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5778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docx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入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不同于其他变化本质的是()

A.通电氖灯发红光B.灼烧羊毛线辨真伪

C.工业上制氧气D.浓盐酸敞放变轻

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固体难于压缩

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隔

B

C60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结构不同

C

碱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碱中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D

电解水得到氧气

水中有氧分子

 

A.AB.BC.CD.D

3.下列实验中,颜色变化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一氧化碳通入高温下的氧化铁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D.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过滤

C.

量取液体体积读数D.

称量NaCl固体

5.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B.严禁用工业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C.甲醛溶液浸泡木材防腐D.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

6.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在天平两端垫上纸

C.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水扑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物生成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病,补充人体需要的铝元素

C.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CO、NO2、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D.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8.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碳酸钙中少量的氯化钠

先加水,再烘干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用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Ba(NO3)2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D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A.AB.BC.CD.D

9.下列各组离子,在pH=3的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Fe2+、Cl-、

B.Na+、Ca2+、NO3-、OH-

C.Na+、Ca2+、Cl-、

D.

、Ba2+、Cl-、NO3-

10.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2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D.可能含有CO2

1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B.稀盐酸和火碱溶液

C.氧化镁固体和硝酸溶液D.铜和硫酸溶液

12.提纯后的精盐中还含有Ca2+、Mg2+、

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过滤;⑥蒸发。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⑤④⑥B.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D.①③②④⑤⑥

13.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Fe

C.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Cu(NO3)2

D.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

14.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

(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

(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使步骤

(1)中产生的氧化钙和水反应;(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该厂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有①石灰石;②碳酸钠;③碳酸氢钙;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熟石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始原料是①③B.起始原料是②⑥

C.最终产品是③④D.最终产品是⑤⑥

15.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10g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A.10gB.15gC.20gD.30g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a曲线)和碳酸钙(b曲线)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

C.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逐滴加入镁粉和铝粉

D.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二、填空题

17.根据要求填空

(1)a个水分子__________;

(2)生石灰常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的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来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3)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4)下图是贴在某汽车加油站的广告。

判断一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玉米汁可用作汽车燃料

②由玉米生产的酒精汽油可作汽车燃料

③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

④以农作物为原料来生产化学品是可行的

19.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用加了洗涤剂的水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作用。

(2)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

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受污染水中的可溶性有毒物质

B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C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利用锂与水的反应可制成锂水电池,作为潜艇的储备电源。

已知锂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难溶性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t2℃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最少的是_______。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2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从C到D液体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____________;

(4)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可以选择发生装置A和收集装置_______(填“B~D”),若将发生装置由A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选用E、F装置,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如果稀硫酸与锌粒充分反应,锌粒最终无剩余,则对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中是否还含有稀硫酸探究,可选用_____进行验证(填序号)。

A氧化铁固体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五、科学探究题

23.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称“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碱石灰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变质。

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2)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

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______(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乙同学实验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①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

猜想③正确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

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一定有CaCO3B一定有NaOHC一定有Na2CO3D可能有CaO

六、计算题

24.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12.5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至0.1g)。

(3)A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灼烧过程有其他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减小,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

【详解】

A、分子间有间隔,固体难压缩,是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故错误;

B、C60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由于其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

C、碱中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正确;

D、电解水得到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情况简记:

酸红,碱蓝。

3.C

【详解】

A、一氧化碳通入高温下的氧化铁中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故不符合题意;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符合题意;

D、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一直显碱性,液体一直显红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A、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不正确;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同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免液体溅出,不正确;

C、量筒读数视线跟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且氯化钠必须放在纸上,不能直接放托盘中,不正确;

故选C。

5.D

【详解】

A、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科学可行的方法,故做法合理;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做法合理;

C、甲醛溶液又叫福尔马林,可用来防腐,故做法合理;

D、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菌,是致癌物,不能继续食用,故做法不合理。

故选D

6.C

【详解】

A、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就医,故错误;

B、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应放置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C、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以防试管骤冷而炸裂,故正确;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故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物生成,故正确;

B、铝元素是人体非必需元素,故错误;

C、目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CO、NO2、SO2、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故正确;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A、除去碳酸钙中少量的氯化钠,先加水溶解,再过滤后烘干,故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燃着的小木条均熄灭,无法鉴别,故错误;

C、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经过滤可除去硫酸钡,但硝酸钠相当于引入了新的杂质,故错误;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有碳酸钠存在,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破坏原物质,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D

【详解】

A、Fe2+在溶液中呈浅绿色,故不符合题意;

B、pH=3说明溶液显酸性,存在大量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不符合题意;

C、Ca2+、

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且酸性溶液中氢离子会与碳酸根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且均没有颜色,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特定离子的颜色。

10.B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

【详解】

将某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11.B

【详解】

A、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溶液质量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和火碱(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C、氧化镁固体和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和硫酸溶液不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要除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首先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再然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过滤除去沉淀,最后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氯化氢易挥发,加热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氢,蒸发时注意:

把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故选A。

【点睛】

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去除时,注意碳酸钠要在氯化钡之后加入,这样碳酸钠既可以除去氯化钙,还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13.D

【详解】

A、由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大于银,铁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Ag,若铁粉量不足,则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Fe(NO3)2、可能有未参加反应的Cu(NO3)2和AgNO3,故错误;

B、当滤液为蓝色时,说明滤液一定有硝酸铜存在,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铁,故错误;

C、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硝酸银,则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全,可能与硝酸铜溶液也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Cu(NO3)2,故错误;

D、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铁粉存在,那么铁与硝酸银溶液和硝酸铜溶液均反应完全且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当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越不活泼的金属越先被置换出来。

14.C

【详解】

(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应物为石灰石,生成物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

(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1)中的二氧化碳又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同时生成碳酸氢钠;

(3)使步骤

(1)中产生的氧化钙跟水反应,同样

(1)中的氧化钙又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又可以作为

(1)中的反应物循环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起始原料为石灰石和碳酸钠,最终产品为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故选C

15.D

【详解】

根据题意,反应中一氧化碳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碳元素没流失,所以混合气体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CO与CO2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10g×(1-64%)=3.6g,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即所得沉淀碳酸钙中含碳元素为3.6g,因此含C元素3.6g的碳酸钙的质量=3.6g÷

×100%=30g。

故选D

16.D

【详解】

A、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开始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就可以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错误;

B、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a曲线)和碳酸钙(b曲线)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碳酸钠粉末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钙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多,故错误;

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逐滴加入镁粉和铝粉,镁的活动性大于铝,镁粉反应速率快,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9份质量的氢气,铝产生的气体质量多,故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此过程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pH逐渐增大,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时pH恒定在7,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pH继续增大,无限趋近于14但不等于14,故正确。

故选D

17.aH2O

【详解】

(1)a个水分子即在水的化学式前加a,故填:

aH2O;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

,故填: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点睛】

胃溃疡的人不能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容易胃穿孔。

18.②④吸附I②③④

【详解】

(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故选的是②④。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吸附有毒气体。

(3)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碘元素,其元素符号为I。

(4)①玉米汁为大量的纤维素,不可用作汽车燃料,故错误;

②由玉米经发酵生产的酒精汽油,可作汽车燃料,故正确;

③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故正确;

④以农作物为原料来生产化学品是可行的,故正确。

故选②③④。

【点睛】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19.乳化ABD

【详解】

(1)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将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随着水的流动而被冲走。

(2)“氮和磷”是指元素,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3)A、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受污染水中的不溶性有物质,故错误;

B、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故正确;

C、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BD。

(4)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0.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60ab>a>c

【详解】

(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表示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20gA达到饱和状态,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最多只能溶解10g,则形成溶液的质量是50g+10g=6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