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之哲学辨析题集锦.docx
《高考政治总复习之哲学辨析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之哲学辨析题集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总复习之哲学辨析题集锦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哲学辨析题集锦
一、唯物论
1、辨题:
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保护好世界遗产。
答:
(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总是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保护好世界遗产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如果盲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起到保护好世界遗产,还会对世界遗产起到破坏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把主观意识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只有这样,才会不至于破坏世界遗产,并进一步保护好这些遗产。
(3)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2、辨题: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就事业。
(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这点看,辨题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
(2)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人们要成就事业还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辨题观点是片面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直接的推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另一方面又能够能动地改选世界,即反作用于物质,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把意识的能动作用仅仅归结为反作用是不完整的。
2)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盈其规律的意识,则对事物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意识不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它必须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
(4)题观点是片面的。
4、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心想事成”是不可能的。
答: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心想”能否“事成”应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事在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条件下,认为只要“心想”就一定“事成”,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是错误的。
③如果是在肯定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心想事成”是有可能实现的。
5、人定胜天
答:
(1“天”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人定胜天是指人们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去改造和认识世界。
所以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人们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才能胜“天”。
(3)、如果说违反客观规律,不但不能胜“天”还要受“天”的惩罚;我们在改造世界中,一定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神舟五号的成功就是如此。
(4)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把主观意识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5)这个观点要具体分析,具有片面性
6、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人不能预见和避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
答: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国有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因此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性。
(2)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能够认识客观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
因此“人类不能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是错误的。
(3)对人类“不能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浩劫”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如果人类还不能认识和利用到一些自然灾害的本质和规律,那人类就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浩劫。
如果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那就可以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4)综上所述,人类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时,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871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是历史上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
7、辨题:
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11分)
(1)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客观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所以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在人还没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时,人是受自然支配的,当强大地震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往往是巨大的,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显得渺小的。
所以辨题有一定的道理。
(4分)
(2)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健全地震预警机制,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
(2分)
(3)而且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可以发挥意识的预见性计划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对自然的预见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通过发挥强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重建家园,使受灾人民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4分)
(4)此观点是片面的。
(1分)
材料: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地震发生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二、辩证法
1、和谐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作用,和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具有促进作用。
所以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的矛盾,它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而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4)综上所述,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2.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
答: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所以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以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③但是认为“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是错误的。
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会引起事物的性质发生改变,即出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其中只有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才是发展。
④综上所述,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3.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
答: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是共性,是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部分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个别事物。
(而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性,它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之中,但不是特殊性或个性的总和。
(3)综上所述,该观点没有正确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此是片面的。
4.辨题:
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求不“唯书”,只“唯实”。
答:
.⑴“求真务实”要求“唯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⑵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⑶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如果要求只“唯实”,而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
(4)综上所述,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5、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答:
⑴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坚持适度的原则。
(4分)
⑵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当我们需要改变事物性质促成事物发展时,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4分)
⑶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并学会“优化结构”。
(3分)
材料: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6、辨题: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就是增强矛盾的同一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消除矛盾的斗争性。
(1)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指人们要积极地努力地采取一切办法解决矛盾和化解矛盾。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的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4)由上可见,上述观点把和谐因素等同于矛盾的同一性,把不和谐因素等同于矛盾的斗争性,实质上是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割裂开来,因而辩题观点是错误的。
7、辨析: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
答: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2)创新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推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正确的
(3)、但创新意识必须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
认为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发展是片面的。
8.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
答案: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矛盾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总会和其他事物具有相同之处,只有特殊性而没有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此,只能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而不能说世界上的事物完全不同。
(3)上述观点,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得出"矛盾特殊性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的结论,是对矛盾特殊性的曲解,因而是不对的。
9、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就是发展。
答:
①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②并不是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由坏到好、由好到坏,由落后到进步、由进步到落后等,都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才是发展。
所以,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题中观点肯定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正确的,但误以为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又是不科学的。
10、没量变就没质变,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发展
答:
(1)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所以“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是正确的。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因此,“有了量变就有质变”不完全准确。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发展要通过质变来实现。
但有质变不一定有发展,因为质变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也有落后的、下降的,而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质变才属于发展。
背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是一组融儿童与动物为一体的五个娃娃形象,既呼应了奥林匹克五环,又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福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1、辨题: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正确揭示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首先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还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3)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未完整地揭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是片面的。
12、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发展和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答:
(1)理论创新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新的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检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离不开理论创新,因此,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但不能认为理论创新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其决定作用,因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将对社会发展和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决定力量。
13、敢想敢干就是创新精神,不固守书本才是坚持创造性思维。
(1)创新就是促进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这就要发挥人主观能动性。
他要求破除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因此需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富有创新思维。
(2)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现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要求我们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坚持创造性思维,就不能固守书本,受前人现成结论所制约。
而应勇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4)、但是,树立创新思想,不仅需要敢想敢干,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尊重客观规律,采用新技术,大胆改革,才能不断创新。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网上的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辨析以下问题:
14辩题:
网络越发展,危害性越大。
(1)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网络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主流。
网络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
(2)看问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逐步减少它的消极影响。
(3)看问题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法制、法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会趋利避害,促进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
(4)我们青年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积极促进网络事业的发展。
15.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斥或否定,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变化。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同时辩证的否定也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
(3)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不仅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更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4)题中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6、辨析: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因此只有彻底否定旧事物才能发展。
答: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分)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分)
(3)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2分)
(4)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通过吸收、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因素同时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来战胜旧事物,从而实现事物的发展。
因此认为只有彻底否定旧事物才能发展是错误的(3分)
17.(11分)辨析: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所以,创新就是不断否定旧的矛盾。
(1)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此,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是正确的。
(4分)
(2)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创新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所以,创新需要不断否定旧事物、旧矛盾。
(3分)
(3)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地否定旧矛盾的一切,而是辩证否定,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3分)
(4)所以,认为“创新就是不断否定旧的矛盾”的观点是片面的。
(1分)
18、辨析:
就事论事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①就事论事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分)
②就事论事是“论事”不“论理”,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只看到事物的现状,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否认矛盾。
(3分)
③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的货币政策,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分)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捉住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事物的关键。
政府制定货币政策与就事论事是根本对立的。
(3分)
中华全国总工会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成功破解了沃尔玛组建工会的世界性难题。
同时也带动了戴尔、柯达、麦当劳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建立工会组织。
19、辨题:
创新就要有革命批判精神,敢于否定现存的东西。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工作中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成功破解了沃尔玛组建工会的世界性难题。
可见,“创新就要有革命批判精神”的观点是正确的。
(3分)
(2)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3分)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创新就要否定现存的东西”,否则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2分)
20、.辨题:
联系构成发展,因此,建立越多联系,就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1)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所以,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同时,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只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对具体联系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
只有建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4)所以,以上观点是片面。
背景:
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但有人认为:
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讲了诚信,无钱可赚。
也有人认为:
不讲信用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讲诚信的人会吃亏。
21、辨题:
我不讲诚信,是因为社会上有人不讲诚信;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我也会讲诚信。
(1)整体与局部、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必然会对个人产生消极影响,但它不能成为个人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
个人有没有诚信,关键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2)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个人不讲诚信,社会诚信就难以建立。
要建立社会诚信,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
(3)要建立社会诚信,也离不开国家提供的法律约束机制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4)题中观点只看到社会因素对个人的作用和影响,而没有看到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
22、辨题:
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
因此,重视量的积累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因此,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并非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