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676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1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docx

建筑23说明157g铜版纸

【关键字】建筑

 

绿树浓荫之间、蜿蜒步道之上幢幢空中花园错落有致,

无论在任何户型,推开窗户,总是绿荫前后簇拥;

抬眼望去、浓浓的绿意流过脚底,洗心涤意的畅快飘然而至;

清风拂面,更有了忘尘绝俗的超然;

高尚生活从此展开………….

 

中国安岳·柠都国际项目

设计方案说明

 

前言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距离省会成都166公里.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

国道319、省道206和建设中的内资遂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绵遂内自宜城际铁路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

全县幅员面积2700平方公里,辖69个乡镇,927个行政村,总人口158万,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是中国西部第一人口大县、四川省首批扩权县。

安岳古为巴蜀分治地,梁设普兹郡,辖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县,因治所建在铁峰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县名。

隋、唐、宋时期,普州已是闻名遐迩的重镇,其文化与眉山的“三苏”齐名,得“东普(州)、西眉(山)”之美誉。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地块东侧与交警大队毗邻,北面为一规划城市道路,南面相隔200米处为安乐路,西面为城市山体绿地。

总用地面积41037.9平米,其中净用地面积37151.26平米,约55.7亩。

小区现有基地东低,西高。

最大高差为24.9M。

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约175米,南北宽约376米。

地块四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周边居住氛围较为浓厚,是建设住宅小区的理想地点。

1.2项目概况

本小区集商业、居住为一体,建筑类别为18F的二类高层建筑和26、30F的一类建筑,防火等级分别为二级、一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1.3设计依据

1.安岳规划与建设局下发的1:

500红线地形图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委托书。

3、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规条例、设计规范。

4、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技术规定。

5、业主与我司签定的设计合同。

1.4设计范围及内容

除室内外装修、环境以外的土建工程。

1.5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人居的环境空间。

,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整体构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注重空间环境整体性。

整体布局采用适应地形,有机结合城市自然及交通环境,运用“景观轴”、“城市轴”将基地环境整合优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化生态居住环境的理念。

建筑布局充分注重城市景观、居住环境、视线走廊、人们行为活动需求、城市增值因素和提升区域活力的远、近期可持续发展和潜力开发。

开发建设的适应性。

充分注重内外环境功能的综合性、适应性、超前性和建设的有序性,力求以现实而科学的技术经济手段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为城市市容增光添彩,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8建筑的标志性和文化艺术品质。

注重现代建筑的时代感、地域性和知识经济、信息化的聚集效应。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2.1场地概述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地块东侧与交警大队毗邻,北面为一规划城市道路,南面相隔200米处为安乐路,西面为城市山体绿地。

总用地面积41037.9平米,其中净用地面积38228.07平米,约57.34亩。

小区现有基地东低,西高。

最大高差为24.9M。

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约175米,南北宽约376米。

地块四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周边居住氛围较为浓厚,是建设住宅小区的理想地点。

 

2.2总平面布置

营建优美的商业及居住社区,带动城市局部经济的发展腾飞,在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用地的经济效益,使工程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配套齐全等要求,创造出“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舒适优美的商业及居住空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一个以人为本的居住小区,要体现浓厚的居住气息,要营造一个让居民心旷神怡的居住环境。

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需要一批拥有能够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建筑群,来反映一座城市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

 

两轴:

第一主轴为小区的步行主轴,贯穿小区东西,由小区入口广场进入小区大门后,沿此主轴进入小区15亩的中心花园。

第二主轴为小区的消防系统主轴,贯穿小区南北两侧,纵深长达270米,该主轴上沿线布置丰富的佛雕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小品、座椅………充分体现安岳悠久的历史。

组团式灵活布局:

为了让市政人流能够饱览原始山体绿化,因此建筑呈点式布局,有两个好处:

1、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让市民能够更多的享受自然的绿色盛宴。

2、可以将自然景观和小区人造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小区建筑处于绿意盎然之间,使建筑和绿化溶于一体,像绿树一样富有生命。

灵活的组团式建筑围合出了这个小区的中心花园空间。

这个空间能够提供给小区居民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空间。

2.3功能分区设计

住宅分别为一类及二类高层建筑。

负一层和负二层为车库。

临街3层为商业用房。

西北角设计了一个9班的幼儿园,满足社区居民及附近社区居民幼儿教育配套设施。

此次设计力求打造一个高档次的,功能相对完善的社区。

社区集商业休闲、高尚居住为一体的中型住宅社区。

2.4竖向设计

考虑建筑布局的经济合理性,本设计中将尽量减少场地填挖,利用地块西侧的山体为屏障,将地下车库和商业建筑紧邻,作为小区的地下车库,避免了土石方的开挖,使建筑与场地完美的结合。

建筑场地比市政道路高10米左右,使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和隔离小区内外的视线干扰,并为场地内雨水、污水排放提供了便利条件,场地平整设计后最大高差为10米,道路最大纵坡为5.0%,最小纵坡为0.2%,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

2.5交通组织

本工程设置1个双向车道出入口和2个车库出入口。

小区人行出入口设置于东面城市道路的交叉要道旁,主要供居住人流进出,方便直接。

为了避免小区人行的安全性和城市景观的视线通达性,在小区入口位置设计了一个500平米的城市广场作为小区居民和城市共用的公共空间。

小区车行则从地块北面的市政道路上,进入小区后,车行系统绕行于建筑背后,并且紧临建筑,以满足车辆进出和消防扑救的要求。

2.6配套设施

本工程设有公用配套设施:

商业、幼儿园、公厕、配电房、垃圾收集点、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库、小区居委会、物管用房、社区医疗点、幼儿园、羽毛球场、篮球场、老年人康体娱乐设施、儿童娱乐设施……

配套设施含变配电房,污水处理池设置位置详总图。

垃圾收集点也和污水处理装置紧密相靠设置,方便小区的物业管理。

2.7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数值

所占比重

备注

总用地面积

43373.81

净用地面积:

38228.07

居住户(套)数

1410

居住人数

4512

3.2人/户

总建筑面积

188650

一、按功能性质划分

1)商业建筑面积

12653

2)住宅建筑面积

130937

3)物管及居委会面积

200

4)公厕、垃圾站面积

210

5)幼儿园建筑面积

1620

6)原有建筑面积

6000

7)地下车库及设备房

37030

地下

二、按地上地下部分划分

地上建筑面积

151620

地下建筑面积

37030

停车泊位

986

(地下)

936

(地上)

50

容积率

3.96

建筑密度

%

29.2%

绿地率

%

35.1%

第三章建筑设计

3.1设计构思:

此项目考虑借鉴异国风情的建筑风格,并结合城北片区周边环境与建筑风格,以及城市建设规划要求,采用简约欧式建筑风格。

色彩搭配上为典型的欧式三段色分色方式,色调为暖色调,体现小区建筑的稳重与大气。

小区布局以围绕两条景观主轴点式、灵活的布局,围合出一个院落空间以供小区居民生活之余的休闲娱乐空间,一个人与人的交流空间,一个人与自然的交流空间。

3.2平面设计

户型设计上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以及面积需求,小区户型作到干湿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

3.3建筑单体设计

根据总体布置,结合场地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满足各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每幢建筑的平面形式。

3.4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根据总体布置考虑,沿袭了简约欧式建筑风格。

高层建筑顶层局部退台,使建筑具有形成丰富的层次感。

阳台的处理上并没有一味的追求空透,也没有刻意的强调稳重、厚实。

我们将两者充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虚实对比,别有一番风味。

简约欧式建筑造型优美,层次丰富。

用蓝灰色筒瓦、浅黄色的三色砖、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的铁艺栏杆等营造了柔和、内敛、尊贵的生活氛围。

此次设计上,设计师尽量将纯正的欧式建筑风格中的建筑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后,完美再现于当地。

因此,该建筑既能够融入当地的建筑之中又能够以它的异国风情而脱于其中而成为当地建筑又一璀璨明珠。

第四章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将以植物为景观主体,蜿蜒曲折道路作为观赏线贯穿其中,而各种休息小空间,景观节点则作为“点”成为点睛之笔。

将异国风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1、线行空间

线行空间的处理以人体工学为原理,形成空间的缩放,对景,观景的一条列趣味空间。

老人散步空间

区域相对安静,有丰富的植物在路旁,三十米左右布置有座椅,路面平坦而防滑,且为坡度小于5%的坡道。

2、连续空间

人们在较长观景线上容易形成视觉疲倦,所以观景线空间处理上采取了顺应地形的迂迥,起伏的线形,交替变化的视角,使人们行在其中趣味无穷。

养生步道

在健身活动坡草坪区布置,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区合二为一既方便老人自身运动,又利于老人照看儿童,步道用鹅卵石铺砌,赤脚走能按摩脚底穴位对身体十分有利。

并在步道旁布置运动设施如梅花桩、双杠、平衡木等器械。

芳香步道

在芳香药用植物区布置,路面宽1M左右,应防滑,线表较为灵活曲折,且在不同类型植物区内设有木椅,可根据自身要求,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香氛疗法。

例如茉莉的香气可使人放松稳定,人们坐在茉莉花之中静亨自然之味。

栈道

中心花园内布置宽为2m的木制栈道。

栈道打破石板路的单调,营造了一个趣味空间。

3、点状空间

点状空间是人们最近感知的小环境,例如一座木椅,一个凉亭,或是一组石景,是视觉意义上的主体。

景区规划细部设计充分体现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生态思想,构筑物皆应用木料.石板等自然材料。

(1)入口组景是对内部景观的提示,引导的作用。

(2)观景空间:

木椅、凉亭、石桌,都是静态观景点,在此周围进了或收或

放的景观设计,使观者有其景,另一方面又是景观的点缀。

(3)控景大树,是草坪中的主体,也是人们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4)木亭散落在中心花园内,为居民提供休憩服务,同时材料与形式的和谐,掩映在绿树丛中犹如美丽的画卷。

(5)适当布置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小型运动场地可为小区增添不少的乐趣。

 

第五章结构设计

5.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8)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GBJ50223-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9、应遵循国家其它有关规范、规定。

5.2设计参数

0.45kN/m2。

,部分场地须平整,基岩已出露地面。

场地地基稳定,适宜建筑。

消防车道20KN/m2

楼梯、前室、走道2.0KN/m2

住宅:

2.0KN/m2

卫生间:

2.0KN/m2

阳台:

2.5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5.3结构设计

,故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计算和设防。

 

,重力式挡土墙。

,HRB335,HRB400。

 

第六章给排水设计

6.1.依据:

6.1.2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及提供的管网资料.

6.1.3建筑及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6.2.给水:

;

本小区入口紧邻市政干道,市政干道下有一条市政给水主干管横穿。

本工程设计从该市政给水管上接给水管,沿小区四周形成环状管网,供小区内室内外消防给水,同时亦直接供小区所有建筑的室内生活给水.

本小区规划常住人口约1410户,按每户3.2人,用水量250升/人·日计,其最大生活用水量约为1345.63/日,加上公建、商铺及绿化用水,计算出小区最高生活日用水量约为:

1500M3/日。

6.2.3给水系统:

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0.35~0.45MPa,能满足小区的所有建筑的用水要求。

因此小区内采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

6.3.排水:

设计重现期屋面雨排水采用5年,室外雨排水采用2年,小区屋面雨水及室外雨水经组织汇集后排入小区雨水管沟,经收集后排入市政排洪道.

餐厅、厨房含油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再排入小区污水管道;小区生活污废水经室内管道排出室外,经小区污水管道收集后,再进入小区地埋式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小区北面入口前的市政下水道。

6.3.2污水排水量:

本工程最大日生活污水排水量按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的85%计算,约为1275m3/d。

在小区设污水处理站两座(位置详总平面图)。

污水处理站总处理能力为1275m3/d。

 

第七章电气设计

7.1.依据:

7.1.2本小区建筑规划技术资料

7.1.3城市管网资料

7.2.强电:

7.2.1电力负荷取值:

住宅部分,根据户型的大小,住宅按5~7KW/户取值,公建及商铺部分按50W/m2取值.本片区住宅设计负荷10092KW,需用系数0.45,计算负荷4541.4KW;公建部分(含环境照明)812.7KW,需用系数0.6,计算负荷487.6KW.自然功率因数取0.75,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变压器容量3394.6KVA,变压器负载率80~85%,总计算容量2800KVA.

本小区拟设一座2500KVA变配电房,变配电房为一回路进线,10回路出线.沿小区北面已建城市电力管沟各引来一路10KV电源,敷设至变1号配电房后在接入2号配电房.

本小区室外电力管线有10KV电缆,0.4KV/0.2KV电力管线和环境道路照明管线,均采用电缆沟和排管相结合敷设。

10KV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沟或直埋式敷设,一般6根以上采用电缆沟,6根以下采用直埋或穿管。

小区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采用直埋敷设。

7.3.弱电:

集中敷设.

7.3.2通讯系统:

本小区住宅按1.5门/户市话设计,公建按按每40平方米1门市话估算,总计需电话2929门。

管网布置与规划

在本小区外市政道路下有市政电信及有线电视管线,由小区大门将其引入。

由于本小区东西南北方向距离远,为安装方便,在小区设1个电信交接间(位置见图)。

小区内绿化带下布置通讯和有线电视线路,通讯管道采用管块或波纹管,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管孔数为6-8孔。

孔数应满足市话、长话、数据通讯、有线电讯通讯和其它通讯业务的要求。

 

第八章暖通设计

8.1.依据:

8.1.2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及提供的管网资料.

8.1.3建筑及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8.2.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为:

公共建筑及住宅通风设计.

天然气供应设计.

建筑消防防排烟设计.

8.3.空调设计:

8.3.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2℃

冬季室外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81%

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6.5℃

夏季室外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7.3℃

 

房间

名称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指标(m3/h·人)

噪声NC

(dB)

备注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住宅

27

30

30~60

30~60

<50

 

各住宅空调方式考虑采用窗式或分体式空调机方案,由住户自理.

社区服务中心如会所、物业管理等一般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空调方案。

8.4.通风设计:

8.4.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冬季室外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4℃

夏季室外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3℃

冬季室外风速:

1.3m/s

夏季室外风速:

1.6m/s

住宅卫生间及厨房:

设置变压式排风道排风,通过卫生间通风器及厨房油烟机排出室外。

小区内市政服务设施如电话交换间,垃圾站及公厕等,设置机械排风系统,自然进风补风。

各系统根据需要设置专用或合用土建竖井以满足通风系统进排风要求。

8.5.动力(天然气供应)设计

小区内住宅厨房燃料采用管道天然气。

8.5.2天然气用气量:

住宅按2931MJ/人·年计,每户日耗气量3.5m3/d,最大小时耗气量1.75m3/h计算得:

小区日耗气量5887m3/d,最大小时耗气量2943.5m3/h。

8.5.3供气方案:

小区天然气供应采用中低压二级管网系统。

从小区大门入口方向引入市政天然气管道De150。

在小区内的燃气管道为树状管网布置。

小区供气为中压管网输送,楼栋箱式调压,用户采用低压燃具。

小区燃气管道布置在人行道下或绿化带中。

小区室外管道采用PE管,室内管道小于DN40采用热浸锌钢管,大于DN40的室内管道采用无缝钢管。

8.5.4燃气计量:

住宅每户设置一台天然气流量表,安装于厨房内每户独立计量。

 

第九章消防设计

9.1概述

本建筑物集商业、居住为一体,建筑类别为18F的二类高层建筑和26F、30F的一类高层,防火等级分别为二级、一级。

9.2总图消防

在总体布局方面,建筑的间距保证每栋楼周边有足够的防火间距,每栋楼保证有符合要求的扑救面即至少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为坡地时,作为补救面的坡度应≤5%。

9.3建筑消防

消防值班室位于小区东北面商业裙房一层,能直通室外。

9.4结构防火

建筑内的防火墙及设备用房、通风及空调机房的墙体均采用耐火砖筑。

9.5消防给水

消防设计按小区内同一时间一次火灾考虑,消防类别按小区内用水量最大一栋建筑确定,因此按规范按一类高层住宅楼设计。

本工程北面市政道路有市政供水管,其供水压力330m。

本工程从该市政给水管上接DN150给水管,沿小区四周形成环状管网,供小区室外消防给水及地下消防水池的供水水源。

9.5.3消防水量:

室外消火栓:

15L/S,火灾延时2小时。

室内消火栓:

20L/S,火灾延时2小时。

自动喷洒灭火系统:

30L/S,灭火时间1小时。

在小区集中地下消防泵房,负责小区建筑的消防供水。

地下消防水池内蓄360吨消防水。

消防给水系统分为独立的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洒系统。

9.5.5建筑每层配置室内消火栓。

9.6电气消防

本小区建筑设计防火等级为一类住宅楼,最高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为一级。

由两路10KV市电提供。

9.7防排烟设计

小区内各多层单体建筑具备条件时,尽量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在消防电梯间前室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正压值为40~50Pa,前室防烟楼梯间正压值为25~30Pa。

天然气入户管上设置紧急切断阀。

 

第十章环境保护

本工程方案设计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分别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0.1场地内采用雨污分流制,厨房废水经隔油器处理后排入小区的污水管,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装置,经生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城市下水道。

10.2生活垃圾:

在小区内设垃圾收集点,每户采用袋装,由物管公司定时收集送入垃圾收集点,每天再运至城市垃圾处理站。

10.3厨房采用变压式排气道高空排放。

10.4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

10.5建筑和装饰材料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选用不散发污染物的材料。

十一建筑节能

11.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8

5.《四川省民用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

11.2建筑节能

,多数的房间有较好的朝向,有利于开窗和组织好自然通风。

建筑各朝向窗墙比及其传热系数、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等指标均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的要求。

详细的节能计算数据详下阶段初步设计。

,改善小气候,加强屋顶隔热保温。

11.3给排水

住宅内给水管道采用PPR-Ⅲ型聚丙烯塑料管。

该管道输送流体阻力小,能耗低,耐腐蚀,具有必要的强度与韧性,使用寿命长。

给水龙头采用陶瓷阀芯,密封性能好,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节水。

住宅内排水管道和室外雨污水管道采用PVC-U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及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

该类管材重量轻,耐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接口密封性能好,管道系统不渗漏,无污染,绿色环保。

11.4电气

小区内的所有灯具(厨房、厕所除外)全部采用高效节能型荧光灯,并使用电子型镇流器,保证单灯自然功率因数不小于0.9。

楼道全部采用声光控制开关。

并在低压配电间内设电容补偿柜,保证整体功率因数不小于0.9。

11.5暖通

,所选设备和系统必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等规范规定。

,负荷特点划分空调系统的服务范围和规模,以便于空调系统管理和经济运行。

,在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旁通电动二通阀,风冷热泵机组、循环水泵采用台数控制。

,风机启停与电动水阀联锁。

 

十二防灾减灾

12.1总图

该地块地处丘陵地区,据甲方提供资料无洪水侵蚀的可能,其它周边现状未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及气站。

12.2建筑防火灾详消防设计专篇

12.3地质灾害防

根据地质评估报告无地质灾害,场地不是禁建区和慎建区。

12.4地震防治

本项目所在地地震烈度按6度设防进行相关设计。

 

十三人防

本工程根据甲方要求,为异地人防,按国家规定缴纳费用。

十四投资估算

14.1工程概述

本工程建安估算投资为28,913万元。

14.2编制依据

国家及四川有关税费政策汇编。

甲、乙方签订的设计委托书或合同。

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14.3编制办法

一般土建根据类似建筑的近期造价资料进行估算。

公用工程按各公用专业提供的数据汇总。

设备原价及运杂费、安装费是按市场价或询问从进行计算的。

室外工程部分根据总图布置及参照类似工程指标估算计入本估算的,若与实际不符,可按实调整。

14.4其它费用

建设单位管理费: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6]628号文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按建安费用的1.6%计取。

勘察费、设计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计价格[2002]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