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995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docx

华工货币1银行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复习docDOC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信用产生

从历史上看,信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形成,贫富不均状况严重,贫困家族向富裕家庭向富裕家庭告贷,如粮食、种子、牲畜等实物形式借贷,即使最早的信用。

因此: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私有制的出现。

当社会的剩余产品有私人拥有时,才有了借贷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前提;

2)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3)信用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经济,本质上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信用的产生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直接相联系;实物借贷是信用的初级形式,货币借贷是商品经济中的普遍形式。

4)与商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相比较,信用采取了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即:

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这种“价值单方面的转移”运动方式,使得借贷之间的“交换”行为,其同一价值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产生了“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分离,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运行链条,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有信用引发的“支付困难”危机的潜在基础。

5)信用行为反映了商品经济中不同微观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高利贷信用

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特点是:

1)利息高,利率无最高限制。

2)非生产性。

3)保守性。

高利贷生存、与最为适应的经济基础是小生产者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大量的小生产者是高利贷者生存的天然阶级基础。

高利贷者反对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的保守势力。

4)破坏性。

高利贷盘剥,摧残生产主体,剥夺了生产者的全部剩余劳动和部分必要劳动,导致社会生产力衰退,社会再生产萎缩,对社会生产是一种破坏性力量。

高利贷信用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现代商品经济中借贷资本信用

贷资本信用是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

特征是:

1)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为前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征。

2)在资本循环与周转过程中,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

3)借贷资本是为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是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一种生息资本。

4)借贷资本产生于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而整个社会资本循环周转是交错运行的,有货币闲置的资本与有货币临时需求的资本相互调剂余缺,就产生了借贷资本的信用,并逐渐独立出一种职能资本——借贷资本。

5)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价值运动方式:

即:

同一资本形态的“二重支出”与“二重回流”。

6)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借贷资本信用,其经济属性与上述相同。

 

第二节信用形式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表现为: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等

1商业信用

1)是企业之间在商品形态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2)两种表现形式:

赊销与预付,在此基础上的分期付款、委托代销、补偿贸易等也属于商业信用。

3)商业信用的特点是:

A:

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B:

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行为结合在一起;C:

商业信用的供求与产业经济周期相适应,经济繁荣阶段,商业信用活跃,经济危机、萧条时期则萎缩,企业产品滞销、积压增大。

4)商业信用是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信用,主要功能作用是保障社会化大生产的连续循环周转而不中断,因此商业信用是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础信用形式,其他信用形式无法取代。

5)商业信用的局限:

A;规模、数量有限制。

商品形态上提供的信用,最高界限是现有的全部资本总额(理论值)。

B:

方向有限制。

其商品形态本身具有“定向性”。

C:

能力有局限性。

前提是需求方具有支付能力。

D:

国家对商业信用管理调节有局限性,往往与货币当局意图产生相反效果。

2银行信用

1)是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的优势:

A:

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实物总量上的限制。

B:

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使用方向上的限制。

C;银行信用也克服了商业信用能力上的限制。

D: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在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动态关系上不完全相同。

商业信用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直接与产业资本循环相联系,为保证其循环连续不中断,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其他信用形式无法取代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础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的运动方式,不仅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各个环节相联系,而且与整个商品经济运行中所有与货币有关联的货币资金运动相联系,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对外经济往来,不仅来自社会生产循环周转之中,还包括退出生产流通领域之外的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储蓄,以及食利者阶层的财富。

银行信用是现代产业资本循环周转中的基本信用形式,同时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调节渠道、调节机制。

3国家信用

是以国家强力机构为基础,以未来的财政收入为偿还来源,为满足国家政府开支、宏观调控,以及某些特殊需要而形成的信用。

国家信用根本不同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1)从资金来源看,脱离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只是一种向社会举债的行为。

2)从用途上看,其一是调节财政收支,满足政府机构庞大支出;其二是弥补财政赤赤字。

其三是进行宏观调控。

前两种用途在社会生产循环周转之外,后一种用途进入社会生产循环之中。

4消费信用

1)企业或银行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

2)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

A:

企业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的消费信用,如分期付款、赊销;B:

银行向消费者以货币形态提供的消费信用,如住房信贷、汽车贷款。

消费信用实质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在消费领域的运用。

3)信用卡是银行与高信誉的发卡公司联合向消费者以货币形式提供的延期付款方式。

Visa、Master、银联实质是银行信用在消费领域的延伸,属于消费信用。

4)消费信用的作用是:

在超出现有的社会居民个人消费的现实购买力之外,额外、提前增大了社会经济的总需求和社会购买力总量,从来自个人消费领域,以提前消费方式对社会经济起着加速的推动作用。

5)消费信用的负作用是:

在提前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当经济繁荣,各阶层收入稳定增长,消费信用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消费信用是毕竟是债权与债务关系,所形成的现实需求与未来支付能力之间形成了时空的分割,给社会经济运行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当社会经济转差,失业率增大,收入下降,盲目扩大消费信用,就回使原来对社会经济“加速度”的积极推动作用,反过来对社会经济带来“加速度”的破坏冲击作用。

由大量失业、企业破产、中小银行倒闭、政府失业救济支出增大、劳资矛盾加剧、甚至社会动荡。

5股份信用

1)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股权凭证)直接向社会融资的一种信用。

属于直接信用。

2)股份公司出现是以信用关系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为避开银行金融的间接融资方式,企业、公司向社会直接融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资本构成方式。

6国际信用

1)是指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主要包括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信用、国际金融机构信用。

2)国际商业信用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

3)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口商与出口商双方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信用。

4)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特点是利率低、期限长、条件优惠,但一般有附带限制条件。

政府信用具有援助性质。

5)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是指国际、或国际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提供的优惠性、援助性、开发性的信用贷款。

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

第三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是:

以书面形式发行、流通,保障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各种信用形式运作的载体与操作工具。

商业信用的运作工具是商业票据;银行信用的操作工具是银行票据,包括存款、贷款、汇票、支票、信用证等;消费信用运作工具有信用卡;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是政府债券。

2信用工具的特点:

1)返还性,债权人凭证约期收回本金及相应的收益报酬;2)流动性,信用工具可以在金融市场买卖变现以收回本金及收益。

信用工具流动性强弱取决于信用工具的出票人或债务人的信誉高低、担保能力强弱。

3)收益性,有固定收益与市场价格波动性收益。

4)风险性,一是债权人不履约带来的风险,二是市场交易价格波动带来的票面值下降而产生的收益损失与本金损失。

3商业票据:

1)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信用运作中标明债权债务的凭证。

2)商业票据的特点:

A:

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的,仅表明债权债务关系,与商品交换无关。

B:

票面必须载明特定的内容,即:

票据种类、金额、收款人、付款人、支付日期、发票人签字。

C:

票据具有不可争议性,付款人不得拒付。

D:

票据具有流动性,即经过背书可以转让。

3)商业票据有两类:

A:

商业期票,也称本票,是指债务人给债权人发出的,在一定时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期票当事人只有两个:

出票人与收款人。

B:

商业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第三者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债权人发出的汇票还须债务人承认兑付后才能生效,承兑票据叫承兑汇票。

由企业承兑的汇票是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的汇票是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大大提高了商业票据的信用能力。

4)票据“背书”,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转让要经过“背书”手续,即持票转让人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

背书人一经背书签字,即为票据的债务人。

如果票据到期,持票人不能从出票人那里收取款项,有权向背书人要求支付。

5)票据贴现,商业票据在运作中,往往由持有人在票据未到期时,提请银行“贴现”以取得现款的行为。

银行扣除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而形成贴现付款金额。

4银行票据

是银行信用运作工具,是由银行签发的,或承诺的付款票据凭证。

1)银行本票:

银行签发的承诺到期日由银行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可分为现金本票和转帐本票;银行本票要有签发日期、金额、收款人名称、签发银行盖章;银行本票一般有效期为2个月,超期银行不予受理。

2)银行汇票:

银行作为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见票是,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须记载:

汇票字样、无条件支付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字盖章。

银行有时可以流通,需要背书手续,同时要有保证人。

出票人、背书人、保证人、承兑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3)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存款人通知银行从其帐户以一定金额支付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支票可分为:

A:

记名支票,即银行对支票指定的人付款,但须经持票人背书;B:

无记名支票,即银行对支票的任何持票人付款。

支票按支付方式有:

A:

现金支票,可支付现金。

B转帐支票,只能转帐,不能提现,常在票面用两条红色平行线表示,又称“划线支票”。

C:

保付支票,票面注明“保付”字样,由银行保证付款,不会发生退票。

支票使用大大节约了现金流通费用。

4)信用证:

是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向收款人开出的一种具有一定金额、一定期限,并根据一定条件进行付款的保证书;通常是商品交易中货款结算的一种凭证,广泛应用与国际贸易。

信用证本质上是银行保证替客户付款,因此须慎重运用,尤其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

5债券

是国家信用、企业信用的运用工具。

根据发行主体分为:

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

1)政府债券:

国家信用工具,是政府筹集资金而向社会发行的债务凭证,包括:

A:

公债券,属于中长期债券,一年以上期限。

B:

国库券,通常一年以下期限,如美国短期国库券。

C:

地方市政债券,由地方政府发行,用于地方公共事业,以地方税收偿还的债券。

2)公司债券:

企业向社会发行的债务凭证。

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有严格限制,一般不能超过现有企业的资产净额。

企业债券是企业资本金来源之一,通常期限较长,属于中长期债券,例如10年、20年以上。

公司发行债券都有明确用途;因公司债券安全性、流动性不如政府债券,其利率较高。

3)金融债券:

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通常具有特定用途。

6股票

1)是股份信用的运用工具;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直接向社会进行融资的方式,属于直接金融。

2)股份公司的出现与存在以信用关系普遍发展为前提。

大量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活跃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之中,为直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避开银行间接融资,企业与公司发行股票向社会直接融资,形成一种新型的资本构成方式。

3)股份公司的出现使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产生了分离;所有权是股票持有者,具有“社会性”,经营权则聘请经理阶层管理。

4)股份公司的普遍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即鼓动对公司的负债仅以股本金为限,负有限责任。

7国际信用

1)是指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对国际间的经贸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包括:

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信用;国际金融机构信用等方式。

2)国际商业信用

A:

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方提供的信用;通常需要借助银行信用实现。

B:

也称出口信贷,具体有两种方式:

一是卖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企业提供贷款,而出口商企业向进口商企业提供延期付款方式,并预付15%的定金。

二是买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企业提供贷款,具体需要由进口商银行提供担保,由双方银行签订“买方信贷总协议”,规定使用范围、恶额度、利率等,再由进口商银行向进口商企业转贷。

C:

出口信贷目的在于鼓励本国企业产品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

3)国际银行信用

即进出口商双方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信用。

4)政府间信用

指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一般具有援助性质。

特点是利率低,甚至无息;期限长,30年、50年;条件优惠,但通常有附带限制条件,例如贷款用于购买贷款国家的商品。

5)国际金融机构信用

指世界性或国际上区域性金融机构为其成员过提供的优惠性、援助性、开发性的信用贷款。

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

特点是贷款有“门槛”,主要帮助落后地区国家、区域经济开发,条件严格,项目慎重,贷款低利或无息。

 

第三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是:

信用具体操作的载体与运行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流通,保障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2信用工具的特点:

1)返还性。

债权人凭证约期收回本金及相应的收益报酬。

2)流动性。

信用工具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变现以收回本金与收益。

信誉高、担保能力强的出票人(债务人)其发行的信用工具流动性强,反之其流动性就差。

3)收益性。

有固定收益与金融市场上的波动性收益。

4)风险性。

一是债务人不履约带来的风险。

二是金融市场交易买卖价格波动风险导致信用工具票面值下降造成的收益与本金损失。

3商业票据

1)是商业信用运作中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2)特点:

A:

只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与商品交易本身无关。

B:

票面必须载明特定的内容,即票据种类、(本票或汇票)、金额、收款人、付款人、支付日期、发票人签字。

C:

票据具有不可争议性,付款人不得拒付。

D:

票据具有流动性。

3)商业期票,是债务人给债权人发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商业期票只有两个当事人:

出票人、收款人。

4)商业汇票与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第三者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由于汇票是债权人发出的,还必须由债务人承认兑付之后才能生效,这样的汇票叫承兑汇票;由企业承兑的叫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的叫银行承兑汇票。

5)票据“背书”,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转让时要经过“背书”手续,即持票转让人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

背书人一经签字即为票据的债务人。

如果票据到期,持票人不能从出票人那里收取款项,有权向背书人要求支付。

6)票据贴现,商业票据运作中往往由持有人提请银行“贴现”以取得现款。

票据贴现是持票人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银行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而支付现款的行为过程。

银行贴现票据付款额=票据面额—票据面额*票据未到日期*贴现利率(年率)/360天

4银行票据

1)是由银行签发或承诺的付款票据凭证。

2)银行本票:

银行签发的,承诺到期日由银行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可分为现金本票和转帐本票;银行本票上要有签发日期、金额、收款人名称、签发银行盖章;银行本票一般有效期为2个月,超期银行不予受理。

3)银行汇票:

银行作为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见票是,或在指定日期内无条件制服确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银行汇票须记载:

汇票字样、无条件支付委托、确定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字盖章;银行汇票有时可以流通,也须背书手续,同时要有保证人。

出票人、背书人、保证人、承兑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4)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存款人通知银行从其帐户以一定金额付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分为记名支票,即只对支票指定的人付款,但必须经持票人背书,无记名支票,即银行对任何支票持有者付款;按支付方式又分为:

现金支票,即可支取现金;转帐支票,即只能转帐,不能提现,使用时常在票面用两条红色平行线表示,也称化线支票;保付支票,即票面上注明“保付”字样,由银行保证付款,不得退票。

5)信用证:

是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向收款人开立的一种具有一定金额、一定期限,并根据一定条件进行付款的保证书;是商品交易中货款结算的一种凭证,广泛运用于国内外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

信用证本质上是银行保证替客户付款,因此须慎重使用,尤其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

5债券

1)政府债券:

是国家信用工具,是政府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包括公债券、国库券、地方债券。

公债券也叫长期债券,期限为一年以上;国库券通常为短期政府债券,一年以下,由于流动性强,成为货币市场的主要工具;地方市政债券有地方政府发行,用于地方公共事业,以地方税收偿还并支付利息。

2)公司债券:

是企业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债券凭证。

各国对企业发行债券都有一些限制规定,如发行额度一般最多不得超过企业现有的资产净值;公司债券是企业资本金的来源之一,通常期限较长,属于中长期债券;公司债券都有明确用途;由于公司债券安全性、流动性不如政府债券,所以利息率较高。

3)金融债券:

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6股票

1)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的资本额并凭此领取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上企业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不同于其它典型意义的信用,持票人为债权人,股票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持票人即为公司股东,是股份公司的所有者。

因此,股票持票人不可退股,只可以转让买卖股票。

2)股票发行:

可自行发行、推销;银行或金融机构包销、代销;证券公司包销、代销。

发行的股票分为普通股与优先股。

优先股可优先于普通股分红,优先于普通股在企业破产时进行资产偿还。

但是优先股不能参与公司管理。

普通股具有:

经营参与权,如在股东大会上的选举权、发言权、表决权;盈余与剩余财产的分配权,但其分配的顺序是工资、银行贷款、债券利息、法定公积金、优先股股息、普通股股息;优先认购权。

即企业增发普通股时可优先认购。

上述信用工具是信用经济运行的具体载体,属于原生信用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

1衍生金融工具

是指在原生金融资产或信用工具基础上,在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派生或衍化出来的各种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包括:

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等。

2金融工程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设计、创新、策略以及目标管理,西方经济学将其称之为“金融创新”、“金融工程”;“金融创新”属于设计内涵,“金融工程”则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整体运作,包括金融创新、产品设计、运营、管理、风险控制、技术操作等等总体的统称。

金融工程定义被接受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

JoneFinnerty(美国)1998年发表《公司财务中的金融工程》;LawrenceGalitz(英国)1994年出版《金融工程学》;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师学会成立(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nancialEngineers)代表金融工程学正式问世。

从事金融工程研究的多是实务运作部门的投资银行家、金融专家、财务分析师。

3远期合约

1)即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远期合同或协议;远期合约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运作,属场外交易,是交易双方为避免未来价格风险,确保未来远期交易保值的一种合约交易方式。

2)远期合约中约定的执行价格随着市场价格波动而影响交易双方收益或损失:

当远期合约到期,如果市场价与合约执行价一致,双方均无损失;如果市场价高于合约执行价,则买方有收益,卖方有损失,由卖方补偿给买方,买方保值;如果市场价低于合约执行价,卖方有收益,买方有损失,由买方补偿给卖方,卖方保值。

3)远期合约包括货币远期合约、利率远期合约;利用货币、利率远期合约有保值行为,也有投机获利行为。

4期货合约

1)即在期货交易所内交易的标准化合约或协议;是期货交易所将大宗的、经常交易的、按国际标准化划分的商品、金融、外汇、利率等作为投资对象,为交易者、投资者、投机者提供的标准化的远期合约。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创立,开创了场内规范化的期货合约交易。

2)期货合约有明确的交易品种、交易数量、交割日期、交易价格、交割地点。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期货合约交易几乎都是期前合约性交易,仅有不到3%是实物交割。

3)不同于远期合约,期货合约A:

标准化;B:

有选择性;C:

交易主体不仅是保值,而是投机;D:

在交易所内规范运作。

4)期货合约有:

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白银期货等。

5)期货合约功能主要表现为:

A:

套期保值;B价格发现;C:

投机获利。

 

5期权合约

期权也即“认购”(Call)或“认沽”(Put)的权利,针对“看涨选择权”或“看跌选择权”而形成的交易合约。

买卖约期的“选择权”要支付期权费或权利金,根据期权价格的上涨与下跌获取收益或损失,放弃选择权仅损失期权费用。

期权可以是股票、债券、期货等不同品种;又可分为商品期权、金融期权;按行使权力又分为:

欧式期权,即投资者必须在到期时才可以买卖;美式期权,即投资者在到期前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卖。

6互换合约

也叫掉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上的本金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汇率)相互交换支付的合约。

通常是利率互换(利率掉期)、货币(外汇)互换(外汇掉期)。

有固定与浮动利率、汇率掉期;有浮动对浮动利率、汇率掉期;有近期对远期掉期;有远期对远期掉期。

7本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新的衍生金融工具

按揭支持证券(MBS,MortgageBackedSecurities)、债务抵押证券(CDO,CollateralDebtObligations)、信用违约互换(CDS,CreditDefaultSwap)等。

8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

属于虚拟经济运行。

1)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特定的形成方式决定了金融衍生品经济运行本质上是虚拟经济运行;运用对未来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模拟操作“对冲”现货金融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其运作本质具有“模拟”、“虚拟“性质。

2)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特殊的运作方式决定了金融衍生品经济运行本质上是虚拟经济运行:

A:

金融衍生品交易多属“合约性经济;B:

金融衍生品交易多属“杠杆经济”;C金融衍生品交易主体属于“投机经济”。

 

第四节信用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

1、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负债运行是重要特征。

2、在“负债经济”运行体系中,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特点:

家庭部门是资金的净供给部门;企业部门是资金的净需求部门;负债政府是当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常态;金融部门处于负债经济运行中介;进出口部门可以是结余与赤字两种状况。

3、信用对经济的作用

A:

动员一切可能潜在资源,以负债达方式,在乘数效应作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