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docx
《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
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
【篇一】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作者:
李持正
朝代:
宋朝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原文: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相关翻译
①华灯:
彩饰华美的灯。
②禁:
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
禁街:
即御街。
相关赏析
以小融大,这种手法是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的写法,也是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词人表现自己经年所盼的元宵欢会,虽然用墨无多,可是,全词所写的人间欢乐之中,显然又写出了自己的一份欢乐。
唯其将一己之欢乐与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远。
从另一方面说,唯其人间欢乐中又不忘写出自己之幸福,故此词又具有个性。
若比较词人另一首同写汴京元宵的《明月逐人来》,全写人间欢乐,几乎不涉及自己,则此词更见充实,更有特色。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云:
“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云: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
红莲正、满城开遍。
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
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
东风静、珠帘不卷。
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
认得宫花影转。
’东坡曰:
‘好个皓月随人近远!
’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
”此词之所以更为人们所喜爱,确非偶然。
此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生动地再现了历曾经存在的北宋盛世。
诵读此词,诵读上文所引述过的李清照《永遇乐》: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鬓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对照之下,读者才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南渡前后宋朝盛衰变化,宋人心态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也应是此词形象之外所给予读者的一点认识。
作者介绍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
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
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
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
“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
近时以为王都尉作,非也。
”存词二首。
【篇二】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宝鼎现·春月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朝
宝鼎现·春月原文:
红妆春骑。
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辇路、喧阗且止。
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
抱铜仙、清泪如水。
还转盼、沙河多丽。
滉漾明光连邸第。
帘影冻、散红光成绮。
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
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
又说向、灯前拥髻。
暗滴鲛珠坠。
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相关翻译
译文红妆盛艳的佳丽骑马游春,踏着婆娑的月影,高竿上彩旗如林,在闹市华街穿游追寻。
迤逦的楼台歌舞一眼望不尽,随着丽人们秀足莲步带起了脂香弥漫的微尘。
幽婉欲断的箫音,呼唤着彩鸢期约归去,今夜不用怕执金吾的呵禁。
皇帝车辇证从大路驶过,闹市的喧哗暂时静息,只听歌女们欢歌四起。
宣和年间的繁华旧事父老们还有记忆,北宋沦亡了,抱着金铜仙人,如流水般洒落清冷的泪滴。
南宋承平,又能环顾临安城沙河塘的繁华美丽。
河面上灯烛倒映,明光闪烁是连绵不断的宅邸。
帘影忽儿凝定,又忽儿散开化成一片彩锦,灯光灿灿的涟漪。
月色浸润着西湖的十里深碧。
看那些往来游春的神仙般的美女和才子,谁肯将菱花镜儿打碎,亲人分离?
令人断肠悲凄呵那些骑着竹马嬉戏的小儿女,空自听说大宋宫廷的盛大乐队拥有三百乐妓伎,久久地期待,春天不归来,待到春天归来时,人已昏昏欲睡,错过它的归期。
又在灯前捧着发髻诉说往日的哀凄,暗暗坠下珍珠般的泪滴。
即使当时亲眼看见《霓裳》乐舞的盛况,而今也是天上人间永相隔,犹如在梦里。
注释①穿市:
在街道上穿行。
②彩鸾:
指出游的美人。
③金吾:
执金吾,古代在京城执行治安任务的军人。
④“甚辇路”二句:
为什么街上的喧闹静止下来了呢?
原来是听到了女子美妙的歌声。
念奴,本是唐天宝中名娼,此借用。
⑤月浸葡萄十里:
月光泻在十里西湖上,现出葡萄般的深绿色。
⑥鲛珠;指眼泪。
相关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297年(元成宗大德元年)。
在宋亡近二十年后的元宵夜,作者感慨今昔,写下这首《宝鼎现》,寄托亡国哀思。
作者介绍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
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
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篇三】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朝
蝶恋花·密州上元原文: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
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
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
因母丧回蜀。
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
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
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每到一处,多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
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
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
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
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
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
死于常州。
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
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
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
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创作以诗歌为多,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
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
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
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寻味。
如《有美堂暴雨》、《题西林壁》等。
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无事不可入诗。
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
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
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
《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品。
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
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
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
「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
在词的发展开创了豪放词派。
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爱情词、咏物词均有佳作,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传世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篇四】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作者:
杨慎
朝代:
魏晋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原文: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相关翻译
①落索:
冷落萧索。
翦翦:
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②鱼雁:
指书信。
③金陵子:
歌女。
④斝(jiǎ):
古代酒器。
相关赏析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
“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
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今四川新繁人。
官至翰林修撰,后谪云南永昌,死于当地。
【篇五】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上元竹枝词
作者:
符曾
朝代:
先秦
上元竹枝词原文: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相关翻译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篇六】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清朝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原文:
繁灯夺霁华。
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相关翻译
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
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
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①陈敬叟:
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②霁(jì)华:
月光皎洁。
③明发:
黎明阳光散开。
《诗·小雅·宛》: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④浅画镜中眉:
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相关赏析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
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
“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
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
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
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
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
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
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
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
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
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
以言官笺克庄《落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
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
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
嘉熙间,历知袁州、广东提举,升转运使兼提举市舶使。
淳祐六年(1246),入对,首论右相史嵩之奸,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
迁御史兼崇政殿说书,暂兼中书舍人。
因拒为史嵩之除观文殿大学士致仕草制,被劾罢。
十一年春,入朝为起居舍人兼侍讲,仅半年又被罢。
景定元年(1260),再入朝,历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出知建宁府。
五年,以焕章阁学士致仕。
咸淳五年卒,年八十三。
谥文定。
林希逸为撰行状,洪天锡为撰墓志铭。
克庄一生四立朝,敷奏剀切,有直声。
诗学晚唐,为江湖派大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内长短句五卷,别出单行者有汲古阁本《后村别调》一卷,《彊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五卷。
杨慎《词品》卷五:
「《后村别调》一卷,大抵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也。
」陈廷焯《云韶集评》:
「潜夫感激豪宕,其词与安国相伯仲,去稼轩虽远,正不必让刘(过)、蒋(捷)。
世人多好推刘、蒋,直以为稼轩后劲,何也·」刘熙载《艺概》卷四:
「刘后村词,旨正有语有致。
其《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
『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
』又云:
『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意殆寓其词品耶。
」冯煦《蒿庵论词》:
「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
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
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重要的辛派词人。
词集名《后村长短句》。
刘克庄以独具一格的创作,雄踞南宋词坛。
《后村词》表现了作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他在词中表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以及个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
如《玉楼春》中「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等名句,写得爱国情深,苍凉沉郁。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一词谴责南宋统治者不联合北方义军进行抗金斗争,只知苟且偷安。
而自己却壮志难酬。
明人杨慎《词品》中称其「壮语亦可起懦」。
还有一些词表现出关心民生疾苦,并为民请命。
《后村词》不屑于刻红剪翠,但也不乏清切婉丽之作。
有的词作思想较为消极颓丧。
刘克庄和刘过、刘辰翁并称辛派「三刘」。
他继承了辛词爱国主义的传统和豪放雄浑的艺术风格,在「三刘」中成就。
《后村词》学习辛弃疾,说理叙事,运用自如,但有时议论过多。
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诗话》4集及许多散文。
作品体裁丰富,题材广泛。
他长期闲赋乡居,对莆田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有细腻的观察、较深的了解,并将之反映于作品中。
它的不少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南宋莆田地区的杂剧、百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篇七】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元夕二首
作者:
王守仁
朝代:
魏晋
元夕二首原文: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相关翻译
译文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①虚庭:
空空的庭院。
②花灯:
即灯花。
诸弟:
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③重闱:
父母居室。
④卧燕台:
住在京城。
燕台,指燕京。
⑤隐地雷:
隐隐的雷声。
⑥阁道:
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⑦羌笛:
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⑧孝皇:
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相关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
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是明代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
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篇八】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观灯乐行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朝
观灯乐行原文: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相关翻译
译文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注释紫姑:
传说中女神的名字。
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
一说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一说被害于厕,于正月十五那天显灵。
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
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
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
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任为书记,并娶他女儿为妻。
唐朝中叶后期,朝政腐败,宦官弄权,朋党斗争十分激烈。
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方得势而趋附。
所以他常常遭到攻击,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在四川、广西、广东和徐州等地做些幕僚的工作。
四十五岁时死于郑州。
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
有《李义山诗集》。
【篇九】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清朝
青玉案·元夕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翻译
译文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
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注释元夕:
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
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
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
豪华的马车。
凤箫:
箫的名称。
玉壶:
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
鱼龙舞:
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即舞鱼舞龙。
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
“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蛾儿、雪柳、黄金缕:
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
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
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
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XX:
千百遍。
蓦然:
突然,猛然。
阑珊:
零落稀疏的样子。
相关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
作者寻找着知音。
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
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
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宋]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
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
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
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
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
改广德军通判。
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
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
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出为江西提点刑狱,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五年(1178),召为大理少卿,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转运副使。
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淳熙八年(1181)冬,台臣王蔺劾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卜居上饶城北之带湖,筑室百楹,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自是投闲置散凡十年。
绍熙三年(1192),起为提点福建刑狱,次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以谏官黄艾、谢深甫论列,丐祠归。
所居带湖雪楼毁于火,徙铅山期思之瓜山下,家居瓢泉长达八年。
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于会稽创建秋风亭。
四年,改知镇江府。
开禧元年(1205),复以言者论列,奉祠归铅山。
开禧三年,年六十八,葬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德祐元年(1275)追谥忠敏。
平生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谋猷略远,然谗摈销沮,南归四十馀年间,大半皆废弃不用,故陈亮《辛稼轩画像赞》叹为「真鼠枉用,真虎不用」。
其胸中古今,用资为词,激昂排宕,别开生面,不可一世。
《宋史》有传。
有《稼轩集》,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
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
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
《四库总目提要》云: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篇十】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解语花·上元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朝
解语花·上元原文: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相关翻译
解语花:
词牌名。
上元:
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
红烛。
浥:
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