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计划.docx
《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计划
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计划
2019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奥运会的宝贵遗产,紧紧围绕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延长市民健康寿命、确保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医疗卫生安全为重点,抓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首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力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2019年首都卫生系统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落实《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首都卫生系统要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契机,抓住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给首都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按照中央和卫生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动力,全力推进卫生工作。
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民生的题中之意,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2019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推进、全面实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1月份卫生部等六部委印发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和召开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方案,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平台,实现药品六组归一、同城同价,改善本市药品市场环境,提高药品企业市场集中度,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奠定基础,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和符合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层必备药品在医疗机构的配备和使用率。
2、制定和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研究制定并适时发布*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促进医疗机构属地化管理。
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首都医疗市场。
开展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专科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
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实施统一的医疗机构准入规定,统一的监管政策,统一的医疗机构运营评价体系和医疗机构质量考核标准体系;统一的医疗保障政策。
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和校验管理,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等清理整顿医疗机构的长效机制,净化首都医疗市场。
从便民、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效率角度出发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促进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体效率的发挥。
制定并实施《*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临床新技术、专项技术准入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医疗技术准入评估专家库和登记备案制度。
制定并试行《*市医院和医师手术分级标准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职称医师分级手术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师执业行为。
根据综合医院科室设置标准,在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完善儿科建设,满足儿童就诊需要。
制定标准,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和精神心理科。
3、完善医院管理和评价机制。
继续开展对医院管理的考核评价和专项巡查工作,在医院管理年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体系,加强质控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建立急诊、重症监护质控中心。
强化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研究完善科学、客观的医疗护理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医学影像专业工作规范,积极探索医学影像资源共享问题,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医院部分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推行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体系和制度,研究公立医院的价格体系改革和财政补贴机制改革,建立补贴预算经常化机制。
进一步加强门、急诊服务工作,研究设计符合医院管理要求和群众就诊需求的标准服务流程,促进就诊区域的合理布局。
研究推广门诊层级就诊工作经验,提高医疗服务运转效率,进一步推广复诊预约和挂号预约工作,方便患者就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研究建立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
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研究探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制。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管理体制。
4、加快发展基层卫生服务。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卫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研究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出项目与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指导意见。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项目成本测算研究,开展收支两条线政策效果评估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薪酬增长与激励机制研究。
探索首诊服务新模式。
加强慢性病社区管理,从适宜技术入手,强化培训,提高慢病有效管理率。
规范健康档案的管理,制定*市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办法,开展对健康档案工作效果的评价。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练兵,探索建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习训练的长效机制。
创建*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站)。
制定和完善示范中心和站标准,在全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站)创建活动,在全市创建60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和30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和绩效考核力度。
完善市级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
逐步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上层医院的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体系装备管理制度,实施基本装备安全运行规范。
强化镇村两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70%的问题在乡镇得到解决。
加强乡村医生服务绩效考核与管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落实考核制度,确保为群众提供适宜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补助资金的效率。
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成效区县巡展活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终末期评估准备。
建立农民健康管理新模式。
完成政府投入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和体质综合评估工作,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病防治和健康干预措施。
落实财政对参合人员补助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和补偿水平。
参合人员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及住院就医补偿比例普遍达到住院50%、门诊30%的阶段工作目标,住院补偿封顶线达到18万元,进一步减轻农村居民医药费负担。
规范新农合稽查制度,加强基金监管,督促指导新农合各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与管理,建立新农合考核评价制度。
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有关制度,促进医疗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在社区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研究制定适宜于*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包。
(二)实施《健康*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19—2019年)》,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1、实施《健康*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19—2019年)》。
为进一步改善全市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全面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把*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国际化大都市,市政府提出用健康促进的策略应对慢性病的挑战,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动员市民参与健康行动、政府提供健康保障等措施延长全市居民健康寿命。
由市卫生局牵头并商有关部门已完成《健康*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19—2019年)的起草工作,目前规划已上报市政府。
经市政府会议讨论通过后将发布实施。
按照规划要求,2019年将启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控烟、健身、保护牙齿、保护视力、知己健康、恶性肿瘤防治、母婴健康等九大行动。
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性健康评价体系和区域卫生状况评价体系,从2019年起,每年发布一次“*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和区域分报告”。
2、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慢病发病和死亡报告系统,开展健康、疾病管理和患病风险评估,并依照慢病管理的要求进行随访和干预。
继续在18区县试点社区进行慢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和慢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管理和干预效果评价,推行高血压、糖尿病等管理规范。
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乡镇启动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和初级保健工作。
按照自愿原则,对本市40岁至60岁的妇女进行乳腺癌免费筛查,对25岁至65岁的妇女进行子宫颈癌免费筛查。
免费为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为0—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稳步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工作。
继续开展7—9岁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防龋工作。
组织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免费为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的政策。
继续加强全市妇幼、儿童、老年、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建设。
启动建设*健康教育中心工作。
3、进一步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精神卫生等工作。
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预警。
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之后,在全市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结膜红肿五种症状监测和报告制度。
建立*地区疾病预防预警分析报告体系,编制年度、季度疾病预防趋势报告,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建立国内外和我市传染病疫情动态发布制度。
开展立克次体病流行状况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工作。
以流感样病例和病原学监测为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流感样病例监测点覆盖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继续落实好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中小学生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强化肠道门诊监测与症状监测。
在全市医疗机构中,开展《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和《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培训和推广。
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对EV71感染及时预警。
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切实抓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大力推行“肺结核病人家庭成员督导管理制度”,开展“*市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市结防系统联网,加强对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核实。
加强免疫预防工作。
全面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加强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规范冷链配置,2019年全市免疫预防门诊要全部达到规范标准。
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消灭免疫空白。
继续做好完善免疫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与国家对接。
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调查诊断与应急体系,制定*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实施细则。
做好乙肝疫苗初中学生纳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深入贯彻《*市精神卫生条例》,推进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启动*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落实对精神疾病患者访视服务管理工作。
向贫困精神病人提供免费药物,不断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4、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以首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卫生保障、政府监管职能调整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为中心,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等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改革。
加快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建设。
研究制定区县卫生监督机构派出机构建设标准,尽快完善卫生监督体系网底建设。
根据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责划转到市卫生局的新形势,进一步调整、理顺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巩固和提升餐饮卫生水平。
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等级评定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餐饮业卫生等级区县互查和现场升降级活动。
制定*市连锁餐饮企业卫生管理办法,打造*市“全A连锁餐饮企业”。
开展打击餐饮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活动,查找并消除餐饮业食品安全隐患。
加强对学生营养餐、工地食堂等食物中毒高风险环节的管理,严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在社会送餐企业等重点餐饮单位推行HACCP管理体系,鼓励其通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的认证。
加强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质卫生监督、监测体系。
对市政自来水厂、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农村水厂等供水设施设立50个24小时动态监测点,形成自动监测网,并按季节对监测点的水质进行监测。
制定相关卫生管理规范,加强对全市现存的1000多个污染隐患大的制售饮用水站的管理。
切实解决部分供水单位无证供水问题。
进一步加强医疗执法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