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docx
《职教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教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教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职教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XX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职教中心围绕教代会提出的加强内涵建设,稳定招生规模,实现“五提升”口标的工作思路,全体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弘扬“共同承诺、共同奉献、共享发展成果”的团队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经营承包任务,学校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
一、学校主要经营任务完成的情况
职工培训和学历教育是职教中心的两大职能,也是两项主要的经营任务。
20XX年学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全年经营任务提前完成,截止11月份单位实现超利30万元。
1、高质量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培训任务
截止11月底,学校共举办和承办了各类培训班60期,共培训职工51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5%,圆满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培训任务。
较好完成了公司20XX年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部分工种的实际操作考试工作。
注重职丄培训教学质量的控制,实现了培训满意率的预期LI标。
2、持续稳定了学校学历教育的规模
20XX年学校继续推行全员招生策略,职工积极参与招生竞赛,电大中专招生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
在籍学生持续保持了相应的规模,实现了办学效益三年内的连续增长。
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20XX年XX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一名参赛学生获得了车工组冠军的好成绩,学校荣获团体一等奖。
二、学校重点工作推进的情况
20XX年职教中心用绕加快学校发展步伐的工作重心,扎实推进学校重点工作,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
1、学校发展方向定位不断明晰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精心的筹备,20XX年11月210,XXx集团有限公司职教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学校隆重举行。
挂牌后,学校升级为集团公司层面的职教中心,是集团公司范圉内职教工作的主要承担机构,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同时也给学校未来发展给予了明确的定位:
把学校打造成为中国有色集团公司一流的人才职教基地。
2、学历教育招生策略不断优化
20XX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学校学历教育招生陷于了困境。
学校不断优化招生策略,突破传统的招生模式,以超常的思维超常的措施,开拓新的招生市场。
电大改革了开放教育招生的单一模式,重新启动成人教育招生,与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取得了工程地质勘探、选矿技术两个专业成人教育的招生资格,为电大招生开拓了新的增长点。
中专调整了招生方向,将高中毕业生和高校毕业回炉生作为重点对象,新的生源点形成,生源质量也明显提高。
全体职工积极寻找对策,90%以上的职工完成了个人招生任务。
3、毕业就业渠道不断拓展
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学校的难点工作。
20XX年学校从转变就业观念入手,大力开拓学生就业渠道。
一是在学生和家长中广泛开展“转变就业观念,走向成功就业之门”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办了家长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不断转变家长和学生的择业观念;二是进一步稳固了原有的就业市场,积极探索深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与部分用人单位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三是大力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与大型国有企业江西铜业、中冶集团二十冶和中恒集团武汉恒发科技等知名企业首次牵手成功,已有部分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
4、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
软硬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学校发展步伐的瓶颈o20XX年学校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硬件建设得到了切实的加强。
校园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学校面貌大为改观。
新建的学术报告厅投入使用。
学校二号楼屋面防水,三、四、五楼墙面、地面粉刷贴瓷砖工程完成。
改造了电工实验室,购置了PLC和电工操作平台等实习实训设备。
新建的化学实验室已投入使用。
学校自筹资金6万元,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逐一整改,特别是对室内老化的线路和用电器进行了更换,确保了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百人微机房,即将竣工。
上述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办学功能,改善了办学条件。
学校釆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业务竞赛主题活动,业务竞赛以高级教师的示范课、中级教师的公开课、新进教师的过关课为主要载体,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青年教师成长较快,逐步成为教学的生力军。
二是大力打造“双师型”教师,畐假期间,安排年青教师到公司生产一线实习,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掌握实践技能。
三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立和健全班主任丄作例会制度,建立完善《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业绩与绩效挂钩。
通过开展班会课观摩,班主任心得体会,班主任经验交流、班主任导师带徒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5、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学校各项基础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5S精益管理:
学校调整了5S精益管理推行机构,修改了5S管理督导检查制度,加大了工作力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至三季度常态化达标率均为100%,公司检查综合得分均为91分以上,位于公司办公性质区域前列,学校正在积极申报星级达标单位。
SOP制作完成率100%,“三化”达标工作稳步推进。
教学管理:
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尝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大了实习实训课程的比例,强化技能训练,组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以教学督导小组为主力,扩大了教学督导的范围,提高了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做好督导结果的反馈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学生管理: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学生管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爱护校园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安康杯竞赛、打造无烟校园等主题教育有声有色;每天的课间操、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篮球联赛等活动文化氛围浓卑。
将礼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两名学生获得了XX市优秀学生的光荣称号。
校园安全:
开展了打造平安校园活动,积极创建消防达标单位。
以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生产活动月”为主要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
共查出安全隐患点20多个,并逐一整改到位。
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有效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举办法制报告会,教育学生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等,确保了学校教育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20XX年学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困难。
1、招生工作的难度加大。
电大招生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生源日趋枯竭;中专招生由于初中应届毕业生自然减员和XX市中职招生市场的无序,导致招生成本的上升和学校间的竞争加剧。
2、学生就业工作的症结难以破解。
受学生家长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就业的LI光单一,这一症结困扰着学校的就业推荐工作。
学校转变家长和学生就业观念任重而道远。
3、外部培训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
学校在外部培训项口的开拓、外部培训招生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开拓。
4、快速发展与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实习场地有限、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凸显,办学基础薄弱与学校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改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迫在眉睫。
四、20XX年的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把学校打造成为中国有色集团公司一流的人才职教基地而不懈努力。
总方向
学校面向市场的机制体制不变,最大程度的开放搞活。
通过内引外联,最大范围的融合教育资源,打造中色集团的职业教育平台。
力争短平快,发挥中色集团职教中心的龙头作用。
齐心协力,做大做强中色集团职教中心,逐步实现学校发展的转型。
总目标
稳定学校固有的学历教育规模,加快融入中色集团职教工作的步伐,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抓住中色集团职教中心成立的大好机遇,促进职工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
培训方面
1.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培训基地,满足中色集团职教丄作教学和业务交往的需要。
2.建立专业教师聘评体系,推进教师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专兼职教师校企工作的正常交流,初步建立一支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3.成立课程项目开发中心,引入股份制的课程项目开发机制,开发一批适应集团公司发展需要的职教项U和课程。
4.统筹安排各类培训项LI,高质量完成各类培训任务。
学历教育方面
1•稳定招生规模,实现全年招生500人的LI标
2.继续开拓就业渠道,完善就业网络,重点做好中色集团内部企业用人需求分析,推进中专学生在中色集团企业就业的工作步伐。
3.全方位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推动学风、班风、校风的进一步好转,继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强中职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生实习实训,关注学生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具体措施
一、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
1、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思路,适应集团公司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巩固和优化现有专业,更新和增设紧缺专业,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职业特色、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2、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需要为口标,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以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重点建设专业为平台,充分发挥骨干专业和精品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并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的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
3、分析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确定人才培养LI标,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和核心课程,使课程建设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表彰奖励师德模范、敬业楷模,广泛宣传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教师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立足本校,依托公司,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力争在两年内,分期将所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交流,每批教师培训不少于六个月,真正实现教师与企业的
“零距离”接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在职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要求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参加学校实训基地和生产一线的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二是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培养,要求实习教师选学一项与所教专业相关的技能,并按il•划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建立“双师型”教师考评办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
要建立《教师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将教师考核评价细化到教学过程中,学校对教师实行全程LI标考核,
5、切实转变中心工作效能:
一是提高作风水平去除“浮燥”;二是加强能力培养去除“庸懒”;三是强化制度管理去除“散漫”;
6、要把加强中心的软环境建设与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紧密结合;把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与提升工作效能紧密结合;把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环境与完成教育培训各项任务指标紧密结合,确保大职培工作的顺利开展。
7、完善教师职称聘任考核办法,根据教师实绩,对在课程项LI开发有突岀贡献的教师在校内实行低职高聘,对不履行教师职责的也可以高职低聘,部分专业教师可以以股份带入项LI。
8、增强激励机制,贯彻“优质优酬”的原则,奖励政策向教育教学一线,向科研、向创造性工作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9、建立项目负责人目标责任制。
三、教学改革及内部管理
1、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积极进行教学制度创新。
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
①推进“小班化”教育。
对目前的教学组织进行调整,逐步缩小班级规模。
“小班化”教育方法上课形式灵活、学习效率高、师生交流机会多。
②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开设大工种专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③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培训项LI,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实施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实行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真正把中心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2、推行综合化、模块化课程模式,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现实与未来需求及职业资格要求,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材进行改革。
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综合化课程,突出两种课程的学习,即选修课、活动课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教材选用要体现多样性,以统编教材为主,同时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体现办学特色,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
3、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次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爱学、勤学和善学。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进行专业模块教学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釆取的必要措施。
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提高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改革教学的评价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4、加强职业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和加强实训教学,加大顶岗实习、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与相关企业、行业联手开展实践实习教学,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增长才干。
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爱岗敬业的积极悄感,培养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验实训课中倡导探索性学习,形成发现的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第二课堂以及社会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且通过模拟创业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立创业之志,走创业之路。
坚持“双证制”,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取证的指导,鼓励学生考取多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