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3894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涵洞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涵洞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涵洞施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涵洞施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施工技术.docx

《涵洞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施工技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涵洞施工技术.docx

涵洞施工技术

涵洞施工技术

第一节圆管涵施工技术

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圆管涵有混凝土圆管涵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目前我国公路工程中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公路圆管涵的施工多为预制管节,每节长度多为1~2m,然后运往现场安装。

圆管涵的施工包括管节的预制、管节的运输、装卸及管涵的安装。

1.涵管的预制

预制混凝土管可采用振动制管法、离心制管法、悬辊制管法和立式挤压制管法。

公路工程中涵管一般为预制场制成品,但涵管进场后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验。

混凝土管节成品的质量检验分为尺寸检验和强度检验。

尺寸检验主要检验管节长度、内(外)直径、管壁厚度和顺直度。

涵管强度试验应按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

其抽样数量及合格要求为:

(1)涵管试验数量应为涵管总数的1%~2%,但每种孔径的涵管至少要试验1个。

(2)如首次抽样试验未能达到试验标准时,允许对其余同孔径管节再抽选2个重新试验。

只有当2个重复试验的管节达到强度要求时,涵管才可验收。

(3)在进行大量涵管检验性试验时,是以试验荷载≥裂缝荷载时还没有出现裂缝者为达到标准。

在北方冬季寒冷冰冻地区,混凝土涵管还应进行吸水率试验,要求钢筋混凝土和无筋混凝土涵管的吸水率不得超过干管质量的6%。

2.涵管的运输与装卸

(1)运输管节的工具,可根据道路情况和设备条件采用汽车、拖拉机拖车,不通公路地段可采用马车;

(2)管节的装卸可根据工地条件,使用各种起重设备如龙门吊机、汽车吊和小型起重工具、滑车、链滑车等;

(3)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

运输途中每个管节底面宜铺以稻草,用木块圆木楔紧,并用绳索捆绑固定,防止管节滚动相互碰撞破坏;

(4)从车上卸下管节时,应采用起重设备;严禁由汽车上将管节滚下,造成管节破裂。

3.基坑开挖

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应采取加固措施。

①施工放样。

基础的轴线、边线位置及基底标高应精确测定,经测量工程师检查无误后方可施工。

②基坑尺寸。

一般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5-1.0m。

当不设模板时,可按基础底的尺寸开挖基坑。

当基坑为渗水的土质基底,坑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网等)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

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

③开挖。

基坑开挖一般采用机械开挖。

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平面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④排水。

基础开挖中,当地下水位高于基础的设计底面高程时,施工时必须采取止水措施,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使水流入集水坑内,排出坑外。

4.基础修筑

(1)岩石地基

采用无圬工基础,挖去风化层或软层后,填筑0.4m厚砂垫层;

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下,在岩石层上用C15混凝土作基础,其深度至风化层以下0.15~0.25m,并≥管壁厚度+50mm。

风化层过深时,可改用片石圬工,最深不大于1m。

管节下为硬岩时,可用混凝土抹成与管节密贴的垫层。

(2)砾石土、卵石土或砂砾、粗砂、中砂、细砂土地基

一般采用无圬工基础。

对砾、卵石土先用砂填充地基土空隙并夯实,然后填筑0.4m厚砂垫层;

对于粗、中、细砂地基土表层应夯实;

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的圬工基础埋置深度,设计无规定时为1.0m;对于匀质黏性土,负温时的地下水位在冻结深度以上时,出入口两端端墙、冀墙圬工基础埋置深度为1.0~1.5m;当冻结土深度小于1.5m时,基础埋深宜等于冻结深度的0.7倍,大于1.5时,可采用砂卵石换填至冻结深度的0.7倍。

(3)黏性土地基

管节下应采用0.5m厚的圬工基础,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基础埋置深度为1.0~1.5m;当地下水冻结深度不深时,埋深应等于冻结深度;当冻结深度大于1.5m时,可在圬工基础下用砂夹卵石换填至冻结深度。

(4)必须采用有圬工基础的管涵

①管顶填土高度超过5m;

②最大洪水流量时,涵前壅水高度超过2.5m。

③河沟经常流水;

④沼泽地区深度在2.0m以内;

⑤沼泽地区淤积物、泥炭等厚度超过2.0m时,应按特别设计的基础施工。

(5)严寒地区的管涵基础施工

常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度的地区称严寒地区。

①匀质黏性土和一般黏性土的基础均须采用圬工基础;

②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基础应增置在冻结线以下0.25m;

③一般黏性土地区的地下水位在冻结深度以上时,管节下埋置深度应为H/8(H为涵底至路面填土高度),但不小于0.5m,也不得超过1.5m。

(6)基础砂垫层材料

可采用砂、砾石或碎石,但必须注意清除基底植物层。

为避免管节承受冒尖石料的集中应力,当使用碎石、卵石作垫层时,要有一定级配或掺入一定数量的砂,并夯捣密实。

(7)软土地区管涵地基处理

管涵地基土如遇到软土,应按软土层厚度分别进行处理。

当软土层厚度小于2.0m时,可采取换填土法处理,即将软土层全部挖除,换填当地碎石、卵石、砂夹石、土夹石、砾砂、粗砂、中砂等材料并碾压密实,压实度要求94~97%。

如采用灰土(石灰土、粉煤灰土)换填,压实度要求93~95%,换填土的于密度宜用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

碎石或卵石的干密度可取2.2~2.4t/m3。

换填层上面砌筑0.5m厚的圬工基础。

当软土层超过2m时,应按软土层厚度、路堤高度、软土性质作特殊设计处理。

5.管节安装

管节安装应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

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

在敷设过程中,要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管节安装可根据地形及设备条件采用下列各种方法:

(1)滚动安装法

管节在垫板上滚动至安装位置前,转动90度使其与涵管方向一致,略偏一侧。

在管节后用木撬棍拨动至设计位置,然后将管节向侧面推开,取出垫板再滚回原位。

(2)滚木安装法

先将管节沿基础滚至安装位置1m处,旋转90度,使与涵管方向一致。

把薄铁板放在管节前的基础上,摆上圆滚木6根,在管节两端放入半圆形承托木架,以杉木杆插入管内,用力将前端撬起,垫入圆滚木,再滚动管节至安装位置,将管节侧向推开,取出滚木及铁板,再滚回来并以撬棍(用硬木护木承垫)仔细调整。

(3)压绳下沉法

当涵洞基坑较深,需沿基坑边坡侧向将管滚入基坑时,可采用压绳下管法。

压绳下管法是侧向下管的方法之一,下管前,应在涵管基坑外3~5m处埋设木桩,木桩直径不小于25m,长2.5m,埋深最少1m。

桩为缠绳用。

在管两端各套一根长绳,绳一端紧固于桩上,另一端在桩上缠两圈后,绳端分别用两组人或两盘绞车拉紧。

下管时由专人指挥,两端徐徐松绳,管子渐渐由边坡滚入基坑内。

大绳用优质麻制成,直径50mm,绳长应满足下管要求。

下管前应检查管子质量及绳子、绳扣是否牢固,下管时基坑内严禁站人。

管节滚入基坑后,再用滚动安装法或滚木安装法将管节准确安装于设计位置。

(4)龙门架安装法

这种方祛适用于孔径较大管节的安装,移动龙门架时,可在柱脚下放3根滚杠,用撬棍拨移。

(5)吊车安装法

使用汽车或履带吊车安装管节甚为方便,但一般零星工点,机械台班利用率不高,宜在工作量集中的工点使用。

管节间的缝隙应小于10mm。

6.圆管涵施工注意事项

(1)有圬工基础的管座混凝土浇筑时应与管节紧密相贴,浆砌块石基础应加做一层混凝土管座;无圬工基础的圆管基底应夯填密实,并做好弧形管座。

使圆管受力均匀。

(2)安装管节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对管节应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

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内壁齐平,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4)无企口的管节接头采用顶头接缝,应尽量顶紧,缝宽不得大于100mm。

管身周围无防水层设计的接缝,需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从内、外侧仔细填塞。

设计规定管身外围做防水层的,按设计施工。

(5)对于插口管,应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絮等防水材料填塞,不得有裂缝、空鼓、漏水等现象。

对于平接管,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0~20mm。

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

(6)长度较大的管涵设计有沉降缝的,管身沉降缝应与圬工基础的沉降缝位置一致,缝宽为20~30mm,应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从内、外侧仔细填塞。

(7)长度较大、填土较高的管涵应设预拱度。

预拱度大小应按设计规定设置。

各管节设预拱度后,管内底面应成平顺圆滑曲线,不得有逆坡相邻管节。

如因管壁厚度不一致(在允许偏差内)产生台阶时,应凿平后用水泥环氧砂浆抹补。

第二节盖板涵、拱涵、箱涵施工

一、基础与涵台施工

1.基坑开挖

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应采取加固措施。

①施工放样。

基础的轴线、边线位置及基底标高应精确测定,经测量工程师检查无误后方可施工。

②基坑尺寸。

一般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1.0m。

当不设模板时,可按基础底的尺寸开挖基坑。

当基坑为渗水的土质基底,坑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网等)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

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

无水且土层构造均匀时,基坑坑壁坡度参考表

坑壁土类

坑壁坡度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荷载

坡顶有动荷载

粉质土、粘质土

1:

0.33

1:

0.5

1:

0.75

极软岩

1:

0.25

1:

0.33

1:

0.67

软质岩

1:

0

1:

0.1

1:

0.25

硬质岩

1:

0

1:

0

1:

0

注:

①岩石单轴抗压强度<5.5mpa时为极软岩、5.5~30时为软质岩、>30时为硬质岩。

②基坑深度大于5m时,基坑坑壁坡度可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

③开挖。

基坑开挖一般采用机械开挖。

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平面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④排水。

基础开挖中,当地下水位高于基础的设计底面高程时,施工时必须采取止水措施,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使水流入集水坑内,排出坑外。

基坑土质不好,地下水位较高,用集水坑排水有流沙涌泥等现象出现时则采用井点排水法。

或采用化学灌浆及帷幕法(包括冻结法、硅化法、水泥灌浆法和沥青灌浆法等)进行止水或排水。

⑤支护。

基坑坑壁坡度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影响,或放坡开挖场地限制,或放坡开挖工程量大,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或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支护方案。

支护的方法有挡板支护加固、板桩加固、混凝土及喷射混凝土加固等。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坑的开挖,应考虑支护加固的设计(如地锚基坑的开挖等)。

2.地基处理

(1)符合设计要求的细粒土、特殊土(粘土、粉土、砂土、湿陷性黄土等)基底,修整妥善后,应尽快修建基础,不得使基底浸水和长期暴露。

(2)对于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的粗粒土及巨粒土(碎石土、砾类土、石质)基底,应将其承重面平整夯实,其范围应满足基础的要求。

(3)基底有水不能彻底排干时,应将水引至排水沟,然后在其上修筑基础。

使泉水流出,或向泉眼内压注速凝的水泥砂浆,再打入木塞堵眼。

堵眼有困难时,可采用管子塞入泉眼,将水引流至集水坑排出,或在基底下设盲沟引流至集水坑排出,待基础施工完成后,向盲沟压注水泥浆堵塞。

采用引流排水时,应注意防止砂土流失,引起基底沉陷。

基底泉眼,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都不应使基底饱水。

(4)湿软地基:

采用夯实、换填或挤密法加固或砂桩砂井塑料排水板沉管碎石桩等排水法,或桩基础等处理。

(5)溶洞地基:

清淤填充混凝土、打入混凝土桩、压浆加固或支撑梁。

3.地基检验

①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基底标高:

土质±50mm;石质+50mm,-200mm。

②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③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④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等。

4.基础及涵台施工

无论是圬工基础或砂垫层基础,施工前必须先对下卧层地基土进行检查验收,地基土承载力或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对于软土地基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加固处理,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圬工基础及涵台施工与一般砌筑和混凝土工艺相同。

二、盖板涵施工

盖板涵的施工程序如下。

 

1.盖板涵现浇施工

(1)涵台或盖板可按图纸设置的沉降缝处分段修筑。

(2)当设计有支撑梁时,应在安装或浇筑盖板之前完成。

图纸有要求将钢筋混凝土盖板用锚栓与涵台锚固在一起时,应按图纸规定的方法固定锚栓。

(3)盖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时,应连续浇注,若涵洞过长可沿长度分段浇注但接缝应设在涵身沉降处。

2.盖板涵预制安装施工

(1)构件预制

①盖板等构件预制长度,应根据起重设备和运输能力决定,但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刚性,一般不小于1m,但亦不宜太长。

②吊环位置、孔径大小和制环用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求吊钩伸入吊环内和吊装时吊环筋不断裂。

安装完毕,吊环筋应锯掉或气割掉。

③若采用钢丝绳捆绑起吊可不设吊孔或吊环。

(2)构件运输

构件必须在达到设计强度后,经过检查质量和大小符合要求,才能进行搬运。

搬运时应注意吊点或支承点的设置,务必使构件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平衡、受力合理,确保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常用的运输方法有:

①近距离搬运,在成品下面垫放托木及滚轴沿着地面滚移,用A形架运输或用摇头扒杆起吊。

②远距离运输,可用扒杆或吊机将构件装上汽车、拖车或平板挂车运输。

(3)构件安装

构件可用扒杆、链滑车或汽车吊进行吊装。

预制盖板的安装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成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搬运安装。

②成品安装前应再检查成品及拱座、墩、台的尺寸。

并检查涵台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

盖板安装时必须坐浆稳固。

③安装后,盖板上的吊装孔,应以砂浆填塞,如系吊环应锯掉,相邻板块之间采用1:

2水泥砂浆填塞密实。

④构件砌缝宽度一般为10mm,拼装每段的砌缝应与设计沉降缝重合。

3.沉降缝、防水层应按设计规定施工。

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防水层宜用改性沥青油毛毡,要求铺装平整,接缝处用改性沥青油毛毡重叠10cm搭铺,一般铺装l~2层。

三、拱涵施工

施工程序

 

1.拱架的制作与安装

(1)拱架的类型。

拱架的种类很多,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拱架、钢拱架、竹拱架、竹木拱架及“土牛拱胎”等形式。

拱架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满布式拱架、拱式拱架及混合式拱架等几种。

选择拱架形式一定要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以便能降低造价,加快施工进度。

(2)拱架的制作与安装。

为使拱架具有准确的外形和各部尺寸,在制作拱架前,一般要在样台上放出拱架大样。

放出大样后就可以制作杆件的样板,以便按样板进行杆件的加工。

杆件加工完毕,一般须进行试拼(1~2片)。

根据试拼情况,在对构件作局部修改后即可安装。

拱架安装好后,其轴线和标高等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水流不大的情况下,小桥涵施工可以用土牛拱胎代替拱架,这种方法既能节省木料,又有经济、安全的特点。

全填土拱胎施工步骤如下:

拱胎填土应在涵台砌筑砂浆或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分层夯填,每层厚度宜为0.2~0.3m,土的压实度应在90%以上。

填土宽度在端墙外伸出0.5~1.0m,并保持1:

1.5的边坡,填土将达拱顶时,分段用样板校正,每隔300mm挂线检查。

若用土牛拱胎浇筑盖板涵,其土牛填至涵台顶面高程即可,施工方法与拱涵同。

当河沟中有少量流水面采用土胎施工时,除采用木撑架土胎外,亦可根据水流大小,全填土土胎下设渗水沟,埋设钢筋混凝土管、瓦管或用木料做成三角形水孔。

在施工过程中预计有洪水到来的河沟中不能采用土牛拱胎法砌筑拱圈。

2.拱圈砌筑

修建拱圈时,为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拱架受力均匀,变形最小,必须选择适当的砌筑方法和顺序。

一般按拱的全宽和全厚,由两侧拱脚同时对称地向拱顶砌筑,在拱顶合拢。

刹尖封顶应在拱圈砌缝砂浆强度达到设计标号70%进行。

3.拱架卸落

在正常情况下,必须在拱圈砌筑完成后20天左右(气温低l℃时应酌情延长),待砌筑砂浆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以能卸落拱架。

从拱顶开始,逐次向拱脚对称卸落。

常用的拱架的卸落设备有木楔、砂筒等。

4.石拱涵施工注意事项

(1)基础和墙身沉降缝处两端面须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填逢料不透水、有弹性、应填充紧密。

(2)拱圈圬工砌筑,应由两端的拱脚向中间同时的对称进行,砌筑时拱圈或支架不得有变形。

(3)拱顶填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在拱架未拆除的情况下,拱圈砌筑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可进行拱顶填土,但在拱圈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拱架。

(4)沉降缝、防水层应按设计规定施工。

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防水层宜用改性沥青油毛毡,要求铺装平整,接缝处用改性沥青油毛毡重叠10cm搭铺,一般铺装l~2层。

(5)涵身直顺,涵底铺砌密实平整,拱圈圆滑。

 

四、箱涵施工

箱涵与盖板涵的区别是:

盖板涵的台身与盖板是分开浇筑的,台身还可以采用砌石圬工,成为简支结构。

而箱涵是上顶板、底板与左、右墙身是连续浇筑的,成为刚性结构。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第三节涵洞附属工程施工技术

涵洞主要附属工程除前面已专项列述的外,包括防水层、沉降缝、进出水口处理和涵洞缺口填土等。

一、防水层

1.防水层的作用和设置部位

涵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防水层的作用是防止水分侵入混凝土内,使钢筋锈蚀,缩短结构寿命。

北方严寒地区的无筋混凝土结构也需要设置防水层,防止水分侵入混凝土内,因冻胀造成结构破坏。

公路涵洞使用的主要防水材料是沥青,有些部位可使用黏土,以节省工料费用。

防水层的设置部位如下:

(1)各式钢筋混凝土涵洞(不包括圆管涵)

涵身及端墙,在基础以上凡被土掩埋部分,均须涂以热沥青两道,每道厚1~1.5mm,不另抹砂浆。

(2)混凝土及石砌涵洞

洞身、端墙和翼墙的被土掩埋部分,只需将圬工表面凿平,无凹入存水部分,可不设防水层。

但北方严寒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仍需设防水层。

(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防水层的管节接头采用平头对接,接缝中用麻絮浸以热沥青塞满,管节上半部从外往内填塞;下半部从管内向外填塞。

管外靠接缝裹以热沥青浸透的防水纸8层,宽度150~200mm。

包裹方法为:

在现场用热沥青逐层黏合在管外壁上接缝处。

外面再在全长管外裹以塑性黏土。

在交通量小的县、乡公路上,可用质量好的软塑状黏质土掺以碎麻,沿全管敷设200mm厚,代替沥青防水层(接缝处理仍照前述施工)。

(4)钢筋混凝土盖板明涵

盖板部分表面可先涂抹热沥青两次,再于其上设20mm厚的防水水泥砂浆或40~60mm厚的防水混凝土。

其上可按照设计铺设路面。

涵、台身防水层按照上述方法办理。

2.沥青麻絮、油毡、防水纸的浸制方法和质量要求

沥青麻絮(沥青麻布)可采用工厂浸制的成品或在工地用麻絮以热沥青浸制。

浸制后的麻絮,表面应呈淡黑色,无孔眼、无破裂和褶皱,撕断面上应呈黑色,不应有显示未浸透的布层。

对成卷布料,边部不应碎裂,不应互相粘连,布卷端头应平整。

油毡是用一种特制的纸胎(或其他纤维胎)用软化点低的沥青浸透制成,浸渍石油沥青的称石油毡,浸渍焦油沥青的称焦油沥青油毡。

为了防止在储存过程中相互粘着,油毡表面应撒上一层云母粉、滑石粉或石棉粉。

防水纸(油纸)是用低软化点的沥青材料浸透原纸做成的,除沥青层较薄,没有防粘层外,其他性质与油毡相同。

油毡和防水纸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其外观质量应符合如下要求:

(1)油毡和防水纸外表不应有孔眼、断裂、褶皱及边缘撕裂等现象,油毡的表面防粘层应均匀地撒布在油毡表面上。

(2)毡胎或原纸内应吸足油量,表面油质均匀,撕开的断面应是黑色的,无未浸透的空白纸层或杂质,浸水后不起泡、不翘曲。

(3)气温在25度以下时,把油毡卷在20mm直径的圆棍上弯曲,不应发生裂缝和防粘层剥落等现象。

(4)将油毡加热至80度时,不应有防粘层剥落、膨胀及表面层损坏等现象。

夏季在高温下不应粘在一起。

铺设油毡和防水纸所用粘贴沥青应和油毡、防水纸有同样的性能。

煤沥青油毡和防水纸必须用煤沥青粘贴。

同样,石油沥青油毡及防水纸,也一定要用石油沥青来粘贴,否则,过一段时间油毡和防水纸就会分离。

二、沉降缝

结构物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面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

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量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在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应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和防渗(防止管内水流渗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内,造成土质浸泡松软)。

1.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方向

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但无圬工基础的圈管涵仅于交接处设置沉降缝,洞身范围不设。

具体设置位置视结构物和地基土的情况而定。

(1)涵身沉降缝

一般每隔4~6m设置1处,但无基础涵洞仅在洞身涵节与出入口涵节间设置。

缝宽一般30mm,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也各设置1处。

(2)其他应设沉降缝处

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3)岩石地基上的涵洞

凡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设沉降缝。

(4)斜交涵洞

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与路基中心线平行;但拱涵与管涵的沉降缝,一律与涵洞轴线垂直。

2.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

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基础部分

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黏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

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0mm。

(2)涵身部分

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50mm,内侧以1:

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0m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

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黏土。

(3)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4)保护层

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匀沉降缝周围设置黏土保护层,厚约200mm,顶宽约200mm。

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l00~200mm。

三、涵洞进出水口

涵洞进出水口工程是指涵洞端墙、翼墙(包括八字墙、锥坡、乎行廊墙)以外的部分,如沟底铺砌和其他进出水口处理工程。

1.平原区的处理工程

涵洞出入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系统(天沟、路基边沟、排水沟、取土坑等)连接应圆顺、稳固,保证流水顺畅,避免损害路堤、村舍、农田、道路等。

2.山丘区的处理工程

在山丘区的涵洞底纵坡超过5%时,除进行上述整理外,还应对沟床进行干左砌或浆砌片石,翼墙以外的沟床当坡度较大时,也应铺砌防护。

防护长度、砌石宽度、厚度、形状等,应按图纸施工。

如设计图纸漏列,应按合同规定向业主提出,由业主指定单位作出补充设计。

四、涵洞回填

(1)建成的涵管、圬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应及时回填。

回填土要切实注意质量,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定和设计要求办理。

(2)填土路堤在涵洞每侧不小于两倍孔径的宽度及高出洞顶1m范围内,应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