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9256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 10页.docx

古镇导游词4篇word版本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2018古镇导游词4篇

本文目录

1.2018古镇导游词

2.木渎古镇导游词

3.镇远古镇导游词

4.龚滩古镇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

  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吉祥门,就走进了古镇悠远的历史画卷。

说起木渎的“古”,我给大家讲一下木渎之名的来历。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姑苏台,建馆娃宫。

木材源源而至,竟把这一带的河流港渎全部堵塞,称为“积木塞渎”。

“木渎”之名也就由此而来。

  这条河道虽然貌不惊人,但在春秋历史上赫赫有名。

当年吴王为了讨伐楚国,从陆地上开挖了这条全长23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经水路发兵,出奇制胜,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果,由此奠定了吴国的春秋霸主的地位。

因为这条运河由伍子胥建议并率众开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称此河为“胥江”。

  河边的这条长廊称河棚,全长175米。

河棚一面倚河,一面与民居边成一体,为上街卖菜的菜农、船民和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晒,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欢迎。

远远望去,百米河棚显得错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苏园林中一道贴水的长廊,风姿绰约,平添了几分美感。

  大家看,这儿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一座叫“邾巷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称“双桥”。

请看。

从太湖来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铜坑的香溪在斜桥下合二为一,一清一浊,形成一条明显的分水岭,这,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

  木渎不仅是一个水乡古镇,由于镇上私家园林众多,因而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见长的私家园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也就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所以人们称他的故居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约十亩。

它的布局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墙、门厅、大厅、楼厅、花园,形成一条纵轴线,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园林风格。

  主人冯桂芬因出生时,正值桂花开放,故得名桂芬。

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经史,以才学负名乡里,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称他为“百年以来仅见”的人才,并招入抚署读书,收为学生。

这一年,冯桂芬刚刚二十三岁。

  这是冯宅大厅。

名“显志堂”。

是主人招待贵宾的场所。

堂名是主人当年春风得意时所题,显示了胸中的雄伟抱负。

厅内陈设古朴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风范。

  这里是冯桂芬的书房名“校邠庐”。

冯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满官场的腐败,不久就辞官回乡。

在这期间,冯桂芬写下了他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他针对鸦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四十条改革建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学、制洋器”,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

冯桂芬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这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正是对冯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总结。

  郊邻庐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汇聚了榜眼府内的木雕精华。

首先,屋顶为三轩连缀,江南罕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又有独到之处,两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饰以倒挂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方便采光,这种集技术和艺术,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正是当地香山帮巧匠高超智慧的体现。

  这副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榜眼府中的第二宝。

此画又名《姑苏繁华图》,由清人徐扬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绘,全长1225厘米,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时苏州的繁华景象,具体内容为“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了一村、一镇,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祥一句话:

“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进入内宅,我们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宝:

砖雕门楼。

这座砖雕门楼建于清嘉庆年间,砖雕内容均为戏文图案,有“渔樵耕读”、“太白醉洒”等,表现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

中间四“通德高风”,既高风亮节的意思,是冯桂芬的又一位恩师潘世恩所写。

  内厅名叫芙蓉楼,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来表达主人的高洁品性。

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兴旺发达的意思。

  后花园面积很大,园中有亭榭廊轩,点缀在红花绿树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们在山顶的含山亭可登高望远,俊逸挺秀的“吴中第一山”灵岩山一下跃入您的眼帘,激起你对吴王、西施故事的无限遐思。

  木渎镇上有两处“双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有“小双桥”之称的西安桥和小日晖桥。

站在西安桥上向东望去,就是百步之遥的东安桥,两桥一座精致,一座雄丽,遥相呼应,俗称“姐妹桥”。

站在桥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渔火”。

每逢夜幕降临,岸上的万家灯火,满天闪烁的繁星与江中的点点渔火相映成辉,让人留连忘返。

  这是虹桥,始建于宋代。

每当夕阳西下,放眼西望,可见夕阳正和香溪、虹桥形成一线。

迟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绸,给两岸的粉墙黛瓦披上袭朱纱,绚丽无比,这就是木渎十景中著名的“虹桥晚照”。

  我们现在正走在山塘街上,这是一条百年老街,当年康熙、乾隆就是沿着这条街登上灵岩山的。

由于山塘街背倚灵岩。

面临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时候有许多达官贵族在此居住。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古松园。

  古松园的主人蔡少渔早年在上海经营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从这幅《古松园鸟看图》可以看出,古松园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

  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一座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

  这是一座抬梁式大厅,是主人接待贵宾和操办红白喜事的地方。

正厅为仿明建筑,步杆和内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对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称纱帽厅。

棹木上透雕了各种戏文故事,梁头的山雾云和抱梁云为“鹤鸣九皋”图案,气韵生动,精妙绝伦。

最有意思的是明间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为“八音联欢”,寓意喜庆欢乐。

  这是楼厅,只五间,两侧有厢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雕有十六只凤凰,因而人们又称为“花篮楼”或“凤凰楼”。

凤凰楼是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这里的所有雕刻均为吉祥图案,民间称为“讨口彩”,如明间檐枋由东而西分别刻有画、书、信、元宝,称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次间檐枋刻有花篮、箱子、宝剑、葫芦等,俗称“暗八仙”;厢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件宝物,雅称“八宝”,楼下是“木渎名人馆”,介绍了木渎镇上66位历史和当代名人,图文并茂,大家看后会对木渎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楼上是“书法艺术馆”,集中展示了我们木渎“书法之乡”100多位当地书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楼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古松园的后花园,在花园东侧有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为明代遗物,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蔡少渔“古松园”之名既因此树而来。

不远处有一株银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实盈枝,初冬则满树金黄,为前宅后院带来一片喜气。

  后花园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双层长廊把亭台楼阁连成一个整体,置身双层曲廊之上,既可近揽古松翠色,又可这瞩灵岩山景,这样,古松园虽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领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为苏州私家花园的精巧之作。

  沿着山塘老街,我们继续往前漫游,身边是静静流淌的香溪河,传说吴越春秋时,西施住在灵岩山馆娃宫里,每日用香料沐浴,这洗妆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满河生香,故得名香溪。

沿着香溪漫步,我们就像闻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吴宫花草的芳香。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木渎最大的私家园林——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它门对香溪,背靠灵岩,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茶、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街道,前往灵岩山行宫。

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这就是御码头和御碑亭。

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

当他见到这条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

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类的诗题得太多了,据说他在位的60年中,作诗达41800首,平均每天达2首,因此,后人对他的诗题和书法见仁见智多有褒贬。

他自己也觉得题诗太多,说是“五集篇成四万奇,自赚点笔过多词”。

但是,后人对乾隆的重臣,体红客大学士刘墉的书法却是推崇备至,称他“浓墨宰相”,为一代书家之冠。

现在我们看到的虹饮山房的匾额,就是由刘墉亲笔题写。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

据信吏记载:

刘墉曾二度在虹饮山房下榻,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这“程子四箴”四个大,就是刘墉专门赠给徐士元的。

这个“程”,指的是北宋理学家程熙、程灏,两人为亲兄弟,同学于周敦,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主张“专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妇再嫁,他认为是大逆不道。

为封建统治者辩护。

所谓“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读书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这是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

龙椅。

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

后来乾隆游木渎时也坐过。

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

这只龙椅原来一直保存在灵岩山上,文革中论落民间,最近虹饮山房修复时从民间收受而来。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

徐士元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

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

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

据说,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

  不过,与乾隆爷一起看戏,一般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能在这露台之上陪侍皇上看戏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其他地方官员和乡绅只能在戏台两侧的看楼里观赏,而且这戏台四周都有大内侍卫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内的。

  在戏台两侧的廊墙上,陈列着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吴地名人书写的对联65幅,称为“吴中联墨宝鉴”,所选名人大都与木渎有关,而且都是书坛一代大家,有着极深的艺术造诣。

廊内还陈列着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为重臣大吏、进士举人榜书题写,书法精美,风格各异,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横生,极具收藏和欣赏审美价值。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尽情浏览一番,细细品尝玩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东园,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

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既可与古戏台娱乐区相连,又可自成一统,十分清静闲适。

  这是轿厅,名为“离茨堂”,是当年徐士元迎客停轿的地方。

“离茨”二出自《离骚》,有“茨录施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句,“茨录施”皆为恶草,徐士元将其借喻小人,告诫自己近君子,远小人,故以此为轿厅之名。

  这是大厅,主人举办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招待贵宾的地方。

中堂为《古木慈鸟图》。

表达了徐士元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两侧画值得一读,其中这幅《春山访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诗作,诗意清新脱俗,寄托了诗人幽居隐逸的情怀。

另一首是《夜读山房》,作者谈汝龙也是木渎人,康熙南巡木渎的时候,谈汝龙作为木渎秀才,当面向康熙献诗一首,深得赏识,被钦取进京,入内庭任纂修,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

  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这座东园为陈家购得。

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

这座楼厅就是当年沈寿的绣楼,名“雪宦楼”,如今,我们在这里布设了沈寿纪念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沈寿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获奖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飘香时节,沈寿出生于吴县,即现在的苏州乔司空巷。

沈寿7岁的时候,开始在木渎外婆家生活,为姐姐沈立穿针引线,学习绣艺。

第一幅作品为《鹦鸿图》,12岁时绣成《秋雨月上图》。

惊动长辈,15岁就以绣艺闻名姑苏。

  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20岁的沈寿与绍兴秀才、书画家余觉结婚,住在苏州范庄前。

五年后,随余觉迁居上海。

  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沈寿与姐姐沈立、学生余静芬等人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进献慈禧,被慈禧磁后称为“绝世神品”,人专旨农工商部领“四龙宝星”四等商勋,并亲书“福”、“寿”二分赐余沈夫妇。

沈寿原名沈立芸,得慈禧赐书后改名沈寿,并改号为“雪宦”。

这时,朝廷采纳农工商部建议,设立好绣工科,亦称皇家绣工学校,沈寿为总教司,余觉为外事总办。

11月,余沈夫妇赴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第二年1月回国,带回各种画册87本和刺绣小屏一架以及金线、颜料等,开始尝试以西洋版画及摄影图片为绣稿,开创“仿真绣”技艺,其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

  光绪三十二年,沈寿用“仿真绣”技艺绣制了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被誉为“神针”。

  辛亥革命爆发,沈寿的女工绣工科解散,余沈夫妇去天津创办自立绣工传习所,19XX年,应张骞之邀,沈寿去南通任女工传习所所长,为南通培养绣女150多人。

第二年2月,美国为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博览会,沈寿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获博览会一等奖,声名远播,被誉为“绣圣”。

木渎古镇导游词

2018古镇导游词

(2)|返回目录

  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

  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吉祥门,就走进了古镇悠远的历史画卷。

说起木渎的“古”,我给大家讲一下木渎之名的来历。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姑苏台,建馆娃宫。

木材源源而至,竟把这一带的河流港渎全部堵塞,称为“积木塞渎”。

“木渎”之名也就由此而来。

  这条河道虽然貌不惊人,但在春秋历史上赫赫有名。

当年吴王为了讨伐楚国,从陆地上开挖了这条全长23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经水路发兵,出奇制胜,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果,由此奠定了吴国的春秋霸主的地位。

因为这条运河由伍子胥建议并率众开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称此河为“胥江”。

  河边的这条长廊称河棚,全长175米。

河棚一面倚河,一面与民居边成一体,为上街卖菜的菜农、船民和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晒,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欢迎。

远远望去,百米河棚显得错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苏园林中一道贴水的长廊,风姿绰约,平添了几分美感。

  大家看,这儿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一座叫“邾巷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称“双桥”。

请看。

从太湖来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铜坑的香溪在斜桥下合二为一,一清一浊,形成一条明显的分水岭,这,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

  木渎不仅是一个水乡古镇,由于镇上私家园林众多,因而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见长的私家园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也就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所以人们称他的故居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约十亩。

它的布局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墙、门厅、大厅、楼厅、花园,形成一条纵轴线,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园林风格。

  主人冯桂芬因出生时,正值桂花开放,故得名桂芬。

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经史,以才学负名乡里,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称他为“百年以来仅见”的人才,并招入抚署读书,收为学生。

这一年,冯桂芬刚刚二十三岁。

  这是冯宅大厅。

名“显志堂”。

是主人招待贵宾的场所。

堂名是主人当年春风得意时所题,显示了胸中的雄伟抱负。

厅内陈设古朴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风范。

  这里是冯桂芬的书房名“校邠庐”。

冯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满官场的腐败,不久就辞官回乡。

在这期间,冯桂芬写下了他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他针对鸦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四十条改革建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学、制洋器”,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

冯桂芬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这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正是对冯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总结。

  郊邻庐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汇聚了榜眼府内的木雕精华。

首先,屋顶为三轩连缀,江南罕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又有独到之处,两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饰以倒挂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方便采光,这种集技术和艺术,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正是当地香山帮巧匠高超智慧的体现。

  这副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榜眼府中的第二宝。

此画又名《姑苏繁华图》,由清人徐扬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绘,全长1225厘米,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时苏州的繁华景象,具体内容为“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了一村、一镇,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祥一句话:

“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镇远古镇导游词

2018古镇导游词(3)|返回目录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

我是大家本次镇远之行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可以,初次见面啊我送各位游客三个缘(圆、原),第一个“缘”是缘分的“缘”,今天能够跟各位朋友相聚在这个小小的旅游车上真的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所以呢我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这份缘分,一起共度“镇远美好时光”。

第二个“圆”是圆满的“圆”,希望咱们这个团队能够圆满的结束本次的旅途,大家带着圆圆满满的收获,以更好的精神迎接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个“原”呢是原谅的“原”,希望今天我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各位游客能够多多包容,多多谅解。

讲了那么多,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车在这崎岖的贵州山路上开得很平稳吧?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旁边的这位司机陈师傅了,他是地地道道的贵州人,他的祖辈就是做司机的,所以,开车啊也算是他家的“祖传绝活”啦,咱们今天有他载着,绝对的安全,放心。

最后呢,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紧跟团队,保管好自己的重要财物。

  说起古镇,大部分的人们总是想到的是凤凰、周庄、平遥。

而我们今天旅行的目的地镇远则是一个被许多人们遗忘的不一样的古镇。

它又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苗疆古城”,“太极古镇”,自秦昭王设县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处湘黔两省的交界,位于怀化、铜仁、黔东南接壤交汇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它独特的文化。

它是一座充满少数民族气息的古镇,一条公式阳河呈s型从城中缓缓而过,将城一分为二,北岸是旧府城,是过去的行政中心,而南岸是旧卫城,是曾经屯兵守卫的地方,现在存在的县城,建于明代,若是各位游客站在城北的石屏山上俯瞰,这个时候的古城,就像是一幅太极图,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对这个古镇的深深眷顾。

  镇远有我们熟知的四张旅游名片。

第一张我们把它叫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贵州,有两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是遵义,另一个就是镇远了。

镇远是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

在2280年前,也就是汉高祖时期就在这里设置了“无阳县”。

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也就能看出,镇远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

这第二张旅游名片我们把它叫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

”舞阳河总面积约400公里,流经镇远境内93.7公里。

舞阳河的美是校友名气的,它美就美在它的“自然”和“原始”。

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出自于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之笔,让人感慨自然界的神奇。

第三张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

青龙洞位于城东的中和山上,是一组凌空贴崖建筑。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它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三种文化于一体,不论是在建筑学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第四张旅游名片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旧址”。

和平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战俘收容所。

当时这样的日军战俘收容所全国只有两个,一个在西安,一个就在镇远。

但是现在只有镇远的和平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使得这张旅游名片更加珍贵。

在和平村,日本战俘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重新拾回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它虽然因为战争而建,却名为“和平”,就是有一个寓意,告诉后人人类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生存和发展。

  当然,除了这四张旅游品牌名片,来到镇远总能感觉到它的安逸、闲适、自然,走在街道上,我们会发现这里没有接踵的人流,时间缓缓流淌,街巷依旧那么安静,古巷城垣,石瓦青砖,以及那些散落在古镇各个角落的古建筑,无不在诉说昔日的文明与辉煌。

到了夜晚,镇远迷人的夜景同样会让你沉醉,每每夜幕降临,沿河两岸的当地人家,都会点亮灯笼,灯光装饰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河水中,如诗如画,五光十色,有古镇的美丽,也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会让大家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朋友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镇远独特的文化,相信我们今天的“镇远时光”一定能够让你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我工作的支持、配合和理解。

来到贵州,走过每一片土地,你都能发现其中的美丽和神秘,希望大家下次再来贵州,再一起去贵州的北线旅游区,去品美酒;再一起去西线旅游区,去赏瀑布,感受大自然对于贵州的厚爱和馈赠;再一起去南线旅游区,去探索神秘幽深的世界绿色喀斯特宝库。

期待大家的到来,我在贵州等着你们!

龚滩古镇导游词

2018古镇导游词(4)|返回目录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乌江峡谷的千年古镇龚滩,我是这次行程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我将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古镇,并在游览的过程中为大家做适当的讲解。

  说到龚滩,我们先谈一谈它名称的由来。

龚滩地处乌江和阿蓬江两江交汇之地,乌江雄秀、阿蓬江险奇。

这两条江的两岸都是崇山峻岭、郁郁葱葱、奇秀无比,从空中俯视,这两条江就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中间两条美丽无比的绿色裂纹,因此人们传说这两条江原为两条龙所开辟,大的一条龙是哥哥叫乌龙,小的叫阿龙。

乌龙力大而猛,就开凿了乌江,阿龙体小力弱,在川黔交界处就和乌龙汇合共同努力,奋力越过川黔的崇山峻岭,形成一条水流湍急的险滩,因为是两条龙交汇之处,正如龚的形“龙共”,所以人们就把这个险滩叫龚滩。

  龚滩是龙汇之地,汇集了乌江流域的钱财货物,称为“钱龚滩”,龙汇之地,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