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476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甲、乙所示,是描述水在汽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示意图,其中,图属于水沸腾时的分子运动模型示意图。

判断的依据是.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将质量为500g的热水加热至沸点98C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J;

(3)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在同一实验室利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正确操作,准确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数据不同的原因是。

2.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越,扩散的速度越快。

(5)图戍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3.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深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

分子。

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并用玻璃板隔开(已知ρ二氧化氮>ρ空气),再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两个瓶中的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

小宇(填“能”或“不能”)从这个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

(2)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说明:

分子间。

(3)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

这说明:

分子间。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填“拉伸”或“压缩”)。

4.

(1)如图甲是演示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用来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是实

验(选填“①”或“②”)。

(2)小红用酒精灯给一种固体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不变。

通过实验得到该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在图象的BC段,该物质的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AB:

CCD=(整个过程每分钟吸收热量相同)。

5.用如图1左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其过程如下: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如1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物质在第6min的内能(填“大于“小于“等于”)在第8min具有的内能。

(3)如图2所示是物质处于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下对应的三种物理模型,海波在54℃时的状态,应该是2图中的模型。

6.王强和李明是九年级(3)班的两名同学,他们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帮物理老师到实验室里准备实验,所准备的两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甲实验装置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球,乙实验装置玻璃瓶内装了少许水,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实验是用来演示可以改变物体的。

(2)甲装置中压缩,对做功使空气中的增加,升高,达到乙醚的点,使燃烧。

(3)乙装置在实验中,用打气筒往瓶内打几下气后,可看到塞子,瓶中同时会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内能,温度,水蒸气。

7.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象可知,的吸热能力更强,沙子的比热容为J(kg℃)

8.小华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C.油能漂在水面上D.油比水难蒸发

(2)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的水和油。

(3)小华猜想:

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她制定了两个方案:

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油,用两个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该同学选择的是方案

(4)由表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多;

(5)在这个实验中,使用间接表示水和油液体吸收的热量少的。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9.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2)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食用油的比热容是J(kg℃)。

[c水=4.2×103J/(kg℃)]

10.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则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专题训练:

第十三章《内能》实验探究专题练习答案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甲、乙所示,是描述水在汽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示意图,其中,图属于水沸腾时的分子运动模型示意图。

判断的依据是.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将质量为500g的热水加热至沸点98C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J;

(3)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在同一实验室利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正确操作,准确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数据不同的原因是。

答案:

(1)乙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

(2)水的质量偏大5.88×104(3)使用的温度计不同,导致读数时产生的误差不同

2.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越,扩散的速度越快。

(5)图戍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答案:

(1)扩散;

(2)大于;(3)小于;(4)高;(5)引力。

3.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深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

分子。

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并用玻璃板隔开(已知ρ二氧化氮>ρ空气),再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两个瓶中的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

小宇(填“能”或“不能”)从这个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

(2)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说明:

分子间。

(3)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

这说明:

分子间。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填“拉伸”或“压缩”)。

答案:

(1)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

(2)小于;有间隙;(3)有引力;拉伸。

4.

(1)如图甲是演示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两个小实验,其中用来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是实

验(选填“①”或“②”)。

(2)小红用酒精灯给一种固体均匀加热,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不变。

通过实验得到该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在图象的BC段,该物质的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AB:

CCD=(整个过程每分钟吸收热量相同)。

答案为:

(1)②;

(2)变大;1:

4

5.用如图1左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其过程如下: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如1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物质在第6min的内能(填“大于“小于“等于”)在第8min具有的内能。

(3)如图2所示是物质处于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下对应的三种物理模型,海波在54℃时的状态,应该是2图中的模型。

答案:

(1)慢

(2)小于(3)乙

6.王强和李明是九年级(3)班的两名同学,他们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帮物理老师到实验室里准备实验,所准备的两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甲实验装置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球,乙实验装置玻璃瓶内装了少许水,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实验是用来演示可以改变物体的。

(2)甲装置中压缩,对做功使空气中的增加,升高,达到乙醚的点,使燃烧。

(3)乙装置在实验中,用打气筒往瓶内打几下气后,可看到塞子,瓶中同时会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内能,温度,水蒸气。

答案:

(1)做功;内能;

(2)空气;空气;内能;温度;着火;棉花;

(3)跳起;白雾;做功;减少;降低;发生液化。

7.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象可知,的吸热能力更强,沙子的比热容为J(kg℃)

答案:

(1)质量

(2)39(3)加热时间(4)水2.1×103

8.小华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C.油能漂在水面上D.油比水难蒸发

(2)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的水和油。

(3)小华猜想:

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她制定了两个方案:

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油,用两个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该同学选择的是方案

(4)由表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多;

(5)在这个实验中,使用间接表示水和油液体吸收的热量少的。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答案:

(1)A

(2)质量(3)B(4)油水(5)加热时间2.1×103

9.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2)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食用油的比热容是J(kg℃)。

[c水=4.2×103J/(kg℃)]

答案:

(1)秒表

(2)等于(3)方案二水的吸热能力强(4)吸热,温度不变2.1×103

10.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则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答案:

(1)电加热器

(2)质量吸收的热量4.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