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
《对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的思考
郭宏林
科学谋划能力是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其中制定发展战略是科学谋划的重要容,也是领导工作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作为一个集体,也必须有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和规划,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集体目标。
在2009年年初制定的《体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中,对我们体育部体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构想。
通过一年来的运行,我觉得,一方面,有很多想法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丰富和完善。
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
因此,在寒假期间,领导班子认真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认真研究了几个兄弟院校体育工作的做法、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了相关理论、政策和规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思考。
利用今天的机会,我代表体育部班子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体育部在近三年中体育工作的想法。
在进行具体容之前,我们先介绍两个概念:
领导、发展战略。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发展战略的原因。
一、领导概述
所谓领导,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其牵头者或为首者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的职权和自身的影响,采取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组织、协调、控制其下属,为完成预定的总任务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
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领导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
一是,要受到主观的影响。
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等自身状况。
二是,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横向有对外联系、纵向有上级领导组织。
2.领导是一种变动与引导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一是,领导者要率领、引导被领导者完成规定的目标和任务。
二是,领导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既要符合上级组织要求,又要适应自身客观实际。
3.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
一是,目标的影响。
通过制定和规划目标,引导集体和集体人员完成任务。
二是,权力的影响。
运用岗位规定的权力进行领导活动。
三是,人格的影响。
业务能力、领导艺术、个人品格等。
4.领导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组织活动
一是,领导者作为这个集体的牵头者或者为首者,要为群体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规划;
二是,领导者要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下属去实现既定目标。
5.领导是一种复杂的群体活动过程
领导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孤立行为,而是一种包含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一是,在领导活动中,要形成一个以领导者为核心,群体成员团结一致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合力。
二是,领导的绩效,不仅是领导者,更重要的是由被领导者在领导者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来实现。
因此,从领导的涵义,我们至少要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作为领导,必须为所领导的集体确定发展目标。
二是,作为集体成员必须清楚确定的发展目标并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二、战略发展概述
介绍一下有关战略发展的基本知识,这也是制定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1.战略的含义
战略(strategy):
一词起源于希腊语(stratego),意思是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谋划如何打败敌人。
是指“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
如:
:
“论持久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含义也就相应地更加广泛了。
从当今来看,战略是关于一个组织与环境相联系的未来行动的总体设想,指明组织未来行动的目标、方向及主要行动步骤。
我们所说的“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就是关于体育部体育工作未来行动的总体设想,是我们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规划。
2.战略的基本特点
全局性:
战略一般是指重大的具有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它是关系到全局成败的一种筹划,而不是对局部、个别事情的一种谋略。
因此,在制定战略中,要统观全局,把握大势。
长远性:
战略的着眼点是未来,而不是当前,当前只能是出发点,而不是落脚点。
因此,在制定战略中,要善于审时度势,既重视眼前,又要看到长远,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态势。
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步是在90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层次性:
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全局和战略。
因此,每项工作都要从战略上来考虑。
比如:
就学校发展战略来说,它包括教学、科研、党建、后勤服务等系统,也包括我们体育部在的各二级学院和、单位等各层次,各教学、科研以及各二级学院等各单位的发展也必须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来制定和规划各自的发展战略。
体育部体育工作包括教学、教研以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等系统和层次,这些系统和层次必须服从体育部整体发展的要求。
稳定性:
战略一经确立,并且经过实践检验和评估是正确的,那么就应该坚持下去,不应随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
阶段性:
正因为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层次性,因此,战略就具有实施的阶段性,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在各个阶段要有不同的中心和侧重点,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实现各个阶段的目标,从而完成总体任务,实现最终目标。
如: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规划了三个阶段目标:
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让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动态性:
事物在不断发展中,在实施战略中,有可能会出现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因素而影响战略的进行,因此,在实施战略中,战略规划也在不断调整中。
导向性:
战略已经确定,对集体、集体的各个部分以及集体的所有成员的行动具有导向作用,也就是说,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
3.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或集体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是一种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规划;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或集体在动荡不定、充满危机的环境过对有限资源的分配或再分配,最终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战略规划是一种行动导向规划,是一个组织或集体把所有成员引导到它所设计的未来状态中去的过程。
如:
什么是发展?
怎样发展?
发展为了什么?
发展的预定目标是什么?
等等。
战略规划的容:
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战略指导思想:
是确定战略目标、重点、措施和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⑵战略目标:
是一个集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全局性的发展奋斗目标,是整个战略的核心。
⑶战略重点:
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
⑷战略措施:
是指与实现战略目标有直接关系的若干主要措施和政策。
⑸战略阶段:
是指一定战略时期,由于条件和任务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
4.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研制战略并保证战略顺利执行的过程,是规划、执行、追踪与控制组织战略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把集体的发展前途和可预见的环境变化联系起来,使资源的获得有效的优化和利用,保持集体在变化的环境中能够获得稳定持续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顺利地实现发展目标,完成集体的使命。
5.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是一个行动过程,是一个涉及人员众多、关注效率的更为复杂的过程,是战略管理的主体。
在战略实施中,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⑴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职责;
⑵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战略重点;
⑶调整组织结构、推动战略实施;
⑷完善相应制度、机制,加强执行力;
⑸加强战略领导,推进战略管理。
6.战略反馈与评估
战略反馈评估是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
是对战略实施进行评价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行动的过程,也是战略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反馈系统。
三、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和目标
(一)制定的依据
1.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
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0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发[1999]9号文件(1999年6月13日)
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教育部2002年颁布,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
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开始实施。
新《纲要》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七个方面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
2.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
⑴学校“一、二、三、四”办学方略”和“三大”教育理念。
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放发展,努力建成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型科技大学”的发展目标:
学校“七届八次”教代会明确提出。
⑶《科技学院2009—2015年发展规划》。
⑷学校“七届九次”教代会和即将召开的学校党代会精神。
3.体育部自身发展实际
⑴师资队伍情况
⑵课程建设情况
(二)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涵
按照学校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落实学校七届九次教代会精神和《科技学院2009—2015年发展规划》的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我们体育部也必须思考和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总结几年来我校体育工作实践和参考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2009年年初制定的《体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规划了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和目标:
构建“大体育”发展格局,实施“大体育”发展战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具体涵和依据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大体育”以及“又好又快”的涵和依据
⑴体现在格局上,就是要形成一个“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谐体育、人文体育、大众体育”协调持续发展的体育工作格局,把更多的人(职工、学生)吸引到体育锻炼中来。
顾拜旦:
“让我们努力为每天进行锻炼创造条件,努力增加有利于吸引个人参加锻炼的机会,消除无用的障碍,简化复杂的规则;让我们大量设置体育器械,使锻炼方便可行;让我们继续改进体育器械并降低成本;让我们努力使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更加接近,使它们相互结合,并通过人们从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之处享受的欢乐和从各种运动项目的相同之处体验的和谐来高度赞美体育运动。
”
其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发展,体育教育的时空界限将不再存在,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校园,已成为现代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容。
如: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几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观念。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文件。
其次,人们学习体育、参与体育不仅仅局限于锻炼身体,而且注重人际交往、冶情操。
2.体现在结构上,它既是一个系统的、立体的结构,又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首先,从体育自身来说,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教育活动,完成这一教育活动,需要从各方面进行。
如:
教育者、受教育者;课堂教育、实践训练;课外活动、群体竞赛等。
其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教育密切配合,互相促进。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任务,高校体育既承担着使大学生身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任,同时它又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目标,可以说,体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学校的教育: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一个学校培养出的人:
“专业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道德品质不好是危险品”
3.体现在容上,它既包括体育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新兴体育项目的实践;既包括技术性和竞技性体育项目技能的训练,又包括健美性、休闲性和娱乐性人文体育项目的培养。
在容上,就要形成一个融体育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体育教育格局。
“体育搭台,文化、教育唱戏”
首先,体育课程性质的规定
《纲要》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中的第二条: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
因此,我们在“大体育”中提出了: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育体与育心相并重”的体育教育理念。
“融合”:
融合是一种混合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人文科学、体育科学和教育科学融合在一起,“寓文化、教育于体育为一体”,使学生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教育:
体育是载体,文化是手段,教育是核心
其次,确定体育课程的主要原则的要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五部分中的第十一条:
确定体育课程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容和要求。
因此,我们在“大体育”中提出:
要在坚持诸如武术、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传统性、竞技性体育项目的同时,要拓展诸如健美操、瑜伽、定向、花式篮球等健身性、娱乐性体育项目。
4.体现在形式上,它既包括课正规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又包括课外非正规的群体和健身活动;
《纲要》第四部分课程结构中的第七条: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
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外、校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
5.体现在绩效上,既体现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健身意识、终身健身知识、终身健身技术、终身健身能力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顺利学习、健康工作、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身体健康基础,又体现在使具有体育特长、体育潜力的学生参加各类各层次正规体育竞赛并获得名次证书,获得部分国家认证的体育项目资质证书,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实力,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帮助;既体现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又体现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上,丰富学生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
《纲要》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的“五个基本目标”和“五个发展目标”
一是:
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
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是: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运动技能目标:
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身体健康目标:
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
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其次,学生成人成才乃至今后发展的需要
大学时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学生上大学的直接、现实的目的就是毕业后能够就业,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因此,学校各方面教育工作都要围绕学生会顺利就业来进行,体育也应该这样。
因此,我们在“大体育”中提出,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方法和技能,而且要使有特长、有潜力的学生获得一些资质证书,为就业增添实力。
第三,大学文化建设的需要
文化(culture),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为神明崇拜、土地耕作、动植物培养和精神修养等。
关于文化的概念定义,见仁见智,五花八门。
《辞海》、《社会学简明辞典》中,把文化解释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狭义:
是指一定物质资料社会生产方式基础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大学文化:
也可以说是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体育运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体现着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改造人类社会和自身过程中的文明发展程度。
体育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体育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通过有形的具有运动属性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产品以及无形的具有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活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物质、精神财富和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相信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
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健身健心功能:
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2.教育导向功能:
3.娱乐调节功能: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自由,环节学习、工作压力,是体育教育功能的延伸。
4.激励凝聚功能:
激励学生产生一种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美育调节功能:
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冶,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校园是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体育活动与文艺活动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最有活力、最富创新意识的“两朵鲜花”。
大学文化在大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建设新型科技大学,学校提出了“三型”校园建设,即:
“节约型、关爱型、文化型”。
因此,我们在“大体育”中,要把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容。
6.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学上要努力成为能手,项目上要努力成为明星,科研上要努力成为骨干”
一是,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教学能力是基本能力,体育项目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科研是促进教学的基本手段。
二是,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育基本目标的需要
《纲要》第六部分,第十四条: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
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纲要》第六部分,第十五条:
体育教师在强化培养人才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和社会服务(含社区体育)的职能,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三、体育部体育工作发展战略规划
(一)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条例》,落实学校“一、二、三、四”办学方略”和“三大”教育理念;坚持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为了一切学生健康”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的和谐发展为根本任务,构建“大体育”发展格局,实施“大体育”发展战略,推进学校体育又好又快发展,为学生顺利学习、幸福生活、健康工作、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健康基础,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加快科技大学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具体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
坚持“科学与人文相融合,育体与育心相并重”的体育教育理念,科学规划体育理论和实践课教学容,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和相关人文知识的教育,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最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
坚持“课课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使课体育教学、实践和课外体育训练、群体活动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共同发展。
坚持以体育课程建设为平台,
坚持以队伍建设为主体,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1.课理论教学
⑴以普及学生应知、应会的体育基本知识为重点,科学规划理论课教学体系、容,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基本理论素质。
⑵以掌握体育文化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重点,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加大体育文化、体育欣赏、体育卫生与保健、体育运动损伤防护与处置以及冶情操、磨练意志、提高智能等人文素质教育容。
一是,教师要注重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要加强体育文化修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
二是,加强对理论课讲义、课件、教案的检查和理论课督导力度。
自2010级学生开始,担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做到有讲义、有课件和有教案。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理论课考核容和方法的研究。
2.课实践教学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实践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趣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⑴以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活动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重点,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⑵在坚持传统体育项目(如:
球类、田径)的同时,拓展健美性、娱乐性、趣味性等人文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项目,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趣学生的需要。
如:
在篮球选项中分解出“花色篮球”、从体育舞蹈中分解出交谊舞项目,在保健班增加实质性项目。
如:
五禽戏、台球等。
⑶加强实践课教法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⑷加强对实践教学教案的设计、检查和课堂督导,尝试开展以考核效果(考学生)评价教学质量(教师)的方法。
⑸改革体育成绩考评办法,变单纯的技评、达标向技评、达标与增强体质实效相结合转变。
3.课外训练队训练
以参加各类各层次体育赛事为重点,提高学生参加比赛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扩大学校声誉。
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规划和设置训练队,发掘潜力、突出特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具有优势基础的运动队。
二是,“把好进口、监督过程、考核效果”,把好教练员选派关和队员招收关,加强对训练队绩效考核。
4.课外群体活动
坚持以体育部为主导,积极发挥学生工作部门、各二级学院(系)进和各类体育协会的主体力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群体锻炼活动,形成“以赛带练”、“以赛促练”的课外群体活动格局,推动课外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课外有机联系。
⑴建立二级学院(系)学生群体活动考核、评比和表彰制度,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系)组织开展学生群体活动的积极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体活动态势。
⑵以形成具有我校传统和特色的体育赛事为目标,定期组织开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