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岳麓版历史 第11单元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x
《高考一轮岳麓版历史 第11单元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岳麓版历史 第11单元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岳麓版历史第11单元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
考点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原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概念阐释] 雕版印刷术
在版料上雕刻图文以进行印刷的技术。
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
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
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2)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
(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是有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传播: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
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轻巧识记] 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发展
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又改良。
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活字威名扬。
一不小心炼火药,唐末军事试锋芒。
北宋抵御辽夏金,此物派上大用场。
指南仪器初司南,宋代指针助远航。
四大发明传欧洲,封建主义被埋葬。
二、天文学成就
1.天象观测:
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
(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
三、算经与圆周率
1.先秦:
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2.东汉:
《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魏晋南北朝:
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4.元代:
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四、古代农书
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该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
2.元代王祯的《农书》:
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图。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经验,并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
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编著,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张仲景也被后人称为“医圣”。
3.华佗:
与东汉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4.《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误区警示] 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
(1)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应用技术,侧重于应用和经验的总结,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传统科技。
(2)西方科技主要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是理论科学,注重实验和对事物规律的研究,是近代科技。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①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②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
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
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
①→按阶段从表中数据找出演变的趋势
史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理性的特点
②→中国古代科技缺少西方的求证、推理;注重实用理性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提示:
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提示:
特质:
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
原因:
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B [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的作用”,说明对近代化进程起到促进的作用,故B项正确。
]
2.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说:
“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
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
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
”因此他主张( )
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
B.农事安排要注意地域的不同
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
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
A [材料强调一年四季要根据节气合理安排农业的生产,故选A项。
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
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
D [材料“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强调实用价值,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D项正确;A项表述不如D项更好地体现材料,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
考点2|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汉字与书法
1.汉字发展
(1)起源: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
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艺历程
魏晋南
北朝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
时期
张旭、怀素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宋代
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明代
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易混辨析] 汉字与书法的区别
(1)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始于魏晋时期。
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二、笔墨丹青
1.历程
(1)新石器时代: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
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西汉时期:
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
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
(5)唐代:
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6)宋代:
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明清时期:
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2.特点
(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概念阐释] 文人画
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文人画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三、诗歌与小说
1.《诗经》、楚辞与汉赋
《诗
经》
地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
楚辞
产生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
作品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特点
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汉赋
产生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特点
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2.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①繁荣的背景: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气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②代表人物: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宋词
①起源:
词的起源丰富而复杂,又称“长短句”,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②代表: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等。
(3)元曲:
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
3.明清小说
(1)背景:
随着工商业城镇兴起和市民阶层崛起,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