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课稿锦集8篇.docx
《最新说课稿锦集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说课稿锦集8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说课稿锦集8篇
说课稿锦集8篇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燕》。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第九课,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
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利用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课文展示的特殊情境。
并在头脑中勾勒出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从而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另外,本文写于特殊的历史年代,与学生的社会环境相距甚远,理解象征手法的意义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海燕》的教学环节设计上,我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由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到通过朗读品味句子。
分析海燕形象,进而讨论本课教学重点,即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乌云密布海浪滔天的图片,选用朗读录音并配以旋律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很快将学生带入朗读情境,在指导第一段的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朗读中须注意的重音语气等之后,其它语段则由学生自主探讨领悟。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我通过示范读、个别读、小组读及齐读等形式,不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读中,学生充分感悟到文字之美,海燕形象之美及其精神之美。
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则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这一深刻含义的前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象征手法的意义,再一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尝集体智慧的甘甜。
一个多世纪前《海燕》的发表曾被人认为是吹响了的"战斗的号角",激励着俄国乃至世界众多有识之士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淡化了本文的政治色彩,而是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讨论海燕形象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争做一只勇敢的"海燕".
五、作业设计
最后作业拓展比较:
老师发下引发的参读材料——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仿句练习:
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奔腾咆哮的大江,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低吟浅唱的小河;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寒风呼啸的塞北,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
六、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
海鸭——自私怯弱的不革命者(对比,烘托)
企鹅
——反动势力
乌云
狂风
大海——人民大众
谢谢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天游峰的扫路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现了我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
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
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但我们农村学生对天游峰险峻的特点没有形象的了解,对扫路人的艰辛也没有切身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六年级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对人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在理解扫路老人的话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我校“自主学习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明确任务——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读写结合五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并且自然过渡到明确任务环节。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
现在重新提出来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该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主要途径。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个环节进行:
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自我完善要求学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预习任务,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
随后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处在农村,胆子还是比较小,也不够自信,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
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估计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会填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热情好客、朴实、健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内容。
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
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天游峰的高与险;去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如填(乐观)的扫路人,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
我适时问:
“老人累吗?
”
孩子们即时答出:
“累。
因为他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联系上文,天游峰有九百多级,而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怎么会不累呢?
”
还有的学生会说:
“不累。
虽然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但他认为扫路当成是欣赏风景,充分体现了他的乐观。
”
然后,我出示天游峰高与险的句子: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读完后,我这样问:
“天游峰高吗?
究竟有多高?
”
学生回答:
“天游峰有九百多级。
”
我继续引导:
“是啊,九百多级,教学楼一楼的楼梯大约有20个台阶,那么就相当于45层楼那么高。
”
这时我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出老人的乐观。
而后,我再引导学生朗读老人质朴的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发生共鸣。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整合提升
在班级展示完成以后,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
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感知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周围,发现生活中的“扫路人”;同时,也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学习扫路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
(五)品读感悟读写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假如我们满足于课堂上的成果,那是远远不够的,文章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同样是意犹未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他写一份颁奖词,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
”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七、说板书设计
(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教材,属于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模块第二课《电脑工作坊——做个电脑设计师》。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绘画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以后整个设计艺术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操作使用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技巧——实际应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本模块的第一课,学生学了用“画笔”和“CORELDRAW”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课是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用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设计创作,学好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设计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海报是高中生在接触到电脑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包含了许多科学与艺术、理智和情感、美感和实用的内容,如儿童玩具店的海报要用活泼的设计风格,天然食品的海报要体现出新鲜的设计风格等,丰富多样的版式既让人感受不同的美,还可以将它应用到实际宣传中,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新的电脑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的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更加强烈。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电脑设计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美术设计知识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经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高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网页上的资源,来帮助自己研究或通过学习交流中心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电脑设计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环节,了解电脑设计的一般美学因素和常见电脑设计软件、排版软件,初步掌握常见版式设计风格上的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素材、处理素材和应用素材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理解电脑设计的几大要素。
难点:
理解电脑设计的版式要素。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希望工程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CORELDRAW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一年级学生对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的新奇感,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由此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为了给学生学习提供好的教学环境,特地准备了一些资源,如“CORELDRAW设计论坛”、“千年图库”和“中国设计网”等网络资源,学生从中获取多方面的技术帮助,获取素材、作品上传和学习交流等。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美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渐进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以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触动人心的希望工程画展情境(可用视频、新闻图片来体现),接着出示画展中空缺的海报位置,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希望工程画展中由于缺乏海报而显得单调、不切实际。
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
学生自己设计海报,要求注意空间、文字、图片、色彩和装饰元素等各方面的搭配排版。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和谐实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于学习。
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渐进达标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复习上一课CORELDRAW软件常用工具的操作,练习导入图片,教师巡回指导巩固操作。
2、学生交流操作出现的问题,教师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小结归纳。
第二层次:
1、学生选择素材设计一张海报,进行图文混合排版,教师巡回指导版面设计。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三层次:
1、教师指出版面设计的不合情理处,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做个电脑设计师”的实际意义——平面设计不仅在平面介质上展现美感,还可通过作品实际来宏扬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
利用素材或用创作的电脑绘画设计一张宣传希望工程的主题海报。
要求对于版面设计(如图文、颜色和装饰元素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
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学习资源来解决(提供网上资源)。
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
软盘和书签。
3、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
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
4、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
(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
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设计的目的。
同时使用这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2)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设计水平。
(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一)学科整合的问题。
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二)讲练结合。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CORELDRAW操作技能的高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重难点知识精讲。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四)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
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五)分层教学的实施。
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
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歇、颓、鳞、与”等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
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
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说教学步骤
(一)、激趣定标
1、激情导入:
古人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
如: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
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说明]:
此设计在帮助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优美诗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
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介绍作者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说明]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作者: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有《陶隐居集》。
3、激趣定标(展示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歇、颓、鳞、与”等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明]明确目标,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学、探讨、点拨
自学互动一:
识记、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红字的注音。
歇()颓()鳞()与()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准节奏及停顿。
3、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4、再跟录音读。
5、比一比:
读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好。
[说明]:
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自学互动二: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
翻译课文第一句话,理解,注意红字的意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谈:
赞叹。
理解链接:
这句话中的“”字点明全文的中心,这句话在全文中起__作用。
2、小组合作:
翻译课文第二至五句话。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色交辉(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
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理解链接:
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3、小组合作:
翻译课文第六至七句话。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复(再)与(参与,这里是欣赏)
理解链接:
这两句话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三)、目标检测
1、给生字注音:
颓()歇()鳞()与()
2、理解字词句:
四时:
;歇:
;颓:
;复:
;与:
沉鳞竞跃:
;五色交辉:
;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填空,回答题后的问题。
(1)、“”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
(2)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3)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4)、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明]借助多媒体,以练习的形式检测全文内容,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陶弘景写给好友谢徵的一封回信,本文也是吟咏自然风光的佳作。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体现了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人生志趣,流露出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鞋匠的儿子》是人教版第九册一篇选读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让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抓住一个特定的场面,写了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