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617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1.docx

备战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1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1.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3.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5.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6.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反应物

内因

和反应条件

外因

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8.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9.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

(2)资料显示:

①H2+Cl2

2HCl②2Mg+CO2

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10.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11.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探究燃烧条件:

B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

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  ;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  。

2.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

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考点二:

灭火原理

1.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南松为可燃物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3.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4.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5.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7.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  (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考点三:

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石油C.氢气D.煤

2.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3.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

5.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襄阳人心,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汉江B.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保卫蓝天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7.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

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8.2017年5月,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  、石油和天然气等。

(2)甲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

H:

O为  。

(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  (写一条)。

9.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若充分燃烧8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

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三十五:

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

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1.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

【答案】C

【解析】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

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

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

B。

3.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答案】A

【解析】从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激烈,所以“火要空心”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烧的更旺。

故选A。

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5.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故选B。

6.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反应物

内因

和反应条件

外因

【答案】A

【解析】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

B.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

C.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

D.燃烧需要的条件:

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

A。

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解析】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烧杯中的热水可以提高温度,也可以隔绝空气的作用;①白磷燃烧,③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故选C。

8.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答案】2H2O2

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答案为:

2H2O2

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9.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

(2)资料显示:

①H2+Cl2

2HCl②2Mg+CO2

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案】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

(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由:

①H2+Cl2

2HCl②2Mg+CO2

2MgO+C,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0.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B。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故填:

可燃物;

(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

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

B。

11.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探究燃烧条件:

B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

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  ;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  。

【答案】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①可燃物在氮气中加热不燃烧,③可燃物在氧气中加热燃烧,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可燃物通入氧气未加热不燃烧,③可燃物通入氧气加热燃烧,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

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答案】

(1)面粉与空气;

(2)机械能;

(3)氧气不足。

【解析】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填:

面粉与空气;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

机械能;

(3)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故填:

氧气不足。

考点二:

灭火原理

1.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故选:

D。

2.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南松为可燃物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答案】C

【解析】A.云南松为可燃物,故正确;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故正确;C.开辟隔离带是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故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

C。

3.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答案】B

【解析】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4.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析】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山风带入冷空气,可以能使林火燃烧更旺;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故选B。

5.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答案】B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正确;

B.厨房煤气泄漏,不能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以防电火花引爆煤气,故错误;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了木柴的充分燃烧,故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故选:

B。

7.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答案】A

【解析】A.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A错误;

B.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灾、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故B正确;

C.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B正确;

D.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进火灾,故D正确。

故选:

A。

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  (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答案】

(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AC。

【解析】

(1)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填: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故填:

AC。

考点三:

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石油C.氢气D.煤

【答案】C

【解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故选:

C。

2.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答案】A

【解析】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上述物质。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煤焦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