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56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七上历史第1单元检测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 A )

                               

A.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桂林中考)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

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D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

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

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D )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4.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C )

A.元谋人、蓝田人B.元谋人、北京人

C.北京人、山顶洞人D.蓝田人、山顶洞人

 

5.(聊城中考)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产、生活情形( D )

 

粟遗存钻孔石斧

 

   

半地穴式房屋鱼纹彩陶盆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6.(东营中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D )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7.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 B )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纺轮D.渔叉

8.小明在参加比赛时,主持人给他的问题是“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

进步的是哪一条?

”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A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熟练掌握制陶技术C.能够建造房屋D.开始饲养家畜

9.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

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的是( A )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炎帝部落D.黄帝部落

10.历史小组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C )

A.种植水稻B.饲养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骨耜耕地

11.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 )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12.《周记》记载:

“神农耕而作陶。

”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D )

A.神农既会耕种又会制作陶器B.半坡氏族的人们能制作陶器

C.半坡氏族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D.原始农业的发展促使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13.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时代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14.在下列事物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D )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5.相传,右图中的人物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他是( B )

A.炎帝

B.黄帝

C.尧帝

D.舜帝

 

16.从黄帝逝世时起,华夏族就开始了祭祀黄帝的活动,并逐渐形成为国家制度。

华夏族的

形成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B )

A.黄帝和禹B.黄帝和炎帝C.黄帝和舜D.黄帝和尧

17.从2001年起,前往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

式,来表达对始祖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华夏儿女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D )

A.中国人是黄色人种,皮肤是黄色的B.炎帝、黄帝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切文明

C.我们的祖先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D.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18.大禹治水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

念。

人们来到绍兴,总忘不了去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

以下对大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他在约公元前1070年建立夏朝

B.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C.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D.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19.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了洪水。

他是( B )

A.周武王B.禹C.商汤D.嬴政

20.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

“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

会吗?

”同学们畅所欲言。

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 B )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

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

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不是理想社会。

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

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因为有尧、舜、禹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

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21.下面两幅图生动的展现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场景。

识图后请你回答问题:

图一北京人的生活图二山顶洞人的生活

(1)假如你是图一中的一位北京人,你平时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得到“火”?

大自然雷电生活、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摩擦起火等。

(2)图二中的山顶洞人在用火方面与北京人有何不同?

练习所学知识,你认为图二右边的

那个人应该在干什么?

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用骨针缝制衣服。

(3)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与北京人的原始群居有何根本区别?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北京人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他们就几十

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材料二: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一个氏族一般只有几十个人,

有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

起。

(4)根据材料,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答:

相同点:

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

同点: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

(5)人们常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明

理由。

答:

同意。

因为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生产力比北京人发达,并懂得人工

取火、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骨针,懂得爱美等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

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三:

图中是“半坡遗址男子颅骨像还原图”,这是由沈阳市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

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通过颅像复原,还原成的一个西安半坡男子形象。

据悉,此

次复原成果具有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

(1)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2分)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原始农业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哪种农作物?

(2分)

材料二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水稻。

 

(3)请你为材料三的半坡男子配上一段文字介绍,介绍一下他的生产、生活状况。

(4分)

内容可包括用磨制的方法制作生产工具: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

畜。

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鱼叉、鱼钩、石网坠捕鱼;

有时也要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

彩陶,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

纺织、制衣。

(4)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原始农耕遗址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些地区的原始农耕生活?

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6分)

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材料三代表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原

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

业生产水平。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

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

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

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

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

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

事。

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哪些部落?

他们为什么形成了部落

联盟?

(2分)

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

洪水成灾。

为抵御共同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

(2)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制度叫什么?

(2

分)

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禅让制。

(3)这一时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哪些?

分别谈谈他们的历史功绩。

(6分)

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晚年挑选

品行高尚的舜协助治理,后来传位给舜。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

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改用疏导

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

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

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跟课本的说法是否一致?

为什么?

(4分)

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古代的很多传说,并

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

 

七上历史第2单元检测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禹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②禹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③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之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