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830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docx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类型

我们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及相对稳定的共性要求,将听课划分为学习取经型听课、总结推广型听课、随机推门式听课、临床指导式听课、考查考核型听课、调查研究型听课、检查指导型听课等七种类型。

一、学习取经型听课

学习取经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包括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

进行这种形式听课,组织者一定要事先选择好听课的单位或教师,听课前要组织听课教师研究,明确取经学习的目的、内容,听课后要认真总结,探索、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经验,以便用以指导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1.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听和看。

这类听课由于人数较多,一般不组织听课者学习教学内容,也不参与讨论,如果听课者的学习要求不迫切、学习态度不端正,就不可能学到东西。

另外,由于教学的条件不同、听课者素质和学习需求不一样等原因,即使学习取经的对象是名师,也不一定完美无缺或使每个听课者满意。

实际上,能听出“问题”,就是自己水平提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认真仔细地记录有创新、有特色的亮点。

课程既然被学习取经,总有与众不同、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时候可能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等宏观方面,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等微观方面。

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要特别将与众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虽然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方法或经验,但从听课中发现不足和错误、思考其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也是学习和提高。

3.进行自我比较和分析。

比较的方法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取经听课时要注意各种瞬间即逝的教学信息,并思考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有特点等,通过比较分析,获得自己的体会,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总结推广型听课

总结推广型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教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

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特性的值得推广的经验,或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试验或大规模的实验后总结出了教研或科研新成果,经有关单位审查通过,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而组织的听课形式。

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随机推门式听课

在很多学校大都实行一种“随机推门式”听课形式,即事先不通知或课前不打招呼,在上课前的几分种,学校领导或教师、教研员突然推开教室的门,直接进入课堂听课的一种听课方式,也是学校或其他业务部门考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

(一)随机推门式听课的利与弊

对于“随机推门式”听课,一些学者认为与“人本”的精神相悖,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但更多的学者、教育管理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认为“随机推门式”听课利大于弊,应该提倡。

首先,对“随机推门式”听课这种方式要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既要看到它的弊端,更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

应该说,“随机推门式”听课这一方式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准确的现场评价。

至于这种听课方式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个别的甚至以此为手段,另有企图,则应另当别论,是具体操作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这种方式本身无关。

其次,“随机推门式”听课是否与“人本”精神相悖,是否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也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一是看在实践中如何操作,二是看“随机推门式”听课的真正目的。

如果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所有教师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随机推门式”听课无疑是对教师劳动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不存在与“人本”主义精神相悖的问题。

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教师价值、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

但在许多地方,“随机推门式”听课成为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的措施之一。

当前,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学校,个别教师有人听课与没人听课不一样,上公开课与正常上课不一样。

这样的课肯定不能反映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实际。

如果教师每堂课都能够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不论是否有人听课,都按照事先的准备进行教学,就完全没有必要过多地担心。

需要说明的是,“随机推门式”听课作为一种听课方式,并非灵丹妙药,也不是十全十美、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它只是常规教学管理、监督、检查的方式之一,是了解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仅凭一两节“随机推门式”听课,还远不能全面把握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

另外,任何措施、制度的执行都有一个“度”的把握。

再好的制度、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或者超过了限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随机推门式”听课也一样,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检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又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伤害。

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确、合理地加以利用,以发挥它应有的效果,尽量避免其副作用。

(二)随机推门式听课的实施建议

有鉴于“随机推门式”听课的利与弊,对“随机推门式”听课这一方式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与教师应事先有约定(书面的或口头的),教师对此有必要的心理准备。

(2)“随机推门式”听课制度的实行,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教师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

比如,每学期规定一周或一月为教学开放周或开放月,在此期间学校有关领导或任课教师都可以到任何一个班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甚至还可以欢迎家长在此期间到学校听课,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或者先通过部分教师试行,以后逐步扩大范围。

总之,应根据各地的实际,在方式、时间上灵活安排,注重实效,以取得教师的理解与认可。

理想的情况是在任何时间、任何有关人员都可以对任何一位教师“随机推门式”听课。

(3)“随机推门式”听课应有一定的限度,不宜滥用。

比如,毕业班级在总复习期间,或其他班级的复习、练习或测试期间,以及实验、实习等阶段,就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在此期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教师也往往用较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检查指导,或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指导学生复习、练习,进行总结等,有时整节课全部由学生练习或测试。

这时,如果事先不打招呼就听课,难免会遇到尴尬的场面。

(4)教师应逐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各行各业的竞争都会越来越激烈,教育也不例外。

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双向选择、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是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此,教师应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坦然面对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优异的成绩赢得竞争,实现自身的价值,为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随机推门式”听课作为一种听课方式,一项教学评估检查的制度,从课堂教学入手,来检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是一个很好的切人点,可以说切中要害。

如果执行得当,对于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机推门式”听课仅是教学检查评价方式之一而非全部,要全面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准确评价教师的工作,还有许多其他工作要做。

四、临床指导式听课

临床指导型听课,目的在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帮助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这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而进行的一种听课形式。

(一)临床指导式听课的基本思想

“临床指导”(clinicalsupervision)技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科根(Cogan.M.)和戈德哈默(Goldhammer.R.)始创。

这里的“临床指导”并非医疗和救护技术,而是教师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到课堂,“诊断”教师教学中的困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具体技术。

“临床指导”技术与其他教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区别是教学管理人员直接深入到教学中去,亲眼观察课堂中的各类活动,与教师进行当面交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教师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帮助教师改进工作。

管理人员与教师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是“医生”与“病友”的关系。

作为管理人员,他所运用的不是“大棒”,而是自己对各门学科的科学认识和进行教学指导的技术,以及处理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技能。

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管理人员应成为教师的教师。

戈德哈默曾把“临床指导”技术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九点:

(1)一种改进教学的技术;

(2)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意识的干预;

(3)一种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双重需要的有目的活动;

(4)促进在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5)要求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6)有自己固定的程序,又需要灵活运用;

(7)迫使双方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8)要求管理人员比教师对教和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9)要求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必须的专业训练。

(二)临床指导式听课的具体过程

1.观察前活动

观察前活动旨在增加指导者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确定要观察的教学内容和观察时间及方式。

这是观察教学的基础,因为课堂观察是不能随便进行的,事先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观察前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观察之前,首先要使指导者和教师有机会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

教师应把指导者看成诚心诚意来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朋友或“医生”;指导者也应把教师看成愿意并有能力改进教学水平,而且也愿意配合指导者工作的人。

这是临床指导周期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说明临床指导的非权威性。

告诉教师,临床指导的结果并不用于人事决策,不影响教师的经济利益及个人前途;指导人员只为教师提供他所需要的情报资料并帮助他做一些分析与评价,教师是否利用、如何利用由他自己决定,所以不必有任何焦虑与害怕的情绪。

第三,指导人员应充分了解教师的想法,弄清教师在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有何具体要求以及希望指导者给自己哪些帮助。

第四,进行观察前交谈。

这是观察前活动的核心内容。

这项活动安排在即将进行观察之前,通常在教师的自由时间内进行。

首先要商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其次要商定观察的具体行为;第三要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并使指导人员预先熟悉;第四要商定指导人员的观察方式,如坐在哪里、课堂上是否有动作和语言;第五要商定记录方式,采用录音或录像法,使用表格记录或者随意记录;第六要商定指导人员的反馈方式,即指导人员将提出哪一类建议。

2.课堂内观察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活动,对其进行观察只能按照预先确定的观察计划选取教师和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观察。

比如,教师的提问水平,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的强化,教师的语速,课堂气氛,教师的板书,叙述的逻辑性,教师对直接与间接教学的有机结合等都可以作为重点观察的对象。

另外,每次选取的观察重点只能是一到两个。

记录和观察教学的方式因所确定的观察行为、教师和指导人员的经验与兴趣,以及现有的教学研究成果而有所不同。

目前,有如下三种方式:

(1)表格方式。

比较著名的有记载学生专注程度的“专注度技术”,记载课堂上语言交往的“语言流技术”和记载师生交流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专注度技术是由麦克格罗(McGrew-F.)于1966年首创的。

开始是由课堂观察人员在教室的前上方的角落装一架照相机,每90秒钟拍一次照,以记载学生的专注程度。

因过于费时费力费经费,后改为用纸笔记载,间歇时间也延长为5分钟或由观察者自己决定。

这样经过记载并制成表格,使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心中有数。

此外,教师和指导人员也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参照这类表格编制新的表格。

(2)对白方式。

对白方式要求指导人员用最快的方式记下师生之间的对话,比课堂实录要简单一些,它不要求记录动作,但可以选择重要的动作进行记录,或针对课堂观察的重点进行记录。

(3)录音录像法。

录音法是记载课堂上师生语言交流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隐蔽进行,不干扰师生的教学,成本也很低,其缺点是看不到直观形象。

录像法则不仅可以记载师生的语言行为,也可以记载非语言的行为以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其缺点是缺乏选择性。

这两种方法在分析时都可以让教师获得深刻的印象和直观的感受。

3.观察后活动

观察后活动的目的是根据课堂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来对教师的教学作出评价,总结优点,发现不足,尤其是要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

(1)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所记载的课堂行为进行归类,主要是对观察前交谈时商定的重点观察内容所涉及的行为进行归类,将表面上多而复杂的行为按其相似性归为不同类别。

比如,教师的提问行为、学生的举手行为、讲授新课时教师的行为等都可以作为归类范畴。

经过行为归类,看每一大类下哪一类行为重复频率最高。

如果该行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就可以鼓励教师继续运用这种行为;如果该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则可以作为教师改进的重点。

这是资料分析的根本目的。

(2)观察后交谈。

分析资料后,指导人员和教师要约定时间进行一次或几次意见交换。

交谈中除了强调教师的长处外,关键是要找问题、明确差距和改进目标。

交谈中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

①就分析资料时发现的突出行为,比较该实际行为与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②找出该实际行为与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的差距。

③寻找出消除实际行为与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之间的差距的办法。

④比较学科内容、教学材料、物资设备、物理空间、社会环境的现有条件与应具备的条件,找出差距并制订改进计划。

⑤比较学生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与实际取得的学习成果,找出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

(3)做出改进计划。

如果找出了问题,明白了差距,弄清了原因,也就有了下一步的计划与设想。

这一循环中的改进建议会成为下一个循环中观察和评价的重点,从而导致临床指导过程的连续性。

(三)“临床指导式”听课的要求

进行帮助指导性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课目的明确。

听课过程中,要明确帮助指导的目的和内容。

比如,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帮助指导教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质性问题。

听课前,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诊断。

制定计划措施,确定具体方法。

(2)听课态度诚恳。

听课者要以诚心实意的态度投入到听课的整个过程中去,特别要注意表达指导意见时的诚恳态度。

不仅要善于发现被听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告诉教师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上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尤其对青年教师更应如此。

(3)工作务实。

听课者在帮助指导教师过程中,要务实、求实。

特别是为了以培养骨干教师或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听课,要从备课、上课、设计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具体指导。

(四)“临床指导式”听课的作用

“临床指导式”听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收集教师工作的长处与短处的具体资料来“诊断”教师的困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而不是作出等级评定,作为调资晋级的依据。

“临床指导式”听课是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的重要工具。

临床指导技术在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方面与我国使用的传统随堂听课法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观察,但涉及面不同,随堂听课是全面观察,而临床指导技术则是重点观察;随堂听课可以由多人进行,而临床指导技术的指导人员则只能是一个人,其他人不得过问和干涉教师的教学。

在这种个别进行的指导中,教师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有了这种坦率的交流,指导人员才能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的帮助。

因为它以个别指导为目的,可以避免听课所产生的负效果。

“临床指导式”听课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听课方法,对指导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指导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对课堂活动作出记载和分析,需要具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和经验,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

五、考查考核型听课

考查考核型听课,听课目的是为了对教师在业务能力考核、优质课评选、升级考核、评定职称等时候做出比较客观的鉴定意见。

如评优课、考核课及评优秀学科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等的听课就属于这个范畴。

这是为了比较深入、确切地了解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态、语言、板书、课堂组织能力等)、教学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挖掘的程度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程度)、教学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而采取的一种听课形式。

听这种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框框,评议要秉公而论,结论力求准确,最后还要将教者的全面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尽可能客观的书面的鉴定性意见,以供决策时参考。

(一)考查考核型听课的特点

1.筛选性

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考查考核及各种考核课中,被听课的教师是通过各种形式筛选出来的,他们应该是某一方面的在各种层次上的优秀者。

听课者要求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筛选,通过听课保留一部分教师和淘汰一部分教师,或推荐到上一层次去继续参加考查考核,或直接评出等级,或做出定性的评价。

2.公正性

虽然在其他类型的听课活动中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但在考查考核性听课中,这一特点更为突出。

所以,听课者会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节课。

由于是选拔性或做定性评价的听课活动,同时听课者往往来自同单位或地区,这样公正性的特点就能充分得到体现。

3.比较性

听课者对每一位上课的教师不仅要有定性的分析和评价,而且要对上课教师进行横向的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如对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等进行比较。

比较性的特点在这类听课中也是很明显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特别是优质课的考查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教师的比较分析后得出的。

(二)考查考核型听课的要求

1.要认真了解和掌握考查考核的目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不同的考查考核课或考核课的目的、标准、要求等是不同的,对听课者也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优质课的考查考核同有关优秀学科教师等考核的侧重是有明显差别的,这就要求听课者事先要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把握,为听课的客观、公正奠定基础。

2.对课的内容要熟悉

一般考查考核型课的内容是提前确定的,有些考核性质的课有可能是临时随堂听课,但作为听课者虽然是某一方面的有威望的教师或专家,但不一定都对所要听课的教材内容十分熟悉,有时候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如高中教师就不一定熟悉初中、小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反之亦然,有些专家对教学的思想、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要求等宏观方面可能很有见解,但对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处理等微观方面可能就不一定熟悉。

所以,如有可能,听课者要尽可能多地熟悉听课的内容,以保证考查考核的公正,尽可能使个人的评价符合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及同其他听课者的评价相一致。

3.要做详细的比较性记录

听课笔记虽然应有详略,但在这类听课中要特别详细地记录各位教师的特殊之处,做比较性的记录和思考。

因为,要分出等级,重要的方面就是听课者要对所有教师的课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区分出层次及做出定性的评价。

4.要客观公正地听每一节课

参评的教师或被考核的教师应该都做了一定的准备,有些还做了大量的准备,甚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各校的教学条件、教师层次、教学资源等是有很大差别的,你所听到的课就可能同这位教师平时的课有很大出入。

这种听课活动中,一般教学手段都比较新颖,教学形式都比较活泼,教学设计都比较到位,但这些都应该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服务。

作为听课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公正地听好每一节课,特别是在对被评价教师的比较中,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相关的教学要求,全面地去思考,克服片面性,防止被表面的一些东西迷惑。

5.要对听课人员进行选择

在考查考核型听课(特别是有些考核课)中,听课者不一定都是所听学科的专家,但至少要做到基本能听懂教学内容。

如果对上课内容一窍不通,即使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再高,也难以说到点子上。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如果没有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那么,即使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了,也不能评价到位。

听课的组织者要根据考查考核或考核的要求,选择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经验和威望的人员负责听课。

六、调查研究型听课

调查研究性听课,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教学工作或根据某一方面的问题,专题进行的以调查研究为目的的听课。

进行调查研究型听课,在听课前应做好周密安排,如听课的时间,所调查研究问题的初步设想、估计,听课的形式,选取的对象等。

听课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

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程度,制定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若属于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调查研究,应客观地分析这个区域、学校教学的现状、优势、不足,为今后制定教学工作的决策从整体上提供有效证据。

(一)调查研究型听课的特点

1.目的性

作为这类听课者,无论是教学研究人员,还是学校领导和一般教师,其听课的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

在事前往往对调查研究的问题进行反复地论证,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调查研究、怎样去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后怎么办等问题。

由于目的明确,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针对性就很强。

2.探讨性

这类听课活动往往是实验研究性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虽然可能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已经研讨过一段时间,但作为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一起探讨某些问题。

同时,作为组织者也是期望听课者共同进行探讨,因为随时都可能发现一些没有预料到但值得研究的问题。

有时候授课者事前是知道听课的有关要求的,也积极参与到有关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去。

3.选择性

教育教学中需要调查或研讨的问题很多,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和途径也很多,将哪些问题作为调查或研讨对象呢?

通过什么方法与途径调查研究?

这就要进行选择;听哪些人员的课需要选择,一般选择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作为听课对象;让哪些人员来参与听课调查研究也需要进行选择,往往选择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同教材的教师或对这问题有研讨兴趣的教师来听课。

4.导向性

虽然是调查研究性质的听课活动,但组织者或听课者对调查研究的问题往往是经过认真的筛选论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讨,而且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大概存在什么问题已经有所了解或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只不过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明确,需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

所以,这类听课活动交流和研讨的导向性是比较明确的。

5.反复性

这样的听课活动往往需要多次。

如这次调查或研讨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学校重复,可以让不同的教师上课,可以让不同的教师听课。

但听课者中的一部分人员是相对固定的,他们与授课者往往共同讨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共同切磋问题,共同反思,共同总结,经过这样多次地反复,逐步完善、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

(二)调查研究型听课的要求

1.做好调查研究准备工作

针对研讨什么问题,为什么将这一问题作为研讨的内容,该问题在当前理论和实践上的进展状况如何,应在课前学习和掌握有关理论,了解相关的实际操作问题,选择或设计好研究材料和工具,如评价等级量化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并熟悉使用方法和技巧,掌握调查记录的原则和标准。

同时,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课前思考,带着问题听课,尽可能预设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保证研究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针对“师生互动问题”进行研究:

讨论——在课堂中如何发起讨论;学生是否清楚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提问。

各种问题——问题是否具备逻辑性和真实性;一次提一个还是多个问题;教师是否使用中心问题(用派生的问题继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性问题(来要求学生超越肤浅的和未完成的答案)、转向性问题 (要求他人的进一步阐述或认同)。

问题的水平——教师所提问题的水平如何?

低水平的封闭性问题一般有“正确”的回答,或只要求学生回忆或列举事实, 高水平的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概括、比较或者分析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反应和处理?

回答问题是否礼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