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易错点精析.docx
《高考语文易错点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易错点精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易错点精析
高考语文易错点精析
易错1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
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
如“纤”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àn。
三是语境。
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
如“商店打折(zhé),顾客抢购。
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
不但没赚,反而折(shé)本”。
四是语体。
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
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
五是巧记。
舍众取寡,以少推多。
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余都读mái。
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易错2音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
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
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
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
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易错3形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ónɡ)”。
应该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
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
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易错4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准确记忆,注重积累。
易错5习惯性误读
易错分析由于习惯原因,尤其是方言的原因,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把一些字“约定俗成”地读错。
如把“豇”读成ɡānɡ,把“埋怨”中的“埋”读成mái,把“涮”读成shuā,把“档”读成dǎnɡ等。
普通话基本功不扎实,在解题时常常会受习惯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是解决习惯性误读问题的最好方法。
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习惯性误读字。
一是注重分类整理。
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习惯性误读字,从易错点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三类进行整理。
二是讲究即时记忆。
一经发现,即时记忆,今天掌握一点,明天掌握一点,积少成多,不能等收集到一定的量才去突击强记。
三是注意适时复习。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看、读读,反复记忆,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掌握。
易错6混淆形近字
易错分析有的形近字读音不同,因此读准字音,往往就能迅速确定这些字的字形。
这些字在实际书写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如读准“奴颜婢(bì)膝”,就不会误写成“奴颜卑(bēi)膝”;读准“火中取栗(lì)”,就不会误写成“火中取粟(sù)”;读准“病入膏肓(huānɡ)”,就不会误写成“病入膏盲(mánɡ)”。
还有许多汉字,孤立地记忆,常常比较困难,但如果将其同与之形似的或意思相关的字或词联系在一起,往往就能准确记忆。
如这样记“澡噪躁燥”:
“澡”对“噪”、“躁”、“燥”说,你们一个开口就叫,噪音;一个跺脚就跳,暴躁;一个总用火烤,干燥,实在受不了啦,我得用水冲冲,洗澡去喽!
易错7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
易错分析对词义理解不到位时造成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的原因。
作为音形义的统一体,汉字在生活中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要正字,就应该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
如“一筹莫展”中的“筹”是“计策、办法”的意思,不能写成“愁”;“察言观色”中的“言”是“语言”的意思,不能写成“颜”。
同时,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可根据对对应位置字形的辨析确定字形。
如“披星戴月”,从“披”就会自然联想出“戴月”而非“带月”;“山清水秀”,与“秀”对应的只能是形容词词性的“清”。
易错8混淆近义字
易错分析辨不清具体词语中关键字与别字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是造成混淆近义字的原因。
有些汉字,特别是一些读音和意义都相近的词语中的特定的字,必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如“沟通”与“勾通”,在表示贬义的语境中,只能用偏重勾结相通意思的“勾通”;在没有贬义的语境中,则要用中性词“沟通”。
又如在“为了侦察敌情,他们化妆成回娘家的新婚小夫妻”这句话中,“化妆”应改为“化装”。
易错9受前后偏旁的干扰导致失误
易错分析要向生活学习,巧辨字形。
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理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如“呕心沥血”,如果写成“沤心”,岂不满肚子“坏水”,又怎么能为事业、工作等费尽心思?
又如“异口同声”,如果是“一口”,那么与谁“同声”?
学问即生活,用心体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另外,有些词语,特别是成语,其形成与特定的典故有关,了解其来源,就能准确判定字形。
如“墨守成规”中的“墨”原指墨子,不能写成“默”。
易错10实词词义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从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近义词的结构方式来分析,可以找出近义词之间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
如从“测”与“控”这两个语素可以推知“监测”侧重于数据,“监控”侧重于事物的发展态势;从“赖”有“依靠”意可见,“信赖”比“相信”在程度上更深;“囊括”和“包括”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从“囊”的“像袋子一样”的意思可见,其范围比“包括”范围大。
易错11实词色彩不当
易错分析把握不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是造成实词色彩不当的原因。
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有其约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违背了这种“约定俗成”,就违背了语言规范。
如“大肆”、“充斥”都是贬义词;“商量”是口语用语等。
每一个句子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每一个语境都具有自身的语体色彩,并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感色彩,作者或褒扬什么,或贬斥什么。
所以,在用词时就要有所讲究:
书面语境一般不用口语,口语语境一般不用书面语;褒义语境一般不用贬义词,贬义语境一般不用褒义词。
这要求我们:
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把握特定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其次,我们要读懂句子并理解语境。
易错12实词用法不当
易错分析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使用对象、谦敬意味、语法功能,是造成实词用法不当的原因。
要遵照语法功能,巧辨实词搭配。
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语搭配一般具有较固定的规则,既要合乎事理,又要合乎习惯。
谦辞与敬辞都是以说话者为中心进行区别的,谦辞“谦”的发出者只能是自己,敬辞“敬”的对象只能是他人。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为正确使用词语提供保障。
正确使用实词的关键在于对词汇的积累,在积累中关注近义词词义以及同义词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用法的细微差别。
易错13虚词位置不当
易错分析虚词位置不当是虚词使用中最常犯的错误之一,也是我们在考场上最容易失分的情况之一。
不能正确地把握句意和句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造成虚词位置不当的主要原因。
辨析虚词,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因此,我们除了要掌握虚词自身的使用特点外,还必须结合语境,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句意,理清句子之间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判定虚词在句中担当的角色。
易错14虚词搭配不当
易错分析对虚词的考查,首先是对我们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情况的考查,同是也是对我们理解能力的考查。
切实掌握常见常考虚词的基本用法,掌握虚词之间基本的搭配方式,再在实践训练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才能逐步形成语感。
有了这些作基础,具体解题时,静下心来读懂句子的意思,理顺句中存在的逻辑关系,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理解特定的语境,就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易错15熟语意义不当
易错分析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是正确使用熟语的前提。
理解熟语,要弄清其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仅要准确掌握其本义,还要准确掌握其引申义、比喻义等,要能够细致了解其语义的轻重、表意的侧重等。
很多熟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其实际意义往往与表面意思不一致。
要注意熟语,尤其是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从而正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
要注意对熟语多重意义的理解,不能“一叶障目”,片面理解。
易错16熟语色彩不当
易错分析熟语与一般的词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我们在解答具体题目时,要仔细分析试题所提供的语境。
在表示赞扬、褒奖的语境中选用褒义词,在表示贬斥、批评的语境中选用贬义词。
否则,熟语的使用就犯了褒贬不当的错误。
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是高考命题者常设的陷阱。
如“知人知面不知心”、“亦步亦趋”一般都用于贬义的语境中,“胸无城府”则属褒义词。
易错17熟语适用对象或场合不当
易错分析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对熟语的掌握更是如此。
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熟语做到准确理解,恰当运用。
其次,要注意收集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熟语使用的不正确的典型例句,经常翻看,细加揣摩,提高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最后,要建立专门的错题集,对平时学习和练习中自己用错的熟语进行梳理和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就分批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易错点18语序不当
易错分析语序不当包括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次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
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序不当是语序不当类语病中被误判较多的。
误判的主要原因是修饰语复杂,我们却仅凭语感加以判别。
其实,只要留意这一类语病的一般规律,记下一个典型的例句,拿考查的句子与之进行对照,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虚词位置不当主要表现为介词及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介词位置不当往往造成主动和被动的关系颠倒,引出对象错误。
逻辑顺序不当主要表现为不合乎一般的事理,或忽视推理的过程。
避免出现对语序不当类病句的误判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当修饰语较长时,检查各修饰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与中心语关系的远近,看是否影响语意的表达。
2.当句中含有介词短语时,检查介词与宾语的关系是否恰当。
3.如果句子为含有关联词的复句,看上下句主语是否一致,据此判断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
4.留意并列成分是否存在事理上的先后顺序,注意并列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易错19搭配不当
易错分析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以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
不能正确判断搭配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特点、主干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
单句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提出主干,看主谓宾三者之间是否搭配;然后找出枝叶,看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是否搭配。
复句,如有关联词,要看能否配套使用。
易错20成分残缺或赘余
易错分析造成成分残缺的主要原因有三条:
一是滥用介词,造成句子缺少主语;二是因作为谓语动词修饰语的介宾短语结构较为复杂而导致必要的介词缺失;三是修饰语较长而误把修饰语当成中心词。
为避免误判,我们须要高度重视介词,一方面,注意是否因介词使用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是否因缺少必要的介词而使语句出现结构或语意上的毛病。
要注意结构复杂的语句,关注它们是否误把修饰语当成了中心词,从而造成宾语残缺,是否因句子较长而丢失谓语。
造成成分赘余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词语或短语字面意思不同,但语意部分或整体重复;判断时,不能准确感知这些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关系,结果造成误判。
我们在训练时,要注意把词义和句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易错21结构混乱
易错分析结构混乱,表现为句式杂糅和偷换主语两种形式,最常见的形式是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句子的结构框架方面出现了混乱。
一般情况下,一个结构完整的单句,只有一套主谓宾结构,如果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宾结构,就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
主要表现是:
(1)两套不同的句子结构部分重叠;
(2)两套句子在结构上简单相加;(3)重叠套用惯用格式。
判断这一类语病,应从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入手,对句子有整体观念和框架观念,注意句子结构方面的配套样式,分析是否有“粘连”和重叠。
易错22表意不明
易错分析造成表意不明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
(1)一词多义造成表意不明。
如:
“他走了三天了。
”
(2)词语兼类造成表意不明。
如:
“他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
”(3)指代不清造成表意不明。
如:
“当他把证书发给小王时,他对他笑了笑。
”(4)结构切分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如:
“读了三天的报纸。
”(5)标点不当造成表意不明。
如:
“只要你单位同意,我们可以报销差旅费。
”(6)动词的施受方向不确定造成表意不明。
如:
“我们对敌人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7)多项定语或状语不当造成表意不明。
如:
“几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8)成分省略造成表意不明。
如:
“我看到你那年才十多岁。
”我们对表意不明类病句的误判率比较高,“成见”的感觉,意识中“自觉”忽略掉了可能造成语意混乱的因素。
避免误判主要从把握句中重要词语或短语的结构和意义入手,关注各种可能造成歧义的因素,注意生活中可能造成表意不明的语言现象。
易错23不合逻辑
易错分析不合逻辑,是指违背判断推理的基本原则或生活常理。
主要表现为并列不当、主客不当、前后矛盾、照应不周、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等。
由于逻辑关系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判断的难度较大。
误判的主要原因是在辨析病句的时候往往依据感觉,注重从语法和意义的角度来判断,而缺少一种富有理性的逻辑意识。
走出答题误区的方法是注意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逻辑常识,从词语与词语、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角度把握句意,另外对句意的把握要有整体意识。
易错点24扩展语句
易错分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扩展主要有记叙性扩展、描写性扩展和议论性扩展;从命题类型的角度讲,扩展有续写语句、展开语句等形式。
进行语句扩展时,我们要明确扩展的方向以及应该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以及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的协调一致。
易错点25压缩语段
易错分析压缩语段,需要对语段进行高度概括。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语段的整体把握,同时注意对语段进行定性分析。
不同性质的语段,压缩的方式不同。
记叙性语段重点抓记叙的要素,议论性语段重点抓主要观点的语句,抒情性语段重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方向以及体现这一方向的关键词,说明性语段着重抓说明的对象及该对象的主要特征。
易错点26选用句式
易错分析选用句式,往往和其他考点结合在一起来考查。
选用句式的基本要求是合情、合境、合理、合意,主要从句式、音节、陈述对象、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
注意所选句式对语意侧重点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语境及语言连贯等方面的知识来确定所选句式。
易错点27仿用句式
易错分析仿用既要仿“形”,又要仿“神”。
大体来说,仿“形”是指仿写的语句与原句在表述方式(句式)、修辞手法、语体色彩、感情色彩、音节(字数)多少等方面相同或大致相近;仿“神”是指语句包含的思想特点、情感态度与原句协调一致。
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例句可仿的关键信息点及所涉及的角度,本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原则解题。
“同”就是句子形式相同,思想感情一致;“异”就是语言素材不同,涉及角度有别。
切忌机械模仿,语言呆板单调,与例句简单重复。
易错点28变换句式
易错分析句式变换是指依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子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等不同结构样式之间的变换,以及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等不同语气之间的变换。
句式变换只是样式和语气的变化,是“微调”,而非“脱胎换骨”,基本语意并不发生根本性改变。
要恰当地进行句式变换,须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把握各种不同句式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储备必要的语言知识;
(2)变换句式要力避结构混乱和表意不明等语病;(3)变换后的语句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切合相关语境。
易错点29修辞手法
易错分析修辞是对语言的“装饰”,它使语言变得生动、丰富、有表现力。
高考考查的修辞手法,注重的是应用。
因此,我们要在实际应用中来掌握修辞手法,要熟悉每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样式特点,理解其表达效果。
解答试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使用的修辞手法要特点突出,表达效果明显;
(2)使用修辞手法要规范、贴切。
易错点30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易错分析我们解答语言表达题失分的原因有二:
一是不能准确把握信息要点,信息有遗漏;二是语言不规范,表述含混。
(1)语言简明,首先要“简”,要用字少;其次要“明”,就是信息要点齐全,表述清晰明白。
应简而有度,明而有章。
答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信息要点,二是要注意那些可有可无的信息,三是要注意语言的组织方式。
语言连贯就是语段中的语句意义紧密相连,在语感上通顺流畅。
(2)解答语言连贯类题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段的话题;②语句衔接应遵循的“序”;③序数词、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④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⑤音节或韵脚。
(3)解答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类题目时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方面的问题。
要依据具体情况把握其或直白、或委婉、或严肃、或幽默、或讽刺的语言风格。
要理解并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谦辞、敬辞等,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意义指向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应注意推敲应用文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易错点31图文转换
易错分析解答图文转换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仔细。
解答这类题目时,应认真审题,弄清图表说明的对象、比较的角度以及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答题时要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易错点32记忆不清,搭配错位
易错分析默写名句名篇,记忆积累是第一要义,记忆准确无误是基本要求。
故而我们平时准确记忆很重要。
比如“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中,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我们可能错位搭配为“天涯何处无芳草”。
易错点33记忆不牢,添字、漏字、错字
易错分析对名句名篇的默写,如果记忆不牢固,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极容易添字、漏字、错字,甚至答非所问。
同时,高考命题者命制的题目当中一般都有易错点,因此我们在答题时极其容易书写错误,所以应该予以重视。
如:
我们易把“教然后知困”的上句填写成“学后知不足”,其实应该填“学然后知不足”,我们极易漏掉“然”字。
背诵和记忆,务必保持与语文课本中的一致,不能添字、漏字、错字或答非所问。
而名句名篇中那些极易和其同音异义字相混淆的字,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有意识地加以辨析,既知其音,又知其义,在背诵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一写,以加强记忆。
易错点34因误解名句含意而书写错误
易错分析我们平时在记忆积累名句名篇的时候,要先理解文意,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记忆。
如:
孟郊的《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比喻母爱,当然不能写成“光辉”的“辉”。
易错点35脱离语境,生搬硬套
易错分析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只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加以辨析才不至于误选。
如果不知道这个文言词语具体有哪几个义项,也不能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和判断,就很容易误判。
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这个词语在字典中的意义和这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意义的结合。
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文言实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易错点36混淆古今异义词
易错分析所谓古今异义词,就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但是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
有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完全相同,如“天”、“地”、“人”、“马”、“日”、“月”、“风”、“雨”,等等。
但有相当一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发生了变化,如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另外,文言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词居多。
如:
“明年”在古汉语中意为“第二年”,它和现代汉语中的“明年”(意为“下一年”)是有区别的。
易错点37以今推古,误解词义
易错分析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时,我们极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
以今推古,误解词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出现了一个词由两个语素构成,这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相同或相反,那么在分析理解的时候就须要慎重,看其中一个语素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已经消失,它只作为陪衬。
易错点38理解虚词词义不结合语境
易错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是词义存在的基础。
文言虚词的意义虽然较“虚”,但也符合一定语境,并且语境限定了虚词的用法。
因此,文言句子里面的虚词,如果根据句子的大意还不能判明其意义和用法,那就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
否则,就会出错。
易错点39不能分清虚实
易错分析有的文言虚词兼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另外,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而有些词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如“之”,可以是助词,可以是代词,还可以是动词。
所以,要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易错点40没有辨明“寻同”与“析异”的关系
易错分析我们有时候思维比较局限,仅囿于常规的解题思路,以致费时费力。
在答题时,结合具体语境,不仅要运用求同思维,善于发现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句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比语意”。
易错点41不能把握古代汉语中特殊句式的语法特征
易错分析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各自的语法特征,大多还有着不同的语言标志。
如文言倒装句包括:
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3)“唯……是”式。
所以分析文言特殊句式,必须学会从形式方面去把握和判断。
易错点42不能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典型例句,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易错分析为了考查我们对课本的掌握情况,也为了降低考试难度,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近几年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课本中的文言语句。
只要将中学课文中的典型文言语句揣摩透彻,再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
如果能很熟练地分析、理解、辨别课文中的文言语句,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如果不能够,那就可能误判。
易错点43审题不仔细、不准确,没有把题干审清楚
易错分析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时候命题人故意设置陷阱,让我们稍不留心就会丢分。
解答题目最基本的方法是:
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有问必答,切中“要害”。
而审题最基本的方法是:
审清显性信息,揣摩隐性信息,明确答题思路,之后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