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10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docx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论文

现代音乐的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音乐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各个流派兴起,各种新奇的音色、节奏、曲式、和声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引来了各种各样的热议,本文就以现代音乐入手,分析其美学特点及发展方向,仅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音乐;美学;特征;发展;

  一、关于“现代音乐”

  在音乐领域中,“现代音乐”一般指的是20世纪左右西方音乐的产物,并不是20世纪所有的音乐作品,它以“非传统音乐作曲技法”和“非传统和声功能”为理论体系,追求在和声、曲式、节奏、音色、织体上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随后,逐渐形成了调性模糊、多调性甚至无调性的特征。

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各个分支和流派也陆续产生,以下稍作叙述。

  

(一)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它体现了新时代发展变化的痕迹,也是现代音乐发展的开端。

它比起直接描绘实际生活的图景,更追求描绘实际图景留给我们的印象和感觉。

它的和声织体极为模糊,难以判断调式调性,喜欢描述难以捉摸的东西。

印象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为德彪西,代表作《海妖》、《大海》等。

印象主义对之后新体裁的产生具有启发作用。

  

(二)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形成的一个新的音乐流派。

它的形成与社会背景相关,音乐中充满了作曲家对社会的反抗。

它常常与印象主义相对立,印象主义追求“朦胧美”,而表现主义更注重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绪和触动。

人们称表现主义音乐为“绝望的音乐”,它伴随着急剧跳动的旋律和对比鲜明的节奏,由大量尖锐的不协和音程组成。

同时还形成了十二音体系,它由勋伯格创建,给予八度音十二个半音平等的地位,在十二个音没有出齐之前,任何音不能重复。

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是勋伯格,代表作《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表现主义是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三)偶然音乐

  偶然音乐也称“不确定音乐”,作曲家追求把具有偶然性的因素添加进音乐中,具有一定的即兴性。

偶然音乐拒绝极其理性的、把音乐用固定的规则来排列的手法,强调内心的直觉和冲动,甚至演奏时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演奏顺序。

凯奇认为这类音乐才能给听众任意的想象,才是真正的音乐,代表作品为《四分三十三秒》。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领域还有其他音乐流派的出现,如序列主义、新民族主义、新浪漫主义等。

直到现在,还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形式诞生,但无疑它们都会接受现代社会的检验,优胜劣汰。

  二、现代音乐美学特征

  现代音乐的出现推动了西方音乐的发展,但同时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以下从音乐目的、音高问题、节奏问题、和声问题、音色问题和特别提起的简约主义和偶然主义六个部分展开介绍。

  

(一)音乐目的

  随着20世纪到来,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进入了尾声,社会动荡以及经济危机使哲学及音乐美学空前繁荣,各种思想浪潮包裹着音乐的发展,音乐家们都更为迫切地输出自己标新立异的思想,形成了“聪明头脑的竞技场”,音乐也充满了更丰富的内容。

但由于作曲家在音响和和声上过于追求创新,因而其产物是不能使人接受的。

  关于音乐,它不像其他多种艺术是可以通过其他感觉体会到的,它唯一的输入途径就是听觉,如果要使音乐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需要产生精彩的听觉效果,增强人们的感性体验,一场完全没有音色和调式调性的音乐会,并不会在听觉上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感性体验,无法发挥其作用,带给人们的便是无比刺耳和烦躁的音响,这无疑是对耳朵的刺激及冲击。

  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的第二种语言”,这是指通过音乐的感知,人们能感受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绪,并在这种情绪上产生自由的想象和感性体验,并非是给人们灌输理性的哲学思考,过于理性肯定就会失去感性的体验,音乐本身就是感性的艺术,无法满足人们的感性需求,这种音乐就是不成功的。

各个学科都会有自身的价值体现,如果音乐的根本目的是使人获得某种哲学思想,那哲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是否就失去了它们的价值?

  所以,关于音乐的目的,我们只需记得它最基本的功用:

满足人们的听觉需要。

它需要有悦耳的音色和基本的和声功能,思想并不能构成音乐的框架,创造出精彩的音响效果才是现代音乐家最好的营生。

  

(二)音高问题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从巴洛克时期开始音乐就有了调性规则,大小调式一直都是音乐结构的标准,好似这已经成为了西方音乐的范式,但从浪漫主义开始,瓦格纳的出现和序列主义的产生,使得一切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

  瓦格纳除了是着名的歌剧作曲家,为歌剧作了很多贡献外,他同样为调式调性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首先他建立了半音化和声,在和声上淡化了调式调性,通过半音的进行使音乐具有持续张力,这同样也使音乐到达了一个不可控制的极端。

但是古典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之一就是和声的倾向性,虽然瓦格纳的音乐调式以半音为主,但半音也具有音级间的倾向性,可以说半音和声为后期更多的创新提供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20世纪出现的十二音体系,充满了理性的逻辑和智力的色彩,从这时开始,音乐的发展就有了从感性往理性发展的势头,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虽然这些规则比起全音阶来说多了些和声方面的进行,拯救了调性的瓦解,但它强行要求在十二个音全部出完之前任何音不能重复,不符合听觉发展的自然规律,让听众连续听十二个不同音高太难了,无法使人们有一个更明确的记忆,所以这也许就是十二音体系早早被人们放弃的原因。

  由此可见,理性思维虽然可以弥补感性上的张力不足,但是一味地相信可以用理性来解决更多的感性问题是误入歧途,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听觉上的无感和感性上的失落。

音乐是心灵上的体验与想象,而不是设计,是出色的音响效果,而不是繁琐的概念,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三)节奏问题

  西方古典音乐一直按照规整的节奏来促成人们的“节奏感”,这一点在合奏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过于规整就限制了音乐发展的可能性,所以现代音乐的节奏发展为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代音乐的节奏也是通过理性的设计来实现更多样的变化,为了打破传统音乐的束缚,没有一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更加细微的节奏型以及“错开拍上音”方法的出现,使音乐更加杂乱无章,淡化了音乐的结构性,使音乐丧失了“美感”。

  所以,现代音乐节奏过于理性的设计造成了人们审美感受的降低,现代音乐的发展应该围绕人们的感性直觉来发展,而不是其他方面。

  (四)和声问题

  和声意为“同时发响”,又意为“协和”,协和是相对于不协和而言的,协和的音响给人们带来的是松弛,但长时间的松弛也可能会给人们带来消极,不协和则会给人带来紧张的感觉,有助于在平淡无奇的音乐里增添些许紧凑感。

所以,协和和不协和两者相互参照,才能使听众有更好的听觉体验,才能使音响更加的丰富多彩。

  这也就是现代音乐在和声方面作出的贡献,即向我们展现出了和声方面的无限可能性。

但不协和只能在符合音乐材料的前提下运用,如果大量出现不协和就会冲击人们的耳朵,没有人能长时间接受过度紧张、过度刺耳的音乐,这样给人们带来的只能是对听觉的冲击。

  有时,不协和甚至会带有一丝协和,而这份协和是完全协和所没有的,这符合人们对音乐的感性期待,它甚至会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五)音色问题

  西方的古典音乐,更多的是追求各个乐器之间的融合性,尤其是在交响乐中,各个乐器之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其在音色上没有展现出更突出的色彩。

现代音乐就为音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新颖的素材。

  现代音乐对音色的发展,表现在任何器具都能成为乐器,任何声音都能成为表现材料。

这确实丰富了音色的表现形式,但使音色没有了限制的范围,因此突出了音色的多样性而失去了音色的统一性。

各种各样音色的出现同时也使音乐的结构变得杂乱无章,现代音乐作曲家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失去了音乐自身的结构,同时也忽略了听众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这如同在一幅画中,不是颜色越多这幅画就越好看,而是颜色的交汇和搭配,才能从视觉上给予人们舒适和美感。

  现在很多年轻的现代音乐家都追求音色的多样性,导致音色泛滥、音乐结构零碎化。

这是现代音乐家的通病。

  (六)简约主义与偶然主义

  简约主义和偶然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产物,它们吸取了现代音乐的特点,作品完全被抽象化,提及这两种音乐流派是因为它们在音乐上的追求实际上是“反艺术”的。

  简约主义是印象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追求和弦简易、旋律简单,并多次重复一个乐句或一个小节。

有音乐家称之为“现代音乐的堕落”,认为它无聊、无味、无趣。

确实,音乐的本质就是给听众带来出彩的体验,而简约音乐并没有带来美的体验和感性期待。

因此,它其实与音乐的追求相背离,这也就是其被人们忘记或忽略的原因。

  偶然主义音乐称为“不确定音乐”,它将所有不可预料的、需要机遇的材料拼凑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即兴性。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凯奇的《四分三十三秒》,该曲是西方音乐领域中极具争议的一首曲子。

其一,艺术的特质是给人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其二,音乐必须有音响效果;其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表现出自然声响中所不具有的感性材料。

而这三者在《四分三十三秒》中都是没有体现的,因此,称其为“反艺术”一点都不为过。

  三、结语

  当我们暂且搁置对“极端音乐”的偏见,冷静地聆听和感受现代音乐时,会发现其中也存在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不乏表面逻辑缜密,实则混乱无章的作品,那些过于追求新颖的点子和繁杂的结构的作曲家,不仅在艺术表现技巧上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会走进一个“死胡同”。

关于音乐,我们只需要保持最基本的理念——其是给人听的音响,通过耳朵直接给人们带来心灵感触和审美体验。

耳朵才是音乐的“评判者”,出彩的音响效果和饱满的情绪传达才能给人们带来感性期待,它们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那些尝试用理性来规范感性的作品大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参考文献

  [1]周海宏.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J].人民音乐,1999,10.

  [2]耿瑞.现代音乐发展方向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

  [3]王仕鑫.中国现代音乐美学元素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8.

  [4]崔莹.后现代音乐及其美学问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