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2100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docx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红桥区教育中心武国强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内涵是:

立足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着眼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整体规划阅读教学目标,并在每节语文课上,分步实施,突出其训练的某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习得和思想情感的陶冶的阅读教学的方法技巧。

其特征是:

1、教学目标精炼而融合;2、教学内容丰富而集中;3、学生学习活动充分而有序;4、教师重学法指导和课堂反馈。

并认为其实践的价值在于:

1、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实践并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2、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突显“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3、体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价值观和语文教学的高效率理念。

关键词:

“一课一得”教学策略思考

几年来,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围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核心问题,我们开展了“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经几年的努力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语文教学方式由重教师讲向重学生学转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与能力快速提高:

如三中青年教师李娜,在2010年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中,她参赛的《珍珠鸟》读写结合教学案例获得优秀案例一等奖;八十九中学青年教师律莉,在2010年“菁华杯”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她参赛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也获得一等奖。

同时,我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连续几年的中考语文成绩也跨入了全市的前列。

反思“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以供同仁的指正,获得新的提高。

一、“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内涵与特征

(一)“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内涵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提出,是在深入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过程中,针对当时语文教学存在的低效问题而提出的。

即一是有的语文课热热闹闹活动不少,但语言学习的活动甚少;二是一堂课学生语言学习内容过多,习练的活动过少,结果是语文“双基”无法落在实处;三是语文识记性学习过多,方法性学习过少,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弱,等等。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态,实现有效和高效教学,我们在借鉴“得得派”语文教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在探索语言训练科学化的教改试验中,创设了“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语文教学策略和“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体系①,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今,在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在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得得派”的语文教改经验呢?

我们认为,“得得派”的“一课有一得”是针对当时语文课效率低,甚至没有语言能力训练的语文教学而言的,它强调语言能力训练的“一得”,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因为语言本身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思想训练、情感熏陶、习惯养成等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是在语文能力养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实现的。

因此重视语文课的语言训练与重视语文学科必须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一致性,两者并非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认为的那样“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因此,我们认为“一得”的“一”可理解为虚指,是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学有所得的形象的说法,既包含在思想情感上的习得,更包含在语言能力上的习得。

何谓“得”?

陆继椿老师说: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只管讲不管用的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懂,而且要学生学会。

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只有懂了,会了,才能算是‘得’了。

”②从现实的语文课教学情况来看,实现这样的“一得”并非易事,如果能实现“两得”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我们坚决反对的是“多”而不“得”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因此,对“一课有一得”的“一得”不能做机械、片面地理解,而要求实质性的理解。

我们认为,“一课有一得”的实质,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和高效性,是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提升,是追求语文教学的本体性。

“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是陆继椿先生体现“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也符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目标教学规律,确实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因此,我们认为,“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其内涵就是立足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着眼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整体规划阅读教学目标,并在每节语文课上,分步实施,突出其训练的某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习得和思想情感的陶冶的阅读教学的方法技巧。

(二)“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特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总特征就是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要学有所得。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教学目标精炼而融合;教学内容丰富而集中;学生学习活动充分而有序;教师重学法指导和课堂反馈。

下面以三中李娜老师的获奖教学案例《珍珠鸟》为例,加以说明。

(《珍珠鸟》教学实录见后面附录)

1、教学目标精炼而融合。

就是说,一节课一般设定一个语文能力训练目标和思想情感陶冶目标,并将两者融为一体。

从《珍珠鸟》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就是学习和运用细节描写知识,培养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

如导入环节的内容是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

不会细节描写,品读环节的内容是学习体味文本中的精彩细节描写语段,探究环节的内容也是分析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而习练环节的内容更是细节描写的学习实践活动,最后总结环节的主要内容仍是扣住细节描写。

可见教学目标精炼而清晰,并贯穿于全课的学习过程之中。

确实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的追求语文学习实效性的“得得派”的教学理念。

同时,本课的思想情感教育目标,即热爱动物,学会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爱的教育,也较好地融合在语文能力训练目标的实施过程之中。

如在品读文本的精彩细节描写语段、探究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中,都渗透着这一思想情感的教育,并强调了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功能。

特别是在习练的环节中,我们既看到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语言学习行为,更看到了思想情感教育的成效。

如:

生:

在这句里,我的动词运用的不够准确,“拍”不能表现我对小狗的喜爱之情,我觉得应该换成“抚”。

又如:

生2:

这个句子中的“养殖”不好,我认为应该换成“培养”。

生3:

“培养”不好,又不是教育鹦鹉,我认为应该换成“饲养”。

生4:

“饲养”不能表达情感,我认为应该换成“照料”

(众生纷纷点头)

师:

分析的很好,让这句话的作者来说说吧!

生5:

我想表现我很珍爱这只鹦鹉,我更同意“照料”,但如果现在让我修改,我会将它修改成为“呵护”。

(同学们纷纷鼓掌)

2、教学内容丰富而集中。

就是说,一堂课上要围绕着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而准备较多的学习内容,以求“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的教学效率,而不是没有重点的内容丰富。

从《珍珠鸟》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其教学内容是丰富的。

如有评析学生习作《我家的冬冬》的师生活动,以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学习细节描写;有品读赏析《珍珠鸟》文本的细节描写精彩实例的活动;又有对如何写好细节描写的方法的探究学习活动,更有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知识的习练活动。

这些学习活动虽丰富多样,但内容都集中在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这一训练点上,每个活动内容都密切关联,又逐步加深。

实践也表明,教学内容只有这样的集中而丰富,才能保证学生的“一课一得”。

而缺少重点突出的,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越多,其教学效率越低,学生也就会无所得。

3、学生学习活动充分而有序。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活动要充分。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有所得”的主体,而充分的学习活动,正是学生“学有所得”的根本途径。

从《珍珠鸟》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在整节课的五个环节中,即对习作的读、评活动,对文本的读、找、品活动,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的活动,以及对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活动和课后小结活动,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的参与者。

这些学习活动,对于完成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这一训练点来说,不仅是丰富多样的,而且还是合理有序的。

如学习活动由发现细节描写的问题起,转到学习细节描写的范例,再深入到探究解决细节描写问题的方法,最后又转到应用、习练细节描写的能力训练上,这样不仅创设了激发学习动机到强化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学习动力机制,而且还完成了感性到理性、认识到实践、学习到应用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课上,学生最后对习作的评改效果正充分证明了,这种充分而有序的学习活动是获得高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4、教师重学法指导和课堂反馈。

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的预设上,课堂的组织管理上,更体现在学法的指导上。

因为这是突出语文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保障。

从《珍珠鸟》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李老师在“探究写法,归纳领悟”这一环节中,细心引导学生学习写好细节的方法。

正是这一学法的指导环节,才保证了后面“习练应用,能力提升”环节的顺利实施,保障了学生评改细节描写活动的成功。

为了强化课堂学习目标的落实,提高学生课上“一得”的实效性,“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强调当堂反馈。

当堂反馈也是教师教学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一种手段。

当堂反馈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做相关的验收练习进行反馈,做拓展性的练习进行反馈,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反馈,通过生生评价进行反馈,等等。

本课属于生生评价式的反馈。

二、“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价值

1、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实践并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语文教学是教语言还是教思想?

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

这是一直困惑我们语文老师的问题。

在“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是教学生学习汉语语言,而不是向外语学科那样,教学生学习英语,因此,语文教学的本质功能应是教学生学习汉语语言。

然而,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是不可能须臾分离的。

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语言的同一对象的不同存在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而没有思想也就没有语言。

正是语言的这种特殊性,使语言学习本身就带有着浓厚的思想情感的陶冶性。

加之“教书育人”是我们各个学科所带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非语文学科所专有,因此,坚持语文学科本体职责,并不是要推卸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的职责,而是要探索和坚持语文学科进行育人的独特方法方法。

对此,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感教育,要与语言的学习训练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开来。

广西教育学院校长王世堪教授认为: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其途径、风格可以是多样的,但其基本特点,是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重吸收、领会、感悟、思索、共鸣,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和陶冶的过程。

”③我们在“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中,也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方法、途径──就在语言的学习训练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和陶冶,也可以说,就在坚持语文教学的本体性的过程中。

如李娜老师的《珍珠鸟》教学案例,就正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认为,“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价值,就在于让我们看到,坚持语文学科的本体性──语言学习,是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这为我们理直气壮地坚持语文学科的本体性,增强了信心,提供了经验。

2、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突显“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教学理念的更新。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满堂灌、满堂讲的教学方式弊端的变革。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价值,就在于它充分体现并实践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

如它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所得上,而不是放在教师的讲授上,从根本上就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学理念,鲜明地表明了立足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正是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从李娜老师的《珍珠鸟》教学案例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及成果,看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来源于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需求,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发挥,从而,我们感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贵在老师的巧妙激发,只要老师的教能切实做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学创设一个个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释放出来,使我们看到学习主人的真面貌,并真切地体会到教为学服务的科学性。

因此,我们相信,“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对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具有积极地作用。

3、体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价值观和语文教学的高效率理念。

“面对知识经济教育核心已不再是知识,而是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也是新世纪的主导教育思想。

”④因此,新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已由过去注重对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转为注重对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要求十分突出。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正是凸显了语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语文方法的学习。

如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我们就注重教学生学会“圈点勾画”阅读方法;在诗歌学习中,注重教学生学会“情景再现法”的诵读方法和语言赏析的方法;在字词积累的学习中,注重教学生学会“分类积累”和“比较积累”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中,注重教学生学会“筛选概括信息的方法”“角色阅读理解法”和“文本主题理解归纳法”等等。

我们之所以注重语文方法的学习,是因为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语文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运用语文方法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

没有语文方法的学习,就很难实现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

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践中进行。

从李娜老师《珍珠鸟》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就看到,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教学,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的,而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归纳出来的。

随后,又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知识去解决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学习实践过程。

因此,我们认为,“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价值观。

同时,“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还是一种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价值观的教学。

这种高效率教学观,不仅体现在要让学生在思想情感教育和语言知识学习上学有所得,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深度上(即写了什么?

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学有所得,而且还体现在要让学生在“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上学有所得。

由此,我们坚信,坚持“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有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驶上培养创新人才的快车道上。

三、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如下问题亟待进一步地解决。

1、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整体、科学地设定及安排。

做好这项工作,更有利于实现“得得相联系”的分步实施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这也是完全实施“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保证。

对此,我们正在积极的实践探索之中。

2、“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灵活多样性的设计还有待深入地研究与实践。

3、“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还应拓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实践与研究。

等等。

“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让我们尝到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甜头,如果再坚持下去,并努力地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坚信,语文教学定会取得更新、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②《陆继椿与“得得派”》,《语文教学通讯》1986.5

③王世堪《在人文性和工具性论证中前行》出自《课程•教材•教法》(北京),2009.6

④冯之浚《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

《珍珠鸟》教学实录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课前,大屏幕中展示一幅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的珍珠鸟图片,同时伴随着珍珠鸟细柔的叫声。

师:

同学们,鸟儿是人类的朋友,那自由飞翔的身姿,绚烂缤纷的色彩,婉转多变的歌喉,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美趣,也让古往今来的诗人作家写出了许多闪耀着灵性的诗歌与文章。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冯骥才的优美散文,它将带领我们去了解那美丽的珍珠鸟,去触摸它单纯灵巧的心思,去感悟文中那份细腻而纯真的感情。

(板书课题及作者:

珍珠鸟冯骥才)

师:

在昨天的预习作业中,我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

《我喜爱的小动物》,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生纷纷回答“完成了”)哪位同学愿意读读你的习作啊?

(生举手)

师:

孟君蓬,请你来读读。

(生站起)

师:

在孟君蓬读之前,我先做一点小的提示:

请全班同学认真聆听,待孟君蓬读后,同学们要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孟君蓬同学也可以针对同学们的点评谈自己的看法。

好,孟君蓬请开始。

生:

《我家的冬冬》

冬冬是我家的一只小狗,它两个月了,它来我家的时候刚40天,它现在长大了许多,听我说完,你就知道它有多可爱了。

它有两只小眼睛,头上方有两只尖而立的耳朵,一只长长的嘴,里面长着令人生畏的牙齿,粗壮有力的四条腿和一条不长不短的尾巴。

它是十分聪明的,每天我带它去遛弯的时候,它都向后看着走,只要一有陌生人,就飞速地跑到主人的身边,好像要保护我们似的。

它平时也经常犯错误,妈妈就吓唬它,但只要一抬手,它就嗷嗷叫,好像在祈求原谅。

这件事是最有趣的了。

我们家睡觉前,会把鞋摆好。

而冬冬现在正在长身体,长牙,它牙痒痒,我们的鞋有韧性,当然就是它磨牙的首选,我们睡觉时它随便玩,我们快醒了,他就把鞋摆在过道上,排成一排,不想让我们发现。

可它没把鞋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虽然摆齐了,但还是被我们发现了。

真是又可气,又可笑!

我家的冬冬是一条多么可爱、多么聪明的小狗啊!

师:

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做一次专家,来“点评”一番:

你认为孟君蓬的这篇小文写的好不好,好,好在哪?

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生1:

我认为他在写小狗可爱的时候,应该写得可爱点,但他写的“令人生畏的牙齿”、“尖尖的耳朵”,“小眼睛”,写的是一只很可怕的小狗,我觉得都有点向藏獒了!

(大家都笑了)

生2:

文章开始交代它刚来我家的时候只有40天,现在即使长大了一些,也只能是一只小狗,但在文章中间却说它有粗壮有力的,我认为这样有些前后矛盾。

(有些同学很认可的点头)

师:

孟君蓬,听了同学们的点评,你能不能谈谈你的想法啊?

生:

我………,其实我最初的构思是表现我家冬冬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狗,表达我对它的喜爱之情的。

刚听到几位同学的点评,我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好像我的情感没有表达清楚,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生3:

我的文章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也很困惑,总是不知道怎样表现自己的情感?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遇到的困难要怎样解决呢?

今天我们就更为深入地探讨一下冯骥才先生的这篇《珍珠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又是怎样表现的?

二、品读细节,积累经验

师:

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此,做一点提示:

概括的方法是什么?

生:

(异口同声)谁干什么

师:

很好,开始。

(生认真阅读)

生:

文章描写了“我”与珍珠鸟一家三口由陌生、害怕到亲近的过程。

师:

回答的很好!

请同学们再说说珍珠鸟长什么样?

有什么习性啊?

(生很迅速地举手)

生: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是一种很怕人的鸟。

师:

李翰铤同学找的很准确。

这样一种“怕人”的鸟,对“我”自然也是害怕的,但它对“我”的态度却由“害怕”转变为了“信赖”,小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

(杂)因为珍珠鸟充分地信任我,知道我不会伤害它。

师:

对,就是这个原因。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章,画出“我”的举动,看看“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

鸟儿有什么反应?

提示一点,请同学们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

(屏幕显示问题)

(生认真勾勒,师巡视)

生1:

当“‘我’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绿叶的垂蔓盖在鸟笼上”时,珍珠鸟显得“格外的轻松自在”;当“‘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他们”时,珍珠鸟则敢于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生2:

珍珠鸟见“我”不去伤害它,它就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

生3:

还有,我写作时,当我手中的笔不觉得停了时,珍珠鸟竟然“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师:

(利用幻灯片归纳)同学们找的很准,文中多处运用精彩的细节描写,准确的表现了鸟儿从“离我较远”到“一点点挨近”到“淘气地陪伴我”的变化过程。

三、探究写法,归纳领悟

师:

这篇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平凡之中却有能打动读者的东西。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表达某种情感,但却表达不出来,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对同学们刚刚找到的细节描写进行语言上的深入探究。

(出示幻灯)每个小组选派一两名代表,谈谈你认为作者的哪些地方写的好,好在哪?

(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生1:

文章第12段中有这样一句: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抚一抚”,表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师:

非常好,你找的很准确。

“抚”这个动词准确的表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前。

同学们可以尝试替换一个词语,体会一下,情感是否有变化?

(师变换了“摸”“拍”等词语,同学们纷纷摇头,一致认为“抚”最恰当)

师:

其实在刚才同学找的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动词用的也非常好?

哪一个?

生:

(杂)“啄”。

师:

大家很敏锐,这个“啄”字,就表现了小鸟的友好。

由此可见,准确的用词就可以准确的表达情感,在我们的作文中,大家一定要注意遣词炼字。

其他小组,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写的好?

生2:

我找的是175页倒数第三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认为这段运用了细节描写,例如写它“扒在肩上”的“扒”,再有我抬肩它都没有醒,还“咂咂”嘴,这个小鸟居然会睡在人的肩上,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说明它一点也不害怕人,通过这个举动我认为小鸟和人之间已经建立了信赖之情。

师:

分析的真好!

刘笑鸣同学准确的找到了表现珍珠鸟神态、动作及其变化的细节描写,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生3:

我认为在表现小动物的可爱时,要巧用动词,这样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进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

归纳的真好!

其他小组还有什么“高见”?

生4:

第14段中,“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其中“小家伙”用的好。

师:

很好,这“小家伙”用的怎么好?

生4:

从称呼上体现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师:

这就是说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可以突出细节的情感味儿!

还有没有小组代表要发言?

(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生5:

我找的是第11段: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