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301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docx

期中文言文徐迎娣教师版

座位号

班级姓名考场监考老师

…………………………………装………………………………………订………………………………线…………………………………………

hzwsx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文言文练习

命题人:

徐迎娣审核人:

刘文静

课内文言文复习

《晏子使楚》

一、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二、古今异义词 

1.其实:

古义:

它的果实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坐:

古义:

犯罪

今义:

坐下

3.席:

古义:

座具

今义:

席子

4.所以:

古义:

……的原因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盗:

古义:

偷窃

今义:

偷,强盗

三、一词多义 

之其

1.楚王闻之1.为其来也

2.齐之习辞者也2.其实味不同

3.吾欲辱之

4.婴闻之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为何

1.为其来也1.何以也

2.何为者也2.何为者也

3.生于淮北则为枳3.何坐  

四、重点词语解释 

 1.晏子将使楚 使:

出使 

 2.谓左右曰 谓……曰:

对……说 左右:

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 习:

熟练 辞:

言辞 4.今方来 方:

将要 

5.何坐 坐:

犯罪6.坐盗 盗:

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

捆绑 诣: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 固:

本来9.叶徒相似 徒:

只 

 10.其实味不同实:

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得无:

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

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 病:

辱 

 14.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离开座位 

五、重点语句翻译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7.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六、课文内容理解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2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

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

聪明机智、善于辞令、维护国家尊严。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

)的羞辱。

 

七、开放性试题 

 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

为什么?

 

喜欢。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人琴俱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余亦卒            (       )

(2)便索舆来奔丧          (      )

(3)便径入坐灵床上         (       )

(4)弦既不调            (       )

答案:

(1)死 

(2)轿子 (3)一直 (4)协调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2)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3)(子猷)就要轿子来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4)(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引恸绝良久       

(2)子敬速好琴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何以都不闻消息

答案:

(1)因∕恸绝良久

(2)子敬∕速好琴(3)便∕径入坐∕灵床上(4)何以∕都不闻消息

4.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病重

B.语时了不悲             结束

C.因恸绝良久             很

D.子敬素好琴             向来

【解析】选B。

“了”在句中的意思是“完全”。

6.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琴和子猷内心心情两个角度来分析。

答案:

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

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7.《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

请作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感情的分析能力,不哭不悲是自己强行抑制自己的悲痛,恸绝良久是抑制不住的结果。

答案:

“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

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

故前后并不矛盾。

课外文言文阅读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

“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日:

“勿杀!

寡人闻命矣。

注:

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ì):

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

“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

“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

“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

“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

但是晏子却以 谴责 烛邹的姿态出现。

这种以委婉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勿杀!

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使得)

③使诸侯闻之(让)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丢失或逃走)②请数之以其罪(列举;罪过)

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④景公好弋(射)

⑤寡人闻命(指教)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张季鹰吊顾彦先

顾彦先①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②上。

张季鹰③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④?

”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①顾彦先:

西晋吴郡吴县(今属苏州)人。

彦先为其字。

②灵床:

人死后虚设的坐卧之具。

③张季鹰:

即张翰,西晋吴郡吴县人。

季鹰为其字。

④不(fǒu):

相当于否。

译文:

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

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于是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

“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顾彦先平生好琴②不胜其恸

③因又大恸④遂径上床

2.翻译句子。

(4分)

(1)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2)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3.简析张季鹰临走时“不执孝子手而出”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

1.喜好禁得起于是,就径直

2.等到顾彦先去世后,家人常把琴放在灵床上。

弹了几首曲子,他抚摸着琴说道:

“顾彦先你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3.张翰吊亡友,没有痛哭,而是借琴曲尽情倾泻。

临走时竟忘了丧礼的礼节,忘记了他本该和侍立一旁的孝子,没有去“执手”抚慰一番。

这就是张翰对亡友的真情所致,正是这种真情,才不受“礼法”“流俗”的拘束。

海瑞清廉

【原文】都御史①刚峰②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

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④八两、葛布一端⑤、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王司寇凤洲⑥评之云:

“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明】周晖《金陵琐事》

翻译:

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

同乡做官的南京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怀民一个人。

苏怀民检查清点他的遗物,竹箱里只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

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

王凤洲评价他说:

“不怕死,不贪财,不结伙。

”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

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注释】①都御史:

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②刚峰海公:

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

③宦囊:

做官的俸禄。

④金:

银子。

⑤葛布一端:

麻布两丈。

⑥王司寇凤洲:

指王世贞。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卒:

②宦:

③惟:

④而已:

2、翻译:

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3、选择:

“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不结伙;B、不建立党派;C、没有朋友。

4、理解:

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海瑞清廉》答案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3.A

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

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翻译】:

黄琬年龄虽小却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婉说的回答皇太后,认为黄琬十分特别于是十分喜爱他。

  

1、解释:

①诏②奇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

“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C、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

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1.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

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3.A

4.如初升的弯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