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657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31 科学探究.docx

专题31科学探究

专题31科学探究

1.【2019年北京市】如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

记录如下:

表1实验记录。

实验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效果得分

1

蔗糖

4

5

22

65

2

蔗糖

5

10

30

81

3

蔗糖

6

15

50

93

4

冰糖

4

10

50

91

5

冰糖

5

15

22

88

6

冰糖

a

5

30

75

7

葡萄糖

4

15

30

0

8

葡萄糖

5

5

50

0

9

葡萄糖

6

10

22

0

【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表2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蔗糖

冰糖

葡萄糖

4

5

6

5

10

15

22

30

50

均值

79.7

84.7

0

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6中,a为____________mL。

(4)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g冰糖、5mL浓硫酸、___________滴水和50℃。

【反思与评价】

(5)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化学

(2)浓硫酸中含有硫、氧元素,蔗糖中也含有氧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会含有硫、氧元素

(3)6

(4)15

(5)65、88、0

(6)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解析】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有新物质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反应物硫酸中含有硫、氧元素,蔗糖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生成物的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含有二氧化硫。

(3)根据表1,当蔗糖、葡萄糖质量相同时,选用的浓硫酸的体积均为4mL、5mL、6mL,所以冰糖选用的浓硫酸的体积应为4mL、5mL、6mL,即a为6mL。

(4)均值越高,效果越好,表2中均值最高时应选择的是5g冰糖,5mL浓硫酸,15滴水和50℃。

(5)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来自于表1实验中的实验1、实验5和实验9,对应的65、88和0三个数据的均值。

(6)实验3和实验4均为50℃,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不同,表2中冰糖比蔗糖的效果好,浓硫酸的体积为6mL比4mL好,水的滴数为15时效果最好,故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是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2.【2019年安徽省】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铝比铜__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

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

含有镁粉

假设三:

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______________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

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强Mg+2HCl

MgCl2+H2↑

(2)一镁粉可能成立滤纸条变红

(3)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使溶液呈碱性

②猜想:

金属镁过量。

设计实验:

取两只烧杯,各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少量和过量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现象,如果前者无沉淀而后者有沉淀,证明猜想成立。

【解析】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铝比铜活动性强。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

MgCl2+H2↑。

(2)【设计并进行实验】氯化镁易溶于水,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沉淀未见减少,说明不含氯化镁,则假设一不成立。

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含镁粉,因为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会出现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则假设三可能成立。

【实验反思】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预期的实验现象是滤纸条变红。

(3)①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同时放出热量,稀盐酸反应完,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生成碱性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使溶液呈碱性。

②由题意,可猜想与镁是否过量有关,分别取两只烧杯,各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少量和过量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现象,如果前者无沉淀而后者有沉淀,证明猜想成立。

3.【2019年广东省】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

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

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Ⅰ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_____________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提出猜想】二氧化碳过量

【实验方案】CaCO3+2HCl

CaCl2+H2O+CO2↑

(1)碳酸钠

(2)溶液不会变浑浊

(3)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HCl+AgNO3

AgCl↓+HNO3

【交流讨论】浓硫酸

【拓展思考】氯化氢易溶于水

【解析】【提出猜想】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导致的,故可以提出猜想:

二氧化碳过量。

【实验方案】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若是石灰水变质,则加入碳酸钠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猜想Ⅰ成立的话,加入碳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Ⅱ不成立,则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溶液不会变浑浊;猜想Ⅲ成立,则含有氯化氢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

AgCl↓+HNO3。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进行除杂和干燥。

【拓展思考】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成功是因为氯化氢易溶于水,通过水除去了氯化氢。

4.【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

Na2SO4、NaCl;

猜想2:

Na2SO4、NaCl和______________;

猜想3:

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

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答案】【提出猜想】Na2CO3。

【交流讨论】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进行实验】溶液变红色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H2SO4

FeSO4+H2↑。

【解析】【提出猜想】猜想1:

盐酸和碳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恰好完全反应:

Na2SO4、NaCl;猜想2:

碳酸钠过量时:

Na2SO4、NaCl和Na2CO3;猜想3:

稀硫酸过量时:

Na2SO4、NaCl和H2SO4;猜想4:

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论是猜想3正确,则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

方案二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

FeSO4+H2↑。

5.【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____________;B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

NaCl

猜想二:

NaCl和CaCl2

猜想三:

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___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______________。

【答案】

(1)DFFe+2HCl

FeCl2+H2↑

(2)【假设与猜想】NaCl和Na2CO3三

【实验与结论】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拓展与迁移】H+

【解析】

(1)A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稀盐酸,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消失,溶液变成黄色;D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E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F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故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为D;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F;B试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FeCl2+H2↑。

(2)【假设与猜想】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D中盐酸过量,E中碳酸钠过量,混合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猜想一:

氯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Cl;

猜想二:

氯化钙过量时溶质是NaCl和CaCl2;

猜想四:

碳酸钠过量时溶质是NaCl和Na2CO3。

【讨论与交流】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三一定错误。

【实验与结论】因为猜想四成立,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H+。

6.【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小明在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

他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5g·mL−1的较浓盐酸40mL与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再跟石灰石反应制得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但一直未见浑浊出现。

为此,小明请教老师,老师建议他为弄明原因进行实验探究。

下面是他探究的过程,请你帮他填答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为什么制得的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假设】猜想一:

盐酸浓度仍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猜想二:

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所得气体通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吸取少量所用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二不正确

【分析结论】原来所配盐酸浓度达________________,应当将其再进行稀释。

【反思拓展】①小明的实验证明了澄清石灰水没有完全变质,但是并不能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除掉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选择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水

C.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答案】【实验探究】产生白色沉淀HCl+AgNO3

HNO3+AgCl↓无色酚酞溶液

【分析结论】15%

【反思拓展】①石灰水部分变质,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②c

【解析】【实验探究】将所得气体通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氯化氢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盐酸,猜想一正确,对应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

HNO3+AgCl↓。

吸取少量所用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变红色,说明滴加的是无色酚酞溶液,说明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则猜想二不正确。

【分析结论】40mL密度为1.15g·mL−1的盐酸的质量为40mL×1.15g·mL−1=46g,加入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则原来所配盐酸浓度为原来的一半,即15%。

【反思拓展】①部分变质后的石灰水中仍含有氢氧化钙,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氯化氢均能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C、氯化氢气体能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能得到更多的二氧化碳,是最佳试剂,故选项正确;D、氯化氢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是最佳试剂。

7.【2019年陕西省】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

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

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图1实验:

(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

Ⅰ、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假设一:

只有H2,假设二:

只有CO2,假设三:

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________不成立。

②丁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

③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CaO+H2O

Ca(OH)2

(2)Ⅰ、①一②黑色固体变红③吸收CO2

Ⅱ、盐酸或HCl

【总结反思】C

【解析】

(1)发热主要原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

(2)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证明假设一不成立。

②丁中氧化铜粉末由黑色固体变红,可知气体中含有氢气,证明假设三成立。

③乙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

Ⅱ、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稀盐酸。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故正确;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故正确;C、不是所有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发热材料,故错误。

故选C。

8.【2019年江西省】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

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

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

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猜想3:

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