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宣威五中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街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以维持公共工程及防御的需要。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
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
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
在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在做文化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认同自己是汉人,早在汉朝时,便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身份之所以被认同并能一直维持到今天,是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得益于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像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司马迁这些学者的不懈努力。
D.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同时也获得了几千年中国人的认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它不同于犹太人、日耳曼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的民族。
它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B.汉朝的科举制度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从而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汉武帝时代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从而形成全国经济网络,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这种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D.在汉代,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已经形成,各地精英都云集到中央,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人的名称源于汉朝,从刘邦到文景二代还没有呈现汉朝的特点,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使最初的动荡不安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B.汉朝的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C.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税办法,由于密告逃税者可得到相当丰厚的赏金,所以全国告密成风,破坏了工商业机制。
D.汉朝时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入农村,农村生产的集散功能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
吉普车是老朱的。
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
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
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
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
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
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
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
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
乡长气得拍桌子,说:
“他们不栽,我们栽!
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
”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
“真去栽啊?
”
老朱说:
“可不是!
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
“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
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
“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
“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
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
忙了一秋天。
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
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
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
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
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
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
‘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
“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
老朱说:
“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
“笑什么笑?
没白吃!
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
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
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
“噢,干得不赖。
”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
“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
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
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
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
‘你是不是庄稼人啊?
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
“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
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
老朱说:
“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
“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
”老朱听罢,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这意思。
”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
6.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
(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
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2017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920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
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
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
2017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
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摘编自《科技部:
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大数据观察·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
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
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
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
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自由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摘编自陈芳、余晓洁、胡喆《科技成果“井喷”:
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B.2015年与2000年相比,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日本在大幅减少,而中韩两国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C.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织就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B.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表明我国有突出的知识创新。
C.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D.“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9.为什么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
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雅重之,闻于时。
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
历右正言,改右司谏。
真宗初,何献五议,上览而善之。
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
是冬,从幸大名,诏访边事。
何疏曰: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将帅者何?
或恃勇无谋,或忌功玩寇,但全城堡,不恤人民。
边奏者何?
护塞之臣,固禄守位,老幼杀伤,托言他盗。
不救援者何?
缘边州县,如辅车唇齿之相依,托称兵少不出,或待奏可乃行。
俟辇输者何?
敌骑往来,焱驰鸟逝,赢粮景从,万辆方行,迨乎我来,寇已遁去。
此四者,当今急务。
”真宗览而嘉之。
俄权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又择州县守宰,省三司冗员,遘选法官,增秩益奉。
未几,徙两浙转运使,加起居舍人。
景德初,代还,判太常礼院。
俄与晁迥、陈尧咨并命知制诰。
何先已被疾,勉强亲职。
一日,奏事上前,坠奏牍于地,俯而取之,复坠笏。
有司劾以失仪,诏释之。
何惭,上章求改少卿监,分司西京养疾,上不许,第赐告,遣医诊视。
医勉其然艾,何答曰:
“死生有命。
”卒不听。
是冬卒,年四十四。
上在澶渊,闻之悯惜,录其子言为大理评事。
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
然性褊急,不能容物。
在浙右专务峻刻,州郡病焉。
好学,著《驳史通》十余篇,有集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孙何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瘀/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B.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C.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D.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该词文中含义与“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含义不同。
B.权,暂代官职,文中表示古代官职任命或调动的词语还有判、改、出、徙、加等。
C.西京,文中指洛阳,北宋时期实行两京制,首都汴梁称“东京”,洛阳称“西京”。
D.浙右,即浙江西部,中国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淮左”“江右”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何年少多才,闻名于时。
他十岁即懂音韵,十五岁能写文章,专心治学,好读古书,在同年贡生中很有声名,深受王禹偁推重。
B.孙何善于献言,深受赏识。
真宗初年,他向皇上进献五条奏议;咸平二年冬,他又主动上疏,奏陈边境弊病,都得到真宗的赞赏。
C.孙何简政裁冗,精于吏治。
他在出任京东转运副使时,挑选州县守宰,减少三司多余官员,审慎选拔法官,并提高官阶,增加俸禄。
D.孙何抱病就职,看淡生死。
被任命为知制诰时,他虽已疾病缠身,仍勉强上任;医生劝他保养身体,他淡然面对,认为人的生死命中注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赢粮景从,万辆方行,迨乎我来,寇已遁去。
。
(2)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4.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春晨山村晴景,极富生活气息,寄寓作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15.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
(3)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世界杯揭幕战开始,中国足球队缺席,但中国媒体并不缺席。
为了利益,中国一些媒体人成为戏精段子手。
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而之所以段子和戏精能在世界杯期间,以及对冰岛足球真正崛起原因的漠视,恐怕也不难看出中国足球水平之所以落后的根本所在,不难找出中国足球土壤之所以贫瘠的源头。
因为爱所以爱,没有的辉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
就像当点击量和有态度产生分歧时,点击量能带来短暂的狂欢,但有态度却能在中。
媒体如此,冰岛足球如此,我想中国足球也不可能例外。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B.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C.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D.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B.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C.需要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D.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行其道一挥而就潜移默化水滴石穿
B.盛行一时一挥而就耳濡目染积羽沉舟
C.大行其道一蹴而就潜移默化水滴石穿
D.盛行一时一蹴而就耳濡目染积羽沉舟
20.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分)
日前惠顾你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接受聘请。
我是烟台大学新闻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务必尽快与我洽谈。
答:
(1)将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图是某市“图书馆还书流程图”。
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当下,有些年轻人过上了“佛系生活”:
凡事不愿较劲,不想折腾,有也行,没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与其说是无欲无求,不如说是吃不到葡萄,我也不说葡萄酸,我不吃就是了”的淡然心态。
面对佛系生活,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保有一种生活的旷达与平和,也有人说,云淡风轻固然好,但别忘了世上还有长河落日的雄浑壮丽,年轻人还是要有大担当大作为。
对于上述看法,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宣威五中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检测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
1、A;【解析】:
“中国人认同自己是汉人”错,应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
2、B;【解析】“汉朝的科举制度”错,应为“汉朝的察举制度”
3、B“进而”关系错,应为“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为政治统治集团奠定了基础”
4.B【解析】B项:
“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不当。
“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文中没有依据;“逼迫”说法不准确,乡长说的是“逼着他们富起来”,“他们”指的是老百姓;“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概括不当。
5.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有实干精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①精通农业知识。
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
②有实干精神。
给农民栽了一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