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绿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保证通州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南区八标段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工期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满足业主及合同的要求。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适用范围
本计划适用于武安市体育中心广场绿化工程的全过程。
(三)编制原则
1、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设计要求相符的原则。
2、响应招标文件,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则。
3、遵循我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和办法,实施对项目的施工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原则。
4、遵守地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实施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5、体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合理、高效、有控,确保工程目标和服务质量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
建设单位:
×××××××
工程地点:
××××××××
施工工期:
60个日历天,
质保期限:
自验收合格之日起2年。
质量目标:
合格
(二)工程范围
工程范围与工程内容包括:
招标人提供的设计图纸内的所有内容。
(三)工程特点与难点
1、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园林绿化,具有景观、苗木、小品丰富,外观效果要求高,局部工艺精细等特点。
2、施工难点
乔木种植数量多、规格大、树型姿态要求严格;工期短、施工场地面积大,施工内容多。
第三章施工组织部署
(一)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
响应招标文件的质量要求,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并确保达到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
2、工期目标
预期时间:
60个日历天。
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火灾事故的发生,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污染物达标排放,节能降耗,力争减少施工现场用户投诉率,创安全生产、市级文明施工达标工地。
(二)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和工程特点,组建一个严格和高效的项目经理部,并严格按照公司项目经理部管理规定实施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做到权限明确、责任明晰、分工细致、责任到人,要统一指挥、密切协作,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1、项目经理部主要人员职责
项目经理:
主持项目工作,确保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和对业主的承诺,对公司负责。
代表公司实施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与协调
项目副经理:
负责生产要素的协调与管理,组织工程施工。
项目技术负责人:
负责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全面管理。
2、强化项目管理
建立项目经理部领导现场值班制度,主要管理人员要盯在现场,及时解决现场发生的各种问题,随时掌握工程动态,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
每周五向业主、监理方递交本周完成工程量报表和下周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并根据业主方的意见,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进度计划落在实处。
项目部要定期召开生产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问题,合理调配生产要素。
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检查落实当天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未完成计划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安排布置第二天的施工任务,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施工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三)施工准备
1、办理施工手续
1.1、签订工程合同后,即可将即刻向地方相关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申请资料,尽快办齐各项工程报建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
1.2、与当地公安、居委会联系,办好相关人员的暂住证。
2、现场准备
2.1、施工布置
施工区域的合理布置是施工组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通过平面整休布局和详细安排,使施工区域现场布置合理化、程序化、系统化,有助于简化交叉施工的复杂关系,方便综合管理。
根据现场条件和业主、总包方的统一安排,安排施工布置,尽快完善临时设施,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
主要考虑内容有:
办公区:
现场办公室、值班室等。
作业区:
各种作业区、二次加工区、半成品临时堆放区等。
仓库区:
普通材料仓库、易燃易爆品专门仓库、机械工具仓库、指定垃圾堆放点、指定卫生点等。
施工通道:
物资运输线路、人员通道等。
2.2、临水临电布置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用电、用水是进场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
临时用水:
施工临时用水,按业主、总包方的统一布置及要求取用。
临时用电:
施工临时用电,按业主、总包方的统一布置及要求取用。
我公司将设专业电工2名,专职负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布置及管理。
所有现场临时用电布设均参照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2.3、确认测量基准点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测量人员,会同业主、监理及总包方对建筑室外地面标高、平面坐标等进行全面复核,确定标高、坐标基准点。
完成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的测设工作,设置坐标桩及水准基桩,以保证工程测量基准点数据的准确无误。
2.4、统一协调管理
严格遵守总包方的现场规定,与其它施工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利用好有限的平面道路和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及范围内解决好材料的进场和堆放,保证正常施工并创建出环境良好,布置有序的文明工地。
2.5、建立消防、保安措施
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明确各级的职责,组建消防小组,负责日常的消防工作;加强对每位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由针对性的保卫制度和处罚制度。
3、技术准备
3.1、图纸自审:
组织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及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图纸审查,掌握和了解图纸中的细节。
通过图纸自审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各专业施工图可能存在的冲突点,作好书面记录;依照施工图对重要分项进行施工现场实际尺寸的深化翻样,对发现的不符合项等问题做好书面记录,为图纸会审做好准备。
3.2、设计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邀请设计单位对项目部进行设计交底,进一步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标准,准确掌握设计图纸中的细节;递呈自审书面材料,提出可行性建议,认真作好《设计交底记录》。
3.3、图纸会审:
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参加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并保留完整的《图纸会审记录》。
3.4、资料员保管好《设计交底记录》。
并将复印件发至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等有关人员。
3.5、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组织编制《工程策划书》、《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上报公司。
3.6、获得如公司程序文件、施工验收规定、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文件。
4、生产要素的准备
4.1、物料准备
根据工程所需物料,选择《合格供应商》,按照《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向业主和监理方提供相应物料的样品、样本或图片等资料接受审批,必要时邀请业主、监理对产品进行考察确认,并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程序》办法。
4.2、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项目经理部建立施工机具使用计划,并按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设备进场。
本着“谁使用、谁保管、谁维护”的原则,落实现场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的使用、保管、维护责任,确保施工机具及检测设备持续的过程控制。
4.3、劳动力准备
在公司《合格劳务队伍》中选择适合本工程、有组织、施工经验丰富的各专业劳务队,根据各阶段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的进场,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支配。
(四)计划控制
1、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
根据施组总体进度计划目标,采用施工进度的三级动态管理办法,公司制定工程总进度的一级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经理部编制以周为时限的二级进度计划;施工员主持作业班、组编制以天为时限的三级进度计划。
三级计划要求总体衔接、稳定平衡,通过信息反馈,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作有效的动态控制。
周计划和日计划的编制,必须具体、详细,具有符合性和可操作性,责任落实到施工员、作业班组,对施工进度实施网络控制,对影响施工计划的重点部位要绝对控制,使施工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总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
2、物资采购计划的控制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材料、设备总需用量计划,并根据设计图纸和拟向使用的材料、设备、外加工件等,提供合格的材料样品、成本或图片报业主、监理审批;物资采购部门提供常规材料、特殊材料、外加工件的供贷周期;各专业施工员,根据各施工阶段施工进度计划、工序安排,并结合供贷周期,编制材料使用计划,经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审核确认后,纳入项目物资采购计划。
3、劳动力使用计划的控制
按照阶段施工进度计划,由施工员根据施工实际需要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必须考虑到配置合理和连续性,避免发生闲置、窝工的情况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人工费成本,劳动力使用计划要明确,各专业工种数额及技术要求,经项目副经理审核确认后呈报公司,由公司在《合格劳务队伍》中选配。
4、施工机具使用计划的控制
严格执行公司有关施工机具使用的管理规定,加强机具进、出场的计划管理,确保施工机具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五)关系协调
积极主动配合业主、监理、总包及各分包单位的工作,保持与业主、监理及总包单位的密切联系,主动、及时汇报施工生产情况,虚心听取意见,服从项目的统一安排和要求,接受业主、监理及总包方的指令、监督和管理。
(六)施工部署
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为原则,在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和策划施工部署时,要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以及总、分包及各专业交叉施工带来的影响,要主动配合总包和相关单位,加强施工协调工作,保证计划实施的可能性。
在施工的关键区域、工序和分项,可采取“时间占满,空间占满”的特殊做法。
“时间占满”即昼夜倒班施工,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时间。
“空间占满”即在施工的平、立作业面上,全面实现小段流水施工法,最大可能利用施工空间和生产要素。
1、施工阶段的确认
本工程以施工区域为单位划分为五个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
完成临时设施,满足办公、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组织入场人员的入场教育;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相关文件资料,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安排测量人员接桩放线。
第二阶段:
场地平整、土方平衡
完成土方平衡,落实土方储存场地和客土来源;完成场地平整。
第三阶段:
园林绿化
完成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施工
第四阶段:
竣工验收
完成自查整改、完善;现场清理,工程报竣,竣工验收工作。
第五阶段:
保修、养护
按照保修协议的约定,组织保修、养护人员,完成售后服务工作。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
(一)施工放线的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平面位置和几何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对平面及高程控制如下:
由项目经理组织负责平面坐标及高程传递,项目施工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平面、道路、广场地形及地形标高测量,项目部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平面坐标及高程的设控验收。
1、测量方案
测量人员在与业主方、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交验水准点和坐标基准点后,对在本施工范围内的桩位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复测,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测量工作;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拴桩。
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拴桩标记,并填写拴桩记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砌筑保护,并立标牌注明,注意保护字样。
1.1测量主要仪器设备
经纬仪、水准仪、测量标杆、水准标尺、小线等。
1.2施工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
为了确保设计的等高线位置和标高,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检测制度,施工控制测量成果,自检和驻地监理审批,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测申请。
检测均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提出成果报告,一般检测差应小于2倍中误差。
1.3施工测量措施
1.3.1控制网的测量:
用全站仪对组成控制网的各点间测量,均采用四个测回。
1.3.2数据处理:
控制网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求得边与角的中误差,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1.3.3桩点保护:
控制网中所设置的各点均采用混凝土包顶端带十字的Φ16以上螺丝钢,露出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5mm,以免变弯而影响测量精度。
1.3.4施工过程中边桩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控制桩置镜精确测量区中线及边线,同时埋设护桩的恢复。
施工边桩要定期进行复核测量,消除开挖沉降或土方填筑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1.3.5测量管理措施:
开工前对测量人员进行测量知识、测量规范,测量仪器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测量人员应认真理解图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得到书面答复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
2、现场及地形高程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引测高程,并将高程测设标注到绘制的测设图上,用以计算土方工程量。
3、平面定位
对于曲线形道路在场内可做出圆心的情况下,可先测出中心位置,钉立中心桩,沿中心桩根据图纸设计半径画弧,定出道路中心线,如场内有构筑物阻挡,无法钉立中心桩的情况下,先测设道路中心线两交点坐标并钉立控制桩,连接两点做直线,找出中心点,将经纬仪置于中心桩开始旋转,按视线方向,从仪器处量取放样图所给定道路中心距离,依次定出曲线上各控制点,使曲线平滑。
4、高程测量
在道路变坡点处,增设高程控制桩,其它同平面定位。
技术要点:
根据道路铺装设计平面图,采用水准仪精确放样,编制施工测量、放样表及中线交点及转交点桩位的设置,沿边线每隔3-5米(变坡、转弯和超高点)在路肩部位挖一个50-100厘米的横槽,槽底深度为路槽槽底标高。
考虑到路槽土开挖后压实可能下沉,故开挖深度应较设计深度有所减少,一般路槽减少开槽量为5-10厘米,根据路槽土质情况适宜高整即可。
5、轴线控制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依据图纸设计方格网上坐标在施工区域范围内测设纵、横两道主控制线,设置控制桩,并用混凝土加以保护定位。
用石灰粉在施工区域放出道路、地形的轮廓线。
6、土方高程控制
根据设计高程和测设标高,计算出挖土深度,以及地形堆筑高度,并定期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对土方标高进行复测,以达到设计高程。
(二)地形调整的施工方案
1、土方平衡及调配
1.1、施工准备主要机具:
1.1.1主要大型机械: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翻斗车等;
1.1.2一般工具:
铁锹、手推车、平碾、蛙式打夯机、钢尺等。
1.2、土方开挖及平整
1.2.1作业条件
1.2.1.1土方开挖及平整前,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杂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1.2.1.2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地形精细修整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1.2.1.3根据挖方、堆方工程量,选用施工机械,以发挥施工机械的最高效能。
1.2.1.4保留树木应做防护,如用草绳包扎、设置护栏等。
1.2.1.5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施工控制的基准点。
1.2.1.6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1.2.1.7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合理安排开挖、推平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高压线下应有专人负责。
1.2.1.8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1.2.1.9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1.3、操作流程
确定开挖、推土顺序和边坡—→分段分层开挖、推土—→修边清理。
开挖应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好一定坡势,以利排水,并应做好支撑准备,以防塌陷。
1.4、成品保护
1.4.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桩点、桩木等运土、推土时不得撞碰,并应经常测其平位置,水平标高和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边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1.4.2土方开挖、推土时,应防止邻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
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移位观测。
1.4.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2、机械回填土
2.1、工艺流程:
基底地坪的清整—→检验土质—→分层铺土—→机械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验收
2.1.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2.1.2检验土质:
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2.1.3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的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但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
2.1.4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本工程拟采用碾压机械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不大于60cm,并随碾压随找平。
2.1.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2.1.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运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 ,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2.1.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2.1.8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取样检验,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2.1.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2.2、质量标准
2.2.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2.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2.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2.3、成品保护
2.3.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准点及桩木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2.3.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与堆山工程不受限制。
2.3.3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2.4、应注意的质量通病
2.4.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
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痊,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4.2回填土下沉:
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
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夯实处理。
2.4.4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2.4.5填方基土为渣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
2.4.6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夯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2.4.7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3、人工回填土细整
3.1、填土前应将地面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
3.2、人工采用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3.3、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
3.4、修整找平:
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三)苗木种植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工序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
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
1、选材
1.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
1.2、植物品种
1.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定植三年以上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
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无特殊规定或图纸标明,所有植物应在苗圃采集。
1.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
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1.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树高出地面1.2m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1.2.4不允许采用代替品种,除非证实在承包期内的正常种植季节采集不到规定的植物。
只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允许种植代替品种。
1.2.5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二年生花卉,株高应为10-40cm,冠径应为15-35cm。
2、地形细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2.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2.2、微地形粗整形完成后,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面土质疏松,并清理杂物。
人工平整时从边缘逐步向中间收拢,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
回填土的含水率应控制在23%左右,不允许含有粒径超过10cm的石块,雨天停止作业,雨后及时修整和拍实边坡。
若施工场地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进行清理。
2.3、必须使场地与四周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绿地排水通畅。
2.4、种植场地种植土最低厚度必须符合要求:
深根乔木150mm;浅根乔木90mm;大灌木60mm;小灌木45mm;花卉30mm;草坪30mm。
2.5、对场地进行翻挖、松土、对杂草需用锄头、铁锹连根拔除、杂草很多时用除草剂进行消除,以符合植物和设计要求。
2.6、如果用机械整理地形,应事先与建设单位或相关单位联系,了解是否有地下管线,以免机械施工时造成管线的损坏。
2.7、场地整理时应考虑土壤的压实程度与设计标高的关系,土壤压实后密实度达80%以上,以免种植后,淋水下陷厉害造成场地不平整。
3、定点放线
3.1、施工人员接到设计图纸后先到现场核对图纸,了解地形地貌和障碍物情况并找到定点放线的依据和方法。
3.2、首先按工程布置的图纸标出种植地段、种植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样,按现场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坐标基准点结合图纸,确定放样基准点。
3.3、用经纬仪完成施工坐标控制网放设,对所有基准点打桩定点,复杂地点及建筑用地应加密控制网。
3.4、分别对绿化苗木栽植位置等进行放样,每次放样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核准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5、种植地段应修整到符合监理工程师指示的线形和坡度,应具有舒畅的外形。
在种植中所有大土块、石块、硬土及其他杂物和不适于种植的材料,均应由承包人自行移走。
处理好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开,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3.6、对交叉施工造成的放样破坏及时进行复样,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