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188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2016级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春者天之所以生也。

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

……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

”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D.“君权神授”理论

【答案】B

【解析】考点:

汉代儒学。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把季节、自然生长规律与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B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宇宙本源的探讨,排除C;材料未强调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源于上天,因此排除D项。

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答案】C

【解析】考点:

汉代儒学。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钳制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确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C项符合题意。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发展的客观反映。

A项错误,B与提议无关,秦时已完成统一,无法说明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D项。

3.明朝一位学者说:

“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的“□□”指的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答案】B

【解析】考点:

宋明理学。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哲学”,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一些观点,形成了哲学思辨化的儒学——理学,因此可排除A;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与“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矛盾。

王阳明强调本心体悟、反省,和“实践”相矛盾,排除C项;李贽是反正统的,排除D;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格物致知”获得“理”与材料本意相同。

B项符合题意。

4.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答案】B

【解析】考点:

宋明理学。

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以上是心学的观点;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这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这是两派共有的主张。

故此题应选B项

5.“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最早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构建了理论基础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答案】A

【解析】考点:

智者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这种体制特征:

“无政府状态的管理形式”、“不加区别的平等”,由此可知针对的是雅典的直接民主。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忽视道德,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与材料中“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的信息一致,因此A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亚里士多德同样对直接民主持反对态度;卢梭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排除D。

6.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

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B.上帝和法律C.智慧与德行D.民主与科学

【答案】C

【解析】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给出填空的时期为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根据所学主要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智慧;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关注道德。

因此C符合题意。

7.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D.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答案】B

【解析】考点:

文艺复兴。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而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严重的束缚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欲望,因此资产阶级提出肯定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B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强调的不是教会,而是“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关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拜金主义盛行等,无法说明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排除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神学,并不反对信仰上帝,排除D。

8.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

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答案】B

【解析】考点:

人文主义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尚未真正形成,排除A;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排除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而非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排除D。

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人性;宗教改革要求打破教皇的权威,提倡因信称义,获得灵魂自救的权力;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义,要求自由平等。

因此三者都反对压迫,提倡人的解放,因此B符合题意。

9.1912年,孙中山曾咨文参议院,以宋教仁所拟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作为立法依据,被参议院拒绝。

理由是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

参议院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A.康德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答案】C

【解析】考点: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说明参议院要求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离,符合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学说,因此C符合题意。

康德、伏尔泰、卢梭的观点未体现。

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意D.勤劳致富

【答案】B

【解析】考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即尊重自然规律安排生产活动,并不是所谓的听天由命,排除A;材料未体现“天顺人意”,排除C;也没有涉及关于劳动与富裕的关系,排除D。

材料大意为“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体现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符合题意。

11.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京剧

【答案】A

【解析】考点:

古代绘画艺术。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时间限制可直接排除C项汉赋和唐诗;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傩戏、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BD;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风俗画则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世俗化,因此A项符合题意。

12.“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

然而,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

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

【答案】C

【解析】考点: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所学可知宋代开豪放派词风的是苏轼,因此C项符合题意。

其他几项均与事实不符。

李煜和柳永属于婉约派,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代表人,晚于北宋苏轼。

因此ABD均与题意不符。

13.有学者认为:

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

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答案】D

【解析】考点:

牛顿力学定律。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议会已经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是通过16世纪宗教改革,排除A;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是在19世纪中叶由达尔文提出,排除B;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相对论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排除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是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者都是在17世纪末,因此D符合题意。

14.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认为:

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

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这种观点

A.认为达尔文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实际上承认了宗教神权思想存在

C.肯定了达尔文对人类进化的观点     D.有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

【答案】D

【解析】考点: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威尔伯福斯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进行的评价,而非对达尔文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评价。

根据所学可知,正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动摇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理论基础,体现了科学的巨大威力,所以才引起了宗教界的震动,因此威尔伯福斯的话恰恰从侧面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成就巨大,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上帝和教会的权威,排除B;从其对达尔文的认识上来看不是对其肯定,而是故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教的权威性。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类起源于某些原始细胞,后来逐渐进化变成了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其中一些哺乳动物再经过进化变成古代的类人猿,然后才进化成人。

威尔伯福斯正是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歪曲。

D符合题意。

15.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

应用研究年代(B)

生产推广年代(C)

A—B年差

B—C年差

A—C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考点:

两次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分别是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发明。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三项发明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生产推广的年差逐渐缩小,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选B。

16.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考点:

“中体西用”的反思。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郭嵩焘认为西方强大的“本”是“朝廷政教”即政治制度。

反观洋务运动只学习了其“末”(器物),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

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B符合题意。

郭嵩焘认为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排除A;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排除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奠定的,排除D。

17.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

“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

”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答案】B

【解析】考点:

洋务思潮。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制器”、“广开各厂”、“争利”等信息重点强调的是经济,并未体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发展近代教育以培养建设人才,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是官营还是允许民营,未提及引进技术的问题,排除D项;胡一方面强调“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一方面指出必须准许“民间自为讲求”,因此可以看出其主张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B项符合题意。

18.梁启超说:

“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

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

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

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答案】A

【解析】考点:

维新思想的影响。

依据材料中“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

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看出维新派在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知识,开阔了国人的眼界。

故国人观看世界地图,并不能说明西学的传播和世界潮流的认识,排除B、D;国人观看地图也不是一种群众运动,故排除C。

选A。

19.(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

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B.重视道德C.思想自由D.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考点:

新文化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可以理解为蔡元培校长“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亦即注重学识,而不看其“言动”,听其自由。

用人贵在于才,不必“求全责备”。

由此看来他在任用教员时以学识优先,A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为体现。

20.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

“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答案】C

【解析】考点:

三民主义。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可以得出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A表述正确;从“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可以得出对满清贵族统治的强烈不满,B表述正确;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可以得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D表述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建立何种政体,C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解不正确,C符合题意。

21.“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

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邓小平“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

【答案】D

【解析】考点:

南巡讲话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时间为1985年,排除A项;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是在1979年,排除B项;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五大上,排除D项。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是计划于市场,号召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快一些。

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22.梁启超说: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上述材料表明

A.顾炎武主张民权共和B.梁启超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C.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答案】D

【解析】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可知其思想产生于明清之际;再抓住“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的信息,可知该思想成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因此该思想具有民主色彩,故D项正确。

23.与下列四位安徽名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l庄子图2吴敬梓图3李鸿章图4陈独秀

①图1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道德经》②图2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儒林外史》③图3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其主张: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④图4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考点: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①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作品;②项正确,吴敬梓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是代表性的讽刺小说;③项是正确的的,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④项错误,《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的作品,故选D。

24.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答案】D

【解析】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元杂剧的兴盛、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都是适应市民阶层精神文化需要的产物,因此题干现象表明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故D项正确;AB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

①民族危机的加剧②救国思想的成熟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考点:

近代救国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救国思潮轮番实践,反映了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呈现出明显的救国急迫感;也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因此①③正确;各种思潮都有反映了尚未找到一种成熟的思潮。

各种思潮里面有立宪思潮,体现共和观念未普及。

因此②④错误。

故选C

26.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曾出现过“思想狂飙激荡,学术百家争鸣”的现象。

其原因有①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发展②经济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③“尊孔复古”的出现④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考点:

新文化运动。

材料时间指明的是第二个十年,这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当时的新式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辛亥革命对封建势力的冲击密不可分,故选D。

③项说法与材料信息相反。

27.右图是《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

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

①精通法国语言文化②宣扬励志实干

③宣传西方文明④致力思想启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故③④正确;材料“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体现了宣扬励志实干的精神,故②正确;①是理解错误。

所以应选D。

28.有学者指出: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

【答案】C

【解析】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由此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变革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由此可知多出的“一化”指的是政治民主化。

故C项正确。

29.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案】A

【解析】考点:

百家争鸣。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B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而题干属于学术上的争鸣,故B项错误;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30.以第八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党的代表达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答案】B

【解析】考点:

建国以来党的重要的代表会议。

中共八大主要是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十二大主要是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四大则是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六大则是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