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672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答案+解析

二轮复习题型特训:

化学实验基础

【精编40题答案+解析】

1.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A.图①:

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B.图②:

收集CO2或NH3

C.图③:

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D.图④:

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

解析:

选B。

图①中制得的CO2中含有HCl,HCl通入Na2SiO3溶液中也会产生白色沉淀,A项不合理;图②中收集CO2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左管进,收集NH3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气体从右管进,B项合理;图③为蒸馏装置,而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应用分液的方法,C项不合理;CH3CH2OH和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不合理。

2.下列实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解释或结论

A

室温下,向含少量FeCl3的CuCl2溶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色溶液

除去杂质FeCl3得到纯净的CuCl2溶液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C

H2O2、SO2分别加入或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均褪色

前者表现还原性,后者表现漂白性

D

在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钠,缓慢生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

CH3CH2OH是弱电解质

解析:

选B。

加入铜屑发生反应:

2Fe3++Cu===2Fe2++Cu2+,产生新的杂质离子Fe2+,故A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故B正确;两者都表现还原性,故C错误;乙醇是非电解质,且与实验无对应关系,故D错误。

3.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选C。

盐酸易挥发,能和硅酸钠反应,A错误;草酸分解会产生H2O,B错误;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有H2S存在且已除尽,C正确;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会引起倒吸,D错误。

4.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蜡油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物

B.碎瓷片加快了石蜡油的分解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C 解析石油在常温下分馏得煤油、柴油、重油等馏分,然后以重油为原料经减压蒸馏可得到石蜡油,A正确;碎瓷片作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石蜡油分解的速率,B正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C错误;石蜡油分解得到烯烃和烷烃,其中烯烃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酸性:

盐酸>硅酸

B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MgCl2溶液,然后再滴加少量的CuCl2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变蓝色

Ksp[Cu(OH)2]>Ksp[Mg(OH)2]

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D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反应:

2NO2(g)

N2O4(g) ΔH<0

解析:

选B。

Mg(OH)2沉淀转化为Cu(OH)2沉淀,说明Ksp[Cu(OH)2]

6.用CuCl2·2H2O晶体制取无水Cu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入HCl可以抑制CuCl2的水解

B.先滴入浓硫酸,再点燃c处酒精灯

C.硬质玻璃管内部右侧会出现白雾

D.装置d中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

D 解析通入HCl可抑制Cu2+水解,故A正确;先滴入浓硫酸,促使HCl挥发出来,再点燃c处酒精灯进行反应,故B正确;硬质玻璃管内部HCl遇水蒸气形成白雾,故C正确;若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装置d中会发生倒吸,应该上层为NaOH溶液,下层为CCl4,故D错误。

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选D。

气体应该从长管进短管出,A项错误;应用饱和Na2CO3溶液,B项错误;组装铜锌原电池时,Zn片应插入ZnSO4溶液中,Cu片应插入CuSO4溶液中,C项错误。

8.下列实验操作所对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非金属性:

Cl>Si

B

向某盐X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X一定是碳酸盐

C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分别放入NO2和Br2蒸气中

试纸只在Br2蒸气中变蓝色

氧化性:

Br2>NO2

D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并有气体逸出

Fe2+在酸性条件下被NO

氧化

解析:

选D。

选项A,应该选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错误;选项B,根据“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可排除气体SO2,但X也可能是碳酸氢盐,错误;选项C,NO2也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错误;选项D,提供了H+,Fe2+在酸性条件下被NO

氧化,正确。

9.氧化铅(PbO)是黄色固体。

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

CO↑+CO2↑+H2O。

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

B.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

C.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

D.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NaOH溶液吸收等方法

A 解析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除干净,然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故A正确;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故B错误;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澄清石灰水、银氨溶液,故C错误;NaOH溶液不与CO反应,不能吸收CO,故D错误。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F2、I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氟、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

A 解析F2、I2分别与H2反应,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即可判断出氟、碘的非金属性强弱,A项正确;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MgCl2与NH3·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AlCl3与NH3·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无法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B项错误;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的pH,只能说明H2CO3的酸性比H2SO3的弱,而比较非金属性强弱要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Na2SO3中的硫不是最高价,不能比较,C项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气体可能为SO2或Cl2,若气体为SO2,该溶液可能含有S

或HS

因此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

D项错误。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FeCl3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B

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分别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加热,冷却

C

验证H2O2的氧化性

将H2O2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

D

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后,冷却,再向水解液中加入几滴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解析:

选B。

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Fe(OH)3胶体变成沉淀,应选用半透膜分离提纯胶体,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加入烧碱溶液,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溶液不分层,矿物油是液态烃的混合物,与烧碱溶液不反应,溶液分层,故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H2O2与KMnO4的反应中H2O2表现出还原性,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2.对下列叙述的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叙述

评价

A

乙酸乙酯在H

O中水解,产物乙醇中将含有18O

对,根据酯的水解规律,产物乙醇中将含有18O同位素,而乙酸则没有

B

明矾和漂白粉都可用于水的净化

对,二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对,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酸和葡萄糖

错,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不能鉴别乙醇和乙酸

解析:

选C。

可知,H2O中的氧原子来自乙酸,所以乙酸乙酯在H

O中水解,生成的乙酸中含有18O同位素,而乙醇中没有,故A项不合理。

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起到净水作用;而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从而起到净水作用,二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B项不合理。

K2CO3与NH4Cl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C项合理。

乙酸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悬浊液变澄清;乙醇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不反应;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葡萄糖,D项不合理。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反应生成了乙烯

B

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取加热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后,加热至沸腾,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C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C

或HC

D

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H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

C 解析因乙醇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先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除去乙醇,防止乙醇干扰实验,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故A错误;要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必须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故B错误;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可说明含C

或HC

故C正确;HgCl2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结论不合理,故D错误。

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盐酸

CaCO3

Na2SiO3溶液

非金属性:

Cl>C>Si

B

浓硫酸

蔗糖

Ba(NO3)2溶液

验证SO2与可溶性钡盐可生成白色沉淀

C

浓氨水

生石灰

酚酞溶液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D

浓硝酸

Fe

NaOH溶液

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

解析:

选C。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呈对应关系,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且稀盐酸易挥发,其也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H2SiO3沉淀,会对CO2与Na2SiO3溶液的反应造成干扰,故A项不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浓硫酸使蔗糖炭化的过程中,会产生CO2、SO2和水蒸气,将该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酸性条件下SO2被NO

氧化为SO

,生成BaSO4白色沉淀,而不是SO2与Ba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B项不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产生的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C项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室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D项不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15.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出现黑色沉淀

H2S的酸性比H2SO4强

B

向4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中分别加入2mL0.1mol·L-1H2C2O4溶液和2mL0.2mol·L-1H2C2O4溶液

后者褪色所需时间短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说明金属铁比铜活泼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解析:

选B。

选项A,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发生反应CuSO4+H2S===CuS↓+H2SO4,该反应的原理是生成物CuS难溶于硫酸,与H2S和H2SO4的酸性强弱无关,错误;选项B,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正确;选项C,Cu和Fe3+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没有黑色固体生成,错误;选项D,蔗糖变黑生成碳,反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浓硫酸表现氧化性,错误。

16.实验室中采用废旧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少量Fe、Mg杂质)制备明矾[KAl(SO4)2·12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易拉罐

滤液A

沉淀B

溶液C

明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剂①可以选用NaOH溶液

B.NH4HCO3用于调节滤液A的pH

C.操作a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D.明矾溶液显酸性,常作消毒杀菌剂

D 解析易拉罐的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试剂①的作用是将Al溶解并除去Fe、Mg杂质,NaOH溶液可溶解Al,但不溶解Fe、Mg杂质,A项正确;滤液A中铝元素以Al

形式存在,NH4HCO3用于调节滤液A的pH使Al

转化为Al(OH)3沉淀,B项正确;根据题知溶液C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明矾晶体,故操作a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C项正确;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够杀菌消毒,明矾不具有强的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D项错误。

1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被浓硝酸钝化

D

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解析:

选B。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A项正确;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H2O2将Fe2+氧化为Fe3+,溶液中出现气泡,说明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B项错误;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以使铝钝化,因此用砂纸打磨的铝片加入到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C项正确;先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故Ksp(AgCl)>Ksp(AgI),D项正确。

18.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得到粗盐主要是通过蒸发操作实现的

B.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在步骤③中可通入Cl2使溴离子被还原为Br2

D.在步骤④中,SO2水溶液吸收Br2后,溶液的pH增大

A 解析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蒸发的方法,故A正确;在NaHCO3或Na2CO3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均为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故B错误;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Br+Cl2

Br2+2NaCl,Br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溴离子被氧化为Br2,故C错误;步骤④中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

H2SO4+2HBr,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故D错误。

19.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分离乙醇、乙酸乙酯混合物

向混合物中加入水,混合后振荡,然后静置分液

分液漏斗、烧杯

B

检验蔗糖是否水解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

C

证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

酒精灯、圆底烧瓶、导管、试管

D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玻璃片

解析:

选A。

选项A,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醇易溶于水,所以,向混合物中加入水,混合后振荡,然后静置分液,上层即为乙酸乙酯,正确;选项B,实验方案设计错误,应该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稍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形成碱性溶液,错误;选项C,实验方案设计正确,但所选玻璃仪器缺少温度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选项D,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pH试纸,错误。

2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选C。

CuCl2可发生水解反应:

CuCl2+2H2O

Cu(OH)2+2HCl,加热时HCl挥发,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蒸干CuCl2饱和溶液最终得不到无水CuCl2,A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浓盐酸易挥发,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因此收集氯气前必须净化,B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该实验中H2O2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加入的两种催化剂溶液的体积相等,Cu2+、Fe3+的浓度相同,只改变了催化剂种类,故C项能实现实验目的;验证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利用AgNO3溶液检验取代产物HCl时,要先除去氯气,因为氯气进入AgNO3溶液中也会产生AgCl沉淀,D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21.用废铁屑制Fe2O3的一种流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操作a是萃取

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可减少固体的溶解

D.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

B 解析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故A项正确;操作a是过滤,故B项错误;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能降低温度,可减少固体的溶解,故C项正确;Fe2O3俗称铁红,可用作红色颜料,故D项正确。

2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向0.01mol·L-1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氨水,可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向0.01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适量0.1mol·L-1草酸溶液,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为无色

C.向1mol·L-1KI溶液中逐滴滴加适量0.1mol·L-1稀硫酸和淀粉溶液,振荡,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

D.向1mL0.1mol·L-1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2mol·L-1NaOH溶液,振荡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2滴0.1mol·L-1FeCl3溶液,沉淀变为红褐色

解析:

选C。

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氨水,滴定至终点时得到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可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A项合理;草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开始时较慢,当生成Mn2+后,Mn2+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加快,B项合理;在酸性条件下,KI能被氧气氧化成I2,故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色,C项不合理;Mg(OH)2存在溶解平衡:

Mg(OH)2(s)

Mg2+(aq)+2OH-(aq),滴加FeCl3溶液,Fe3+与OH-反应生成更难溶的Fe(OH)3,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Mg(OH)2全部转化为Fe(OH)3,D项合理。

23.明矾[KAl(SO4)2·12H2O]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

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含有Al和少量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回收处理废易拉罐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沉淀”为Al2(CO3)3

C.“操作a”中包含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上述流程中可用过量CO2代替NH4HCO3

B 解析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废易拉罐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选项A正确;偏铝酸钠与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铵和氢氧化铝,故“沉淀”为Al(OH)3,选项B错误;沉淀溶解于稀硫酸,再加入硫酸钾,“操作a”中包含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最后得到明矾,选项C正确;题给流程中可用过量CO2代替NH4HCO3,过量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铝沉淀,选项D正确。

24.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图1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

B.用图2装置精炼铝

C.用图3装置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D.用图4装置可以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解析:

选C。

FeCl3溶液发生水解生成挥发性的氯化氢,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故A错误;用图2装置阴极发生氢离子的放电反应,故B错误;浓硫酸滴入蔗糖中,蔗糖体积迅速膨胀,说明浓硫酸检验脱水性,若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说明浓硫酸与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故C正确;盐酸检验挥发性,不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D错误。

2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图,滴加乙醇,试管中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

B.b图,右边试管中产气泡迅速,说明氯化铁的催化效果比二氧化锰好

C.c图,根据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不能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

D.d图,试管中先有白色沉淀、后有黑色沉淀生成,能确定Ksp(AgCl)>Ksp(Ag2S)

解析:

选C。

A.乙醇有还原性,能被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酸,不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B.双氧水的浓度应相同,浓度影响反应速率,无法比较,故B错误;C.要检验生成的气体中只含NO,要排除氧气的干扰,该装置中有氧气,NO易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对实验造成干扰,故C正确;D.硝酸银过量,发生沉淀的生成,不能比较Ag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