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921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65 大小:23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docx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教材思考题及答案土建工程精华版备考资料

 

建筑工程

质量检查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思考题及答案和相关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土建工程)

 

编制人:

张仁才

编制日期:

2016年9月15日

 

第1章建筑地面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子分部)…………………(03)

第2章屋面工程(分部工程)…………………………………………………(06)

第3章地基与基础工程(分部工程)………………………………………(12)

第4章混凝土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子分部)……………………………(17)

第5章钢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子分部)……………………………(23)

第6章砌体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子分部)………………………………(28)

第7章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分部工程)……………………………………(34)

第8章幕墙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子分部)…………………………(38)

第9章建筑节能工程(分部工程)……………………………………………(41)

第10章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49)

第11章法律法规………………………………………………………………(54)

 

第1章建筑地面工程

编制依据:

1、《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第1节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体积比为1:

2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2、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选用中、粗砂。

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6mm。

3、铺设整体面层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

铺设前宜凿毛或涂刷界面剂。

4、水泥类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初凝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min;终凝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5、整体面层施工完成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水泥楼地面面层施工24h后应进行养护。

6、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且应无空鼓开裂。

当出现空鼓时,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2,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2处。

7、面层表面应洁净,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现象。

第2节楼梯踏步

1、楼梯、台阶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

踏步面层应做防滑处理,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牢固。

2、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防治措施:

(1)应在阳角处增设护角。

(2)基层清理干净,充分洒水湿润。

(3)抹砂浆前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剂,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

(4)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5mm左右。

抹面工作应分次进行,每次抹砂浆厚度应控制在10mm之内。

(5)先抹立面,后抹平面,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

(6)加强养护,养护天数为7-14天,养护期间禁止行人上下。

正式验收前,宜用木板或角钢置于踏步阳角处以防被碰撞损坏。

第3节厕浴间、厨房地面

1、GB50209-2010第3.0.3条(强制性条文):

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应符合设计防滑要求。

2、GB50209-2010第3.0.18条(强制性条文):

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GB50209-2010第4.9.3条(强制性条文):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并应进行隐蔽验收;排水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4、GB50209-2010第4.10.11条(强制性条文):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房间的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5、GB50209-2010第4.10.13条(强制性条文):

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排水的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

第4节地面基土

1、地面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

2、对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压(夯)实、分层检验其密实度。

4、填土时应为最优含水量。

5、基土不应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建筑杂物作为填土,填土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50mm。

6、I类建筑基土的氡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7、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

第5节地面面层的种类

1、整体面层包括:

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水磨石、硬化耐磨、防油渗、不发火(防爆)、自流平面层、涂料、塑胶、地面辐射供暧的整体面层。

2、板块面层包括:

砖面层、大理石面层和花岗岩面层、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金属板面层、地毯面层、地面辐射供暧的板块面层。

3、木、竹面层包括:

实木地板、实木集成地板、竹地板面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面层;软木类地板面层;地面部队辐射供暖的木板面层。

思考题

1、建筑地面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水泥楼地面有空鼓、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现象,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尺寸不一致;厕浴间楼地面渗水;底层地面沉陷。

2、防止卫生间地面渗漏的措施:

(1)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2)房间的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与楼板一同浇筑。

(3)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应比室内其他地面低30mm。

(4)主管道穿过楼面处应设置金属套管。

(5)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开头为上大下小。

(6)现浇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7)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8)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的排水坡度为1%-1.5%,地漏口最终标高应比相邻地面低5mm。

(9)烟道根部向上300mm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10)卫生间墙面应用防水砂浆分两次刮糙。

 

第二章屋面工程

编制依据:

1、《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GB50209-2012强制性条文

1、第3.0.12条:

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进行观感质量检查和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试验,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

2、第5.1.7条: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或干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第7.2.7条:

瓦片必须铺置牢固。

在大风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屋面坡度大于100%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第1节一般规定

1、GB50207-2012第3.0.2条:

施工单位应取得建筑防水和保温工程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作业人员应上岗。

2、GB50207-2012第3.0.2条:

屋面工程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应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编制屋面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执行。

3、屋面防水等级划分为四级,屋面质量保修期为五年。

第2节找平层

1、找平层宜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的抹平工序应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序应在终凝前完成,终凝后应进行养护。

(可采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浇水养护,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找平层分格缝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m,分格缝的宽度应为5mm-20mm。

第3节卷材防水层(两种防水卷材:

高聚物改性沥青、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1、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应坚实、平整、干净、干燥(干燥程度简易检验方法,是将1m2卷材平坦的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掀开检查,覆盖部位的找平层和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卷材)。

2、基层处理剂应配比准确,并应搅拌均匀;喷涂或涂刷基层处理剂应均匀一致,待其干燥后应及时进行卷材、涂膜防水层和接缝密封防水施工。

3、不应在雨天、大雾、雪天、大风天气和环境平均温度低于50C时施工,并应防止基层受潮。

4、屋面坡度大于25%时,卷材应采取满粘和钉压固定措施。

5、卷材宜平等于屋脊铺贴;上下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6、卷材搭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行屋脊的卷材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当采用胶粘剂时搭接宽度为100mm,自粘搭接宽度为80mm。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胶粘剂时搭接宽度为80mm,采用胶粘带时50mm,采用单缝焊时为60mm,有效焊缝宽度不小于25mm,双缝焊时为80mm,有效焊缝宽度10X2+空腔宽。

(2)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500mm。

(3)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3。

7、卷材铺贴方法有:

冷粘法铺贴、热熔法铺贴、自粘法铺贴、焊接法铺贴、机械固定法铺贴。

铺贴时应严格按《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6.2.4-6.2.8条要求施工。

8、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9、卷材的搭接缝应粘结或焊接牢固,密封应严密,不得扭曲、皱折和翘边。

10、卷材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钉压应牢固,密封应严密。

11、卷材防水层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

12、屋面排汽构造的排汽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汽管应安装牢固,位置应正确,封闭应严密。

第四节沥青瓦铺装

1、沥青瓦应边缘整齐,切槽应清晰,厚薄应均匀,表面现象应无孔洞、楞伤、裂纹、皱折和起泡等缺陷。

2、沥青瓦应自檐口向上铺设,起始层瓦应由瓦片经切除垂片部分后制得,且起始层与瓦沿檐口过犹不及设并伸出檐口10mm,并应用沥青基胶粘材料与基层粘结;第一层瓦应与起始层瓦叠合,但瓦切口应向下指向檐口;第二层瓦应压在第一层瓦上,且露出瓦切口,但不得超过切口长度。

相邻两层沥青瓦的拼缝及切口应均匀错开。

3、铺设脊瓦时,宜将沥青瓦沿切口剪开分成三块作为脊瓦,并应用两个固定钉固定,同时应沥青基胶粘材料密封;脊瓦搭盖应顺主导风向。

4、沥青瓦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瓦铺设时,每张瓦片不得少于4个固定钉,在大风地区或屋面坡度大于100%时,每张瓦片不得少于6个固定钉。

(2)固定钉应垂直钉入沥青瓦压盖面,钉帽应与瓦片表面齐平。

(3)固定钉入持钉层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4)屋面边缘部位沥青瓦之间以及起始瓦与基层之间,均应采用沥青基胶粘材料满粘。

5、沥青瓦铺装的有关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脊瓦在两坡面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应小于150mm。

(2)脊瓦与脊瓦的压盖面不得小于脊瓦面积的1/2。

(3)沥青瓦挑出檐口的长度宜为10mm-20mm。

(4)金属泛水板与沥青瓦的搭盖宽度不应小于100mm。

(5)金属泛水板与突出屋面墙体的搭接高度不应小于250mm。

(6)金属滴水板伸入沥青瓦下的宽度不应小于80mm。

6、沥青瓦铺设应搭接正确,瓦片外露部分不得超过切口长度。

第五节细部构造工程

细部构造工程包括:

檐口,檐沟和天沟,女儿墙和山墙,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屋面出入口,反梁过水孔,设施基座,屋脊,屋顶窗等分项工程。

1、檐口

(1)檐口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

(3)卷材收头应在找平层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4)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5)檐口端部应抹聚合物水泥砂浆,其下端应做成鹰嘴和滴水槽。

2、檐沟和天沟

(1)檐沟、天沟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檐沟防水层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3)檐沟外侧顶部及侧面均应抹聚合物水泥砂浆,其下端应做成鹰嘴或滴水槽。

3、女儿墙和山墙

(1)女儿墙和山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做成鹰嘴或滴水槽。

(2)女儿墙和山墙的泛水高度及附加层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3)女儿墙和山墙的卷材应满粘,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4)女儿墙和山墙的涂膜应直接涂刷至压顶下,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4、水落口

(1)水落口杯上口应设在沟底的最低处;水落口处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

(2)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口周围的附加层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3)防水层及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

5、变形缝

(1)变形缝的泛水高度及附加层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2)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顶部。

(3)等高变形缝顶部宜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

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封严;金属盖板应铺钉牢固,搭接缝隙应顺流水方向,并应做好防锈处理。

(4)高低跨变形缝在高跨墙面上的防水卷材封盖和金属盖板,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6、伸出屋面管道

(1)伸出屋面管道的泛水高度及附加层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泛水高度不应小于300mm)

(2)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坡。

(3)卷材防水层收头应用金属箍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防水层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7、屋面出入口

(1)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压顶圈下,附加层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2)屋面水平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混凝土踏步下,附加层铺设和护墙应符合设计要求。

(3)屋面出入口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8、反梁过水孔

(1)反梁过水孔的孔底标高、孔洞尺寸和预埋管管径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反梁过水孔的孔洞四周应涂刷防水涂料,预埋管道两端周围与混凝土接触处应留凹槽,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9、设施基座

(1)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

(2)设施基座直接放置在防水层上时,设施基座下面应增设附加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

(3)需经常维护的设施基座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块体材料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10、屋脊

(1)平脊和斜脊铺设应顺直,应无起伏现象。

(2)脊瓦应搭盖正确,间距应均匀,封盖应严密。

11、屋顶窗

(1)屋顶窗用金属排水板,窗框固定铁脚应与层面牢固。

(2)屋顶窗用窗口防水卷材应铺贴平整,粘结应牢固。

第6节屋面分部工程所包括的子分部工程

1、基层与保护

2、保温与隔热

3、防水与密封

4、瓦面与板面

5、细部构造

第7节质量验收要求

1、屋面面层不应有起砂、起皮、开裂等缺陷。

2、屋面不应有积水现象(积水深度小于5mm不计)。

3、平屋面分块蓄水,蓄水深度最浅处不低于20mm,蓄水时间不少于24h不渗漏。

4、坡屋面在雨后或连续淋水2h后不渗漏。

思考题

1、各屋面防水等级防水设防有何要求?

查《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2、屋面防水等级分为几级?

答:

分为四级:

I、II、III、IV。

3、屋面细部构造主要指哪些?

答:

细部构造工程包括:

檐口,檐沟和天沟,女儿墙和山墙,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屋面出入口,反梁过水孔,设施基座,屋脊,屋顶窗等。

(屋面防水节点细部构造是图纸会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4、屋面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哪些?

答:

起砂、起皮、开裂、有积水、渗漏。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编制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第1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

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2)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相关规定。

灌注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3、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

(1)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4、钻孔灌注桩在钢筋笼吊装完毕至灌注混凝土之间,应进行哪些施工和检验?

答:

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5、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有哪些特点?

答:

该工艺有穿透力强、低噪声、无振动、无泥浆污染、施工效率高、质量稳定等特点。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属非挤土成桩工艺。

6、灌注桩桩底后注浆和桩侧后注浆技术有哪些特点?

答:

灌注桩后注浆法可用于各类钻、挖、冲孔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的沉渣(虚土)、泥皮和桩底、桩侧一定范围土加固。

灌注桩桩底后注浆和桩侧后注浆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桩底注浆采用管式单向注浆阀,有别于构造复杂的注浆预载箱、注浆囊、U型注浆管,实施开敞式注浆,其竖向导管可与桩身完整性声速检测兼用,注浆后可代替纵向主筋;二是桩侧注浆是外置于桩土界面的弹性注浆阀,不同于设置桩身内的袖阀式注浆管,可实现桩身无损注浆。

注浆装置安装简便、成本较低、可靠性高,适用于不同钻具成孔的锥形和平底孔型。

7、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顺序和速率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

(2)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10m。

(3)对于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端;对于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应先上后下;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

(4)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5)对于桩群注浆应先外围、后内部。

8、灌注桩配筋规定?

(见书P8页3.1.5条)

第2节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1、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怎样判定?

答:

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介于0.01-0.04/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2、建筑沉降观测应提交哪些图表?

答:

(1)工程平面图位置图。

(2)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3)沉降观测成果图。

(4)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3、论述建筑沉降观测点宜设置的位置

答:

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18-2006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球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部位,砌筑小阴井加以保护,宜选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建筑裂缝、后浇带、沉降缝和伸缩缝的两侧,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3)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

(4)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

(5)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米横墙对应墙端处;

(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墙轴线上,以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上;

(7)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

(8)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滨(沟)处;

(9)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10)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构筑物,应设在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第3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强制性条文

1、第4.1.5条: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2、第4.1.6条:

对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为1.5%-1%,但不应少于3根。

3、第5.1.3条:

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5.1.3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4、第5.1.4条: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注50m2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表5.1.4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1

泥浆护壁

D≤1000mm

±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1000mm

±50

100+0.01H

150+0.01H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