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必须夏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685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必须夏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冬病必须夏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冬病必须夏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冬病必须夏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冬病必须夏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病必须夏治.docx

《冬病必须夏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必须夏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病必须夏治.docx

冬病必须夏治

冬病必须夏治

冬天的病夏天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通俗地讲,夏天治疗冬天易发的疾病。

冬病夏治的原理:

患有“冬病“的人群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加上冬天寒冷,“两寒夹击”,难以“解冻”。

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很难治愈。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内里心火正盛,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冬病夏治,借阳气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可对人体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缓解“冬病”病情。

冬病夏治之良机:

6月21日为夏至,预示夏天的到来,而真正最热的时候算是后面的三伏天了。

三伏天有以下几个阶段:

初伏:

2017-07-12至2017-07-21(10天);中伏:

2017-07-22至2017-08-10(20天);

末伏:

2017-08-11至2017-08-20(10天)。

当然,热的趋势也是呈递增趋势!

因此,“冬病”正要抓住此良机,坚持治疗,今早驱除病邪。

施治方法:

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敷贴(麻黄、生姜、肉桂、艾叶)、刮痧、拔罐、穴位埋线、溻渍、理疗等。

冬病夏治之适应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

如肾阳不足,肺脾气虚的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发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咽喉炎等。

治法:

第一步刮拭背部:

以背部的肺俞为重点并在其附近进行刮痧拔罐。

第二步刮拭胸部:

刮拭整个胸部,并以膻中、中府穴为重点在其附近进行刮痧拔罐。

原理:

采用中医“三焦定位”方法,心肺均居胸中;膻中是八会穴中的气会,肺主气,肺有问题取气会;中府是肺之募穴,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肺脏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就是中府穴。

第三步刮拭手臂:

刮拭手太阴肺经,重点刮拭尺泽-孔最-列缺-太渊这段肺经。

2、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脾胃虚寒或实寒性病症):

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呕吐等。

治法:

穴位贴敷:

在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穴等穴位贴敷,以起到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冬季发作的功效。

其次推拿、针灸来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

3、四肢关节、肌肉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肩周炎、强制性脊柱炎;虚寒性腰腿痛、虚寒性筋骨肌肉痛、冻疮等。

治法:

穴位敷贴、艾灸、针灸或溻渍大椎穴。

原理:

大椎穴为全身阳气开关,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历代医家文献对此穴皆有记载,如《甲乙经》:

“三阳、督脉之会。

”指的就是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加上督脉这人体七条阳脉经气所汇集之处,可见此穴阳气之旺。

4、免疫力低下、虚寒性体质引起的痛经、四肢冰凉、背凉、头痛、溃疡病、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等。

治法:

灸法:

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原理: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刮痧:

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

原理:

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5、亚健康状态:

易疲劳、腰酸背痛、失眠、纳差等机能不足状态。

涌泉穴:

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

治法:

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以发烫发热为度,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

最后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足三里:

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

点穴法:

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艾灸法:

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感穿透肌肤入穴。

命门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治法:

掌擦命门穴,发热发烫为度,时间约15分钟。

百会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治法:

按摩法:

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扣击法:

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时间约10分钟。

神阙穴:

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治法:

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360下。

冬病夏治也有禁忌人群

3岁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谨防走进误区!

误区1:

“冬病”非要夏天治

有病不及时治,非要忍到三伏天治,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

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但不少“冬病”如果病情严重,还需及时治疗,不是非得等到“夏治”才能“根治”。

盲目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

误区2:

“夏治”一有疗效见好就收

冬病夏治的敷贴疗法对小儿哮喘、白领反复呼吸道感染、老人冬天老慢支发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一些患者一见疗效,就马上停止治疗,这并不科学。

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一些顽疾还需坚持几个夏天,才能达到“来年少发或不发”的长期明显效果,使病情真正稳定,甚至根治。

误区3:

仅靠“夏治”平时可不治

一些人误以为,只要靠夏天敷贴,冬天吃不吃药、平时注不注意,都无所谓。

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

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很多人只在发病时急于治疗,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事实上,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

敷贴结束不要马上用冷水擦拭敷贴处皮肤,敷贴期间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远离空调或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根据病情按需使用其他治疗药物。

误区4:

发泡越多疗效越好

对“敷贴要起泡”、“起泡效果才好”这个观点应正确认识,敷贴并不一定要起泡。

一般来说,穴位敷贴后只要背部皮肤有发热、发烫,就表示药物正在起作用,敷贴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2至4小时即可。

如果起泡出水,说明皮肤已有破损,就不能再敷贴了。

盲目追求起泡,很可能会耽误冬病夏治的治疗期。

也有些人一贴药就会起水泡,对此不必太紧张。

有的人敷贴时间较久或皮肤本身敏感,都有可能皮肤起泡。

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形,考虑缩短贴药时间,避免皮肤损害。

如果局部皮肤起泡,可将水泡挑破,注意清洁,一般不会出现感染。

对于敏感性皮肤,也可建议病人离子导入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