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2191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docx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65)

5528.张大千书画合璧(二帧)扇面镜心设色、水墨纸本

(1)定老道兄教正,辛卯九月日光山中写寄,大千弟爰。

钤印:

张爰、大千玺

(2)(文略)日光看红叶四首,呈定山老长兄教正,弟大千爰。

钤印:

张爰私印

说明:

书画两面均以日本日光山红叶为主题。

画以青色淡染天空,峰峦高耸,为浮云遮去半腰,赭石略加朱砂画就山峰,峰顶用最浓的朱砂与赭色加朱砂点画出几棵高树,整座山峰在青天衬托下,更显秋高气爽。

山下一泊平湖,高士独坐舟中,看云山红叶,近景处平地林木尚青红杂陈,秋色斑斓,整幅画作构图别致,调色亮丽而夺目。

书法一面录大千自作《日光看红叶四首》,查大千诗词集无此著录,可补史阙。

1951年9月,大千游日本枥木县日光山,完成此扇后,即远寄在台好友陈定山。

大千喜游历,更喜通过画笔诗赋与友人分享旅途中对湖山的感受。

陈定山(1896-1989),浙江杭州人。

陈小翠兄,1948年迁居台湾,与张大千、溥心畬等交游雅集,辈望颇高。

5529.张大千书画合璧镜心册页(四开)设色纸本

题识:

(1).清湘亦有精细,仿宋人笔者,今人动言写意,不知形尚未得,何有于神,写意岂率尔操觚哉。

钤印:

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2).盈盈渌水,叠叠青山;放吾艇子,高咏其间。

爰。

钤印:

南场老子、税牛厂

(3).海气茫茫压茆屋。

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4).蓬池几回干,桑田几番改;谁信天地间,竟有山头海。

大千居士爰。

钤印:

张爰私印

(5).上山月在山,下山月在水。

爰。

钤印:

张爰、大千鉨

(6).鸣沙山下閟灵泉,争道清光此最妍;毕竟团栾属天上,人间离缺自年年。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即渥洼池,清水一泓形如上弦月,故曰月牙泉。

顷来濠江度中秋,天昏暗无月,兴致索然,欲赋一诗未成,偶记旧作漫书之。

钤印:

张爰私印

(7).行踏空林落叶声。

汉翘仁弟属,己丑夏张爰。

钤印:

张季

(8).夏间为汉翘弟写此四册,余纸未及书,即远成都,顷者重来,亦复匆匆,无事忙殊可笑也。

中秋后三日爰。

钤印:

张爰私印

5530.张大千书画合璧扇面双挖镜心水墨纸本

钤印:

张大千、蜀客、大千、西川张八、张爰

款识:

[1]一入罗浮世梦醒,琴心三叠道初乘。

匡庐巡说多尘垢,瀑布应惭此地声。

罗浮诸胜以瀑为最,诸瀑又以白水门为最,或谓尤在匡庐三叠泉之上。

乙亥七月追想旧游写此。

大千居士爰。

[2]养泉仁兄方家正之。

蜀人张爰。

[3]养泉先生法教。

张爰。

5531.张大千1949年作诗思(4幅)镜心水墨设色纸本

(1)清湘亦有精细,仿宋人笔者,今人动言写意,不知形尚未得,何有于神,写意岂率尔操觚哉。

盈盈渌水,叠叠青山,放吾艇子,高咏其间。

爰钤印:

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南场老子,税牛厂

(2)海气茫茫压茆屋。

爰。

蓬池几回干,桑田几番改,谁信天地间,竟有山头海。

大千居士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

(3)上山月在山,下山月在水。

爰。

鸣沙山下閟灵泉,争道清光此最妍,毕竟团属天上,人间离缺自年年。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即渥洼池,清水一泓形如上弦月,故曰月牙泉,顷来濠江度中秋,天昏暗无月,兴致索然欲赋一诗未成,偶记旧作漫书之。

钤印:

张爰私印,张爰,大千鉥

(4)行踏空林落叶声。

汉翘仁弟属,己丑(1949年)夏张爰。

夏间为汉翘弟写此四册,余纸未及书,即远成都,顷去重来亦复匆匆,无事忙?

殊可笑也。

中秋后三日爰。

钤印:

张季子,张爰私印

5532.张大千己丑(1949年)作高士图镜心

题识:

衣冠甚伟须眉古,编策随身竹杖轻。

何事无人补泉石,不教闲处着先生。

己丑六月朔,张大千爰。

人下夺“补泉石”三字,荒率可笑,大千补注。

昙殊学长兄博教,大千弟张爰。

钤印:

张爰私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大千

说明:

附入境单。

邓芬旧藏。

张大千三题。

5533.张大千己丑(1949年)作携琴访友图镜心

钤印:

张爰、三千大千、张爰、大千

题识:

岩下自溶溶,山头绿几重。

平生孤往意,云树识高踪。

己丑二月,得乾隆旧笺写此。

张爰。

携琴访友图。

题似心铭仁兄法家正之。

大千张爰。

说明:

上款心铭,即杨心铭,香港“三打”皮鞋品牌创始人。

Lot441-445号作品均为杨心铭旧藏。

5534.张大千1949年作翠岩野渡扇面镜心设色纸本

题识:

买山原为远红尘,况复林深无近邻。

翠叠千岩容膝易,暑消万木得清真。

草堂浴后迎新月,野渡风前到故人。

卧入羲皇天地阔,桃源谁更指迷津。

己丑春日,大千居士爰。

钤印:

张爰、大千

5535.张大千1946年作山水人物镜心(两开)设色纸本

款识:

(1)绿树低云屋,平冈逆远峰。

清波明镜净,鸥鹜自游溶。

丙戌(1946)九月,大千居士爰。

(2)千山秋如赭,含风暮色苍。

剪取一尺水,得句识清湘。

丙戌(1946)九月,大千居士爰。

钤印:

大千居士(朱文2次)、张爰私印(白文2次)

5536.张大千1959年作山园春兴镜心

题识:

小池抽嫩绿,老树发新枝。

山鸟鸣春曲,野芳吹有姿。

昔人嗟异域,今我老天涯。

十载辽东住,幼女心独愁。

己亥春日摩诘山居作,大千居士持赠语书老兄,即乞两教。

钤印:

大千父

张大千背面自题:

山园春兴。

赠语书兄。

5537.张大千人物行书扇面镜心纸本镜心

款识:

△冠五先生法家命写人物,略师吾家大风笔意为此。

虽复草草,亦颇得晋人闲散之致。

庚午八月归广州并记。

大千张爰。

△水仙长立身玉立,惟吾竹友差可伴其清标,今人嗜拳曲号蟹爪,是犹美人必欲跛行,斯为美。

冠五道兄法家正之。

庚午八月大千居士。

钤印:

张爰(2次)大千(2次)

备注:

何冠五上款。

何冠五,广东人,曾为国画研究会会员,其“田溪书屋”收藏书画颇丰。

独领风骚五百年宇宙难容一大千

顾大希

我自夸、我自疯、我自嘲、我自话自说。

我是大千书画艺术的爱好者、敬仰者、崇拜者、痴迷者。

白天我揣摩着老人的遗风,追悉着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晚上我翻阅着大千居士的撰记传奇。

聆听着老人生前的挚友、知己、学者,叙说他的每一个感人故事。

慢慢的、渐渐地我进入了迷幻般的大千世界中……

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一位学贯中西“虎步西洋东海”的大画家徐悲鸿先生,在半个世纪前,视中华五百年来的美术史而不顾,向世人喊出了“五百年来一大千”。

大千先生的挚友谢稚柳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告诉人们:

张大千先生竟把中国除了四王以外上下千年的所有画家学了个遍、摹了个透。

这个在上海淞江的禅定寺做过百日和尚,被主持方丈逸琳法师冠以法名大千(根据佛经:

三千大千,大千世界。

)的年轻人,从此开始了一场血战古人、挑战今贤的人生之路。

石涛复活了,《自云荆关一只眼》的一开石涛册页,竟让黄宾虹先生如痴如醉;一幅原济的《石梁飞瀑》使罗振玉爱不释手;一本大涤子的册页,陈半丁看了竟真假难辩;一张宋代梁疯子的《睡猿图》竟连吴湖帆、溥心畬、叶公绰三位鉴定大家大跌眼镜;从大英博物馆里巨然的《万壑松风图》,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张大千这位“圣手”,给世界多少美术馆、博物馆增添了几分欢喜几多愁。

1941年至1943年中的两年零八个月,是张大千敦煌写生、挑战自我的第二次人生拼搏。

敦煌地处中国西域边疆的荒漠之中,不要说在那里生活,就是连鸟兽也是难以栖息,那里土匪横行、强盗猖獗。

但敦煌石窟里却保存着北魏、晋唐、北宋等无数中华优秀画家的壁画。

张大千以常人所不能及的顽强毅力,潜心临摹了三百多张作品。

小到册页、手卷,大到几丈人物上千的大型巨作,从此一个全新的“大千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1952年5月,张大千将大风堂里收藏最好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刘道士万壑松风图》以最低廉的价格转售给了中国,使三件国宝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6年7月28日,在法国埃菲尔铁塔下、在塞纳河畔,一位来自东方的绘画大师,他胸前飘着长须,身穿东方长衫,脚穿中华布鞋,讲着一口中国方言—四川话,此时的张大千正迈着神定而自信的步伐,去会见一位被西方美术群体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先生。

因为在张大千眼里,这个西班牙的“斗牛士”,所到之处无不人山人海群起激昂,这在东方人的世界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东方人素有含蓄、理智、神秘的个性,而且中国绘画在中国人的眼里最多是文人、士大夫的游戏,也是少数人涉足的地方,毕加索这位被西方自由世界捧上绘画神坛的抽象派大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这些正是这位中国画家所极想知道的。

当张大千和毕加索这两位历史的巨人在法国的坎城—加利福尼亚宫(毕加索画室)里紧紧拥抱,两位大师的天籁之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荧光灯闪烁着,人们开始欢呼了,历史铭记了这个时刻。

当时的西方众多媒体,把这次会谈称为东西方画家最高级别的一次会晤,也是东西方艺术界的一次高峰论谈,更是世界绘画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其实毕加索是位非常虚怀若谷的老顽童,他告诉张大千:

西方没有艺术,艺术在东方、在非洲;每当我听到一群一群的东方人到巴黎学习绘画,我不可思议!

你们的宋画是多么的优秀!

你们的齐白石是多么的伟大!

我是学不会也不敢想。

于是竟当着这位东方大画家的面前,用着中国的毛笔,象孩子似的在纸上学画着齐白石的画……

1958年,纽约“国际艺术协会”公选张大千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并荣获该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

1968年是张大千书画创作变革的鼎盛时期,翻开中华上下千年的美术史,我曾经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感到过自豪;也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深深叹服;更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而可歌可泣,因为此画早已魂魄两段,一在祖国大陆,一在宝岛台湾。

那么今天我要高呼呐喊,张大千《长江万里图》他不仅奏响了人类文化进步的凯歌,更加快了中国绘画迈入国际的步伐。

1981年二月,年已83岁高龄的张大千,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向着媒体宣布他将以自己最后的生命,画就一幅自己生前没有到过的地方“心中的庐山”。

此画长十余米,宽近二米,绢本设色,加之运用大泼墨、大泼彩抽象表现手法,历时整整两年最终竟未能全部完成。

此时,他谱写了一曲“大千世界”最后的命运交响曲《魂断庐山情》。

1983年4月2日凌晨6时40分在台北荣民总医院,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新华社也在同一时间向全国发出了唁电,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与世长辞。

今年是张大千先生诞辰110周年,台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为了缅怀这位中国的艺坛宗师,于4月10日至6月14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先生冥诞110周年书画纪念展”。

与此同时,台湾最有影响的《CANS艺术新闻》在2009年第四期上用其整整二十多个版面,全面介绍张大千的生平及其书画作品在世界上的历次拍卖行情,使得这位当代最负盛名、最具传奇色彩、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代宗师张大千,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在张大千诞辰110周年之际,出于对这位艺坛宗师的景仰,在今年的春拍中,推出了张大千书画拍卖专场。

我有幸目睹了约二十幅张大千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文会图》、《宋人山寺图》、《芭蕉仕女图》、《东方曼倩图》、《山水花卉四屏》以及张大千画山水吴湖帆题跋的成扇,件件堪称精品。

《文会图》为张大千48岁时的作品。

画面上有树石胜境,环境幽雅,通体青绿设色,赋于重彩,数学士恣态各异,神态生动,或互相切磋画意。

描绘出了当时文人相会,一派怡然自得的神情,同时也抒发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悠闲情趣。

此作品充分体现了张大千敦煌以后人物画技术日臻成熟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宋人山寺图》是张大千运用宋代大画家郭熙的绘画手法,绢本青绿设色,亭台楼阁,屋檐古栈,飞泉直下,一高士扶杖沿吟,琴童紧随其后,桥下溪水急流,为张大千作品中最为难得的题材。

《东方曼倩图》则是张大千仿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人物力作,张大千以唐寅的原物进行摹写,故最得六如居士神韵,把东方朔这位西汉时期的词赋家描绘得淋漓尽致。

《芭蕉仕女图》乃是大千最喜爱的题材,为大千47岁的作品,也是张大千敦煌以后一改唐装仕女的画风,表现出敦煌壁画中那种雍容华贵、色彩艳丽的古代女性独特的绘画手法。

匡时的董总知道我喜欢张大千、研究张大千,故让我在他专题中写些什么。

其实徐悲鸿先生所呼唤的“五百年来第一人”和溥心畬先生誉为的“宇宙难容一大千”连同他的故事、他的传奇早已被世人所传遍,而不需我辈赘言。

2009.5.10于沪上爰寅精舍

5538.张大千台浦渔情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

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扁舟去台浦,可遂打渔情。

六十八年九月八十一叟爰。

印文: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展览:

“张大千作品展”,重庆展区,1997年6-7月。

注:

此作曾为上海朵云轩2005年春季拍品,成交价为1,705,000元。

本幅作于1979年,垂暮之年的张大千,其泼墨泼彩画法已至化境,但并未远离其深厚的传统功力,从此幅极富现代感和装饰效果的作品中,仍可看出古代大师对他浸入骨髓的影响。

张大千自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古代笔墨的研习,所画石涛几可乱真,当时还有“南方石涛”之称,但石涛对他的影响并不只是体现在具体的笔墨章法中,而是进入一个深邃的情境世界,此作题款即取石涛诗句(石涛曾在1695年作所作山水册页中题写此诗)。

画面以近处大片空白象征水面,只点上一只渔舟,视觉中心定格在对岸的山峦上,山峦以泼墨泼彩法为之,花青、石绿和墨色混合在一起,以其流动和晕化生成山峦林木自然的层次感,但这种层次感并不清晰,整个山林的色彩如同被作了高斯模糊,视觉朦胧,闪着神秘而遥远的宝石光泽,虽不可游、可居,却又吸引你进入,使观者情不自禁地陷入这个色彩编织的玄幻世界,如同大千所言:

“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

”但实际上观者并不会彻底迷失,远处的山寺,近处临水的壁石和松树,渔舟,皆用精细的笔法画出,又使画面于散漫迷惘中精致起来,亦将观者带回现实世界。

大千在画中所使用的这种将清晰和模糊的次序打乱的聚焦方式,也是来自于石涛,大千曾说过:

“石涛还有一种独特的技能,他有时反过来将近景画得模糊,而将远景画得清楚而实。

这等于摄影机的焦点,对在远处,更为象我们眼睛注视前远方,近处就显得不清楚了。

这是最高现代科学物理透视,他能用在画上而又能表现出来,真是了不起的。

所以中国画的抽象,既合物理,而又要包含着美的因素。

”大千在石涛绘画中发掘出独特的审美要素,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试验,可谓对传统笔墨的推进,也是一种创新。

此画最令人难忘之处还是在于色彩,大千在画中将色彩发挥至极致,用重色能使之透明,施艳色而不觉浮躁,并能在墨与色上反复将积、泼、破、皴诸法交错使用而不显淤滞,以色破墨,色不掩墨,水、墨、色融为一体,可见其控制水之功力。

大千重视色彩是从敦煌临画开始,此画中艳丽而和谐的色彩即有敦煌壁画的遗韵,再加上他对中国传统“破墨法”和西画技法的创造性借鉴,故能造出此情此境。

画面奇诡壮丽,风格浑厚朴茂,堪为大千晚年翘楚。

5539.张大千富贵大利镜心纸本

款识:

△烂红莫说杨家果,饱啖还吟坡老诗。

故国山川频入梦,眼前归计又蹉跎。

敬舆道翁两教,辛卯八月,张爰。

△眼前归计又差池,误书蹉跎。

钤印:

张爰、大千居士、张季

桃花已满三千岁青鸟飞来亦白头

——张大千《富贵大利》赏析

徐见

1951年8月,大千先生携家眷自印度大吉岭返香港定居。

后赴日、台旅游会友,直到11月方回港。

在此期间,应友人敬舆道弟之邀作此幅以志存念,一则寓意大吉大利,白头到老,合乎善颂善祷之意。

二则经历离乱之后,愈发思念故土,借此抒表“桃花已满三千岁,青鸟飞来亦白头”的沧海桑田之叹。

大千笔底无论仕女,花卉、山水,皆工笔精细,重彩设色,极一时胜选。

本幅取景实物,白头翁腹毛蓬松,尾羽丰满,“明察秋毫”语出于此也。

其目光矍铄,喙与指爪都摹写得极精锐。

大千曾言“偶忆青城有此鸟,山中人呼为白头”,对于故国山川的一草一木,有着细腻的体悟与深刻的记忆。

梦中清晰的情景、满腔的热忱于笔端寄意于沉思的翠鸟,凝望着彼岸遥不可及的故乡。

粗壮荔枝树干老笔纷披,只在右上角露出一隅,树枝纵贯画面,枝繁叶茂,与挂满枝头的果实一起布满整个画面,似在寓示海外的游子,阔别故乡多年,此时已是硕果累累。

荔枝叶的赋色变化最为丰富,画中重墨写叶,淋漓张放,以色与墨的调合在画面中分别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丰富层次。

画面格调写意淡雅,或以恬淡明丽表达着“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哲思。

五十年代初期,正值大千处于心手相应的创作巅峰期。

是时,其子侄四人从蜀经濠江抵港探亲,后留下相陪,先生甚喜,有诗记曰“残年摧急景,为此笑颜开”。

这段期间心情畅朗,笔下佳作纷呈。

如《张大千画集》(香港东方学会,1961年)所记《云拥山川》,后收入《张大千作品选集》(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76年)的《青绿山水》,台北羲之堂2001年版《近现代十五大家名画选》中所录《秋水杨帆》、《照殿红》等。

次年,张大千迁居南美。

婉辞徐悲鸿、叶浅予等人联名致信劝回的意愿。

即使是常年旅居海外,他始终怀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为不使文物流散海外,该年他与国内积极联系,通过徐伯郊、郑振铎等文化名士将《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宋人册页等名画留于国内。

至此午夜梦回,终将无憾耶。

5540.张大千谢稚柳 书画合璧镜心设色纸本

钤印:

张爰、大千;壮暮翁、谢稚、潇碧居

款识:

(1)、鲫鱼背三面皆空,令人不敢左右视,少不慎则堕前下矣。

今则围以铁槛,凿石为级,徜徉四周,无复临渊之叹。

爰。

(2)、壮暮翁,稚柳。

5541.溥心畬张大千书画合璧镜心纸本

款识:

(1).大千居士、爰。

(2).云楼先生属,西山逸士溥儒。

钤印:

张爰印、大千、心畬

5542.张大千辛未1931年作书画和璧镜心设色纸本

题识:

(1)、此江南小景也,随处有之,不必指定其境,戏以曹云西法写之。

辛未冬日逆于瓶山借屋。

蜀人张大千。

(2)、(文略)大千居士爰。

钤印:

考古、季爰、大千居士、□爰

5543.张大千1971年作太白行吟图镜心

钤印:

大千居士、大风堂

题识:

写君家太白行吟图,当如贺季真,一见便呼谪仙人乃为佳耳。

澈之世仁兄视此为何如也。

幸有以教我。

中华民国六十年岁辛亥七月十二日,风日晴美,可以居欣然命笔。

大千居士爰年七十有三。

5544.张大千壬午(1942年)作高士图镜心

钤印:

张季、大千

题识:

木叶凝霜静,千山绿尚肥。

晴晖弄秋晚,犹暖旧林扉。

写杜陵诗意。

客莫高窟作。

壬午冬日,大千居士爰。

5545.张大千春园留香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

丁亥三月十七日写颂慈芳世讲于归之喜,张大千爰。

钤印:

张爰之印张大千鉴藏印:

来苏楼

意笔绘花鸟,泼墨写山水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名权,后改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

与兄善孖皆名重画坛。

九岁从母学画,十七岁随兄东渡日本京都学习绘画和染织工艺。

归国后投海上名士李瑞清门下,数游黄山诸岳,与兄定居上海,鬻画为生。

三十七岁移居苏州网狮园,应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

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称誉“五百年来一大千”。

“七七事变”后入川,四十一岁入敦煌,临摹整理历代壁画,开近代系统整理研究敦煌遗产先河。

1959年定居巴西,建八德园;后赴美,筑圜华园;七十年代定居台北外双溪之摩耶精舍,1983年病逝。

张大千绘画师学很广,在60岁前对石涛、八大、徐渭、陈淳,无不精心临摹,作品几可乱真。

人物画以传统为根基,受日本、敦煌画风影响,略有唐韵。

60以后开始“衰年变法”探索泼墨山水。

其造诣全面而深厚,山水画有“南张北溥(儒)”、花鸟画有“南张北齐(璜)”、人物画有“南张北徐(操)”之誉,广为称颂。

尤其他的泼墨泼彩,先以笔勾勒物象大概,然后以浓淡墨彩泼于纸绢上,任其流溢,再点以浓墨或清水或彩墨,任其渗化融合、变幻,再用笔细心收拾,将浑沦处点醒。

张大千的泼墨绘画,从传统中羽化为现代艺术,对当代水墨画创新,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次秋拍所选张大千作品如《十二月令花卉册页》(见“近现代专场”)、泼彩《春山云起》、张大千、溥儒合作的《山水人物册》(见“近现代专场”)等诸多作品,从多方位展示了张大千的艺术经历和成就,其投资与收藏价值显而易见,值得重视。

5546.张大千青绿山水扇面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

(画)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己丑夏五逭暑濠作。

爰。

(书)尝记董思翁题画语,固书之。

己丑四月。

大千居士爰。

钤印:

「张爰」、「大千」、「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注:

一九四九年春节后,大千先生应澳门殷商蔡克庭之邀自港赴濠江作客。

他寄寓蔡宅,以客厅为画室,挥毫创作,逗留约至五月中旬方离澳门。

期间写画赠当地艺文仝道。

本幅山水、书法,分别写于素楮,金笺上,约成于相若时期,亦即勾留濠江后期,故合置为一,书画足堪匹配!

5547.张大千1981年作花鸟四屏镜心设色纸本

钤印:

张爰之印(4次)、大千居士(4次)、辛酉(3次)

款识:

(1).相怜得莲,相偶得藕,不似人间有离别。

七十年之秋,八十三叟爰摩耶精舍写。

(2).富贵根苗。

此谀人吉语也。

老夫亦不能免,可笑也夫。

七十年之秋,八十三叟爰。

(3).猩红不是嫣红,青如微霜点染工。

任笑老夫双鬓白,童心不用驻颜功。

八十三叟爰。

(4).萧疏红叶艳于花。

辛酉四月二十九日摩耶精舍涉事,八十三叟爰。

5548.张大千1949年作扁舟归客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己丑夏五逭暑濠作,爰。

钤印:

张爰、大千

5549.张大千花开纳福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

修竹青青玉缀枝,平安初迓岁朝时。

华堂拜母苍松健,春酒殷勤献一卮。

丙戌岁不尽日,恭颂李老伯母方太夫人。

丁亥开岁纳福,愚侄张爰顿首百拜。

印鉴:

张爰之印、大千、长共天难老、云璈锦瑟争为寿

署年:

丁亥(1947)

按语:

画中所绘松、竹、梅、兰,均为传统文人画的代表性题材。

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松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文人高士,常借四君子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借鉴。

画中一枝红梅纯洁高雅,野趣盎然,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

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正所谓:

“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画中兰花,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得兰花之“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不正是应证了兰花的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画中一丛碧绿的修竹甚是惹人怜爱,正如郑板桥感悟的那样: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

独画云乎哉!

画中一段折枝苍松,支撑起整幅画作的力度与态势,殊为可贵。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5550.张大千1949年作溪山初雪镜心设色纸本

题识:

溪山初雪图。

拟宋人高克明笔。

爰。

回顾寒林空寂寞,雪中僧舍起孤烟。

悬知煮茗烧红叶,不抱卢同抱蝶眠。

己丑重阳前日大风堂作,蜀人张大千爰。

钤印:

张爰私印(朱)张爰长寿(朱)张大千长寿大吉大利(白)

5551.张大千己丑(1949年)作南无观世音菩萨镜心水墨纸本

钤印:

张爰长寿、张爰长年大吉又日利

题识:

南无观世音菩萨。

己丑六月既望,蜀郡张大千敬造。

大千三十年代即开始画观音,自敦煌归来后于此类题材愈加成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