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50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docx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

520说爱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什么总是爱孩子爱过头?

本文由主编陈琳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今天发的,是一篇旧文。

当时推送的时候,文章的名字叫做《“直升机家长”——中产阶级父母的典型症候》。

不过最近我们的公众号增加了许多新朋友,或许你们还没有读过这篇文章。

把这篇文章发在5.20这个充满爱的日子,其实也算是紧扣了主题。

文章中所说的“直升机家长”,其实就是因为爱孩子没有掌握好度,他们潮水一样的爱令孩子感到窒息,也压制了孩子应有的自我发展。

如果用社会阶层的理论来分析,最容易成为“直升机家长”的,其实就是现在最关注孩子教育的中产阶层家长。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先在后台回复“阶层”,读一读《清华北大的无奈:

迈不过的中产阶级》和《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在《清华北大的无奈:

迈不过的中产阶级》中,毕业于北大的作者描述了名校毕业生的无奈,以及中产阶级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忧虑。

也许聪明的你会开始思考:

为什么即使孩子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做家长的还是要无比忧虑孩子的未来呢?

而在《中国各阶层分析》(即《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中,梁晓声先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他对中国各阶层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富人阶层,因为有雄厚的家底和殷实的背景兜着,孩子可以放松心态去做自己的选择,大学毕业后也无需太担心出路问题。

如果用我们刚刚分析过的《欢乐颂》(回复“欢乐颂”,看到两篇深度分析)来说,这里的富人阶层,说的就是像曲筱绡那样的家庭,可以任她做出自己的选择。

公司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时,父亲也能慷慨相助,不至于让孩子为了钱去被迫改变选择。

农村的小康家庭,因为很少有父母对于孩子抱有改变家庭阶级的期望,孩子也倒可以保持一定的达观心态,既可以凭自己的理想去闯荡大城市,也可以有退路回家继续做农民。

倒是中产阶级和城市平民阶层,对于孩子的期望和忧虑最多。

当然,这忧虑的内容也是大不相同。

城市平民家庭的父母,因为大多学历不高、能力有限,此生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渺茫。

只能把手中的宝都压在孩子身上,要孩子好好读书争口气,最好大学毕业后全家一跃进入城市中产阶层,就像《欢乐颂》中邱莹莹的父亲。

而他们因为自身学识、眼界的局限性,看不清孩子的路有多么曲折。

面对孩子无力提高全家生活水平的现实,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去责怪孩子不懂事不争气。

看到这儿,有没有想起樊胜美的妈妈,曾多次怪她挣钱少、没本事?

父母的无力加上孩子的无力,可以想象,一个城市平民家庭想要提升社会阶层,是何等的艰难。

中产阶级家庭的父母,因为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更为重视,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更多是希望孩子不要跌出自己的阶层。

如果能努力一把,将孩子培养成名校毕业生,进入顶尖公司,倘若事业一路顺利的话,实现中产阶级到资本所有阶级的提升,也不是不可能。

但他们似乎比起其他阶层的父母,有更大的压力和难言之隐。

哪怕仅仅要孩子不跌出中产阶层,也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未来房价的飙升和人才竞争的激烈,让这条路也变得更加艰难。

所以,在《欢乐颂》中,关雎尔的妈妈才经常和她爸爸长吁短叹,不光要插手她的恋爱问题,还多次劝说女儿回到家乡,在自己的荫庇下生活,好歹不用在上海辛辛苦苦打拼,却连买房都困难。

于是,在这样的压力和担忧下,很多中产阶级父母就开始变成了“直升机家长”(helicopterparents)。

什么是“直升机家长'?

“直升机家长”的表述方式,最早是在1969年被HaimGinott博士提及,他在自己的书中描述了一个中学生对自己父母的比喻:

“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时刻盘旋在我头上监视我”所以,“直升机家长”指的是那些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

他们通常给予孩子的,并非恰到好处的关爱,而是会令孩子感到窒息的过度爱护;

他们喜欢对孩子的每一件事亲自操刀,恨不得帮孩子扫除一切失败和障碍。

“直升机家长”的主要表现

“直升机家长”主要表现在“过度控制、过度保护、过度要求完美”,对于孩子的教育、安全、课外活动以及其他方面也给予了过多关注。

他们也会倾尽所能为孩子铺好成功的路,而不愿让孩子自由探索和发展。

心理学家将“直升机家长”形容为“普通的、奉献的、神经质的”爸爸和妈妈们,因为爱子心切,只想尽他们全部所能去养育孩子,但没有掌握好分寸和力度,从而变成了控制强迫症。

如果你有以下五种表现,很可能就属于“直升机家长”的范畴了:

(1)即使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你也主动为他做

比如帮青少年期和成年后的孩子做饭、洗衣服,以及帮孩子完成学校功课。

(2)为孩子做决定,即使他能够自己做

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生活中的重要决定,父母都要替孩子去做。

(3)主动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而不让孩子自己学着处理

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最好由他们自己解决。

而“直升机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时,更喜欢简单粗暴地替他们解决。

(4)力图为孩子扫除一切失败可能

孩子需要经历一些“有效率的失败”,去从中学习经验,以及学会怎样从失败中恢复,爱迪生也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有了灯泡的诞生。

帮助孩子避免失败,只会让他们变得更脆弱,况且父母也不可能保全孩子一世无风险。

“直升机家长”主要表现在哪些阶段?

“直升机家长”可以贯穿孩子的任何成长阶段,从婴幼儿期、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这些父母都喜欢强势插足孩子的生活,替孩子做决定,为孩子规划未来。

在美国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研中,有38%的大学新生和29%的高年级大学生,都表示他们的父母过度干涉自己的生活,并且喜欢帮他们解决任何遇到的困难。

更加极端的“直升机家长”,连孩子上了大学,都会里里外外干涉孩子的生活。

他们会打电话给孩子的大学,为他的分数与老师争论;会陪着孩子进行工作面试、相亲、约会;会指定孩子的工作、配偶以及兴趣爱好。

在中国,周末公园里替孩子相亲的老人,还有那些不管孩子个人意向,要求孩子从事他们认为是“好工作”的父母们。

以及综艺节目《四大名助》中,要求女儿永远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一辈子属于他一个人的父亲,其实都多多少少染上了“直升机家长”的病,只不过最后这位父亲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直升机家长”的孩子,通常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洗衣服、烹饪、打扫房间。

极端的例子中,已经成年的孩子甚至还不知道如何剥蛋壳、系鞋带、穿衣服,尽管他们成绩优秀、才艺过人。

谁最容易成为”直升机家长“?

根据美国调查机构Pew研究中心2013年的调查结果,过去一年中,有73%的中年人群(40-50岁)给予过成年孩子大额经济援助。

这也揭示了“直升机家长”的一个阶层特征:

他们通常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或是更富裕、社会地位更高、社会资源更丰富的财富阶层。

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代的父母普遍都比过去几代人敏感和小心,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对于孩子也有更多的忧虑。

为什么中产阶级更容易成为”直升机家长“?

关于为什么中产阶级家长容易变成“直升机家长”,数十年间的各界讨论众说纷纭。

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咨询师,以及名校校长等人也都对“直升机家长”有不同程度的吐槽。

具体说来,促使“直升机家长”出现并增加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收入增加

人们收入的普遍增加,使得更多的教育投入成为可能。

中产阶级尤其如此,他们为了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学,不惜在重点中小学附近买下天价学区房。

也不惜牺牲自己所有闲暇时间,带着孩子奔忙于课外兴趣班之间,而这背后,没有金钱的支撑都是完不成的。

(2)育儿时间增加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可以购买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解放劳动力的家用电器,很多原本用来做家务的时间被节省下来,可是妈妈们的闲暇时间增加了吗?

并没有,她们反而更加忙碌,因为节省下来的时间都贡献给孩子了。

所以她们对于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变得更加精细,带着孩子学习各种技能才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进行所谓的“协同培养”,对孩子的期待也相应地提高。

现代的爸爸尽管依然被妈妈们抱怨贡献不足,但比起上几代的父亲们,他们对于育儿活动的参与度已经有了不小的提升。

虽然人们贡献给孩子的时间普遍增加,但低收入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仍然比中产阶级父母少。

因为他们为了解决全家生存问题,多数时间疲于奔命,无暇也没钱与孩子进行丰富的活动,只能对孩子采取”自然成长“的策略。

而与此同时,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的人群,也就是中产阶级父母,又太容易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

他们既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又忧虑如果不频繁带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辅导班,孩子就不能考上好的大学。

第二种担忧情有可原,因为大学文凭在今天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值得家长重视。

但过于重视,就有点过犹不及了。

因为,美国、瑞典的研究者都得到过结论,基因比教育条件、教育方式更为重要。

但这并不是说家庭教育不重要,一个在充满爱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只要得到正确的教育,加上自己的努力,其实是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的。

所以中产阶级父母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闲暇时间,恐怕不如掌握好度,适当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鼓励孩子自己努力,避免成为盘旋在孩子头上的“直升机父母”,自己不至于被搞得精疲力尽,孩子也能轻松一点。

(3)时代特色

这一代的中产阶级,往往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

那个时代属于中国的“婴儿潮”,一个家庭往往不止一个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关注度也就不会太多。

而他们生育的时候,又到了“计划生育”实行正紧的年代,童年经历过情感、物质匮乏的中产阶级父母们,面对自己的独生子女,出于过度补偿的心理,自然要将最好的投入给孩子。

2主观原因

(1)财产继承的有限性

因为制造业逐渐没落,服务业、专业性工作含金量增加,各行业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因此这一代的中产阶级,大多是通过智力资源、大学文凭获得的工作和社会地位,而很少是上几代的资本积累。

除了一些企业主,多数中产阶级都受雇于他人,所拥有的资产除了自己的房子,能够让孩子继承的财产并无法保孩子一世无忧。

加上未来房价上涨,能够帮到子女的能力十分有限。

而哪怕是名校的本科文凭、研究生文凭等,使这些父母迈入中产阶级生活的“门票”,它们可以被孩子继承吗?

并不能,这都需要孩子通过自己能力去争取。

这样的现实,加上未来社会资源、财富、机会分配不公平加剧,未来孩子的竞争更加惨烈。

中产阶级的父母们深深得意识到:

孩子继承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和资源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得让孩子好好学习,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自己去掌握获得财富的能力。

而适应教育系统,是能让孩子获取能力的最佳途径。

所以,为了让孩子不滑出中产阶级、保持中产阶级生活质量,他们只能大力为孩子的教育投资。

社会资源分配越不平等,上层财富和中层财富悬殊越大,这些焦虑的中产阶级父母就越焦虑,也就越发强迫症式地促使孩子在教育上获胜,也就是必须赢在起跑线。

他们花更多时间、精力、金钱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可能为其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确保孩子成绩拔尖。

如此的结果,就导致阶级流动性更加僵化,穷人越来越丧失上升的机会,平民阶层的家长疲于奔命,收入和能力依然无力与中产阶层家长抗衡,他们的孩子无法得到足够的教育投入。

要想从底层进入中产阶层,难度就变得非常大。

(2)中产阶级主妇的过度焦虑“直升机家长”中的妈妈们,通常很容易被密集的情感、时间投入耗得精疲力尽。

全职妈妈如此,职场妈妈更加如此。

中产阶级妈妈们,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于孩子的要求也相应很高。

就像前段时间北大“虎妈”给九岁儿子定的超级时间表,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优秀,自然也无法容忍孩子不优秀。

她就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直升机家长”,甚至是将孩子生活规划到极致的“直升机妈妈”。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这些妈妈对于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低。

她们将育儿作为专业性的工作,而且这项工作的老板还不是自己。

她们不容自己出一点差错,而且要看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即孩子优秀的成绩。

她们对自己的高要求,使得她们只有全心努力才能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