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记叙文之段意概括教师版.docx
《最新记叙文之段意概括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记叙文之段意概括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记叙文之段意概括教师版
记叙文之段意概括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年级
适用区域
上海
学生姓名
教学内容
一、知识梳理
(教法指导:
先问学生自己平时是怎么总结的,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方法进行总结,告诉他这种方法是什么,之后再可以结合PPT上的六种方法讲解,先结合PPT总述一下六种方法,再结合教案具体讲解)
1.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
有的中心句则在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2.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几个词语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文章里,与文章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
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
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例如《少年闰土》一课中的第三段: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这一段写了两层意思:
第1层讲我和闰土见面时的情形;第2层讲闰土来到城里的感受。
概括段意时,只取最主要的内容:
我和闰土见面时的情形。
4.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
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来写的。
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经过是怎样的?
结果是怎样的?
”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5.列小标题法
列小标题的方法也有两种:
一是摘录法,就是从一段文章中摘录现成的词语或句子;
二是浓缩法,即把段落大意浓缩成小标题。
列小标题的角度:
列标题可以从文章内容的角度考虑,可以从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意义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时间或地点的角度去编列等等。
究竟从什么角度去列标题,应该从每篇文章的实际情况出发;怎样列最容易使小标题贴切、简要、醒目,就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列,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列小标题的角度尽可能要一致。
以上两种列标题的方法都是从内容的角度去考虑的。
6.提问整理法
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
例如《小珊迪》的第二段: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男孩要见我。
小孩被带进来,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
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对问:
“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
”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
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
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
说不定他会死的。
”
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时可先问:
这段写谁?
干什么?
(小珊迪的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
)再出问题:
小珊迪为什么要弟弟来送钱呢?
(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
)然后整理答案,归纳为:
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他派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
这种归纳段意的方法常提出的问题有:
“谁?
干什么?
”或“谁?
怎么样?
”等等。
二、例题精讲
例1.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
1.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
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
‘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
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
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缴电话费的老妇人
一天,我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能慢慢地等。
终于排到了第二个位置,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多少?
”营业员问老妇人。
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
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
“是叫李敏吗?
”老妇人说:
“不是,这是我儿子的名字!
”然后她又说了一个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
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
”老妇人说:
“不是,这是我女儿的名字!
”营业员说:
“对不起,阿姨!
你们家的电话到底是什么号码?
”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
后面的人开始不耐烦了,唧唧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
“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
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巴,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
”她刚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缴费了吗?
”“没缴。
”“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
”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
这时后面一片寂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2.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
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
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3.讲了一个老妇人只记得儿女们的电话号码,忘记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最后,为他们缴电话费。
反映了老妇人对儿女的爱
总结:
这种归纳段意的方法常提出的问题有:
“谁?
干什么?
”或“谁?
怎么样?
”等等。
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
例2: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1)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
(2)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本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我在百草园中做过的几件趣事,请仿照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它三件事情:
(1)翻砖找蜈蚣
(2)
(3)(4)
参考答案:
1.
(2)按斑蝥脊梁
(3)拔何首乌根
(4)摘覆盆子吃
例3:
教法指导:
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梳理文章,把这个故事说给老师听一下,再讲解文章可以分为哪三个大部分。
看望
①十六岁夏天,家里收到一份电报,我接过一看,是乡下来的。
电报上说,舅妈病重,住在芜湖医院。
我告诉了外婆,外婆说,这怎么办?
我说,我去芜湖看她吧!
②我十三岁时已经独自去过很远的老家,所以妈妈和外婆都不担心我。
③那时的船票是要提前买的,我没有船票,可是我不想等到明天后天再去,就带了两件衣服和妈妈给我的钱,直接乘车去十六铺码头。
我竟然很顺利地就买到了当天晚上的四等舱船票,上了船。
④我如果告诉你,电报上根本没有说舅妈住在芜湖的哪个医院,你也许会觉得有点好玩。
⑤如果我接着告诉你,我问外婆和妈妈,舅妈叫什么名字,她们竟然互相问,咦,她叫什么名字?
她们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们都只是叫她大嫂,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滑稽,而且有点荒唐。
⑥可是事情的确就是这样好玩,滑稽,荒唐。
⑦我第二天夜里到芜湖。
我熟悉芜湖的中山码头。
外婆带我和妹妹乘过很多次船,外婆称作大轮,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到芜湖中山码头。
我没有住旅馆,在码头上逛来逛去,也到候船室坐坐,等到天亮。
⑧我不知道芜湖有多少个医院。
也不知道从这个医院到那个医院可以坐几路公共汽车。
我在盛夏蒙蒙亮的芜湖清晨开始寻找和探望了。
⑨我问路上的人,芜湖有几个医院?
路上的人说,那多了!
⑩我去的第一个医院是第一人民医院。
第二个医院是第二人民医院。
第三个是什么医院我忘记了,好像不是第三人民医院。
我一个一个医院地找,没有坐车。
我在住院部一个一个房间的门口张望。
一张床,一张床。
可是没有那张永远忙碌辛劳的脸。
⑪我们每次到乡下玩都是住在舅舅家。
每次回上海,她都应有尽有地把家里的土产塞进箩筐,她好像是把心掏出来往里放,让舅舅挑着走二十多里送到码头。
没有人称过这满满的箩筐和心。
我每次看着都不能理解,舅舅这么能把这满满的两大筐挑到码头,夏天的时候,舅舅满身的大汗淌得像下雨!
困难时期①,舅妈也继续把心放进箩筐,舅舅的汗继续淌得像雨,让我们在上海吃得饱一点。
舅舅不是外婆的儿子,外婆没有儿子,舅舅是她的外甥,舅妈是表亲。
⑫我找不到舅妈。
⑬我走在路上。
盛夏这么热。
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我非常饿!
⑭我走进了一个饮食店。
那时候,很多饭店都叫饮食店,宾馆叫旅社。
我看着黑板上的供应内容,买了一碗猪肝面。
那是我长到十六岁,长到如今,吃过的最好吃的猪肝面!
怎么会那么好吃呢?
⑮我吃完了走出饮食店,然后又走进饮食店,我问服务员,芜湖还有什么医院?
⑯服务员问我,戈矶山医院你去过没有?
⑰是啊,我怎么没有想起戈矶山医院,它就在江边的山上,大轮经过时看得见,外婆说,这是戈矶山医院。
⑱我又走啊走啊,来到了戈矶山医院。
这是一个从山脚往山顶慢慢走上去的医院。
⑲我竟然在住院部的第一个房间就看见了舅妈。
“舅妈!
”我惊讶无比地喊。
她正闭眼靠在床上,也惊讶无比地睁开眼。
⑳“你这小孩子怎么会来的?
”她大喊。
㉑我告诉她收到了电报。
她说,你舅舅打电报给你们干什么,这么老远的!
她是胆囊炎开刀。
她说这有什么大事的,过几天拆了线就回去,家里不晓得有多少事等着做!
㉒我下山去买了苹果和梨子放在她的床头柜上。
她没有生过孩子,一个人住在医院,舅舅在乡下劳动,看家。
我坐在床边陪她说了话,我拿出妈妈给我的钱,给了她二十元,她和我推来推去简直要打架,我只好朝她一扔就逃走了!
㉓我听见她在喊,“你这个小孩怎么不听话!
”“你回去坐大轮要当心!
”
㉔我回到码头,买到了夜里的船票,不是四等舱,而是五等舱,没有铺位,我就在甲板上坐着。
看着远去的戈矶山医院的灯光,我心想,舅妈肯定已经睡了。
我也想起她把心放进箩筐,想起舅舅像雨的汗。
㉕我刚才在病床上看见了舅妈的名字:
孙翠英。
㉖我回去会告诉外婆和妈妈,以后就不会荒唐。
(作者梅子涵,有改动)
【注释】①困难时期:
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间发生的全国性粮食短缺和饥荒。
1.本文从第⑦段到第㉖段可分为三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
(1);
(2);
(3)。
参考答案:
1.
(1)“我”找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找到舅妈;
(2)在饮食店服务员的提醒下,“我”终于找到舅妈并看望了她;
(3)“我”在返程的船上又想起舅妈。
【巩固练习】
教法指导:
先让学生说一下主要的故事情节,主要任务以及每个人的性格,可以每个学生分析一个主要人物,说清楚怎么根据情节得出的其性格,再带着学生一起给文章分层次。
穷人的风骨
马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
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
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声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一两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
少了多少呢?
⑥5元。
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
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
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
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
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
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
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⑪我百般推辞。
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
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⑫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⑬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
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划分文章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叙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文写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垫的5元钱。
赞扬他人穷志不穷的高贵品质。
(意思对即可)
2.第①—⑪段为第一层,其他段落为第二层。
理由;先叙后议。
3.起因:
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5元的钞票;经过:
“我”搭上自己的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
“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执意还给“我5元钱。
4.详写:
“父亲”送钱和还钱;略写:
“我”垫钱、给钱。
5.“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
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意思对即可)
6.“父亲”是一个善良、自尊、人穷志不穷(或有着穷人风骨、气节)的人
三、达标检测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无所事事,索性就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寒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颇显单薄,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④她走近窗口,轻声问:
“拍电报是这里吗?
”我点点头。
“多少钱?
”她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
”
⑤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⑥“嗯。
”老妇人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
接着,摩挲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说:
“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
⑦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便细细端xiáng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⑧“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
”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
”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思索了一阵子才说:
“你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还要告诉他,我很想他。
”老妇人说完,自己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六七个字,是吧?
”
⑨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
就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
“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
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
⑩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
“你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
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很想你。
”
我笑了:
“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
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
”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
但转瞬间,她改变了主意。
“不!
”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
”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妇人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
“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没了踪迹。
只觉得,老妇人那略微冰凉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
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
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第②段画线句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2.根据文章第③-
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拍电报过程
老妇人的反应
“我”的感受
“我”告诉她一毛五一个字
因电报价格昂贵而惊愕,但絮叨着仍掏钱要给儿子拍电报。
(1)
“我”帮她化简字数来省钱
因语句简洁可省钱而高兴,但还想要再加四个字。
感到好笑。
“我”强调少四个字可省六毛钱
(2)
(3)
3.对第
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妇人那冰凉的手轻轻握住我的手,瞬间使我倍感亲切。
B.“一阵又一阵”强调了握手的时间长,带给我无限温暖。
C.“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与冬天的寒意形成对比。
D.老妇人春天般温馨、美好而深切的母爱,使我倍感温暖。
4.本文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环境,内容上描写了天气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后文中母亲不畏严寒来邮局给儿子拍电报形成对比,体现出母亲的伟大。
2.
(1)心里一暖
(2)仍因多六毛钱而犹豫,但仍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3)温暖在心头铺展开来
3.D(A项情感错,不是关心“我”;B项时间长错了,和握手时间长没关系;D项对鸟语花香理解错。
〉
4.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表现了母爱常常是默默无闻(悄然无声),深沉而美好的。
总结内容:
1.摘句法:
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2.串联法:
串联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综合概括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4.综合法:
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5.列小标题的方法:
一是摘录法、二是浓缩法
6.提问整理:
根据“谁+做什么”或者“谁+原因+做什么”等进行概括
四、课后巩固
梯子
①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除了“漂亮女生”形成的价格,优惠等条件的威胁外,还有“碧芝”的物品的新颖性,创意的独特性等,我们必须充分预见到。
②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外。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③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下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4)牌子响④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
“爸爸,让我来吧!
”
⑤爸爸看了看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
“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⑥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⑦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
“慢着!
”
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连锁”二字。
凭借“连锁”,他们在女孩们所喜欢的小玩意上玩出了大名堂。
小店连锁,优势明显,主要有:
⑧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
“怎么啦?
”
目前,上海市创业培训中心已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共招收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应届毕业生62人。
⑨爸爸说:
“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