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0797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docx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

“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

(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

“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

这名话的意思是:

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

“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

(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

(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

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

(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

  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

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

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桃花鸭子

  画中

  蒌蒿芦芽

  画外河豚(联想)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二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介绍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

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

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

为什么飞来飞去?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

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

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

蒌蒿:

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

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

(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

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

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

(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