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2856694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PPT课件.ppt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1,一、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培训班介绍,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三、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技术问题解析,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五、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体会,2,一、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培训班介绍,

(一)培训时间2018.4.124.13。

(二)培训内容1、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辅导;2、中小河流治理技术审查要点及相关问题解析;3、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讲解;4、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工作经验交流;5、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管理经验介绍。

(三)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实施方案涉及除山区五市外广东省其余16个市。

3,4,中小河流治理概述,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是指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河流,于2009年开始实施已9年。

广东省流域面积在503000km2的中小河流共1211条,河流总长3.67万km,我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从2014年开始。

5,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1、中小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山区中小河流长期得不到治理,河势不稳定。

(2)防洪基础设施薄弱,防洪标准低。

(3)河道淤积、占用严重,行洪不畅。

(4)涉河建筑物阻水,影响行洪。

(5)部分河流污染严重。

(6)治理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规划不到位,治理任务艰巨。

6,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7)没有进行系统治理,防洪体系存在短板。

(8)已采取的治理措施生态性不足,存在渠化河道、硬化岸坡的现象。

(1)防灾减灾。

(2)河畅岸固。

(3)自然生态。

(4)安全经济。

(5)长效管护。

2、中小河流治理原则,7,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3.1相关文件

(1)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3)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河流治理勘察设计工作质量的意见(4)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和水系连通项目设计方案技术指导意见(5)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3、技术标准及相关文件,8,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6)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实施方案(7)关于加强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8)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清违清障工作的指导意见(9)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10)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格宾石笼应用技术要求(11)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图册。

9,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3.2主要技术标准(不限于,注意更新)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治涝标准(SL723-2016)(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4)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5)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7)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等,10,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4.1基础资料是否满足要求

(1)水文需提供水系图,清楚反映工程所在流域的水系情况,标注相关的水文、雨量站点、控制断面等;应进行历史洪水调查,验证水文计算成果。

(2)工程勘察工程勘察工作深度应满足:

测量应满足河道治理纵横断面设计、水面线计算需要;地质勘探需满足建筑物安全计算、地层分类要求;天然建筑材料应达到详查深度,需重点关注就地取材的问题。

4、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11,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4.2工程规模是否符合规划(即合规性审查)

(1)是否与相关规划重复梳理近年来所申报实施各有关中小河流治理的专项规划,核实是否存在重复申报的问题(建设内容重叠问题)。

(2)是否与实施方案一致河道治理的范围、治理河长、主要治理内容原则上应与下达的任务清单一致,如有较大变化,充分说明变化的依据。

4.3设计标准是否符合规范按照防洪标准,根据防护对象的情况,分河段、分区域确定防洪标准。

12,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

(1)乡镇人口密集区:

1020年一遇;

(2)村庄人口密集区:

510年一遇;(3)穿堤涵闸:

宜按510年一遇(一般情况按排峰控制)(4)农田因地制宜,按照5年一遇以下防洪标准或不设防考虑。

4.4治理措施是否安全生态

(1)是否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的核心任务是解决防洪除涝问题,这是出发点,通过清障清违、清淤疏浚解决河道行洪通畅问题,通过护岸解决岸坡稳定问题,通过适当筑堤解决人口密集区域的受淹浸问题。

新设堤防需要慎重,避免因设堤人为造成或加重内涝。

13,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

(2)是否生态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尽量维持河道的自然形态,禁止裁弯取直,不得围河占滩,避免渠化河道。

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措施,尽量就地取材,护岸型式不应单一化、简单化,优先采用天然岸坡、斜坡,受地形限制采用直墙复式断面,万不得已采用直墙型式。

清淤疏浚需分析河床的演变规律,不应从头到尾、统一平底河床清挖。

14,二、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审查要点,4.5工程投资是否合理控制原则上,每宗治理项目设计概算按下达的任务清单进行控制,个别项目需要调整投资的,宜在同一流域内项目间进行调整,特殊情况可在本县区范围内项目进行调整,按治理总河长不少于规划河长,总投资不突破规划调整进行控制,应详细说明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4.6长效管护措施是否落实明确管护机构、人员及管护经费落实情况。

15,三、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1.项目与相关规划重复(作退件处理)部分项目治理河段与中央规划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水系连通等相关规划建设内容重复。

中央规划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治理河长、工程投资”双控制,本次中小河流治理中若存在重复治理河段要剔除出去,避免重复申报,比如个别项目提出中央规划项目治理中只一岸建了堤防,对岸未建,地方提出将对岸堤防建设纳入河道整治中,对“河道治理河长”理解不充分(治理河道内如有清淤、护岸、堤防等任何措施,均应为已治理),存在项目重复立项的可能性。

16,三、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2.基础资料不满足要求(作退件处理)

(1)历史洪水资料缺乏深入的调查分析,据统计近半数项目历史洪水资料调查分析不足,保护对象的洪灾频率、历史洪水位、洪灾损失等资料调查不足,设计洪水成果、洪水水面线成果缺乏历史洪水资料验证,导致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反映在设计洪水位过高等)。

(2)工程勘测深度不够,部分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及地形资料过于简单,如不分河段进行地质评价、重要交叉建筑物地质勘察精度和深度不足等。

(3)工程使用的天然建筑材料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17,三、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3.防洪标准不明确(作退件处理)

(1)缺乏防洪标准。

对治理河段保护对象及现状的防洪标准或行洪能力分析不足,导致需要设堤防护的未进行防护,工程治理后的效果不清楚。

(2)防洪标准不达标。

设计提出的防洪标准与实际工程治理采用的不一致,在工程治理措施中仅采用清淤、护岸,达不到提出的防洪标准。

(3)防洪标准不合理。

部分项目未根据保护对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区分段明确防洪标准。

18,三、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4.工程方案不合理

(1)岸线布置不合理。

部分项目存在围河占滩、缩窄河道等问题,占用河道行洪断面。

(2)治理措施简单化。

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片面理解生态治河,将生态护岸等同于格宾石笼护岸或雷诺护垫,存在滥用格宾石笼的现象。

(3)过度治理。

部分设计将山区河道当成城市河道来治理,超标准美化;或工程措施过多过重,河道断面规整、形态单一、渠化硬化河道,与自然环境不协调。

(4)植物措施不明确。

使用的草种、树种不明确,原则上应从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便于养护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等负面考虑,慎用外来物种。

19,三、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5.涉河建筑物未合理处置

(1)对河道内拦河陂、闸及桥梁等?

水建筑物对行洪的影响分析不够,且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或建议。

(2)新建水陂设计不合理,形成新的河障,阻水严重,影响行洪。

(3)重建桥梁结构型式不合理,行洪标准低,过水断面小,部分由交通部门重建的新桥桥墩布置严重缩窄河道行洪断面,且旧桥不拆除,行洪影响大。

20,三、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6.河道清淤疏浚很随意,未妥善处理清淤料

(1)对河流水文条件、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缺乏分析,清淤范围和断面存在随意性,清淤断面采用单一平底河槽;清淤距坡脚过近,影响岸坡稳定。

(2)盲目大量清掉河道中的沙洲和滩地,对沙洲、滩地缺乏适当保护,存在过度清理的现象。

(3)没有设置弃渣场,随意沿河岸堆高或或弃置在河道滩地、低洼地等行洪断面内,可能进入河道造成回淤或产生其他次生灾害。

(4)采用河道清淤料填筑堤防,未按规程规范要求检测填筑料质量。

21,三、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7.河道管理范围不明确

(1)设计报告中提出的河道管理范围不结合实际情况,一概而论,或者管理界线不明确。

(2)未明确工规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边线,未设置界桩,影响河道确权划界工作的推进。

22,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以自学为主1.指南编制背景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试行)于2015.04颁布试行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于2016.07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导则由广东省质监局立项,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并向全省水利行业征求意见。

23,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2.指南的主要内容共17章和1个附录:

总则、综合说明、水文、工程测量及地质勘察、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设计、水土保持设计、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节能设计、工程管理设计、设计概算、经济评价、结论和建议、附录(工程特性表),24,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3.指南关键内容

(1)明确了指南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流域面积503000km2的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流域面积小于50km2的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可参照使用。

(2)规定了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和设计阶段: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在已批复的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及完成“清违清障”工作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直接进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无需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25,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3)提出了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目标: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应河道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的要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努力实现河道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4)明确了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原则:

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同步推进当地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兼顾生态建设,鼓励河道治理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流域综合规划及专业规划为依据,26,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兼顾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利益协调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水力发电、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关系重视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尽量维持河道的自然形态,保持河势稳定及河道冲淤平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河卵石等当地建筑材料的利用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工作,估准储量)优先考虑生态治理措施,优先选择经济环保的建筑材料,27,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5)结合工程特点简化了工程测量要求:

工程总布置图可采用1:

50001:

10000的地形图,也可采用相同比例尺正射影像图。

工程平面布置图一般采用1:

10001:

2000的地形图,穿堤建筑物、拦河建筑物宜采用1:

500的地形图断面测量一般水平比例尺采用1:

1001:

500,竖直比例尺采用1:

1001:

200工程布置河段,一般每50m200m测一个横断面;无工程布置河段,一般200m500m测一个横断面整治下游终点难以确定起推水位时,测量长度下延3km,28,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6)明确勘察单位资质要求并对地勘内容进行简化勘察单位宜为水利行业单位,勘察成果应符合水利行业规定并满足水利相关规范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区,结合本地区已建工程经验采用类比法提出交叉建筑物及新建堤防进行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勘察,其他结合探坑、探槽等方法特殊情况可结合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和实地查勘情况适当减少地勘工作量,29,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7)明确了工程防洪标准:

具体见“二、4.3”条(8)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维持河道天然形态,建设自然的河道:

自然蜿蜒曲折的形态;宽窄交替的水面;高低起伏;深泓浅滩交错;急流缓流相间。

采用生态护坡护岸技术,建设能呼吸的河道:

生态护坡护岸包括植被护坡护岸和生态材料护坡护岸,其中:

植被护坡护岸是在河道岸坡缓、水流慢处采用草地、乔木和灌木护岸;生态材料护坡护岸格宾石笼、雷诺护垫、三维植被网、生态混凝土等(说明:

生态袋广东地区不适合,西北地区用得较多)。

30,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重视维护河流生态环境,建设有生命的河道:

栽种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中生植物;清除受污染的底泥;尽量保留河道天然滩(洲);允许时,建造河心滩(洲)、生态岛;护坡尽量采用堆石、干砌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设置人工鱼巢,为水生动物提供生息繁衍的空间。

注重改善河流水质,建设清洁的河道:

清除河道范围内的生活和生产垃圾,同时要求远离河道堆放;限制污水直接向河流排放,加强沿河污染源的监控;控制农业等面污染源,在河道两岸建设生态滨岸带;根据需要选用水系连通、人工湿地、人工生物浮岛(生物浮床)、水生动物操控技术(增殖放流)、人工曝气增氧等水质改善工程。

31,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建设原生态河道:

植物选择遵循“本地树种、草种为主”、“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栽种时注意科学合理搭配,乔灌草结合,高低错落、疏漏有致、物种多样,尽量营造出一种原始、天然的原生态地貌。

坚持就地取材、治理与保护并重原则,建设低碳的河道: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河道两岸现有花草、树木,特别是古树和名木在整治中药做到避让与保护;尽量利用疏浚、清淤以及基础开挖出来的土料、砂砾石、鹅卵石等理想的绿色建筑材料;鹅卵石较多的山区河流,可采用石笼结构生态型护岸。

32,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9)专门提出“水生态环境、水景观与水文化工程”建设要求。

满足当地建设需求,提出“水生态环境、水景观与水文化工程”建设要求推广种植或保留对污染物有降解作用和对堤岸有保护作用的护堤植物。

充分考虑河道内各种生物生存环境,采取必要措施,维持河道生物的生存条件。

对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河道自然景观,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加以恢复。

33,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10)结合工程特点规范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尽量保持土石方平衡,结合土石方平衡结果,明确弃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说明弃渣安排。

结合河流实际情况,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和洪水标准。

堤防、护岸一般宜采用分期、分段施工的导流方式。

交叉建筑物一般宜采用一期施工、一次导流的导流方式(11)强化了工程管理设计要求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后应建立“河长制”进行管护。

按照行政管理权限分为省级、市级、县级、县级以下河道,采用分级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人。

34,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明确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设置界桩。

提出防洪避险应急管理办法,监理群众避险安全转移应急机制。

4.设计中存在的“通病”

(1)工程测量、勘察深度不足部分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及地形资料过于简单,如测量范围过小,缺少必要的现场地质调查及勘探工作、未分河段进行地质评价、缺少工程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或依据不足、指标与实际偏离较大)、重要交叉建筑物地质评价等。

35,四、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解读,

(2)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不合理如测量范围不够,糙率取值不合理,未考虑水陂、桥梁等拦河建筑物的壅水影响,未进行洪水遭遇分析等,导致报告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往往偏高较多)。

(3)防洪标准不明确:

见“三、3”,不再重复。

(4)工程方案不合理:

新建堤防要慎重。

(5)工程管护机制及范围不明确,36,关于二期实施方案工程方案,4.4.2典型措施根据现场查勘情况,中小河流的河道主要存在河床淤积、河岸冲刷、滩地占用、河道缩窄等问题,对于非法占用河道的情况,地方政府应在清违、清障工作中先行解决,这里针对河道淤积、冲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典型治理措施。

(1)河道滩地淤积成因及处理措施,37,38,39,40,41,五、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体会,1.中小河流治理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做好不易;2.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群众的诉求,听取他们的建议;3.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断面、一种型式到底,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山区性河流尤其要注意坡脚防冲刷问题,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4.尽可能保持河流自然形态,不要太过于人工化,同时注重挖掘当地历史题材及水文化,提升品质;5.因中小河流治理属于限额投资,不可能全面开花,解决关键问题,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把钱用在刀刃上;,42,五、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工作体会,6.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河道地形修建一些低矮水陂(如鱼鳞坝),提高水景观效果;7.可结合新农村建设,挖掘旅游资源,改善农村整体环境;8.改善河流水质很关键,水不清则效果不佳;9.可利用无人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了解工程全貌;10.我公司承担的中小河流设计项目与先进的设计产品相比有不小差距,力争打造一些精品项目。

43,河源市源城区埔前河,44,河源市源城区埔前河水陂,45,梅州市梅县荷泗桥项目,46,梅州市梅江区白宫水鲤溪段,47,清远市阳山县犁头河陂头,48,清远市七拱河原水毁桥段上游叠石护岸,49,清远清新滨江石潭段大岩水石潭陂改造为鱼鳞坝,50,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谢谢,欢迎批评指正,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