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2340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篇:

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

”指的是够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

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

你是怎么想的?

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

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

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

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

  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

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

先静静地想一想。

  同桌交流:

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24030×8=240240元<250元

  答:

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

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

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适时引进≈:

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

读作“约等于”。

  板书≈

  5、小结:

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

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

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

出示补充例题:

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1:

32×8≈240240元﹤250元30×8=240答:

带250元够买门票。

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

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

32×8≈240240+16=256256元﹥250元30×8=240答:

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

32×8≈2402×8=1616元>10元30×8=240答:

  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

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

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

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

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

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够买门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

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可能说出:

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

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出示:

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和例题29×8比较:

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

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强调:

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出示:

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和例题32×8比较:

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

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

师强调:

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

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和例题32×8比较:

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

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

师强调:

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

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

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

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

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

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

104*49第一种:

把104看成10

  0,把49看成50第二种:

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

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

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

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

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

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

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第二篇:

连乘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

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

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

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

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

  板书:

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

  方法2:

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

  板书:

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

  教师谈话:

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

  教师提问:

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

再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不加行不行?

  比较、辨析: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

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

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

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

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学生思考:

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订正

  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

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

  综合算式:

6×4×3

  =24×3

  =72

  答:

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

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

  综合算式:

  =6×12

  =72

  答:

3排安装72盏灯.

  检验.师:

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信息反馈: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

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

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

  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

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

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

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

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

  板书:

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

  方法2:

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

  板书:

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

  教师谈话:

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

  教师提问:

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

再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不加行不行?

  比较、辨析: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

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

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

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

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学生思考:

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

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

  综合算式:

6×4×3

  =24×3

  =72

  答:

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

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

  综合算式:

  =6×12

  =72

  答:

3排安装72盏灯.

  检验.师:

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

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习二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

买什么?

买多少?

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

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建议

  1.收集各种文具及小礼品的单价和一个小包装内的数量,做好记录.

  2.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