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290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docx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

从地缘战略看国家利益在巴尔干地区的碰撞

巩茗霏、席严峰

2013-2-2718:

38:

02  来源:

《欧洲研究》2000年第2期

  内容提要:

科索沃战争引起人们对许多问题重新认识和思考。

本文试图从地缘战略这一传统视角来分析这场危机和战争产生的动因,以及科索沃战争体现出的地缘战略对抗中的国家利益的碰撞与交汇。

  关键词 地缘战略 国家利益 碰撞 “破碎地带”

  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789(2000)02-0089-94

   

  国家利益在以往的人类历史中一直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实现或展开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与政治地缘环境中的空间位置,决定着国家利益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环境、内容和发展方向,甚至实力水平。

所以,民族国家在目前尚不能完全脱离地缘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必须根据本身具有的地缘特点来谋划、追逐地缘战略利益。

对具有经济价值及战略价值的领土的争夺与控制,可能成为一些国家地缘战略制定的深层动因。

  世纪之交的科索沃战争集中体现了有关国家的地缘战略考虑,反映了不同实力基础决定的不同的利益需求。

美国、欧盟、俄罗斯、南联盟等众多国家和战略力量的利益在此交汇、碰撞,从各国的地缘战略角度去观察国家利益的实现,较容易把握问题的实质。

  科索沃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部。

冷战时期,这里曾是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沿阵地。

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证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仍将是欧亚大陆重要的战略关节。

美国深知巴尔干地缘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因此把该地区列为“新的优先考虑的重点”。

它力图使之成为其欧亚地缘战略中一道新的安全屏障,以便控制这一战略要地,扩张其势力范围,趁俄罗斯实力削弱之机进一步限制俄的重新崛起,压缩俄的地缘战略空间,把俄罗斯束缚在欧亚大陆的“腹地”。

从这里向西可加强它在地中海、北大西洋的安全体系;向南可巩固“北约南翼”,与它的中东战略相衔接;向东可在黑海、里海地区,即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渗透、扩张,削弱和排挤俄国的势力和影响;向北则可制约欧洲盟国,从而使美国坐大欧洲,称霸世界。

美国在海湾和里海、中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地缘经济利益。

美国所有来自海湾的石油都要通过西印度洋、地中海—黑海地区和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区的海上航线运输。

目前,美国从海湾运入的石油每天在980万桶左右,这种严重依赖海湾石油的局面是难以逆转的。

里海、中亚地区是所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中东的能源新产地,因而其地缘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它不仅有着巨大的地缘经济潜力,而且始终是欧亚战略要津;它北靠俄罗斯极为敏感的“软腹部”,东与中国大陆广袤的西部接壤,南临南亚次大陆和辽阔的印度洋,西接欧亚大陆通道的门户中东欧,且与中东海湾地区连成一片。

它所具有的地缘战略价值和安全利益绝对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中亚各国独立之后,更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之一。

巴尔干半岛位于联系这几大战略区的枢纽地带,扼黑海、亚得里亚海及地中海海口,南瞰非洲大陆,是美国欧亚大棋盘上一枚不可或缺的棋子。

  近几年来,美国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措施,意欲将巴尔干纳入它所控制的北约安全体系,在那里建立了首尾相连的“军事基地链”。

在巴尔干国家积极向北约及西方靠拢的浪潮中,南联盟是唯一没有北约军事基地、未被军事渗透的国家。

因此,它既是美国在巴尔干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又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而且,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仍把米洛舍维奇政府视为共产党政权,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削弱它,以继续分化和控制南联盟。

通过打击‘不听话”的、在巴尔干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塞尔维亚,美国还可以强化它自“代顿协议”实施以来在巴尔干半岛占据的主导地位。

科索沃危机,恰好为美国插手南联盟内部事务提供了可乘之机。

美国的另一个意图是,利用巴尔干地区局势的混乱和矛盾,巩固它在巴尔干地区新的军事立足点,为长期驻军制造口实,并借此达到从侧翼迂回牵制欧洲的目的。

  俄罗斯向来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与塞尔维亚有着很深的历史、地缘、民族、文化、宗教以及经济方面的联系。

冷战后,俄的势力范围日益缩小,国界后退到几个世纪前的边界上,而南联盟是巴尔干半岛上的重要国家,对保持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关系重大。

因此,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卢金说,如果北约对南进行军事打击,那将是对俄国家利益的重大侵犯。

俄不会容忍西方忽视它在巴尔干的利益和存在。

由于北约东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波、匈、捷三国被正式纳入了北约,俄罗斯的地缘环境空前恶化。

波、匈、捷是联系俄罗斯与西欧的要害地带,是其咽喉所在。

俄丧失了东欧这一传统的纵深达1千多公里的战略防御“缓冲带”,使其在传统范围内的影响力大大下降。

如果南联盟问题完全按西方的意愿解决,俄罗斯的损失会更加惨重。

因为随着北约的东扩和南下,西方加紧鼓励乌克兰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离心倾向,并已把势力渗透到南高加索及里海、中亚一带,俄罗斯无疑面临着严酷的地缘政治现实。

对俄美双方来说,谁控制了东欧和巴尔干,谁就占据了压倒对方的地缘优势。

如果俄罗斯完全控制这一地区,不仅能加大其战略防御纵深,确保欧洲部分的安全,而且还能扩展进逼西欧的战略前沿。

反之,如果北约把东欧和巴尔干据为己有,不仅能有效地遏制俄罗斯历史性的西进,同时还能直接威胁俄罗斯的心脏地区。

这将给俄罗斯的安全和稳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俄罗斯不仅将失去在东南欧的传统阵地,它在独联体中的地位也将发生动摇,并危及俄联邦的统一。

俄北高加索、伏尔加流域和远东等许多地区都潜伏着分裂主义和民族主义危机。

美国在科索沃进行的“控制种族冲突”试验有朝一日会推广到俄的大部分地区,这对俄罗斯是个极大的威胁。

对美国来说,俄罗斯虽然己不具备与当年苏联同日而语的国际地位和实力,但在地缘上仍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

就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而言,目前的俄罗斯仍领先所有的欧洲国家,再加上深深植根于俄罗斯民族传统中的“大俄罗斯主义”,俄绝不可能就此激流勇退。

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西临中东欧,与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有接触;东与亚太力量核心中美日相邻;南部直面世界能源中心和历史上著名的火药桶。

可以说,俄罗斯与当前世界几乎所有主要战略力量都保持着直接的联系和接触。

因此,谋求从各个方面削弱俄罗斯,使俄处于一种大而不强、弱而不垮的境地,对美国的世界领导者地位是一个必要条件。

俄罗斯与美欧在东欧和巴尔于地区的矛盾和争夺,是历史性的国家利益的碰撞,尤其是地缘战略利益的对抗。

尽管意识形态冲突已经结束,但是美欧对俄罗斯的疑虑和恐惧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反而认为,只要俄罗斯依然控制着欧亚大陆的枢纽地区,这种地缘威胁就不可能消失。

  纵观历史,地缘优势使俄罗斯一直具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潜力和实力。

俄罗斯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缘利益边界应该大于它的行政边界。

19世纪的沙俄战略家们就认为,开展毗邻地区的相互交往和建立“缓冲区”有助于实现其国家利益。

“缓冲带”的确立始终是俄地缘利益之所在,并且这一地域越是辽阔就越对俄的安全有利。

俄的地缘战略一向重视防止东西两面地缘形势恶化而腹背受敌的态势出现。

北约东扩使俄罗斯丧失了东部地区的缓冲带,北约向独联体尤其是中亚地区的渗透,使得俄在南面的缓冲区也面临受冲击的危险。

俄看透了美国的这一战略意图,尽管在这次科索沃冲突中俄罗斯拳头硬但腰软使不上劲儿,态度却始终是鲜明的,即强烈抗议和反对。

但是由于美俄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从争夺的态势上看,美国占有综合实力的优势。

俄罗斯虽在地缘和军事上拥有一定实力,但国内问题尚未理顺,国力大为削弱,又有求于西方的资金援助,对外进取的意志和策略手段的选择因此受到限制。

俄只能利用斡旋来抑制对手的攻势,以维护自身安全和战略利益。

当然,俄罗斯绝不会坐以待毙,听任西方的包围和孤立。

它拥有的实力,既足以使美国正视俄的存在,又给北约东扩战略和巴尔干冲突的解决注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使双方争夺欧洲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更为复杂多变。

  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欧盟国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持续发展。

开始西欧想利用科索沃危机加快实施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寻求使欧洲成为“独立一极”,进而与美国共同主导未来国际新秩序。

西欧认为巴尔干半岛出现的问题是“欧洲人自己的事情”应由“欧洲人自己处理”,并不想让美国插手,而且希望籍此加强自身的对外干预能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扩大战略回旋余地。

南联盟扼欧亚非的咽喉,欧洲国家不能不担心战乱扩散而殃及所有欧洲国家。

同时,欧洲国家还想在相对稳定中消化东欧剧变的果实,填补那里出现的地缘力量真空,建立以西欧为主体的欧洲新秩序,这当然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冲突。

1998年以来,在酝酿和确定北约新战略的过程中,法、英、德等国强调建立并加强冷战后的欧洲防务,就表现了与美国的矛盾。

欧盟国家在科索沃冲突中的行动则表现了这一矛盾的发展,这反映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关于俄罗斯的作用、是否发动地面进攻等问题上存在的分歧。

冷战后,同美国一样,欧盟也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俄罗斯问题,那就是利用俄实力下降和外部影响力严重受损的有利形势,彻底消除未来俄重新崛起可能带来的威胁,在原苏联势力范围内一步步扩展自己的影响。

但由于美强欧弱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西欧在防务上仍有求于美国,并且西欧和美国在依托北约压南弱俄,把包括巴尔于地区在内的整个欧洲纳入西方轨道方面有着共同点,所以,即便对美国“挟北约以令天下”不满,在北约东扩和空袭南联盟问题上,欧盟仍与美国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实力尚不足以与美抗衡的情况下,西欧国家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北约新战略的推行来实现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目前看来,欧亚大陆依然是世界地缘战略的核心,它拥有全世界居民的75%、陆地面积的约40%、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已知能源的四分之三、以及八大文明中心中的六个和冷战时代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大国。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基辛格、亨廷顿、布热津斯基等都视欧亚大陆为美国实现领导21世纪雄心的“最主要的竞技场”。

他们都主张美国在欧亚大陆大规模动用军事力量以控制主要枢纽,并使欧亚大陆各主要力量由“许多中等、较稳定、相当强大的国家”相互牵制,“但这些国家无论是单个的还是整体的实力均不能超过美国”①,从而实现美国控制欧亚大陆,进而控制世界的目标。

布热津斯基甚至明确宣称: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直接依赖于它在欧亚大陆优势的维持时限和程度”②;美国正在执行一项“统合整个欧亚、全面和长期的地缘战略”,并最终把北约的作用通过美国领导的另一个联盟网(主要是美日军事联盟)逐步延伸至亚太地区。

可以认为,日美安保条约和北约东扩是美国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出发,在世界范围内对中、俄以及欧洲进行的遏制和防范。

正是由于它不可比拟的地缘优势,欧亚大陆历来是各大帝国扩张的必争之地,巴尔干半岛在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解释了它之所以成为“火药桶”和科索沃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

由于各大帝国争先恐后地进军欧亚,巴尔干就成了“跳板”和必经之地,即使是宗教、民族等纠纷也有着地缘争夺的历史渊源及大国插手的背景。

因此,在这个“大棋盘”上,各国之间国家利益的碰撞和角逐就成为题中之义了。

马克思曾强调指出:

“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③。

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追求国家利益中产生的矛盾和斗争,是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

汉斯·摩根索关于国家利益是“判断、指导政治行为唯一永存的标准”④的认识依然有效,只要世界还是由国家构成,那么国际政治中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

追求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的固有权利,利益的原始驱动是冲突、碰撞和交汇的原因所在。

国家利益的性质、实现利益的途径,决定置于国家战略之下的地缘战略的性质。

损害世界或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损害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损害他国正当权利和利益的国家,其地缘战略必然会呈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特征。

  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明确了5项最为重要的国家利益:

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对美国的袭击;阻止欧亚大陆上敌对势力的出现;防止美国边境上和世界公海上敌对势力的出现;防止贸易、金融市场、能源供给、生态环境的全球体系的倒塌;确保美国盟友的生存安全④。

塞缪尔·亨尔顿认为,“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

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是保障美国人的繁荣和安全的关键,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⑤。

这里充满着霸权国家的狂妄。

其实,冷战后美国并不存在真正的现实安全威胁,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构成挑战,更谈不上直接的威胁。

然而美国总要想方设法树立一个假想敌,为实现其“安全利益”制造借口。

  美国根据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曾将需动用武力维护的国家利益分为3类:

第一类,所谓“生死攸关的利益”,即关系到美国及主要盟友的生存、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利益。

如果这一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将动用武装力量来遏制或终止这种“威胁”。

第二类,所谓“重要利益”,即在美国看来,它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具有重要经济利益或承担重要国际义务,如果这些地区出现动乱和危机,会影响美国的部分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

当这类利益受到“威胁”时,美国将根据所受“威胁”的大小和威胁的性质、程度来决定动用何种类型的武力。

第三类,所谓的“人道主义”利益,即如果发生在美国人看来属非人道主义的行动,这种行动影响了地区稳定,有悖于美国的价值观,必要时美国也要出动武装力量。

为了维护在全球的这三大利益,美国特别强调在进行对外军事干涉时保持主动权。

对美国而言,其“重要利益”和所谓“人道主义利益”在这次碰撞中受到了挑战,动用武力因之也是自然的。

对俄的挤压是其国家核心利益构成的一部分:

即阻止欧亚大陆上敌对霸权的出现;确保美国盟友的生存安全等。

俄罗斯显然具有危害这两种核心利益的巨大潜力和需求,因而对美国“世界领导地位”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抓住这个历史时机,防患于未然,对美国而言,当然是上策。

  而俄罗斯在实力大为削弱的情况下,只能首先极力保住自己的生存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谋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俄在利益争夺的过程中,无论是反对还是妥协,始终都是围绕俄国家利益展开的,都是为了恢复其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俄的最终打算是,在无力阻止北约东扩的情况下尽可能抵消北约东扩的消极影响,并从西方得到一些补偿。

  在美、俄以及其他欧洲强国之间的角逐中,尤其在北约东扩的进程中,科索沃问题无形中处于“筹码”的地位,利益争夺的各方竞相把它作为讨价还价的条件。

科索沃战争在此时爆发,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场所和契机,这次碰撞迟早要发生。

在北约东扩的过程中,美国等国家便可以采取行动,以实现其国家利益。

波罗的海三国和中亚都是美国着重考虑的区域。

所谓“北约战略新概念”的出笼,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把巴尔干当作试验场也是自然的事;“在防区外自由行动”则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理由;绕开联合国或者不需要联合国授权,则是其行动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美国欧亚地缘战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家利益之所在。

欧盟主要国家的利益则在于:

在制衡主要竞争对手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利益和空间;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真正建立起独立的防务体系,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南联盟则不得不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自己的生存利益,这绝对间不容发。

  这场科索沃战争,体现的是地缘战略对抗中的国家利益的碰撞与交汇,它对于国际关系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人们需要对许多问题重新认识和思考。

巴尔干地区位于“文明”的断层线上,是所谓的“破碎地带”(CrushZones)。

巴尔干这个“火药桶”在经历了冷战数十年的冬眠之后,正在被美国揭开盖子。

它之所以同世界上其他热点一样成为危机多发地带,就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缘战略价值使之成为与大国利益息息相关的地方。

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日益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构成了彼此之间的牵制。

各大战略力量为了自身更长远、更重要的利益,除非矛盾极度激化,否则一般不会轻易地直接交锋。

它们的矛盾与分歧往往集中在这些“破碎地带”,这些地带因而成为利益的交汇处、碰撞点,再加上历史、现实、宗教和民族等各方面的冲突交织在一起,矛盾容易被大国所利用,问题纠集、突显,从而在薄弱环节找到突破口爆发出来,危机的发生因之而成为必然。

  巴尔干地区的危机目前虽已暂时平息,但北约与俄罗斯维和部队的进驻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分歧,阿族难民返回家园也伴随着塞族人的逃离。

种种迹象表明,巴尔干半岛将久无宁日。

随着北约的进一步东扩,东欧地区亦可能出现不小的冲突。

与此同时,在这些地区总能见到美国等大国的身影,它们的力量往往渗透其中。

  “破碎地带”似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运作的重点。

尽管并非所有危机的产生都是由于地缘的原因,但是应该看到,大多数问题的出现都少不了地缘因素。

从最根本上讲,危机还是由各国国家利益的碰撞引起的。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同其他热点地区的问题一样,揭示了美国意欲一极独霸世界的严峻现实。

在当今重大国际问题上,欧洲和日本等仍基本追随美国,尚处于发轫阶段的多极化远不足以对美构成有效制约。

国际关系的历史表明,任何国际秩序都只能取决于力量的对比,是不同力量中心相互碰撞和较量的结果。

在目前美国一极坐大的失衡状态下,国际新秩序只能是在多极化和单极化相互较量和竞争之中诞生。

科索沃战争虽是发生在小小的巴尔干半岛上的局部战争,却引起了世界性的全局震荡。

美国推行霸权势必遭到世界各种力量的抵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紧张局势和局部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注释:

  ①ZbigniewBrzezinski,TheGrandChessboard:

AmericanPrimacyandItsGeostrategicImperatives,HarperCollinsPublishersInc,P.136.

  ②ZbigniewBrzezinski,TheGrandChessboard:

AmericanPrimacyandItsGeostrategicImperatives,P.3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92页。

  ④HansJ.Morgenthau,“PoliticsAmongNations:

TheStruggleforPowerandPeace”,AlfredA.Knopf.Inc,NewYork,Copyright,1948.

  ④《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6期,第91页;[美]塞缪尔·亨廷顿:

《美国国家利益的消蚀》。

  ⑤SamuelP.Huntington,“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1996,Arts&LicensingInternational,Inc.pp.5-8.

  作者简介:

巩茗霏(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

  席严峰(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

  通讯地址: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甲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研究生三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