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90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docx

名著复习提纲概要

名著复习提纲

《繁星》《春水》:

母爱、童真、自然

1、作家、作品。

A、《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作家。

诗集的内容主要以“爱的哲学”为核心,通过隽永的文字来赞美母爱、赞美童心、赞美自然,探索人生。

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B、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C、艺术特色:

(1)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形式短小,意味深长。

(3)语言清新淡雅,晶莹明丽,明白晓畅,情韵悠长。

2、问题设计

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哪一首诗给你印象最深?

并谈谈你有体会。

(如《纸船》)

《纸船》构思新颖,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方法,说自己在海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纸船,从舟上抛到海里,纸船的去向不定,但诗人仍然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

虽然明知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的身边,但她仍然祈求自己含着泪叠成的纸船,能够载着她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进入母亲的梦境。

课后精彩片段:

(一)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1、这两首小诗选自《繁星》《春水》,作者是冰心。

用作者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

2、这两首小诗作者对母爱的体现有哪双重内涵?

答:

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它们抒发了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3、诗中“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赞歌

(二)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诗。

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伊索寓言》:

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文中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内容: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如《狼和小羊》

(2)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猫和鸡》;(3)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龟与老鹰》;(4)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鼹鼠》、《骆驼和宙斯》。

2、了解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寓意。

示例:

《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凡事应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3、阅读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认识故事提示的寓意。

4、问题设计。

A、《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

请说说理由。

(最少两则)

《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B、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

《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童年》:

在苦难中长大

1、作家、作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内容、人物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3、主题

阿廖沙的成长,是《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全面而真实地考察俄罗斯国民性中的强点和弱点。

高尔基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4、问题设计

A、这部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阿廖沙,因为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且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困境下,都要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要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5、小说值得推荐的理由:

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课后精彩片段:

(一)文章略

点评:

这是阿廖沙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经历的生活场景,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阿廖沙饱受惊吓,这幕情景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批判了小市民自私残暴

(二)文章略

点评:

这里记录了阿廖沙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

作者对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对外祖母的宽厚善良和阿廖沙的懂事能干进行了细致描绘。

外祖母对着阿廖沙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的细节,感人肺腑。

《昆虫记》: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1、作者

作者:

法国作家法布尔

2、内容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此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问题设计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内容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花夕拾》题目意义:

“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据鲁迅说:

“《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这十篇散文(《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3、问题设计

A、《朝花夕拾》在你印象最深的文章是哪一篇?

(可以谈谈我们学过的《阿长和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在你的童年中有没有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试着写出来,或讲给同学们听听。

C、《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赛会?

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无类似的写法?

找一找,体会此用法。

用迎神赛会带来的欢乐同下文被迫背诵《鉴略》造成的压抑对比。

《朝花夕拾》中《社戏》有类似的写法

D、作者在结尾又写背书的内容完全“忘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批判了封建制家长对儿童的迫害,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

课后精彩片段:

(一)《五猖会》文章略

点评:

这篇短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度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骆驼祥子》:

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擅长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

《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的肖像描写,又有心理刻画。

他又是语言大师,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1、内容、人物

祥子是个人力车夫。

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

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选择了拉洋车行业,他自尊心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可希望一次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第一次,辛苦攒的钱被大兵抢走了。

第二次,钱被孙侦探敲诈而去。

第三次,把车买掉用来安葬虎妞。

经过三起三落后的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通过人物的变化,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2、祥子悲剧的深刻意义

祥子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

他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它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点明其严重的后果,不仅摧残了人的肉体,还毁灭了人的灵魂。

课后课后精彩片段:

(一)文章略

点评:

这一段人物描写,从装束、体态、身段,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自豪的体能、体力以及品行人格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眼前。

大声赞美他——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二)文章略

点评:

此段写的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

叙述和比喻生动形象,有力地烘托了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前苏联著名作家,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只念过三年书,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积极投身于保护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成为一名骑兵团的战士。

后因身负重伤,转业到地方,不久,他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症,23岁时全身瘫痪,瘫痪后,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文学创作。

24岁,他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双目失明,脊椎硬化。

但他依然克服重重困难,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内容、人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