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3761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docx

上海市徐汇区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

上海市徐汇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

僻字的文化意义

蒋原伦

(1)《汉字听写大会》这一类的电视竞技节目,短短一年间成为小时尚,节目的看点就在于中学生能写出不少笔画繁复的汉字和艰深冷僻的词汇,那些躺在典籍或文献中某个角落难得一见的字词:

比如“捍蔽,比如,唼喋,还有“觳觫”等,如果没有这类竞技节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用到它。

(2)人们有理由质疑节目策划者的意图:

那些艰深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学生,在最后关头起到淘汰参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

(3)这里要谈到僻字的文化意义,所谓冷僻的字和词,是指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字词.当然,“冷僻”是相对的,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囧”,“槑”,还有“烎”等等,而今又回来了,成为网络热词。

某种意义上,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激活。

(4)据统计,《康熙字典》中收了四万七千多字,而《鲁迅全集》总共用到的汉字才七千七百来个,鲁迅可能是二十世纪作家中用汉字最多的文学巨匠,即使这样,《康熙字典》中还剩那四万来个字没有动用。

海明威喜欢用冰山理论来形容文学创作,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与水下的八分之七构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其实,冰山理论挪用来说明常用字和生僻字的关系也很贴切,常用字必额浸泡在十倍于它的庞大字库中,才能时时焕发出活力。

(5)汉语表意崇尚简而意丰,词语或词组根据表速需要重新组合能衍生出新词,例如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大家韩愈,在一篇文章中创造了“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等新词,这些“冷僻”词语不符合约定俗成,可能一时流行不广,但它们表意明确有时又不可取代,反倒有长久的生命力。

(6)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的节目,人们惊讶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怎么写得出那么多佶屈聱牙的字和词?

花功夫在这些“冷僻”的字词上有意义么?

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但是它们在激活个体精神方面不可小觑,年轻学子求知若渴,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文字,怀有一种好奇,更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精神力量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

(7)单纯地说僻字对今人有意义或对现代汉语有推动作用,那是无稽之谈。

因为脱离了日常生活情境,或者说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和语用,文字没有特别的意义和功用。

   文化的发展是创造与淘汰并行的,淘汰的旧文化在某些境遇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焕发文化活力的新因素。

(8)对一档节目而言,我认可这样的说法,即听写那些常用但容易写错读错或互相混淆的词语,对于规范我们的语言更有帮助,毕竟僻字不是为了竞技节目而存在。

汉字听写比赛只会时兴一阵,而僻字作为人类文化的化石,则会长久流传下去,它的生命力取决于使用者赋予的活力。

1.第(3)段加点词“激活”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某些僻字被赋予新的意义流行于当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根据第3节的内容可知,“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激活。

”中的“这种现象”是指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冷僻字词是相对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囧”,“槑”,还有“烎”等等,而今又回来了,成为网络热词。

那“激活”就是指一些传统文化在当下又有了新的意义并流行起来。

【答题技巧】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含有特定的属性。

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2.下列对第(4)段中的举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康熙字典中四万多字对鲁迅的文学创作有实用价值。

B.用《鲁迅全集》的字数来揭示鲁迅成为巨匠的原因。

C.冰山理论强调了储备足够多的僻字对于写作的功用。

D.以“八分之七”类比海量字库对于字词运用的意义。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由“鲁迅可能是二十世纪作家中用汉字最多的文学巨匠,即使这样,《康熙字典》中还剩那四万来个字没有动用”,可知,A项不符合文意。

文章强调的不是鲁迅成为巨匠的原因,很多都没有用上,所以B项错误。

冰山理论强调的是常用字必额浸泡在十倍于它的庞大字库中,才能时时焕发出活力,而不是储备足够多的僻字对于写作的功用,C项错误。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7)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但是所有的文字都记载了先人的生活历程和开拓精神,

②僻字的产生和弃用,显示了文化演进的轨迹。

③那些得以留存的生僻字词,记录了先人的探索尝试。

④当然也包含在那些生僻字中。

在这个意义上,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就包含在语言的丰富性中,

A.

④①③②   B.①②

④③   C.

④①②③   D.①③

④②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运用)。

【解析】先根据选项确定首句,①句的“但是”语义上与前文形成转折,恰当。

③记录了先人的探索尝试,与第①句衔接,第5句的在这个意义上即指前文第三句的内容,④当然也包含在那些生僻字中。

与第5句的包含在语言的丰富性中一脉相承,第②句起到总结前文的作用。

4.结合上文,分析第(8)段存在的必要性。

(3分)

【答案】回应第②段的质疑,并补充建设性意见,强调僻字不为一时功用而存在,使文章思路更严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要阅读全文,把握行文结构,从整体考虑。

第(8)段在结构上照应了第

(2)节文字,即“艰深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学生,在最后关头起到淘汰参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

”第(8)段给出了回答,并补充建设性意见,使文章更完整。

5.概括僻字的文化意义。

(4分)

【答案】僻字的存在或激发常用字的生命力;有时能激活人的个体精神;显示了文化演进的轨迹并丰富了世界文化;在某些境遇中可能成为焕发文化活力的因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先审题,僻字的文化意义也可以理解为僻字的作用。

再回到原文圈定范围,挑选关键词句。

文中第3节:

某种意义上,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激活。

第4节:

才能时时焕发出活力。

第5节:

但它们表意明确有时又不可取代,反倒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6节:

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精神力量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

7、8节也有相关内容,根据以上信息就不难概括了。

6.结合第(5)段内容,针对近年“人艰不拆”“高大上”“萌萌哒”等新创词的出现,表达你的观点并作阐释。

(4分)

【答案】答案示例:

运用词语一般遵循约定俗成,表意明确和不可取代的原则。

新创的缩略词满足了当下人们求简、求新的愿望,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词汇,但对有歧义甚至有负面影响的新词,要引导或限制使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做这类开放性题目,可以站在作者角度,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态度,但要从原文出发,有理有据。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19分)

月光下的喇叭手

林清玄

(1)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

(2)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

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条大街竟被他孤单落寞的影子紧紧塞满,容不得我们擦身.我不由自主地站定,定定看着他从月光下缓缓步来,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他手中提的好像是-瓶酒。

(3)他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色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一把伸缩喇叭。

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粗,缘着喇叭上去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

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缩皱地贴在他的头上.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还在滴着血的军刀。

(4)在凌晨的夜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5)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后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

“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

”他翻采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

”他的语句中有一种神奇的口令似的魔力,我为了争取请那一场酒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老人粗声地欣然答应:

“就这么说定俺陪你喝两杯,俺噍首歌送你。

(6)我们走了很长的黑夜的路,才找到隐没在街角的小摊,他把喇叭倒盖在油污的桌子上,肥胖浑圆的店主人操一口广东口音,与老人的清瘦形成很强烈的对比。

老人豪气地说:

“广东,山东,俺们是半个老乡哩!

”店主惊奇问,老人说:

“都是个东字哩!

”我在六十烛光的灯泡下注视老人,不知道为什么,竟在他平整的双眉跳脱出来几根特别灰白的长眉毛上,看出一点忧郁了。

(7)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

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绽放出嫩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

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

(8)“二十四岁那年,俺从田里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汉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老人从车的小窗中看他的故乡远去,远远地去了,那部车丢下他的童年,他的大豆田,还有他老祖父终于休止的故事。

他的眼泪落在车板上,四周的人漠然地看着他,一直到他的眼泪流干。

(9)他辗转地到了海岛,一个识不得字的退伍老兵,只好靠吹喇叭营生。

十余

年来,老人用骊歌为永眠的人铺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他用的是同一把伸缩喇叭,

喇叭凹了,锈了,在这喇叭的凹锈中,不知道有多少生命被吹送了出去。

(10)海岛的天也蓝得透明,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田中小野花的金黄……渐渐地,故乡不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婚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11)老人的故乡在酒杯里转来转去,他端起杯来一口仰尽一杯高粱。

三十年过去了,“俺的儿子说不定娶媳妇了。

”老人走的时候,他的妻正怀着六十月的身孕,烧好晚餐倚在门上等待他回家,他连一声再见都来不及对她说。

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

(12)当袁我告诉老人,我们是同乡时,他几乎泼翻凑在口上的酒,几乎是发疯一般地抓紧我的手,问到故乡的种种情状,我说“我连大豆田都没看过。

”老人松开手,长叹一声,眼睛红了。

(13)我们都有些醉了,老人一路上吹着他的喇叭回家,那是凌晨三点至静的台北,偶有一辆急驶的汽车呼呼驰过,我胡乱地跟着喇叭唱着,当唱到“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时,声音喑哑了,喇叭哇哇的长音悠长凄楚,在冬夜的空中流荡,流向一些不知道的虚空,总有一丝要流到故乡去的吧!

(14)每次在凌晨的夜里步行,老人的脸与他的喇叭便毫不留情地占据我,可能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我知道,老人永远记得他掀开盖头的新娘的面容,而那新娘已然是鬓发飞霜的老太婆了,时光在一次一次的骊歌中走去,老人酌生命已是伸缩喇叭凹凸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

(15)在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

春天来了,他还站在那个寒凉的街心,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

7.篇首称“喇叭手”,为什么第(3)改称“老人”?

(2分)

【答案】“喇叭手”是职业称呼,称“老人”表达“我”对他的亲近和尊重。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喇叭手”的称呼冷静客观,一开始“喇叭手”对于作者而言只是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后来随着他们相遇,一起喝酒,作者对“喇叭手”的感情也在变化,变得亲近和尊重。

8.第

(2)、(3)段多处描写“月”,其意图是:

(3分)

【答案】照应标题,借月光映照老人饱经沧桑的外貌,月色为老人的出场营造凄冷的气氛。

给全文奠定悲凉的基调,“月”这一意向与思乡的主旨吻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道题描写“月”的意图,实际就是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形象的作用一般有:

照应标题,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

可以结合这些常识思考关于“月”的描写的意图。

答题时从内容、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等角度回答问题。

9.简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答案】被臆想的小黄花透露出老人且认他乡作故乡的无奈和思乡之浓。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是景物描写,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作者思乡之情。

结合上下文,可以慨括出思乡之情的无奈与沉重:

稻子熟了,金黄色的稻穗不禁让他想起了家乡金黄的小野花,但此时的他却无法归乡,只能如此嫁接情感了。

10.对文中描写老人的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5)段第一处引述可推断老人嗜酒成性却无钱买酒。

B、第(6)段老人为讨好小摊店主而与店主攀附半个老乡。

C、第(8)段引述交待了老人当年离开故乡的原因及情景。

D、第(10)段老人的话暗示生活中的他常错把梦境当现实。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是C级(分析综合)。

【解析】老人豪气地说:

“广东,山东,俺们是半个老乡哩!

”这里不是讨好,而是表达老人的豪爽,思乡情切,从第5节文字中老人用所剩不多的钱邀请“我”喝酒也可以看出老人的豪爽。

11.联系全文,鉴赏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分)

【答案】在结构上点题并呼应了开头,强化了我与喇叭手一面之缘却难以忘怀。

内容上以一个远离故土的退伍老兵的孤苦形象,揭示了这个群体无法消解的乡愁无形却历久弥稠,引发共鸣、思考和回味。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考查段落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从内容上来看,结构上的作用有:

照应开头,照应标题,点明或深化主题,塑造形象等。

结合内容分析,“寒凉”“孤零零”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孤独、凄苦,结合文章主题,这个喇叭手还是退伍老兵的群体形象,深化了文章内容。

从结构上分析,因为是结尾,还有点题、和上文呼应这样的作用。

12.探究文中的“喇叭”对于塑造老人形象的意义。

(5分)

【答案】文中多处描写这把“锈了”、“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的喇叭,它隐喻着老人命运的坎坷和思乡的悲苦;“喇叭”吹奏的骊歌渲染了老人的乡愁,也预示着老人命运的凄凉结尾,凹锈的喇叭与老人的命运互为映衬塑造了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次是F级(分析综合)。

【解析】作答此题,切记不要脱离文本。

先找出文中描写喇叭的语句,抓住喇叭的外在特点:

锈了、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等,以及通过喇叭吹奏的乐曲,再结合老人悲苦的经历去分析。

(三)默写。

(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渡捅起。

(曹操《观沧海》)

②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④郁郁澜底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思《咏史》)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答案】①秋风萧瑟②苒苒物华休③万里归船弄长笛④离离山上苗

⑤君子生非异也⑥百废俱兴⑦风萧萧兮易水寒⑧知者不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

考查等级为A。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识记古典诗词及文言名篇。

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答题时,学生要根据上下句提示,仔细揣摩语境,写出相关语句。

注意“萧瑟”“苒苒”“离离”“生”“俱”“萧萧”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也”“兮”等字。

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参差荇菜3,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恩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充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4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1、雎鸠:

即鱼鹰。

2、逑:

配偶。

3、荇菜:

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4、芼:

采摘。

14.本诗运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如_____、_____。

(2分)

【答案】窈窕  辗转  参差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其中,双声词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如“伶俐”“蹊跷”。

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连绵词。

如“骆驼”“徘徊”。

明白了什么是连绵词,就不难找出了。

15.对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发读者相关联想。

B.参差茂盛的荇菜,以乐景反衬君子的忧思。

C.以“采”“芼”等词描摹淑女劳作的姿态。

D.重章叠句的咏唱,增强了诗歌缠绵的韵味。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此处是以乐景写乐情,由女子高高兴兴地采摘荇菜,幻想弹琴奏瑟与姑娘亲密相爱。

16.赏析本诗中“君子”思绪的变化过程。

(4分)

【答案】一位水边摘荇菜的贤淑姑娘让“君子”心生追慕,求而不得“辗转反侧”,长夜无眠,相思难耐,继而幻想有一天,弹琴奏瑟与姑娘亲密相爱,钟鼓奏乐与姑娘喜庆成婚,从求之、思之、友之到乐之,生动地展现了相思之人细腻的思绪变化。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先解读全诗,再抓住表示男子思绪变化的关键词,如求之,辗转反侧,友之,乐之。

结合诗意描述。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

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

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

初,卓之入也,歩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

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

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

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

“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

”公卿以下莫敢对。

卓又抗言曰:

“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

”坐者震动。

尚书卢植独曰:

“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

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徳,非前事之比也。

”卓大怒,罢坐。

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徳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

曰:

“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

”乃立陈留王,是为献帝。

——节选自《后汉书·董卓列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乃私呼卓将兵入朝

(2)明旦乃大陈旌鼓币还

(3)不可以奉宗庙(4)令上宦于春秋

【答案】

(1)私下,暗地里;

(2)布设,陈设,铺展;(3)祭奉,奉祀;(4)年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理解)。

【解析】做这类题目,除了依靠平时的积累,还要结合语境具体判断。

“私”很常见,经常解释为私下里,放在这里也吻合。

“陈”常通假为“阵”,解释为列队,陈设等。

春秋可以指时间,还有年龄。

【答题技巧】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文中读。

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介词的一项是()(2分)

A.尽与豪帅相结  B.后归耕于野 C、皆以军法从之  D、卓又抗言曰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次为B(理解)。

【解析】A介词,同,和;B介词,在;C介词,依照;D副词,再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答案】董卓为(他们)宰杀耕牛,和他们一起饮宴作乐,头领们被他的情意感动,回去后收罗千余头的牲畜送给他,(董卓)因此凭借豪迈侠义闻名。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理解)。

【解析】答古文翻译题时,要字字落实,即忠于原文,不增不减。

这实际是落实关键词语。

再就是句句通顺,这里面包含了落实特殊句式的问题。

还有就是正确处理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译文既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还要灵活,准确表意。

关键词“遗”“健侠”“知名”,“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省略句,应为“卓为之杀耕牛与之共宴乐”。

20.概括第

(2)段体现董卓“性粗猛有谋”的两件事。

(2分)

【答案】虚张声势貌似兵多使远近畏服;让吕布杀了丁原兼并其部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析】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意,再抓住涉及的人和事,就不难概括了。

21.根据第(3)段内容,推断董卓废帝的“理由”。

(3分)

【答案】少帝昏庸懦弱;少帝不遵从父丧的孝德;有辅政大臣废帝的旧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析】还是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意,抓住关键词句概括:

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

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

【参考译文】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

他生性粗犷而又有谋略。

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领。

以后回乡耕田,众部族首领中有和他来往的,董卓就为他们宰杀耕牛,和他们一同摆宴设乐,首领们被他的热情所感动,回去收罗千余头的牲畜送给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