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99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7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docx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

实验一液体药剂

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所制备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是其它剂型的基础剂型,药剂学上一些普通剂型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均以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液体制剂为基础,所以液体制剂的应用具有普遍的意义。

按分散系统可将液体药剂分为:

1均相液体制剂

1)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非均相液体制剂

1)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2)混悬剂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第一部分溶液型液体药剂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

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

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

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或64.7%(g/ml),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

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材料:

碘、碘化钾、蔗糖、氯霉素、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

1处方

碘2.5g

碘化钾5g

蒸馏水加至50ml

22制备流程

3用途

调节甲状腺功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二)单糖浆

1处方

蔗糖85g

蒸馏水加至100ml

2制备流程

3用途矫味剂,助悬剂等。

(三)氯霉素滴耳剂

1处方

氯霉素2.5g

乙醇15ml

甘油加至50ml

2制备流程

3用途

用于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急性和慢性外耳道炎。

实验指导

一、预习要求

11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22熟悉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常用溶媒;

33参考实验讲义,列出试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

2950,碘化钾作为助溶剂可与碘生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同时使碘稳定不易挥发,并减少其刺激性。

2制备复方碘溶液时应注意加入次序:

先加入碘化钾溶解后再投入难溶性碘。

3溶解碘化钾时所用的蒸馏水为处方量的50%至80%,既能使碘化钾溶解,又能使碘化钾具有较高浓度,以利于碘的溶解。

4碘溶液为氧化剂,应贮存于密闭玻璃瓶内,不得与木塞、橡皮塞及金属塞接触。

试验所得样品应统一回收。

5配制单糖浆流程中,蔗糖溶解后应继续煮沸,但保持时间不可过久,以免产生过多的转化蔗糖,甚至产生焦糖使糖浆呈棕色。

6糖浆用精制棉过滤色度较慢,可用棉垫(二层纱布之间夹一层棉花)或多层纱布过滤,增加接触面,提高滤速。

7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0.25%,在乙醇中易溶,所以加乙醇可增加氯霉素溶解度,也能防止其温度低时析出。

三、思考题

1、1、分析本实验中各处方中各种组份的作用。

2、2、配制单糖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胶体型液体药剂

一、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和制备胶体溶液的方法。

二、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胶体型液体药剂系指固体药物以1~500nm大小的粒子分散于适当的分散媒中制得的均相或非均相体系,如胶浆剂、涂膜剂等。

一些胶体制品(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纤维素衍生物、右旋糖苷等),当遇水后都形成亲水的胶体溶液。

胶体物质按其与分散媒之间的亲和力及流变性质的不同,分为亲水胶体和疏水胶体两类。

胶体溶液的种类有:

1)1)亲水胶体溶液;

2)2)疏水胶体溶液;

3)3)保护胶体溶液;

4)4)触变胶;

5)5)凝胶等。

亲水胶体溶液的制备与低分子溶液制备流程基本相同,但药物溶解时,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分次撒布于水面,使之自然膨胀,然后搅拌或加热溶解。

三、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

烧杯、玻璃棒、普通天平、量筒等

材料:

胃蛋白酶、稀盐酸、甘油、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胃蛋白酶合剂

1处方

胃蛋白酶(1:

3000)3g

稀盐酸2ml

甘油20ml

蒸馏水加至100ml

2制备流程

3用途

有助于消化蛋白,适用于肠胃发酵性消化不良及胃酸缺乏等症。

 

实验指导

一、预习要求

11掌握胶体溶液的种类和性质;

22参考实验讲义,列出试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胃蛋白酶易吸潮,称取时宜迅速。

2胃蛋白酶在pH1.5~2.0时活性最强,但盐酸的量若超过0.5%时,会破坏其活性,亦不可直接将其加至未经稀释的盐酸中。

33处方中20%的甘油具有保持胃蛋白酶活力和调味的作用。

44强力搅拌及用棉花、滤纸过滤等均会影响本品的活性和稳定性。

三、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中各处方中各种组份的作用。

2简述亲水胶体的溶胀过程和胶溶过程。

第三部分混悬型液体药剂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2熟悉混悬剂中附加剂的应用:

助悬剂、(反)絮凝剂及润湿剂。

33了解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混悬剂系指固体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混悬剂应具备如下质量要求:

1)1)固体微粒应细微均匀;

2)2)沉降缓慢;

3)3)沉降后不结块,再分散性能好

混悬剂的物理不稳定性包括:

1)1)微粒的沉降:

微粒在重力作用下静置发生沉降。

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及药物微粒和介质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黏度成反比。

2)2)微粒的成长与晶型转变混悬液中微粒大小均匀性越差,小微粒转变为大颗粒速度越快,沉降速度越快。

3)3)微粒间的斥力和范德华引力

4)4)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为改善混悬剂的稳定性,常须在混悬剂中加入如下三类稳定剂:

1)1)助悬剂:

可增大介质粘度,降低微粒聚集速度;或被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粒间聚集或晶型转变;或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增加稳定性。

2)2)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使微粒间的斥力和引力保持一定的平衡,形成疏松的絮状沉淀,其沉降体积大,不结块,重分散性好。

某些有临床特殊要求的混悬剂,其混悬粒子应细腻无絮凝,以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为此可加电解质减少絮凝,称为反絮凝。

此类物质一般为电解质。

3)3)润湿剂使混悬剂中有较好的固—液二相结合状态。

常用Tween类、Span类、Poloxamer等表面活性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和凝聚法(微粒结晶法和化学反应法)。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

乳钵、烧杯、量筒、普通天平

材料: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柠檬酸钠、三氯化铝、羧甲基纤维素钠、沉降硫磺、硫酸锌、吐温80、樟脑醑、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炉甘石洗剂

1处方

表1-1炉甘石洗剂5种处方组成

处方组成,1,2,3,4,5

炉甘石(120目),g,4,4,4,4,4

氧化锌(120目),g,4,4,4,4,4

甘油,ml,5,5,5,5,5

羧甲基纤维素钠,g,,,,0.25,

三氯化铝,g,,,0.1,,

5%新洁尔灭,ml,,0.1,,,

柠檬酸钠,g,0.25,,,,

蒸馏水加至,ml,50,50,50,50,50

2制备流程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

3用途

有轻度收敛止痒作用。

局部涂搽用于急性湿疹、亚急性皮炎。

44沉降容积比F的测定

将配制好的各洗剂置50ml具塞量筒中,闭塞,振摇1min,记录初高度H0,再分将放置5、10、20分钟和1、2、6小时后的沉降物高度Hu记录于表1-2中。

然后以F(F=Hu/H0)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

表1-2炉甘石洗剂沉降速率数据

时间,沉降高度

处方1,处方2,处方3,处方4,处方5

5min,,,,,

10min,,,,,

20min,,,,,

1h,,,,,

2h,,,,,

6h,,,,,

(二)复方硫磺洗剂

1处方

沉降硫磺1.5g

硫酸锌1.5g

吐温800.1ml

樟脑醑12.5ml

甘油2ml

蒸馏水加至50ml

2制备流程

3用途

保护皮肤,抑制皮脂分泌。

适用于皮脂溢出、痤疮及酒渣鼻等。

(三)磺胺嘧啶合剂

1处方

磺胺嘧啶10g

氢氧化钠1.6g

柠檬酸3g

柠檬酸钠6.5g

苯甲酸钠0.2g

1%糖精钠溶液适量

香精适量

蒸馏水加至100ml

2制备流程:

微粒结晶法

3用途

磺胺类药。

用于治疗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淋球菌所致的疾病。

 

实验指导

一、预习要求

1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物理因素;

2混悬剂中稳定剂的类型、作用及常用品种;

3参考实验讲义,列出各试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炉甘石洗剂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重分散性差,且涂用时会有沙砾感。

改进措施有:

加入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类衍生物等)作助悬剂;控制絮凝,加入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与新洁尔灭合用,采用柠檬酸钠作为反絮凝剂。

2炉甘石、氧化锌为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润湿,先加入适量甘油研磨成糊状,使粉末在水中分散,可防止颗粒聚集,振摇时易于悬浮。

3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带负电,加入少量AlCl3中和部分电荷,使炉甘石、氧化锌絮凝沉降,从而防止结块,改善分散性。

4硫磺的选用:

硫磺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其中沉降硫颗粒最细,故本品选用沉降硫。

5硫磺为疏水性强的物质,不易被水润湿,且表面吸附有空气,给制备混悬剂带来困难。

但能被甘油所润湿,故应加入润湿剂甘油,充分研磨,使其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亲水性,利于硫磺的分散。

樟脑醑中含有乙醇,能使硫磺润湿,故亦可将硫磺先用樟脑醑润湿。

6加入樟脑醑时,应以细流慢慢加入至水中并急速搅拌,以防止樟脑醑因骤然改变溶媒而析出大颗粒。

7磺胺类药物不溶于水,可溶于碱液。

但钠盐不稳定,以吸收空气中的CO2而析出沉淀,同时也易受光线和金属离子的催化而氧化变色,故一般不用其钠盐制备溶液剂。

8用酸调节磺胺钠盐溶液成酸性,即可转变成磺胺类微晶析出,利用此微晶可制备分散均匀的混悬液,微晶粒径<10um,沉降缓慢,克服了用一般分散法制备磺胺类药物混悬液时易出现的分层、粘瓶、不易分散且吸收差等缺点。

三、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中各处方中各种组份的作用。

2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各炉甘石洗剂的优劣。

2化学反应法制备微晶还适用于哪些药物?

试举1-2例。

除化学反应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得微晶?

 

第四部分乳剂型液体药剂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3掌握测定油乳化所需HL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