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667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1.docx

黎埠中学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1

黎埠中学2015年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题

一.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

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

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

数据见下表: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

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

(3)实验结论:

甲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

因此,如果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3、某班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按图1的方案实验.称量好后,先把烧杯倾斜后又将烧杯放回托盘,看到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束时天平指针将______ (选填“偏左”、“偏右”、“指向中间”)

(2)乙同学按图2的方案实验.调节天平平衡后,挤压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盐酸,发现天平始终保持平衡,则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老师认为用该方案来验证不合适,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3)丙同学按图3的方案实验.将注射器内吸满了盐酸,全部挤入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指针突然大幅向右偏转,你认为可能原因是______.若不考虑注射器活塞自重和摩擦力作用,锥形瓶容积为250mL,注射器实际容积为12mL,吸取1mL的稀盐酸做该实验,欲确保实验成功,理论上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最大为______. (假设稀盐酸密度为1.0g/mL,二氧化碳密度为2.0g/L)

4、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示: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1)提出假设: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_____.

(2)确定研究方法:

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小刚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_____.

(5)结论分析:

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结论的依据: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不变.

(6)查阅资料:

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

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二.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5、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

小明为此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①2NaHCO3

Na2CO3+CO2 ↑+H2O

②NaHCO3+NaOH=Na2CO3+H2O

③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

④Ca(HCO3)2+Na2CO3=CaCO3 ↓+2NaHCO3

⑤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Ca(HCO3)2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

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NaHCO3;

假设二:

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       ;

假设三:

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       。

【实验方案】

可选药品:

①Ca(OH)2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一:

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

量水后,加入过量的    (填药品编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操作二:

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观察。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

假设一成立

 

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成立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

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

6、“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

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

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

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有Fe2O3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实验质疑】: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______,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

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______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______,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

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搜索]干电池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

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有气体生成

②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

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结论与反思]

(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下列网络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大米制作的南昌特色小吃——“南昌炒粉”,可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B)某公司找到了“只用水就能变成汽油”的方法,解决了能源危机

(C)涂抹呈碱性的肥皂水可减轻蚊虫叮咬分泌的蚁酸造成的皮肤痛痒

8、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

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

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

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

(1)猜想            (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

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9、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溶液呈中性。

【查阅资料】:

①Ca(NO3)2溶液呈中性。

   ②Ca(NO3)2 +Na2CO3=CaCO3↓+2NaNO3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

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

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

含有NaOH Ca(OH)2  Na2CO3;你认为可能含有                       。

【分析讨论】:

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10、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

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可两种。

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右图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①各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导管b的作用是      。

(2)按下图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   。

D装置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

尾气处理方法为       。

11、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

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B.只有COC.既有CO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

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1)【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讨论】

(2)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3)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二:

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只有NaCl   猜想二:

有NaCl和NaOH猜想三:

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

入  进行改良.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

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

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__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14、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右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经初步分析:

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气体,黑色粉末B含有两种单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高炉炼铁的原理为:

Fe2O3+3CO

2Fe+3CO2,请写出反应器中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

兴趣小组又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组在分析了炼铁的原理后,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未反应的     。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假设一:

只含有铁。

 假设二:

只含有       。

 假设三:

以上两种物质都含有。

【实验探究】

(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大家按下图示进行实验(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当看到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Ⅲ中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的成分为:

                     ,Ⅱ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三成立,大家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来进行探究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物理方法

 

 

假设三成立

化学方法

取少量黑色粉末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假设三成立

写出黑色粉末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

在做甲组的实验中发现其存在一个很不环保的缺陷,请指出来         。

三.有关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

15、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⑴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所示,证明焰心      。

⑵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如图B所示),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⑶猜想和实验设计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

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

焰心气体含CO

用表面烧黑的灼热铜丝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

烧黑的铜丝变成红色

假设③:

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试用火柴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

          

        

假设③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16、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铜锈(俗称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那么,铜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

为此,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假设】铜生锈是铜与氧气、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方案】为验证假设,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B的实验目的是                       。

(2)装置C中有一处明显错误,用文字叙述加以改正        ;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小明同学的这个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要再补充一个实验。

请在下图框中绘出该实验的装置图。

【结论】经过探究,得知了铜生锈的条件。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

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

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

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

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

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

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

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

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s B.30-90sC.90-140s D.140-180sE.180-280sF.大于280s

18、 “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

取20mL)

锌的形状(均取1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