,其中,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重点建设“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7个,新增专业带头人11名,新增骨干教师61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兼职教师12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50人;建设和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1个;进行社会培训2万人次。

(四)建设内容

1.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培养农业现代化人才、农业工厂化人才是我们农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以工养农战略,免收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费,培养农机奇缺人才,为龙江经济发展服务。

重点建设专业、服务面向及建设理由详见附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